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被三次贬写的诗词
1、逝水东流,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苏轼却反用其义,抒发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上片的写景到下片的思考,过渡自然,如蜿蜒流淌的兰溪,沁人心脾。
2、这一年,苏轼43岁,已过不惑之年。坎坷的仕途,压抑的政治,曲折的人生,苏轼内心倍感迷茫,只好寄情山水参悟佛道,以求精神解脱与慰藉。他说,自熙宁七年游惠山至今,一晃五年,就像一觉醒来,双鬓已斑白。迈开沾满尘土的双足,徜徉于这青山秀水间,真是不亦快哉。低头见松桂影影绰绰,仰头见鸿鹤翩翩飞舞,这美景即如一道从晶莹的冰玉上射出的皓光,让我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空即是色,清即是香,看似一无所有,却又蕴容万物。虽然终将要回到那纷繁的尘世,却不应再去计较那些功过荣辱得失祸福,看破了也就超脱了。
3、苏轼与猪肉来了场深情邂逅,写下了著名的《猪肉颂》,一代文豪为猪肉写颂歌,听起来有些雷人,但只有真爱,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颂歌:
4、《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5、遥想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考中进士,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只不过时乖运蹇,因避嫌取为第二。那时的苏轼,一时风光无量,意气风发;这正是这时,他与同科进士常州府宜兴县的蒋颖叔、单锡等结为莫逆之交。酒酣之中,蒋、单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的秀丽江南,苏轼则与友人定下了卜居宜兴的“鸡黍之约”。
6、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7、文博/历史/文化/展讯/馆舍推荐
8、第三次被贬:儋州,谁也别想动我的生蚝
9、然而宋神宗看着审讯的进展却起了疑心:苏轼承认得这么爽快,难道是想包庇某个有势力的后台?还是御史台对苏轼用了私刑屈打成招?神宗下令:继续严查,一定要把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查处!
10、你看,苏轼随笔一写,都是蕴含哲理的经典名句。这是他在给弟弟子由的书信中写的诗句。苏轼写诗,没有任何限制,信手拈来,无比轻松,而且比别人写得快。林语堂在书中说,东坡哪怕在浴池内按摩筋骨也能入诗,他诗中的俚语俗句随处可见,甚为奇妙。
11、八月十八日,,苏轼被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因为这件案子由御史台提出并审理,御史台的别称是乌台,提出的罪证是一本苏轼的诗集,所以这个案子在历史上也叫“乌台诗案”。
12、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13、我给简单苏轼候称才且自勤奋二十岁官政二十六岁说百第奇才父亲世家守孝京城政治主张与丞相王安石排挤京城接直贬皇死新皇觉才封苏轼相候王安石党倒台看新政权太腐败谏提自看没效并且导致官员讨厌自主提要离京城杭州官杭州舒服6调京城贬先广东海南(海南相于期徒刑)徽宗继位赦故乡途死聪明少才华刚直阿文章书都流自保
14、他曾将自己的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的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的弧线。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苏轼写到自己当年的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
15、诗中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白居易用黄鸡催晓丑时鸣感叹时光流逝,他在诗中感叹伶人商玲珑,时光催人老,镜里朱颜改,字里行间充满惆怅、伤感之情。
16、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7、“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是一段序词,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苏轼和友人酒醉归家,却不料途中遇雨。没有雨具众人都感觉狼狈,只有苏轼处之泰然,写下这首宋词。
18、五月的太湖一带,天旱得要飞起沙尘;鼍在窟中鸣叫,就像打鼓一般。老天爷不长眼,你怎么看不见田里的老农,一边哭着,一边招呼着儿女,快来踩水车抗旱呀。
19、▲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20、因为我的愚蠢和口无遮拦,连累了自己也连累了许多人。以后的岁月不能和你一起度过了,如果有来世,我们还要做兄弟。
二、苏轼第二次被贬写的诗
1、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却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
2、惠州这个地方太穷了,然而某天杀了只羊,我是犯官,做人要低调,不敢跟达官贵人抢羊肉,于是我机智地跟杀羊的说给我留些羊脊髓的肉,这个部位的羊肉一般没有人买。然而羊骨髓真好吃呀,骨头之间有细嫩的肉,中间还有骨髓,用水煮到微熟,用酒渍一会儿,再撒点盐放在火上慢慢烘烤,烤到骨肉微焦,就可以吃啦!我吃羊脊髓肉的时候,竟然吃出了海鲜的味道,真的特别好吃,只不过我吃得那么高兴,惠州的狗狗们却很不爽。
3、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4、寒食节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清明节。在这个凄风苦雨的日子里,苏轼哀叹道:自我来到黄州,已经过了三次寒食节。每年都惋惜春天的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离去了。
5、虽然说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发展兴盛的时代,但是也并非士大夫心中好的时代,苏轼的遭遇就是明证。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的文学造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却是极其不顺,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诗人接连遭遇被贬,密州、黄州、杭州、惠州、儋州……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7、关注高等教育发展/关心大学教师成长/关怀大学生成才
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9、作者:王山阳,苏商新媒体运营工作室负责人
