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78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1)、弗洛伊德于1856年5月6日生于当时属奥地利帝国境内的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青少年时期,弗洛伊德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在中学里,学习成绩在班上连续几年名列前茅。毕业前夕,他听了卡尔·布鲁尔教授讲授歌德的论文《关于自然的演讲》,而决心专攻医学。1873年考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系,毕业前曾在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生理研究室工作。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秋,弗洛伊德留学巴黎,从师于法国著名的精神神经科学家沙可,这期间,弗洛伊德专门研究歇斯底里。1889年,弗洛伊德到法国南锡向伯思海姆学习催眠术。

(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4)、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先驱。曾经跟从梅兰妮·克莱因进行分析,曾经加入塔维斯托克小组。关键著作有“群体中的经验”。

(5)、潜意识(也可称无意识)即为本能思维反应,也就是参杂了原始兽性、人类遗传性、血缘遗传性、后天教育及生活状态经历等综合性的无思维状态行为。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调节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调节方法体系。

(7)、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家,作家和教师;他跟弗洛伊德有20年的交情,是弗洛伊德亲近的同事之一。他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多产作家,担任两本重要的精神分析杂志的编辑,同时还是弗洛伊德出版社的负责人,一位创新理论家和调节师。在1926年奥托·兰克离开维也纳来到巴黎。在他生命后的14年中,在美国和法国,以演讲家、作家和调节师的身份,在事业上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8)、温尼科特生于普利茅斯,剑桥大学毕业,后来在圣巴塞洛缪医学院接受临床训练,1920年代开始医学生涯。他是英国精神分析学会英国独立小组的重要成员,并在1956年-1959年和1965年-1968年任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9)、在人的整个一生中,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彼此不断斗争,同时,又必须遵循现实的原则,现实原则代表外部世界的要求。这些现实世界的要求防止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得到直接的、畅通无阻的满足。它们通常会引起焦虑,焦虑把许多性和攻击的欲求驱逐到潜意识领域。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后期弗洛伊德又对意识理论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伊底”、“自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的观点。“伊底”位于人格的核心,而且是个体完全意识不到的是,称为心理的领域。“伊底”是译音,意为本我,它经常通过追求本能欲望来满足减低张力。“伊底”遵循快乐原则,“伊底”是原始的、混沌的、无意识的、不可变的、不合逻辑的、没有组织的,它遵循本能接受能量,又为满足快乐原则释放能量。“伊底”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所有的本能、欲望、冲动等必须通过“自我”这个中间环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自我”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伊底”欲念,给予其适当的满足,同时又依照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从事。“超我”则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良心,它与“伊底”直接冲突,以符合社会要求、规则等。至善原则对其起作用,并通过监督“自我”去限制“伊底”的本能冲突,从而指导、引导和控制个体自己的行为。“超我”还要给表现好的行为提供内在的奖赏,如骄傲、自尊、自爱等,并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如内疚、惭愧、自卑等。

(10)、弗洛伊德的观察为后来的人格理论和研究确立了方向。在他之后的多数人格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借用了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1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

(12)、潜意识,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等因不符合社会道德或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的心态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13)、前意识: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14)、生卒年:55岁去世 (1884-1939)

(15)、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16)、精神分析理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17)、“生活变得快乐幸福了,结婚7年来,我第一次体验到性快感。”

(18)、ISBN978-7-03-041115-0

(19)、生卒年:67 岁逝世(1870-1937)

(20)、生卒年:68岁逝世 (1913-1981)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1)、精神分析师,威廉·弗里埃斯的儿子,是一位耳鼻喉科博士,与弗洛伊德同事。他创造了门诊精神病术语,写了关于性虐待的文章,暗示他的父亲性虐待过自己。他的表妹就是德国裔-英国实验心理学家Beate Hermelin。

(2)、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调节体系的第一人。没有弗洛伊德,心理调节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之类的方法,已经成为许多调节师的标准工具。

