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意思
1、明日黄花的意思
(1)、(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2)、(示例)看他那穷形尽相、丑态毕露的样子,我们都很反感。
(3)、(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4)、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5)、(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6)、提示:轮,高大;奂,众多。凡形容美好事物就用这个成语是不准确的。
(7)、《卡梅拉上学记》可以持续陪伴孩子学习,助力成长。
(8)、(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9)、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10)、(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11)、(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12)、提示:与“无可厚非”程度不同,“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13)、(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14)、出处:《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5)、(示例)只要我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16)、(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7)、刻字、刻章叫“刊石”,印刷术发明后,刻制书版叫做“刊版”,以后又引申出“刊登”、“刊行”、“刊印”、“刊物”等,这些词组都有因刻版而印行的意思。但今人容易把“刊”简单理解为“发表”或“出版”,于是就把成语“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发表的言论”,导致误用。正确的用法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18)、竹简和木牍是中国文字的早期载体,竹简是用竹制成的长条薄片,木牍是比竹简略宽的木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始皇帝),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也就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的奏折文书大概有100多斤。秦代尚无造纸术,虽然有可书写的丝帛,但成本极高,所以文书一般写在竹简或木牍上。有人说简牍的重量远大于纸张,所以秦始皇一天看的奏折并不多,所谓“学富五车”,应该没有多少书。然而看一眼出土的战国到秦汉的竹简就可以知道,它们其实既薄且轻,上面的字多为细如粟米的隶书,所以100多斤竹简的阅读量是惊人的,而且费眼睛。
(19)、(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20)、(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2、不刊之论的意思和造句
(1)、(拼音): gǒu wěi diāo xù
(2)、从入门,到升堂,再到入室是学习上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有一个成语叫“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3)、提示:与“无可厚非”程度不同,“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4)、出处:西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5)、出处: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6)、需要用故事引导、活动丰富、逐步进阶学习难度,
(7)、明杜菫绘“伏生传经图”,伏生因年老而口齿不清,故由其女羲娥“传译”,晁错记录,伏氏为两汉望族,献帝皇后为伏氏
(8)、出处:《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谓圣。”
(9)、出处:《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快乐地读书、写字、算术、画画、做游戏,开动脑筋学知识。
(11)、(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12)、出处: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13)、提示: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14)、(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5)、(近义词):不易之论、天经地义、不刊之说、颠扑不破
(16)、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7)、(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18)、(解释):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19)、出处:《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20)、出处: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3、不刊之论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在单位,他说话经常是不刊之论,办事总是目无全牛,使大家感觉差强人意。
(3)、提示:足,值得;训,准则、典范。并非是不值得作为教训的意思。
(4)、释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5)、(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6)、释义: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7)、(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误解词语。“逡巡”不是优哉游哉、逍遥游,而是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9)、出处:《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0)、(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11)、(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12)、希望大家发动你们的朋友,帮得了就帮吧!好人有好报,不刊之论啊!
(13)、(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似是而非、不足为法、不经之谈、不足为训、不作为训
(14)、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15)、(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6)、(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7)、(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8)、释义: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19)、出处: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20)、(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4、不刊之论的意思读音
(1)、提示:常被理解为街巷空无一人,注意方向性。
(2)、(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3)、(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4)、(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不刊之论的意思和造句64句(不刊之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