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壶刻绘【135句文案】

一、石瓢壶刻什么字经典

1、《宣和北苑贡茶录》,是宋代熊蕃所著,记录宣和年间,北宋贡茶的相关解说。壶身的几种茶叶是宣和二年和宣和三年间,进贡的为名贵的团茶品种,深受宋徽宗的喜爱。

2、1943年春,戴相明到潜洛会见二表兄李相荣,陶厂已因战事而败落,不胜感叹。遂拜访众多紫砂窑户和技师,恢复供货关系,小量紫砂产品运沪经营。戴相明经营铁画轩十数年,呈现中兴之势,至1956年公私合营,按政策安排进上海市土产公司任职,1986年退休。至今,铁画轩依旧屹立上海。

3、石瓢壶的每一种变化,都独具美感,牵动爱壶人的心。今天我们从古至今,依次来看石瓢壶的发展演变,看你钟情哪把瓢?

4、壶身一侧,刻有烟波浩渺,垂柳数条,一艘小舟荡漾水上,虽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得风骨,寥寥几笔,写意传神。

5、▲吉安制行有恒堂梅花诗文石瓢

6、并由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陈山农等金石书画家、文化名人参与,是艺术素养极高的艺术创作团队。

7、顾景舟先生在四十年代末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

8、方斗壶壶高5厘米,口径7厘米,壶身铺满金黄色的“桂花砂”。壶形仿古代农村用以量米的方斗。壶身上小下大,由四个梯形组成,正方形嵌盖,盖上有立方钮,壶流与把手均出四棱,整体刚正挺拔,坚硬利索,素面铺砂,浑穆莹洁,不仅方中见秀,而且清新别致。壶体两面刻有图文,一面刻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的《采茶图》,一老者席地而坐,身旁一蓝青茶,并刻:“采茶图,廉夫仿瘿瓢子。”“廉夫”是近代著名画家陆恢,“瘿瓢子”就是黄慎。另一面刻有吴大澂书写的黄慎《采茶诗》:“采茶深入鹿麋群,自翦荷衣渍绿云。寄我峰头消烦多谢武陵君。瘿瓢斋句,客斋。”这是黄玉麟与吴大澂合作有代表性的一把壶。收起

9、拓片版如一个扇面展开,足见子冶书画和雕刻功底深厚,历经几百年,壶身饱经风霜,堪称。

10、底款:『顾景舟』盖款:『顾』、『景舟』高:2cm宽:5cm内口径:3cm

11、画喜雀登梅图落款:『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12、可以根据景色刻,如:晨风、晚霞、对山、临水等。也可以根据心情刻,如:迎宾、欢乐、笑颜等。情况还是你们熟悉,动动脑筋就是。

13、紫砂江湖中,子冶石瓢是个传奇。

14、反面:竹里煎起茶烟,老冶。

15、顾景舟先生一生勤耕力作,优秀作品比比皆是,这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1948年和吴湖帆、江寒汀等合作的大石瓢壶,关于这些壶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但由于时年久远,一些细节不甚详尽,亦或众说纷纭,于是带着一些疑惑对两个创制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一些探究,以飨同好。

16、泥料的话用朱泥或绿泥会比较好点,泡绿茶水温不宜太高,这样的话选一个壶壁薄一点的壶散热快点,壶形选个大点的,石瓢或井栏

17、这把由顾景舟制作,吴湖帆手绘的大石瓢紫砂壶,在藏壶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多部紫砂著作均有著录,曾为当代中国画大师唐云生前珍藏。

18、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要根据紫砂壶的泥料来选择泡茶的种类。像紫泥壶适合泡乌龙茶、普洱茶,红泥适合泡铁观音。

19、成交价:RMB207万

20、玉成窑制器极力追求曼生壶的文人味道,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名噪一时。

二、石瓢壶刻绘

1、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紫砂壶历史源远流长,石瓢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长流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位置。

2、壶壁刻铭:『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

3、(制造人简介):瞿应绍,字子冶,是继曼生、石梅后又一位与砂艺密切结合的擅长金石书画的文人。他所装饰的紫砂壶,印章及书画镌刻,格调高雅,韵致怡人,时人称为“三绝壶”。

4、除了这饱满的景舟石瓢,顾老还创作过一款矮石瓢,亦是很有代表性。壶身扁而不塌,壶嘴改为一弯流、壶把变为耳形,三足略微高挑凸立,显现整器的精气神。

5、而这里的“子猷”又有何指呢?推测湖帆先生寓紫砂为竹,把景舟比作子猷,暗赞胸臆疏朗的景舟先生视砂艺为毕生追求的高远志向;同时我想湖帆先生可能也是拟把顾景舟比作高洁不屈的雅竹,自己似子猷,通过和景舟先生的交往,通过景舟先生砂壶,他也已把这位艺高品重的年轻人视为了自己一生的挚友,真是人生交契,唯知音者聚。

