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八大金句150句(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1、曾国藩家训经典十句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曾国藩的十二条,正说明了勤能补拙的道理。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3)、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读史使人明智.

(4)、敬德修业,不可固愤而废与其待时,不如乘势甘心吃亏,早有戒备言传身教皆而有之改过迁善,而后兴家

(5)、这十六个字就是:谨慎独处,端肃恭敬,追求仁义,真心诚意。

(6)、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7)、(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8)、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9)、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10)、(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11)、(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12)、(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13)、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4)、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5)、心有本源,只在进德雕琢性情,锻造气质志有定法,脱于俗流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人从机巧,我以诚愚赤诚之心,器成远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为人,以求务实心诚则志专而气足

(16)、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1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18)、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年-1790年),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被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之被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荣登100美元纸币的头像人物。

(19)、曾国藩早年学习理学,给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三条,作为日课,日日参反省。

(20)、这样的人不但会误了自己的功业,还会陷入越来越懈怠的漩涡之中。

2、曾国藩八大金句

(1)、(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2)、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3)、读书不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4)、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5)、曾国藩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易溺心丧志。

(6)、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7)、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8)、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9)、有人说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是蜡烛煤油灯农业时代的产物,与如今的电气时代相比已然脱节。但实际上,这恰恰正是今人需要的律己精神与情感寄托,辩证待之,做到十之一并且持之以恒,则定能受益匪浅,事有所成。

(10)、读书也要学会敬畏,专注,不是杂食混餐,避免理解出现误差。不过各人有个人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辩证看待读书之法从而科学读书。

(1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2)、(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13)、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4)、早起精神佳,不要恋床,起床晨读或锻炼,一天都有好精神。

(15)、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16)、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7)、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18)、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易溺心丧志。

(19)、曾国藩30岁前也是一位庸碌之人,通过不断研究、反省自己,悟出了自己问题,给自己立了12条规矩,并受用一生,终成大事,今天搬运给大家一下学习:

(20)、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3、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启发

(1)、饭后写半时辰的字。所有交际应酬的文字书信,都可以作为写字的机会。凡事都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这样会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2)、   曾国藩是知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其领导下的湘军,横扫太平军,享誉大清。但是,严格来讲,曾国藩更是一个理学大儒。他曾问道于理学大家唐鉴,探究义理之学,重视修己治人之道。为此,他为自己立下了十二条生活戒律,如果犯了这些戒律,便自己在日记上用“可耻”、“欺世盗名”、“真禽兽矣”、“浮躁”等字句来痛责自己。正是因为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修炼自身,才使他终为晚清一代重臣。

(3)、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4)、(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5)、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6)、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不可随声附和)

(7)、了解历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译:丙申年的时候,我借别人钱买了一本《二十三史》,父亲对我说,钱我替你还,但是你必须认真读书,不要辜负了我的辛苦,从此我便天天读书,从不间断)

(8)、(注)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9)、无论大小与轻重,担起你应该承担的,你就担起了整个春天。

(10)、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人体也是个小社会,有君有臣,有帅有卒。人的健康,取决于这个社会秩序的良好与否。秩序良好,即使是糟糠也甘之如饴;秩序不好,珍馐美馔只是助纣为虐。如何培养人内部的秩序呢?首先要立帅,赋予帅以应有的权力,不要让小兵小卒犯上作乱。而帅又是什么?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日:持其志,无暴其气。信仰的力量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

(11)、0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0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0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0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0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0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0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12)、(以茶论道)红茶什么价格?怎么泡?怎么选?

(13)、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4)、曾国藩在修身养性上,有一个“十六字箴言”,其中就概括了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全部核心。

(15)、人要多读书,尤其是读史书。读史可以提升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是一个过客。古今多少风流人物,终都消失在历史中,我们眼前的琐碎和烦恼又算得上什么。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16)、(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17)、第十法每月都能复习知识学新知求变,变而生智专心潜读,明道经世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内外兼修,誓做完人心有本源,只在进德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18)、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19)、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生命在于运动,而心灵则在于沉静。

(20)、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广阅山川,才能胸纳天地;多历世事,才能心包清浊。井底之蛙,永远容不下方寸之外的天空;宅男宅女,很难培养起家国天下的情怀。

4、曾国藩家训经典四句

(1)、然而,这样一个名垂青史的名人,却也是出了名的“笨人”,我们都听过曾国藩小时候挑灯苦读却被梁上小偷智商碾压的轶事,且不论故事真假,从他赴京赶考却屡次不中,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天赋并不高。那么,是什么令他成为儒林楷模呢?

(2)、安静坐好:每天都要花时间静坐满一小时,端正专注,如同镇物宝鼎一般极度沉稳冷静。可以认为是“定力”,在如今社会尤其缺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培养。

(3)、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4)、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5)、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6)、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迹。

(7)、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8)、《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就是我们古人赞赏的“日新其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抱负的人坚持。

(9)、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10)、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11)、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12)、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13)、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4)、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15)、清华学长的一封信:无论过去的成绩如何,从现在起拼命努力吧!

