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1、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2、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高分必备!
4、●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古诗文言)高分必备!
5、即可获得更多学习干货资料!
6、情感/思想: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7、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情感/思想: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0、(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2、◆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3、《滁州西涧》——唐代 韦应物
14、(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5、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16、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9、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20、“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
二、化静为动的诗句初中
1、《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5、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9、表现手法也是初中诗词鉴赏经常考察的对象之掌握具体手法,构建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就自然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的题型亦可迎刃而解。
10、《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4、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5、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1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7、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8、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时候,贾岛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月夜幽静的山林,飞鸟在池边的树林里栖息了,万籁无声,一个和尚匆匆而归,来到门前,是“推”还是“敲”呢?贾岛觉得诗中用“敲”用“推”两字都恰当,但一时不知用哪个字更好。就一边思考,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料冲撞了时任京都长官的韩愈的车队,贾岛连忙赔礼,并将因“推”“敲”二字专心思考而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韩愈听了深思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韩愈选择“敲”,是为了突出“静”,用“敲”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幽静”的意境,突出月夜的宁静。
19、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20、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三、初三以动衬静的诗句
1、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6、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7、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8、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9、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10、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凄清的氛围。前三句都是写景,为接下来人物出场作铺垫,渲染的氛围足以烘托出人物的幽怨悲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化静为动的诗句初中【5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