10、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11、此诗很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风骨,但如果你以为苏轼只是在修身养性,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总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儋州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之前的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12、世界名画的N+1种打开方式
13、没想到过了一些日子,苏迈因银钱用尽,需要借钱,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给一位亲戚,却忘记告诉这位亲戚“不能送鱼”的约定。也是巧了,那个亲戚那天偏偏挑了一条熏鱼给苏轼送去。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死定了,万念俱灰,为弟弟苏辙及妻儿写下诀别诗两首:
14、苏轼的这篇《惠州一绝食荔枝》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吃货的高境界:虽然惠州这个地方这么偏僻荒凉,但是气候暖,四季如春,天天都有新鲜的枇杷和橘子,尤其是荔枝,特别好吃,如果能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一辈子都待在岭南!
15、苏轼于1037年生于一书香门第,以19岁之龄通过殿试(科举考试的高级别)成为进士,表现出类拔萃,被视为政坛的后起之秀。他清晰有力的文章令宋仁宗深为欣赏,在宋神宗于1067年登位之时,苏轼已是备受尊崇的士大夫。
16、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17、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18、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
19、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0、“乌台诗案”,对苏轼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所幸他能死里逃生。有了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苏轼开始对人生有了深入的思考,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得到内心的真正安宁?
三、苏轼的三次贬谪
1、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2、中国大学教育ID:cncollege
3、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4、译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
5、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6、《收藏投资导刊》杂志:雨过天青——古今文化相融合,造就70后艺术家匠心之作!
7、根据时间线,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无数。从他赶考题名,到赴任就职,这为他的第一起。而后因进言针砭新政弊端,得罪大臣王安石政途被贬为他的第一落。苏轼被贬并未磨灭心志,在杭州任官时依然尽心竭力为百姓谋福,为朝廷解忧,仕途逐渐也慢慢有所起色,是为他的第二起。但却经过有心人对他诗词的刻意歪曲,被朝廷问罪并且遭遇牢狱之灾,此为他的第二落,也是他人生的低谷。而后,虽然复为朝廷官员,但终其一生在政途上终究没有太大的起色。
8、《中国收藏》杂志:《蒙诏帖》:书法语言是独立的,并不是文学表达的附庸......
9、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10、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11、创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12、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他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他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
1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5、佳士得拍卖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认为:“中国艺术史有‘墨分五色’的说法,意指只需用水墨即能描绘世间万物,同时藉此表达自我与艺术思绪。《木石图》充分体现出苏轼当时的心境,一切都如此跃然纸上。”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回望刚才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自然界常见的景象,无论是晴朗天气,还是风吹雨打,又有什么分别?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在杭州度过了无数个“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日子后,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认为自己此去再无生还的可能,把一家人都安顿在了惠州,只带了子苏一起渡海。
19、后的诗句当中,苏轼其实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自然界有风雨,人生征途中也有风雨。尤其是当时的诗人正在经历一生中艰难的时刻,被贬到黄州远离京城,空有报国之志才华也不得展现,如此怀才不遇之感伴随了苏轼的一生!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四、苏轼三次被贬分别写了哪些诗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3、元丰七年(1084年),历经多年心灰意冷,苏轼又重被启用,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途中,幼儿夭折,苏轼上《乞居常州表》,请求先到常州居住,得到皇帝批准。这一年,苏轼在常州府及下辖宜兴县等地过了一段悠闲的日子,和常州报恩寺长老相携同游,诗酬往来。
4、到了九月,御史台已经查出了有“诽谤新法”嫌疑的诗文一百余篇,其中有很多是寄赠亲朋好友的作品。于是,苏轼的亲朋好友39人,包括王诜、司马光、黄庭坚等,都受到了株连。
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这是何等的孤寂,这是何等的凄苦,这是何等的悲凉!