(3)、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或心灵具有复杂的结构,恰似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在人的精神中,除了有意识的情感、思维和意志以外,还包括无意识的情感、思维和意志。“我们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在实质上干脆说,是不能变成意识的。”前一种是以记忆的形式保存的过去的观念或经验,因与现实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遂被逐出意识领域。但如有需要,这些被暂时忘却的记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加以提醒而被召回意识层。所以,他称之为“潜伏”的“无意识“或“前意识”。后一种是指潜藏在精神结构深层的、为人所意识不到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各种原始冲动的储藏库。这种无意识“一般不能进入意识”,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精神分析才能使之意识化。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而只是心理的一个属性,一个不稳定的属性,因为它是旋即消失的,消失的时间较长于存在的`时间。”由此,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得都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是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你们立即可以知道,那守门人究竟是在门口逐出任何冲动,或究竟是等到冲动侵入接待室之后才将它们赶出,那都不大重要;因为那只是他在辨认上的周密敏捷的程度问题。这个比喻现在可以用以扩充我们的名词。前房内,潜意识内的兴奋不是另一房子内的意识所可察知,所以它们开始是逗留在潜意识内的。它们如果进逼门口,而为守门人赶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成为意识的:那时我们便称它们为被压抑的。但是就是被允许入门的那些兴奋也不一定成为意识的;只是在能够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可成为意识。”

(5)、神经病学家,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的官方传记作家;琼斯是第一个说英文的精神分析实践者。1920年代和1930年代,担任英国心理分析学会主席和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期间,琼斯在学会的组织,制度的建立以及出版物的发行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

(6)、弗洛伊德通过特有的方法,如临床观察、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以及日常生活事件等分析潜意识内容。他把性本能看作为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欲求、原始冲动、行为内在倾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把本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性爱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有时也被称为破坏或攻击本能。“性本能”的目的是通过消除性兴奋状态给肌体带来愉快,但是这种愉快不限于生殖器的快感,整个肌体都充满了力比多。“破坏或攻击本能”的目的是使有机体回归到一种无机状态,无机状态就是死亡。

(7)、弗洛伊德是一个谜,也是一座艺术和心理学的宝库,尽管他的思想引起过很多人的争议,但我们毫不怀疑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如果尝试去梳理当代各种心理疗法的历史发展叙事,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精神分析。

(8)、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

(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部分:关于心理结构、关于人格结构、关于心理动力、关于心理发展、关于适应问题。其中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10)、生卒年:75 岁逝世(1896-1971)

(11)、精神层次: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12)、调查发现,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调节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13)、(2)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4)、奥地利医学博士,心理调节师,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核心人物,后因佛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而与他决裂,阿德勒对社会动机与意识思考的强调更甚于性冲动本能与潜意识的历程,于是自创“个体心理学”,为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位反对佛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6)、职业:精神分析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作家

(17)、生卒年:57岁逝世 (1892-1949)

(18)、本书从弗洛伊德的生平开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科学论述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理论。行文通俗易懂,并配合内容加上了生动活泼的插图,心理调节初学者可藉此增加对深奥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感性认识;本书还系统说明了精神分析的技法、过程、效果等,并介绍了自我防御机制,初学者能够在具体指导下一步一步展开调节,并学习处理调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本书还列举了许多精辟有趣的经典案例和现代精神分析家的成功案例,使初涉此道者易于理解。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典型的例子把神秘的无意识现象讲解得透彻、易懂,因而可视为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精神分析调节具体操作的一本好书。

(19)、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20)、精神分析理论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追求的是一种快乐原则,不顾及伦理,体现了人的生物性。“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一种良知,是良心的发现,遵循道德原则,受到舆论和从众影响,人的“超我”就会展现出来。“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协调者,根据现实来决定是否暴露本我,遵循现实情况的原则。打个比方,如果“本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超我”是一架马车的话,那么“自我”就是驾驭马车的车夫,实现二者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心理上的问题。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三大理论

(1)、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2)、他还开创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学,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有漫长的历史,但是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却是自精神分析新心理学而起。他把变态心理学从简单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

(3)、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对原始人类的心理进行考察,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荣格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4)、虽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弗洛伊德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5)、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人们的生活极其悲惨。在政治上,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广大人民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调节精神病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精神病历来被认为是中邪、巫术或魔鬼附身,人们常采取惩罚与隔离等非人道手段来对待精神失常的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精神病铺平了道路。

