赞美重阳节的诗句喜庆【100句简单文案】

一、赞美重阳节的诗句

1、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2、卷325:019〖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权德舆):穷年路岐客,西望思茫茫。积水曾南渡,浮云失旧乡。海边寻别墅,愁里见重阳。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独谣看坠叶,远目遍秋光。更羡登攀处,烟花满练塘。

3、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4、至正戊戌九日感怀元·叶顒

5、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6、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7、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8、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9、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後。闲却持杯手。

10、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天骄舞蹈艺术学校孩子们树立起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同时营造出了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健康和谐的节日气氛,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喜度“九九重阳节”。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13、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14、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15、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是王维17岁时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引发千古共鸣,第四两句,不明说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而说兄弟对自己的惦记,曲折有致,别有韵味。诗词里的茱萸,还有曹植“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灵澈“山僧不记重阳日,因见茱萸忆去年”,司空曙“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文天祥“去年醉与茱萸别,不把今年作健看”,各有各的情怀。

16、今又重阳,岁岁重阳。那些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值得收藏。我们一起来温习吧——

17、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9月30日下午,乌海市蒙中医院党委组织党员和团员们,来到滨河白楼社区开展了一场健康宣讲活动。通过中华经典朗诵,为社区的老年人们送上一份节日的祝福。

18、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19、《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为浓郁。《采桑子·重阳》描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20、此词属隐括体,贵在以故推新,艺术造诣与杜牧原诗各有千秋。宋词宋诗,都不乏这种以故为新的艺术特色。这,实际上又是善于继承并创新的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一个体现。朱熹此词,隐喻着这一文化背景。

二、赞美重阳节的诗句喜庆

1、守初心担使命迎重阳送关爱

2、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3、随后老艺术家们和专业的戏曲艺术团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戏曲的饕餮盛宴,表演的曲目有《中国脊梁》《打龙袍》《红灯记》《红梅赞》等经典曲目。精彩的演唱不时引起一阵阵掌声,生动的表演及现场的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曲艺文化,体会中华经典文化的特色。本次活动在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中,落幕。

4、卷058:011〖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李峤):闰节开重真游下大千。花寒仍荐菊,座晚更披莲。刹凤回雕辇,帆虹间彩旃。还将西梵曲,助入南薰弦。

5、此谢新恩词牌格式,止见于后主此一阕。且前后阕不分,疑有脱误失句。风格近中期作品。内容是秋愁。这阕词各版格式,断句和上下阕均有不同,不易分出上片下片。起句即言秋光留不住,为全词定下了悲秋的基调。暮秋时分,红叶也飘落满地。重阳日登高望远,佩茱萸,赏紫菊。菊花香气随风遍布庭院。看寒烟笼细雨,细雨蒙如烟,听秋雁悲鸣,一派暮秋气象,不由得愁从中来,新愁往恨并生,年年如此。这阕词的特点是,以景见情。通篇皆是景色描写。红叶,茱萸,紫菊暗示了重阳暮秋天气。晚烟,细雨,寒雁悲鸣,更添了暮秋的悲凉气氛。末句"愁恨年年长相似"的感叹,也就呼之欲出,自然迸发。

6、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7、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但忆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

8、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行(唐)杜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9、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

10、上片写景生情。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绵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11、九日得诗五比京使馆中秋来诗,次韵却寄其一

12、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13、卷089:021〖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张说):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14、九日放舟山塘清·施何牧

15、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6、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

17、简析:重九登高,诗人所登的是汉文帝的望仙台,诗又是赠给县令的,内容不能不受制约。但诗人有机地契合眼前所见的风景来抒发感情,对县令的揄扬含而不露,用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逢王弘送酒来的典故,既切又工。

18、卷447:068〖九日寄微之〗(白居易):眼闇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闲游日久心慵倦,痛饮年深肺损伤。吴郡两回逢九月,越州四度见重阳。怕飞杯酒多分数,厌听笙歌旧曲章。蟋蟀声寒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19、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0、下片抒发感慨。因自己的孤高的性格,而仕途失意,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却是“断肠”。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三、赞美重阳节的诗词

1、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2、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3、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重阳节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5、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6、山川信美吾庐远,天地无情客鬓衰。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不禁吹。

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8、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9、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10、这首诗的重阳节元素:登高、菊花、酒。

11、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12、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作者豪迈旷放的情怀,全词壮阔绚丽、昂扬振奋,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13、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14、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15、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16、云锁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纵鸟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世乱可堪逢节序,身闲犹有余风度。且凭高、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17、孤单寂寞的重阳!

18、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19、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吃重阳糕等习俗。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四、赞美重阳节的诗句七律

1、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2、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

5、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6、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7、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故园心。

8、九日贾明府见访唐·戎昱

9、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10、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11、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12、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13、卷004:013〖重阳日即事〗(唐德宗李适):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14、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5、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16、另外,从《全唐诗》中选录一些,供参考:

17、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18、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新。

1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20、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

五、赞美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1、鹧鸪天九日寄彦衡元·段克己

2、只座上、已无老兵。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

3、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4、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

5、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6、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7、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8、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9、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10、对黄芦卧雨,苍雁横秋,江天重九。千载渊明,信风流称首。吟绕东篱,白衣何处,谁复当年偶。蓝水清游,龙山胜集,恍然依旧。萸实嫩红,菊团馀馥,付与佳人,比妍争嗅。一曲婆娑,看舞腰萦柳。举世纷纷名利逐,罕遇笑来开口。慰我寂寥,酬君酩酊,不容无酒。

11、西风猎猎。又是登高节。一片情怀无处说。秋满江头红叶。谁怜鬓影凄凉。新来更点吴霜。孤负萸囊菊盏,年年客里重阳。

12、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13、秋高气爽,层林尽染,黄花红叶,妆点秋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我们来聊聊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还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吧。

14、黄花似钿,芙蓉如面,秋事凄然向晚。风流从古记登高,又处处、悲丝急管。有愁万斛,有才八斗,慷慨时惊俗眼。明年一笑复谁同,料天远、争如人远。

15、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16、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师生敬老爱老的感恩之情,也让师生零距离接触戏曲表演、了解戏曲常识,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地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17、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18、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19、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2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赞美重阳节的诗句喜庆【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