6、反面诗句: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7、五把石瓢壶,型相同,不同的镌刻给了它们不同的神韵。相明壶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另四把则钤上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顾景舟」之「舟」自此启用。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之竹枝,第五把壶则由江寒汀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至极。艺宴商城石瓢壶让您尽揽天下好石瓢壶。

8、其实没必要分那么细的泡普洱一般喜欢口大肚大的器形,瓦当井栏之类的。但是我用石瓢泡也不错。个人觉得,紫砂壶泥料好,做工好,你爱泡啥茶就泡啥茶。只是新壶夺香,先用喝过的茶叶泡在壶里养半年,然后再拿去泡茶喝。段泥,本山绿这种颜色浅的泥料,你要是喜欢看它颜色变化大呢,就用来喝红茶,熟普之类的,段泥能养成降坡色。不然就喝绿茶,养出来颜色浅。器形上少选花里胡哨的,常见壶型都不错。用过上百把紫砂壶,什么泥料泡什么茶真的不需要那么细致,差别不大。器形我喜欢肚大的,泡普洱,茶能完全展开。

9、落款:相明先生,吴倩并提顾景舟壶盖篆印戴相明壶底篆印

10、“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11、▲曼生石瓢提梁唐云八壶精舍藏品

12、(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

13、心舟石瓢,除设计、制作外,亦亲手镌刻壶上的书画。曼生、子冶都是书画镌刻者,制壶要另请陶手。与曼生合作的主要是杨彭年,与子冶合作的有杨彭年、申锡、吉安等。

14、子冶石瓢是畅销的,存世较多。每一把壶都制作精良、格调高雅,文人风骨气韵卓然。典型特征是壶身、壶把构成三角形,壶型精干,有「瘦壶」雅称,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挺拔凛然,有如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客,又如隐居深山的修行者,仙风傲骨,让人心生敬意。

15、瞿子冶紧随曼生之后,又一位与紫砂壶艺术密切结合的文人,他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创制了紫砂名品“子冶石瓢壶”。清瞿子冶石瓢壶身刻竹一丛,题"茶香一屋,左右修竹",署"子冶",盖镌"补笙茶具"。底钤篆书阳文"壶公"方印,把下篆书阳文"吉口"小印。翟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陛春、营砂壶,自号壶公。继陈曼生、朱坚后又一与壶艺密切结合的文人。

16、2011年秋拍以5,175,000元成交

17、壶口内敛,腹斜直,短直流,三角形把,桥形盖钮拱起,底有三扁圆足,壶盖、流、把与壶身均以圆融弯角衔接,形成一个圆润三角形主体,刚柔并济。

18、正面:韵竹湖帆道兄书画落款:寒汀

19、大石瓢的制作者、书画者、受赠者均有明确定论,但这些壶的镌刻者究竟是谁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戴佐民先生是这样描述的:“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顾景舟镌刻自己的一把,余四把请其表弟陶刻好手谈尧坤镌刻”。

20、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早的紫砂“石铫”壶。

三、石瓢壶款式

1、▲石瓢的魅力,不仅文人士大夫对其情有独钟,皇亲贵胄亦被它的魅力折服。定亲王府第四代主人载铨,在宜兴专门订制石瓢壶,以载铨的私人堂号“行有恒堂”为落款。

2、紫砂杯上一般人都是一边是风景或花草,另一边刻上福、寿、和等字样,也有上善若水、宁静致远、乐在其中等经典词句。

3、反面:镌刻“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落款:寒汀兄属吴倩自题

4、子冶曾与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高手合作,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称“书绝、画绝、壶绝”,他们合作的壶,当时称为“三绝壶”。子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人壶风格。

5、瞿子冶聘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子冶石瓢是著名的代表之作。

6、(石羡)这个字,能打出来。可以用下面的输入法来打。用郑码输入法可以打出来:“?”的郑码编码为:gutr在写字板或Word文档中,键入字符编码:25584然后按Alt+X组合键;也可以打出:“?”。以上所述,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指正!

