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1、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2、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清新、美好的时刻。天空像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浩然《艳阳天》)
4、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那首歌就是夏天。
5、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6、“点”,指的是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7、人物形象题:人物特点+具体分析+作者情感
8、(第二部分题型与答题建议)
9、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11、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郁达夫《秋河》)
1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3、可乐和冰块第一次相融的气泡爆破,
14、(第一部分表现手法简述)
15、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6、14:读诗词与写诗词(1)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8、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19、诗的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它的意思是说,明月的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地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有了前两句诗烘托出的幽静环境气氛,这两句诗也就很好理解了。就在鸟儿习惯了山谷的幽静时,忽然月亮的光辉笼罩了山谷,于是鸟儿便惊觉起来,不时地发出鸣叫
20、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古诗
1、对比双关互文用典顶真反复通感象征
2、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4、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5、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6、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7、曲奇饼干在烤箱中烤好的提示声
8、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9、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10、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所以他在词句中,紧接着便说“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也就是说,万籁俱寂,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结合首句“人闲桂花落”,显然,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
11、“蜻蜓蛱蝶飞”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的农事的繁忙,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意思是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2、(3)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13、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14、(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15、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16、纵观王维这首诗,所写的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不过在以静衬动表现手法的妙用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月夜春山的幽静,以及王维内心的一种闲静。而这种闲静,归根结底还是与王维的禅心与禅趣息息相关。因此王维的这首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是却可以说是写出了“静”的至高境界。
17、有的是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20、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运用了以动衬静手法的古诗
1、诗歌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和。所以诗歌创作中,常常会用到一种以静衬动,或一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事物的精神内涵。像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便是从静态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显然,它是以静衬动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思: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的幽静。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3、景物形象题:翻译+景物(意境、氛围)特点+作者情感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8、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9、08:诗歌的两大特点之二:艺术夸张
10、同理,月出和鸟鸣亦是以动衬静,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字里行间,它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后来苏轼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是同样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在盛唐时期,所以也暗喻了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11、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炼字题:字意+句意+手法+分析+情感
13、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所谓以动衬静,亦即借某种声响以反衬静境,使之得到更加鲜明突出的映现。
14、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15、此诗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诗人旨在描写春夜山洞的幽美静谧,却有意打破常规,纯用动境处理。从“花落”到“月出”,再到山鸟的“惊”和“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动态和声响,有力地衬托出“人闲”、“夜静”和“山空”。
16、04:古诗词创作手法之赋、比、兴2
17、拓展关注:分清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18、因为不同的诗歌其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这些样式,你可以大体了解,不做必须掌握。如:
19、用吸管喝冰水时的声音以及
20、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四、以动衬静写法的诗句
1、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2、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3、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4、清晨的阳光争先恐后寻找着大树的“漏洞”,在泥土草地上洒下点点斑驳,要是这洒下的是月光,这些斑驳定是广布在深蓝夜空中眨着眼的星星。一阵风吹过,树叶打着闹着,阵阵唰唰声回响在我的耳边,没有风铃那样清脆,但却柔和而悦耳。有些穿着枯黄边披风的树叶经不过这风,安静的,坐在风的手掌里,飘呀飘。时不时从森林的深处,传来几阵鸟鸣,清脆而又嘹亮,不知是哪个女高音演员正在放声歌唱。闭着眼,倾听这天籁般的歌声,没有任何人的打搅。心,沉进去,陶醉着。几只小鸟是主唱,大树簌簌打拍子——免费的伴奏,有个热情的观众,从山上高处急急忙忙赶下来,不愿错过音乐会的一分一秒,发出汩汩流动声,不停的说着“等等我!”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方位角度主要指远、近,高、低,上、下,内、外,多是两种进行结合。
7、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8、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9、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10、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1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万籁③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3、10:古典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1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5、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
17、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18、设问反问对比双关互文
19、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20、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五、采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的诗句
1、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3、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06:描写景物诗句集锦
5、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6、试析动与静的诗词艺术手法
7、(2)以声衬静。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8、意思是: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9、《鹿柴》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第一句先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描绘山中的杳无人迹,侧重表现山的空寂。紧接着第二句以“人语”之响,反衬山之寂静。《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0、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诗词动与静的描写是诗人将现实生活艺术化的高度浓缩和锤炼。自然万物,大千世界,无论山川草树、风霜雨雪,亦无论生离死别、喜怒哀乐,皆动静有时,动静有序。动时排山倒海,天昏地暗。静时万籁俱寂,鸦雀无声。但动与静不是孤立不变的,而是互相影响、互为消长的。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动静相生、动静互用都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法。所以欣赏动与静在诗词中的精彩呈现,理解动与静在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动与静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好地服务于诗词创作,是本文的用心所在。
14、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16、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巴金《家》)
17、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表述。
18、用典顶真反复通感象征
19、《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20、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六、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1、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6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2、挂在店门口的椰子和风铃碰撞,
3、动与静是中国传统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它体现在诗词当中的动态感和静态美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对比,给人们呈现了兴味无穷、妙不可言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彰显了动与静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这种手法巧妙的艺术表现力,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典范。其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诗词的叙事写景之中。杜甫的作品,就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又如“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再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就是动态感在诗中的具体呈现。
4、(第三部分表现手法具体解释)
5、抓住斑驳阳光打在它身上的一只蝉
6、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8、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9、(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0、19: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
11、有的是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15:读诗词与写诗词(2)
13、05:古诗词创作手法之赋、比、兴3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5、09:古典诗词的形象思维三法
16、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17、02:提高诗词写作水平的四个结合
1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19、表达方式就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0、07:诗歌的两大特点之一:含蓄蕴藉
1、纯清的水倒入杯中的声音
2、以动衬静来写声音,声音越真切、越清晰!尤其是微弱的声音,越发显得安静。这样的艺术效果,是那些一味突出“静”和“无声”的描写所难以达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古诗【12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