(6)、前意识内容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有意识的知觉;第二个来源是潜意识。意识在精神分析中扮演着比较次要的角色。意识可以被定义为在任何时候都被知觉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它是我们可以直接到达的心理生活层次。

(7)、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健康的有一定的帮助,那么这种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冲突消解研究,是冲突消解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9)、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10)、前意识即为延时性意识,有点像后知后觉的感知状态。特征是经过延时思考或者外界引导而返回意识状态。

(11)、美国存在主义心理调节的先驱罗洛·梅,深受兰克的后弗洛伊德的演讲和著作的影响,并始终认为兰克是存在主义调节的一个重要的先驱。

(12)、从1886年起,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开业行医。弗洛伊德在行医过程中采用催眠法和疏导法来医治他的病人,并与布洛伊尔合作对神经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用催眠法调节,疗效不稳定,往往这一症状消失了,又发现了其他症状,不能得到根本的调节,还有许多神经病患者,根本不能接受催眠。保留了谈话调节法和疏导法,使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身心放松地坐卧榻上,想到什么,就尽可能地把它说出来。弗洛伊德把这种方法叫做“自由联想法”,这种方法为精神分析的典型方法。1895年,他和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始。

(13)、职业: 精神病学家,神经学家,精神分析家,心理科学家

(14)、but,读弗洛伊德的著作,苦不堪言,读不懂啊!

(1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大家对这种概念很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或人的原始冲动以及和本能相关的欲望等。每一个心理活动,没有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是由先前的事情所决定,包括口误、笔误、梦、各种神经症症状比如强迫、焦虑、疑病等。梦是通过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16)、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本我原始,与生俱来,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比如婴儿的人格。自我是经过环境反复教训从本我分化出来的部分,是理性的,识时务的。超我是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行为。

(17)、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修订版)

(1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早期的理论中,他将人的心理生活分为两个层次,即潜意识和意识。潜意识又可再分为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潜意识本身和前意识。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意识内容。弗洛伊德则认为,精神分析主要应该研究潜意识内容。潜意识包括所有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或本能。它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或生理驱力,它是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又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实质所在;它既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潜意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原始性、冲动性、活跃性、非理性、非时间性和非道德性和非语言性。前意识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19)、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20)、生卒年: 82 岁逝世(1897-1979)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职业: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家,儿科医生,心理学家

(2)、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3)、人格适应论焦虑是自我遭遇危险的信号分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自我通过两种方式应付本我的威胁:阻挡冲动和干扰冲动,这叫自我防御机制。有压抑、替代、认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退行。

(4)、人格发展论包括心理性欲和早期经验在一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心理性欲有口唇期(出生后第一年)此期停滞的影响是咬手指,贪吃,爱冷嘲热讽等;肛门期(出生后第二年)此期停滞可能有便秘,吝啬洁癖,强迫;生殖器期(三至五岁)停滞可能同性恋;潜伏期(六至十二岁)兴趣被学习交友体育取代;生殖期发生于青春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2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理论

(5)、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6)、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态学正式形成。

(7)、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家;威廉·赖希思想综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体系。

(8)、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后来从德国移居美国后仍然保持与学派的联系。

(9)、生卒年:80岁逝世 (1900-1980)

(10)、生卒年: 79岁逝世 (1879-1958)

(11)、作者:(韩)李武石著;李光哲,李东根,杨华瑜译

(12)、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

(13)、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14)、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对客体关系理论有一定贡献。他在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人类成长,希望阐明个体通过依靠如何发展为既定的存在方式,个体如何发展出自认为正常、并又与人有别的感觉。他着重研究了创伤经历,并认为个人发展常常需要与适应环境的倾向作斗争。温尼科特关于真我和假我、舒适客体的理论尤其有名。

(15)、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是潜意识进入意识的过度区域,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潜意识通过梦、口误、或者对于某个事物的观点可以窥见。

(1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调节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调节方法体系。

(17)、意识即为即时沟通察觉意识,是指在行为过程中能明显感知觉察并且控制的思维活动。主要特征是有逻辑及主观性。

(18)、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78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