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时写的诗句乐观【130句文案】

一、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

1、在黄州,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黄州时,他自号东坡居士,岭南时,他独觉自省,思想更为深邃。

2、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将自己坚定的身影和恒定的心性一语道出,这中间有多少英雄气概是我们不能匹敌的。

3、心中惦念弟弟,只能寄希望于来世,二人继续做一对好兄弟。

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因为朝廷有小人作祟,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打击的对象,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到了惠州,后来,又因为苏轼字字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

7、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

8、1082年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正处人生灰暗的日子,却造就了他文学造诣高的时光,在这一年,他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年,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诞生,也在这一年苏东坡两游赤壁,写下“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赤壁怀古,在这三首诗词中,有诗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美;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有对周瑜的感叹,也有对曹操的敬仰,写出了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叹息,也有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潇洒自如,苏东坡赤诚、豁达,乐观,生命每一天都是鲜活又尽兴。

9、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10、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1、下片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雨过天晴,春风虽冷,却吹去了酒意,斜阳西照,仿佛旧友笑脸相迎。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人生哲理意味,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2、别人都疾行避雨,苏轼却一边长啸,一边悠然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一身轻装,胜似骑马。

13、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5、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芽刚刚伸出嫩绿的头,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刚洗过,蒙蒙细雨中,传来子规清脆的叫声。

16、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17、三地被贬期间,身为“罪臣”的他已经难有作为。他不能像在杭州那样建苏公堤,也不能像在密州那样灭蝗救灾。

18、苏轼在密州时,写过几首著名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有名的就是写于熙宁九年(1076)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不久被被御史台的吏卒解往京师,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乌台诗案。

19、苏轼,他文学造诣高的时光,在这一年,他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年,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诞生,也在这一年苏东坡两游赤壁,写下“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赤壁怀古,在这三首诗词中,有诗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美;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有对周瑜的感叹,也有对曹操的敬仰,写出了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叹息,也有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潇洒自如,苏东坡赤诚、豁达,乐观,每天都是活得尽兴。

20、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二、苏轼被贬时写的诗句乐观

1、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2、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标准答案哦!)

3、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仕途失意之时,也是其文学成就显著之际。

6、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历尽官场上的坎坷,而这些坎坷全都写进了弹指声中。

7、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8、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又平凡得让人感动,我想正如他所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9、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1、词的上片写的是春雨骤至时词人的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1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3、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1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6、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7、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8、这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中的愁苦、对前途的迷茫使他醉了又醒,醒了又醉,跌跌撞撞回到家时已是三更时分。

19、即便如此,苏轼在三地仍留下无数善举。

20、颠沛流离的苦涩人生不仅没有让苏轼意志消沉,相反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三、苏轼被贬乐观豁达的诗句

1、老街前几年去镇江游玩时,专门去了长江边上的北固山,北固山并不高,但是山上有不少古迹,甘露寺和多景楼今天还在,置身其中闭目遐想,似乎还能感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音容笑貌。

2、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3、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4、一年中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是儋州,苏轼在那里教育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是居功至伟。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点好评,谢谢。

6、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7、不能致君尧舜,仍不忘“流惠下民”。对于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贬谪流放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被贬岭南,已经彻底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

8、苏轼的豁达,形成了他特有的魅力,既有成熟的睿智,还有年轻的朝气。

9、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10、词前作者还附了则小序:“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春,是苏轼被贬为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三月七日,苏东坡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11、中国流传广的词作选本是朱孝臧编订的《宋词三百首》,该书一共选出了285首宋词。但是该书的缺陷大,因为朱孝臧为清代人,受到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影响,更喜婉约词和格律词,因此对豪放词不够重视,如苏轼之选择了12首,辛弃疾只有10首,而吴文英却达到了24首,周邦彦22首,晏几道18首,姜夔16首。这显然是不太客观的。

12、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3、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

14、他是吃货,被贬岭南惠州,便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黄州廉价的猪肉,无人问津,在苏子的翻腾下一份流传千年的美食——“东坡肉”由此诞生。

15、尊前不用翠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乍看未免太过伤感,细品不是绝望的沉默,而是大彻大悟的放下。

18、而若干年后,青年苏轼即一鸣惊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皇帝宋仁宗读过苏轼兄弟的文章后欣喜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19、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20、苏轼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从中可以看出,苏轼饱受政治磨难却依旧乐观向上,淡定自若。

四、苏轼被贬后乐观的诗词

1、赏评:这首词也带有典型的苏轼风格。

2、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5、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追问:结合实际追答: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苏轼被贬异地,身处困境,却还能豁达面对,这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我考试失利,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首词,就会被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所感染,重新鼓起勇气。

7、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8、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11、依然一笑作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12、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13、人人文学网:http://www.renrenwenxue.com人人论坛:http://bbs.renrenwenxue.com

