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原文
1、初中论语十二则原文
(1)、(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人吗?
(6)、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文言文《论语·十二则》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9)、(7)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河水
(10)、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1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13)、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答案: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气。
(17)、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6)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论语十二则原文高中翻译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2)、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3)、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4)、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5)、(答案)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6)、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地址:伊宁市西公园内南侧“园中园”幼儿园负一层
(8)、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9)、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0)、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14)、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18)、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9)、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3、论语十二则原文注音版
(1)、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0)、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15)、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16)、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8)、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9)、(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论语十二则原文译文
(1)、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4)、(答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5)、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6)、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7)、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9)、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4)、分析文义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6)、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答案)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拼音版
(1)、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6)、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7)、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9)、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10)、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1)、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6)、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一息尚存出自《论语十二章》:“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4)、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6)、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7)、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么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8)、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9)、(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1)、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12)、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4)、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5)、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16)、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7)、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8)、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9)、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3)、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5)、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6)、过了几天,鲁国当政的贵族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大为震怒:这宓子贱怎么能把粮食拱手相让给外来侵略者呢?他亲自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可宓子贱说:“今年田里没有收成没关系,明年还可以再种再收。但如果我允许大家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会暗暗盼着明年还有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样一来,地方的民风就跟着变坏了。对于鲁国来说,一季麦子是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产生了靠敌人入侵而发财的念头,他们就不会拼命抵抗敌人的侵略了,这才是鲁国的大害啊!衡量了这个利害关系后,该放弃的还是一定要放弃。”
(7)、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答案:举一反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安贫乐道、巧言令色、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择善而从、精益求精。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启发: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9)、答案: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7)、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8)、(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0)、(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则原文高中翻译150句(论语十二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