(16)、曾国藩以一介布衣寒士,28岁时实现了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生变蛟龙”的理想,跻身于翰林院从而拿到了传统社会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

(17)、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18)、(注)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此时应该注意保养而不能耗散,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能够抑制自己并驾驭自己的情志,顺应自然之道,才可称为圣人之徒。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觉的,倘若能够严持圣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记切戒!

(19)、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0)、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易溺心丧志。(译:每个月都要做总结,把诗词作为练习题,用来考验自己的学识,要学会贯通,不能读死书,会影响志气。

5、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的六句话

(1)、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2)、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4)、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5)、公道大义,人人渴望、人人景仰。当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演绎公道正义之时,也就给人心点亮了一盏灯,敬意由此而生,威严由此而生。

(6)、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7)、心灵,作为我的主宰,我应当让他来升堂主事。

(8)、(译)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9)、第一条、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译:对人要心怀敬畏之心,谦逊有礼,不要过于低俗,时常保持严肃的自己,头脑要保持清醒和精神,没事干的时候要多加休息,不要胡思乱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精力充沛。)

(10)、(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1)、因为他善良,所以内心平和,他心里面没有怨恨,所以他的人生感觉是幸福的。

(12)、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13)、有人告诉富弼,富弼却说,那个秀才只是骂同名同姓的人而已,不是骂自己,丝毫不理会秀才,后来秀才深感无趣,低头走了。

(14)、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15)、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16)、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7)、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9)、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20)、东翻翻西翻翻,后一无所获,徒然浪费时间。

(1)、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2)、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3)、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4)、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5)、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担任很多角色: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夫妻、师友等等。对于每一个角色,如果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能做到警钟长鸣。偶欲犯错,内心就会发出警告;即便有些小失误,下次也能够避免。反之,则自身的预警系统就会关闭。防空没有雷达,战备不设防线,不错则已,错则追悔莫及。

(6)、(一尘注:作字亦可习拳,字有一笔一划,成形,拳亦也。)

(7)、蜿拒命旨,以磨心智因时而变,风气之先清廉自持,热心待人

(8)、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歪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9)、这就是慎独的智慧,所谓慎独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性和欲念,甚至连微小的东西也不放过。

(10)、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容易溺心丧志。

(11)、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12)、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13)、第八法保持身体健康轻名利,清名利不妒不求,以耐心应万事保身有方,参与有则

(14)、每日出门前调整到佳状态,人前永远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工作时专心致志,高效果决。

(15)、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6)、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担任很多角色: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夫妻、师友等等。对于每一个角色,如果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能做到警钟长鸣。偶欲犯错,内心就会发出警告;即便有些小失误,下次也能够避免。反之,则自身的预警系统就会关闭。防空没有雷达,战备不设防线,不错则已,错则追悔莫及。

(17)、“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18)、(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19)、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细微之处的探究。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20)、为善乐,是不求人知。为恶苦,是惟恐人知。

(1)、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南京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由于其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4)、只有不时温习,才能让自己温故知新。一个人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能放弃学习,一旦停止学习,便会止步不前。

(5)、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葆养真气的强弱。却不能完全沉溺于中,因为做文章特别耗费真气和时间,也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6)、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7)、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8)、在做学问方面,曾国藩求知若渴,严于律己,给自己制定了日课制度,并日日记笔记,反省得失。他认为,勤是朝气,惰是暮气,一个人愈是勤奋向上,就愈是充满了生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勤奋不辍成为了你的生活方式,随着知识与学问的积累,人生就会不断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人的整个精神气质也会日益达到新的高度。

(9)、《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

(10)、随手乱翻根本算不上读书,对自己道德学问的增长也全无半点益处。

(11)、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12)、它在遥远的伊人身边,在附近的朋友那里;它在过去的悔恨里,在未来的忐忑中;它在刚才的欢场里,在下一次的约会中反正,它很少回家。

(13)、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把平时的生活也当做养病一样爱惜自己的身体,防止过度劳累、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14)、《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我们读书或者做其他事,一定要把专注放在第一位,贪多嚼不烂。

(15)、外表整齐严肃,心里思虑镇定专实施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

(16)、在中国,有价值的书就是史书了,历史是真实的,政治潜规则都在里面。

(17)、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籍,奉诏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天国事务,并开创中国洋务运动的先河。

(18)、(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19)、家国情怀是曾国藩进步的动力,也是其恪守儒家道德的外在体现和内在指归。他心忧天下,以政通人和为己任,一生勤俭廉洁,忠君爱民。德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大方向正确了,多一份努力,就向圣贤多靠近一分,终至于自己也跻身于圣贤之列。

(2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2)、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3)、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4)、没过几天,秀才在街上遇见富弼,富弼主动打招呼,秀才却不理他,扭头就走了,还骂富弼是一只缩头乌龟。

(5)、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6)、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7)、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译:一天之计在于晨,不要贪睡。)

(8)、人之气度,往往与其智慧成正比,与其所担当成正比。对人,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对己,器量阔宏,能检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知识,有心胸宽广的雅量,才能善于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增智慧。

(9)、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曾国藩修身名言摘抄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10)、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曾国藩八大金句150句(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