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板桥的咏竹诗原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2分)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
4、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除诗歌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5、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6、郑板桥还擅长以诗入画,展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7、元顾安风雨竹图卷纸本墨笔纵1厘米横13厘米
8、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9、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10、做官期间,鞭挞奸吏,力争赈济,后被诬告罢官。在他离职时,只有三头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这首诗正是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写照。
11、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12、何伯群先生先生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学书画,潜心书法学习研究逾六十个春秋。他从北魏、“二王”入门筑基,追寻“欧”、“颜”、“柳”、“赵”,研究“苏”、“黄”、“米”,吸取王铎、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近代大家之长,碑帖兼容,形成自己恢宏劲健,婀娜多姿,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13、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
14、题识五:潇洒出尘文斋仁兄大人雅正蒲华
15、(3)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16、有代抄表性的托物言志的咏竹诗是(清)郑燮的《竹石》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托物言志"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方法。《竹石》一诗中,诗人(郑燮)咏诵了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的高尚节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坚定顽强的精神)的特点。供参考。
17、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18、释文八: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逍遥游篇蒲
19、咬住(抓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20、清郑燮荆棘丛兰图长卷纸本墨笔纵5厘米横508厘米
二、郑板桥咏竹诗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选自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全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C.①舟②像③渡D.①州②像③度
4、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5、朴素的一句话含义却极不普通,寥寥几笔,郑板桥恪尽职守、关怀百姓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寄予了对百姓命运深切的关注和同情,是十分可贵的。
6、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7、(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3分)
8、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9、我和队员们忍不住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1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1、第16首丨第17首丨第18首丨第19首丨第20首
12、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坦腹斋
13、何伯群先生曾先后在陕西、山东、辽宁、新疆、云南、北京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作品被许多单位及个人收藏。
14、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4厘米横2厘米
15、A.野泉声入砚池中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入影孤D.空谷幽兰绝美人。
16、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17、(2)“刚”“匆匆就”这些词语突出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奋力救助,任务繁重、时间紧张的工作状态,体现出他们舍己为人、关爱病人的仁爱精神。
18、第41首丨第42首丨第43首丨第44首丨第45首
19、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20、此诗虽然写竹,但是它却赋予其以人的精神气韵——那萧萧的风竹,展示于人的是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三、郑板桥的题竹诗全文搜一下
1、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比较喜欢的几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一生阿直不阿,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显得坚定、挺拔、苍劲。竹子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又是诗人“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的生动写照
2、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3、郑板桥虽只是一个普通县官,但在其任期内对百姓关怀备至,曾多次开仓赈济,深得百姓的感戴。
4、“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5、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6、题识: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
7、咸宁是“我”抗疫奋战的地方,在这里见证了生与死的赛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这一职业操守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感悟,成为“我”难忘的记忆。
8、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120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9、正如他在《竹石》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11、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12、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13、综合性学习。(5分)
14、邮箱:candorle@1com
15、第36首丨第37首丨第38首丨第39首丨第40首
16、D.文章结尾用排比的句式,再次强调“读而思、思而用”的重要性。
17、闪亮古诗词:孟浩然《《清明即事》》
18、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19、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20、不仅如此,会谈诗作画的郑板桥还将他在任期内的所感所悟融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而这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四、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1、原:本来,原本,原来。
2、Tel:(0571)8517585785170827
3、注意:“不”一般念第四声(去声),但“不”字在第四声的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bì)、“不是”(búshì)。因此,此诗第一句中的“不”念第二声,即:不放búfàng。拓展资料:《竹石》译文: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开封杨延玉背后屏风上的诗就是这四句,明明有西夏人是宋朝的,结果来了个清朝诗人的诗,难道他也穿越了?
5、“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写竹、画竹凡40年,体味不可谓不深,技艺不可谓不精。“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正是诗人积40年诗、画创作之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哲理。
6、(1)我看见他抖着手吃力地写下一句:“我看见阳光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7、“我”不高兴是因为父亲让“我”背书,令“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
8、出自:《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9、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10、《竹石》全诗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1、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作将作者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12、(1)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抖”“吃力”突出了老李病情刚刚有所好转时的极度虚弱,体现出老李重获新生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13、简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14、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郑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15、《竹石》的作者郑燮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
16、恪好读《周易》,每日坚坐⑤,或问他说:“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答道:“以敬为本。”所著有《水云集》若干卷。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
17、大圣此番为何能面对罗刹女的扇子而“巍然不动”?
18、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19、④若有万卷书而不读,只不过是个书橱而已;若是读而不思,也不过是个书袋罢了;若是读而不用,那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装点门面。只有读而思、思而用,才能把书读出光芒来,不负阁中的藏书,不负读书的光阴。
20、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五、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1、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2、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3、“当你的心里有东西想要表达,有一种悲苦的感觉的时候,这个‘萧’字就会涌上心头。”牛魔感慨到。
4、浙江长乐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邀請函
5、 释义:不需要每天报平安。曾见过它清风一般高洁的情操。
6、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7、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在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还有一首诗云:“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8、你说的是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语出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释义是: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9、B(引用袁枚的观点,属于道理论证)
10、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11、他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
12、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郑板桥咏竹诗词【9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