7、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8、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9、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1、想扳倒苏轼可不是那么简单,很快,这些新党又像做语文阅读题一样,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此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一时间,朝廷里一片倒苏之声。
12、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正好可以抚慰苏轼的受伤的心。阳春三月,兰溪位于箬竹山下,溪水从山上流入小溪,因为溪边出产兰草,所以得名兰溪。
13、不过,朝廷政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苏轼在1071年成为党派之争下的牺牲品,外任杭州通判。其后近十年,他再被先后贬到密州、徐州及湖州。苏轼在1079年被捕下狱,相信这次牢狱之灾及其后被流放的遭遇,全因他私下撰写诗词暗讽当时主导朝廷的王安石变法。
14、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15、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苏轼都始终干实事,不空谈。
16、看见窗外的老乌鸦叼着纸钱,才想起来今天是寒食节。皇宫重门深锁,离我之遥。想要放声大哭,却感觉心如死灰,哭也哭不出来。
17、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我是玉掌仙,谪来海南村。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光园摩民珠,照耀玻璃盆。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18、被贬黄州,只是苏轼贬谪仕途的开始;后面,他还被贬往惠州和儋州。有人讲,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看似过于苛刻,其实也较为准确了概括了苏轼坎坷的仕宦之路。
19、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20、人生看开就俩字:算了!
五、苏轼被贬几次写了什么诗
1、苏轼的性格和弟弟子由大不同,东坡天真、任性、乐观轻快,思维开阔,喜欢辩论,有些不计后果;子由沉稳踏实,沉默寡言又有些拘谨。
2、在被贬惠州之前,苏轼有过一阵子东山再起,那是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职。然而这次的东山再起,于苏轼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加之路途遥远,路费已尽,苏轼给朝廷打了个报告,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在常州居住,后被批准。苏轼在常州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既没有饥寒之忧,又可欣赏美景,更是远离了京城政治斗争,与家人朋友朝夕相处,然而岁月总是不能静好。
3、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到岗后,苏轼给神宗写了一封述职报告《湖州谢表》,原本中规中矩的公文,偏偏被苏轼这个诗人加上了些许个人色彩,文中称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没想到抒情不成,反被新党利用,新党称苏轼“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天子不忠等等,总之一句话:如此大罪,死有余辜。
4、要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化里举足轻重的地位,便要先认识他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宋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捩点,当时人口急增、国家的经济生产数量及能力大幅提升,教育水平也提高。宋代与唐代上半叶不同,由一群士大夫管治,他们通过体现任贤主义的科举考试选出,并由宫廷委任。在此制度下,绘画及书法是士大夫必修的其中两艺,此两门艺术因而发展繁盛。
5、这年春天,调任湖州的路上,苏轼邀门生秦观、诗僧参寥赴无锡同游惠山。三人登临葱葱郁郁的惠山,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看到唐代文人王武陵、窦群、朱宿的惠山题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感触良多,即乘兴“追用其韵”,各赋《游惠山》三首。苏轼是这样写的:
6、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7、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8、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9、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0、▲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11、“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2、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允许在外州任便居住。这一次,他来到了常州,再也没有离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一代旷世文豪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3、原本居于庙堂之高,现却连生活起居都有问题,除了环境因素外,那种被诬陷后的痛楚与悲愤才更是折磨内心,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的人生只有“旷达”二字,
14、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15、儋州是苏轼生命中艰难的岁月。那个时候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家破人亡的苏轼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
16、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创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18、“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的少年时光不能再回来?词中的无再少,意为不能重新回到少年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诗人却反用其意,推陈出新。
19、苏轼的弟弟苏辙曾上书为兄长求情,因此也遭到了降职处分,被调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一带)任筠州酒监。
20、这首《浣溪沙》,不妨多读几遍,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六、苏轼被三次贬写的诗词
1、2017年上半年,我心目中的全国展览Top8
2、对联写作第二讲:音韵平仄。
3、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4、“松间沙路净无泥”,说明春雨过后,沙路经过雨水的冲刷,无比干净。山间的小路由沙石铺就,小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柏。一场春雨过后,路上看不到一点泥土。白居易曾在诗中说,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很显然,苏轼的灵感来自此处。
5、苏轼知道,自己性格直爽,这些年对朝廷没少发牢骚。面对御史台的指控,他承认得还算比较快:你们说的差不多全对,我讽刺过盐法,讽刺过青苗,讽刺这讽刺那。你们满意了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第二次被贬写的诗【10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