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纪琼翻译及其赏析【76句文案】

一、《咏竹》

1、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杜甫 以欣喜的心情,细腻地描绘对竹的喜好,歌颂春天的新竹,出土不久“半含箨”,新梢刚刚过墙,是嫩竹。和风细雨中,新竹摇曳生姿,怎能不让杜甫情不自禁生出怜爱之心?

2、呵呵!松:男人的代表,坚强,高傲,历尽艰险,依然挺立!竹:社会的象征,一节一节的长高,象征进步!梅:女人的象征,经历痛苦,依然吸引万众!

3、从容无惧风霜雨,枝叶青青伴雪花。

4、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5、竹子,自古被文人雅士所钟爱,王维的《竹里馆》家喻户晓,郑板桥更是画竹立世。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欣赏南朝梁文学家、诗人刘孝先的咏物诗《咏竹》。

6、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7、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8、这个七言绝句出自王安石的《咏竹》,意思:人们钟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且有节,且出生很清瘦,算老了竹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刚强,深受人们的赞美。竹子跟蒿草蒺藜等一样受到雨露的滋润,但是后竹子变得如松柏一样傲然挺立,即使在寒冬依然坚挺。

9、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10、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11、关于竹子的习性,有“蛰伏五年,一月而生”的。意指竹子要在地下蛰伏数年来形成广大的根茎网络,汲取足够的营养,蓄势待发,一旦露头,变以每天几十厘米的速度成长,在一个月内便可以长成。这一习性一直在鼓励人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2、且随岩石沐山雨,又伴湘妃抛泪花。

13、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14、披鳞穿厚土,稚体直冲天。茎本有环节,枝梢呈插连。狂飙摧不折,野火烤存根。丛聚久青翠,境差不思迁。

15、(其二)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16、全诗释义:雪把竹子压弯了,但再低也不着地。只要红日一处,雪一消融,照样挺直了腰,摩天凌云。

17、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惟愿寄身荒野,做一支隐士口下的长笛,表达了作者不愿俯就权贵,而乐为知音所用的心迹。

18、207于庚子立冬日

19、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20、自古以来,竹子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历代文豪也为竹子留下了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千古名篇。

二、咏竹纪琼翻译及其赏析

1、寒友清廉哪几家,梅兰左右并肩夸。

2、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7973

3、青枝碧叶众人夸,野岭荒滩亦是家。

4、为装地籁并天籁,总把心房空出来。

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6、诗词唱和,自古就是文人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联系的一种方式。所谓“和”(读hè),就是指唱和,和答,酬和,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7、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

8、春雷惊笋冒新芽,迸箨抽枝影不斜。

9、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10、释义:笔直的竹子,不用把它栽来做声音优美如凤鸣的笛子,它也不需要用来做钓鱼竿。只要看到在那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之后,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茫茫中仅有的绿意,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

11、本性谦虚无欲念,甘为绿叶配鲜花。

12、古往今来,咏竹作品不在少数,竹子也成为了诗坛中的风云物,文人骚客分别对争相赞叹其气节。而王安石的《咏竹》却一波三折,一个不一样的咏竹诗映入眼帘。先描写其先天不足,后来还描写了后天环境的恶劣,但是竹子没有被这些因素所压倒,它勇于反抗,终成大器。

13、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14、虚怀若谷邀明月,同唤松梅饮本真。

15、诗歌的开篇,即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野竹的雄姿。它长达百寻(古八尺为一寻),又高又直,昂然挺立,上拂云霄,真可谓雄健刚劲、卓尔不凡。然而它却不蒙人青睐,“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为何这气概凌云的竹子,却遭此冷遇呢?盖其因在它生于荒郊野外,而非皇家苑囿、贵族庭院。

16、韦骧的来《咏竹》是七言律诗自,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种植物坚硬耿直本来是天生的,哪里能学习妖艳花朵生长在厅堂?它的青皮上带着轻霜凝固永不落,它的茎干打磨得像圆玉碧绿无痕。不是春天也经常地枝繁荣叶茂盛,在大地上站稳脚跟也必须有大根。谁懂得音乐把它推荐给帝王宗庙,一定会超过美好的树木伴随礼器。

17、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18、原野庭园有汝身,青青净洁四时春。

19、步韵敬和朱晓飞会长《咏竹》

20、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三、《咏竹》杨

1、咏雁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2、此诗紧扣竹的特征,而又不刻意求其形似,既有题中之精蕴,更有题外的远致。用的皆是有关竹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性情于才能。《梁书》称刘孝先“善五言诗,见重于世”,殆非虚语。

3、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4、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5、敢斗余霜瘦影斜凛然大气不亏夸

6、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7、译文:道出竹子淡泊清高,虚心坚定,凌云奋发的品性。

8、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洒樽也觉得清凉。

9、竹子,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因其虚怀若谷的品格和高洁的气度,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如苏轼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岑参在《范公丛竹歌并序》中写道:“首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10、六句再度一个逆转。张华《博物志》曰:“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竹是制作萧管乐器的材料,为古代八音之一。琴,在此泛指乐器。那泪痕斑斑的湘妃竹,引发了人们多少缱绻情思;那华丽的堂楼馆榭,更是丝竹管弦,彻夜笙歌。然而,这苍劲的野竹却既耻于仅仅作为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当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工具。“耻”、“羞”二字下得沉重且有分量。在坚定的语气中,我们不是隐约可见作者既不眷眷于儿女之情,更不愿趋时取巧、自媚求荣的高尚情怀吗!

11、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雪压枝头低”意思是:雪把竹子压弯了。

12、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13、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4、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15、白话文释义: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16、东坡感叹宁无肉,一日无君甚寂寥。

17、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扩展资料: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清余怀《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18、自是人间守节材,漫山摇曳扫云开。

19、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0、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四、咏竹这首诗赞美了竹怎样的生活态度

1、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野岭荒郊处处家,高风亮节众人夸。

3、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4、《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5、色侵书帙晚,隐过酒樽凉。

6、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7、位列岁寒三友家,虚心从不向人夸。

8、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

9、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10、OdetobambooBreakground,reachthecloudsandsuccessivelygethigher,Withcold,youdriveawaythecoldestdaysandleadtoexcellence,Reluctanttoshedpassiontearslikemottledbamboo,Willingtomeltsnowintobillowforthespringmountain.

11、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12、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13、北窗竹石(唐)白居易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别桥上竹(唐)白居易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14、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15、承句“漫山摇曳扫云开”,这一句是咏物诗提倡的“若即若离”中的“即”的部分。诗人抓住了竹子的生物学特征,写出了它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因为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生长的,如果下过一场透雨,春笋就会以很快的速度长出地面。“漫山”不仅极言其多,还体现了出了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摇曳”则突出了竹子姿态优美的身材。“扫云开”运用夸张的语言极言其高并大有扫除世间一切不平之事的英雄气概,一个“扫”字用得极其生动形象。

16、刘孝先,汉族,南朝梁诗人。彭城(今徐州)人。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七弟。代表作《咏春》、《春宵》。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咏竹纪琼翻译及其赏析【7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