14、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15、此图为《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2厘米,纵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6、下阕写的是雨停之时的景象,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希望。春风吹酒醒、斜照却相迎和后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都是作者对以后生活的乐观旷达的表现。

17、此词的上阕是苏轼在平山堂看到恩师的词作手迹而心生感慨,其中“半生弹指声中”道尽了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18、在他的眼里,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卢橘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荔枝更是他眼中的爱,如果每天吃上300颗,那么他永远都愿做一个岭南人。

19、在黄州的第四年,苏轼登上快哉庭,想起当年登上平山堂的情景:江南烟雨中,一只孤鸿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眼前那广阔的水面十分宁静,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起舞。

2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五、苏轼被贬后乐观的诗

1、上阕写与穆父久别重逢的欣喜和对于友人高风亮节的欣赏。

2、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3、由于被贬三地时不能签书公事,苏轼有充足的时间寄情文墨;贬谪生涯也使他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人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4、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6、穿着粗衣劣布,度过一天一天的生活,胸中有藏有诗书,气质自然光彩照人。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8、为何读苏东坡,有人说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不再轻狂,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3000多首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无不体现了诗人豁达兼乐观的态度,一辈子都像个孩子般的洒脱。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11、苏轼曾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写下《饮湖上初晴后

12、笑时犹带岭梅。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3、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14、苏轼一直是朝延中的一股清流,他从来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信念。可是正因为这种坚持,被一些人污蔑——1097年,御史台的几名官员联名上书弹劾苏轼。他们说苏轼的诗词过于狂妄,是在愚弄朝延。

15、先生漫不经心地对苏轼说,小小孩童何必知道这些?

1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8、译文: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19、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20、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六、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

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3、然举凡世上之人事,多崎岖少坦途。难得的是苏轼做到了得意时心怀天下、积极有为,不如意时也能旷达乐观、心系百姓,无论境遇如何都能随缘自适、穷达如一。

4、他还与欧阳修被人并称为“欧苏”。就是这样的一位传世文豪不仅留下了杰出的作品,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作为文坛领袖以外的豁达人格的表率。

5、苏轼说,如果这些人是天上的神仙,则不敢知道,如果也是人,为什么不能了解?

6、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会经历百转千回:

7、他用力扣门,却只听见看门的小童打着震天响的鼾声,还是拄着拐杖,姑且听听江水奔涌的声音吧。

8、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10、@原创文学作品、数字签约、摄影大赛、书画大赛、人人论坛、人人访谈、人人讲坛、中国诗歌春晚、中国网络文学节、人人文学网络年度奖。

11、作《自题金山画像》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苏轼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

12、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4、苏轼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正气,刚正不阿,心胸坦荡,无论在什么境遇,都能处之泰然,感受到具有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15、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6、另外,词发源于唐朝、发展于五代,唐五代词历来被许多读者忽视了。因此,我向各位读者推荐《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分为上册(唐·五代·北宋)和下册(南宋·辽·金),共收词人327位作品1518篇,基本一网打尽唐宋时代的优秀词作品。而鉴赏文章云集了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吴熊和、周汝昌、叶嘉莹等大家作品,他们精雕细琢,字斟句酌,使每一篇赏析文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与优美的唐宋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往往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

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8、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19、苏轼初贬黄州,创作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20、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的国家政策是重文轻武。苏轼和王安石一样,都属于文人,本来两个人应该有共同的政治倾向,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却遭到了苏轼的反对。于是苏轼就遭到的贬谪,两次被贬杭州,苏轼很淡然,在逆境之中保持自己的初心。

1、苏轼被公认为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他在诗、词、书、画和散文上都有超高的成就。因为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加上大开大合的表现手法,奠定了豪放派的文学地位。

2、经历了黄州时的彷徨,苏轼此时的心境更加平静,把心思转向广阔的乡间,与农夫一起下地,发明美味“烤羊蝎”。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5、宋朝开国以来,苏轼因文字批评朝政而被系狱,在狱中写到《狱中寄子由》:

6、勇敢的人只往前看,从来不东张西望,苏轼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一生艰难,遭到许多人的陷害,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理和方向,从来不在意别人说什么做什么。

7、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宋·苏轼《浣溪沙》

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欧阳修和苏轼都极力反对新法,在欧阳修外调以后,苏轼终于惹怒了王安石,见势不妙的苏轼也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1074)调往密州,苏轼北上途经润州(现江苏镇江市),与孙洙(字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多景楼集会。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9、这时的苏轼,正处在思想的转折点,他收起了以前的清高,开始思考人生。

10、苏轼初出茅庐即一鸣惊人,时人和他自己的期许并不是一介书生或一百里之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被贬时写的诗句乐观【13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