7、从石瓢的诞生到其发展演变,每一代壶艺大师,都伴随一代经典石瓢的问世,它们以自己独特的神韵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绽放光芒。"石瓢"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早的紫砂"石铫"壶。

8、曼生石瓢壶,中正平和,弧线的变化与过渡柔缓,却又不失劲力,刚柔相济。既蕴含老庄的虚淡、沉静闲适,也融入儒家的坚毅与进取。体梯形,其身无颈,其底三足,其盖桥钮,除鋬把改为梁形外,余皆与石瓢无异。然则提梁椭圆,弯弯似天上月牙,自然而精巧!

9、此壶泥质赭紫温润,造型流畅。壶身曲线柔和流畅。从整体上看,壶身上部扁大,尤其是“人”字形直线的运用,造成一个在主视角度以内的梯形表面。这把壶弧度大,宜书宜画,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是件“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珍品。

10、邵亚芬摩古的子冶石瓢抓住了三角形的重要特征。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流、把、身筒处处衔接自然流畅。线条利落准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挺括有神。暗接直流上翘,出水有力。三角壶把转折有劲道,端握舒适。无处不吐露出刚柔兼济,抑扬顿挫,挺拔凛然的大气风范。

11、2015年秋拍以27,025,000元成交

12、上世纪40年代末期,顾景舟常往来于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书画篆刻家,由此,令顾景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

13、子冶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作为个人臆断,虽有些异想天开,但求证过程颇是小心谨慎,既见生产实物,又有生活体验。

14、▲曼生石瓢唐云八壶精舍藏品

15、石瓢壶是清代后期曼生壶中的一种式样,壶身为圆台形,盖为平顶式,桥式纽,直流,壶柄为牛舌式,壶壁上宜书宜画。因造型古雅,又便于刻绘装饰,遂成为紫砂壶的经典器形。但后来所制的石瓢壶,器形并不整齐划也是在形体轮廓大体相似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16、子冶石瓢,早乃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并且此款形制与曼生石瓢略有不同。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

17、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陶刻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难度。

18、第从上文所列举明确表明镌刻者的两处文章的发表时间来看,顾老写这些文字时,在紫砂领域已独树一派,自成一家,大可不必用混淆这些镌刻的作者来为自己揽名,而顾老记忆力出奇的好是大家公认的,因此也几乎不大可能本人出现记忆上的偏差。

19、几百年间,紫砂艺人们创造出了许多“石瓢”造型,比较有名的有曼生石瓢(子冶石瓢)、胖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按形体及工艺分,又有高、矮、如意、提梁、开片、嵌纹、六方、四方抽角石瓢等。

20、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峰|朱泥子冶石瓢(有售)

四、石瓢壶经典款三种

1、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1495万

2、清道光杨彭年制紫泥子冶石瓢壶

3、近现代,朱石梅,顾景舟亦多制此款传世。景舟曾于1948年同时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画坛名宿。亦有高振宇辈,制出椭圆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我亦偏爱此款,认为此款充分体现了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称之为大家,可视为壶之智者。

4、景舟石瓢,壶身不再是削直的锥体,而由微妙的弧线取代,使壶腹饱满、圆浑。壶盖的大小不再紧合口沿,而是略大于口沿,与饱满的壶腹相协调。壶流、壶把、壶钮的衔接亦是以大的弧度处理,使整器线条流畅舒展、和谐一致。

5、子冶石瓢由子冶刻绘而成名,可见刻绘也是此壶一大特征,我个人觉得光器没有刻绘子冶石瓢那种文化韵味。你这把壶刻绘禅意十足,但文字书写及大小排版稍差,刀功乏力!

6、▲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

7、成交价3,450,000元

8、曼生壶简约的设计、切壶切茶的铭文镌刻,从形制与内涵上开创了“文人壶”的巅峰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9、子冶石瓢突破曼生壶镌刻铭文的传统,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使其成为“书绝、画绝、壶绝”三绝茗壶。

10、如果说子冶石瓢传达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那么心舟石瓢就展现一份清逸的丰姿。

11、这五把紫砂壶已有三把进行了拍卖:“寒汀壶”、“相明壶”、“唐云壶”,并都曾创过当时紫砂拍卖的纪录。

12、石瓢壶,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要根据紫砂壶的泥料来选择泡茶的种类。紫泥,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三种。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普洱茶各种系列等。清水泥,建议冲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底槽清,建议冲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红泥,又分为红泥、朱泥、红皮龙三种,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铁观音、普洱茶各种系列。朱泥,建议冲泡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龙井等。红皮龙,建议冲泡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茶,乌龙茶生茶,龙井,绿茶,红茶等。

13、而我在和我的一位老师的聊天中谈到这段历史时,先生认为五把均为谈尧坤镌刻,其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顾景舟时年正轻,而谈尧坤已在紫砂镌刻上小有心得,加之二人亲属关系(谈是顾的表弟),如此扛鼎之作,定邀力者为之,非谈莫属。但经遍查典籍之后,却获得了下面一些信息:

14、盌(碗)外绘上的花枝,由器足攀过盌沿一直伸延至盌内。此种装饰风格为“过墙枝”,如果将其展开,就是一幅完整的福寿图,并不是内外单独的图案。

15、石瓢壶,可谓是紫砂器中的王者,深受人们的喜爱。由陈曼生依照元代瓢器设计的石瓢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传奇之旅,魅力恒久不衰。

16、在石瓢的发展历史中,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得不提,苏轼一生辗转南北,仕途不顺,在人生遭受坎坷时,他就把相当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品味上。

17、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而石瓢壶是这不朽篇章中耀眼的明珠。

18、每个爱壶之人,如果没有几把钟情的石瓢,将会是多么大的遗憾!有心爱的石瓢壶常相伴,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19、当代镌刻名家是谭泉海,号石泉,一壶难求;后起之秀陈宏林等都是镌刻高手。

20、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宏林|朱泥子冶石瓢(有售)

五、石瓢壶经典款

1、欢迎壶友一起分享个人知识啊

2、紫砂壶的品种(名称)成百上千,但有哪一个能与石瓢相比?以下是我们做过的各种石瓢壶,你有几种?“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语出《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从此,此语成为爱河情海中的一句套话,就凭这样一句古语。

3、底槽清泥料属于紫砂中紫泥的一种,紫中偏黄,夹杂着无规则的细小黄色颗粒状的矿物质,它一般烧结的温度大约在900度左右,密度较大,传热稍慢,一般此类壶的特色是比较适合泡铁观音乌龙茶。特别是秋茶,因为观音茶香气高而浓郁,在密度教大的器具里冲泡,温度比较好控制,而且稍加闷泡后,观音茶水中的香气加强,更加提升了茶叶的等级。底槽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由于产于紫砂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适合冲茗:普洱、铁观音佳,绿茶、红茶、黑茶、乌龙也不错。一旦确定泡什么茶就不能再换了。对烧成温度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以前通常加

4、(制造人):杨彭年制瞿应绍刻

5、瞿应绍,字子冶,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擅书画,用笔放逸。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

6、品饮清泉白石茶,何以定要相邀桐君一起品饮呢?

7、壶身刻竹过墙及壶盖,两束竹枝,一纵一横,不再拘束于壶身,自由延展,情趣盎然,布局错落有致,刀法粗细、深浅,恰到好处。

8、景舟石瓢,是由顾景舟预设制造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9、壶身一面刻绘竹石图案,刀法凌而不乱,竹骨刚健有力,竹叶清明秀丽,金石之味溢于壶身。

10、紫砂陶刻在各类器具上,通过各种刀法的运用刻绘作品,但更多的功夫却在刀外。要有较高的审美眼光,有过硬的书画功底,因材谋篇,又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刀纵思橫,表达作品的意境与灵魂,使人百看不厌,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1、此壶色深紫,光泽柔和细腻,刻兰花稿及“兰香当春”铭。底款为“顾景舟”,盖内钤“景舟”小方章。高:7cm.大长度:5cm江寒汀刻铭

12、泥料上凭照片看不出是石红泥料,从颜色与颗粒感倒是感觉像紫泥清水泥类,是原矿泥料。

13、关注▲“紫砂壶收藏”这里有专业的紫砂知识

14、南台为画家许凤。字南台,上海人,工青绿山水,仿文赵法,苍秀入古,是海派名手,画作传世极少,《海上墨林》有传。

15、壶壁刻铭:『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湖帆』

16、桐君,相传黄帝时人,尝采药求道,行医济世,在浙江桐庐县,东山湾大桐树下,结庐栖身,有问姓名者,但指桐下茅庐以示,时人尊称为桐君。

17、出品/实物展示店面:淡水茶舍

18、▲何心舟石瓢原作底款日岭山房

19、反面: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盦(ān)者

20、(2016年保利华谊秋拍)

六、石瓢壶刻什么字经典

1、壶身饱满敦厚端庄,壶嘴、壶把挺秀有力、富有动感,造型可谓经典别致。加之古雅的色泽和数枝修竹,令人百看不厌。乃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相济、允克用藏的砂壶珍品。后人制作景洲石瓢的很多,但在神韵上都不及顾景舟。

2、全手工鱼化龙制作过程,难得一见!

3、顾景舟为著名的,就是五把传奇的大石瓢壶,除此之外,顾景舟大师还制作了子冶石瓢、矮石瓢、小石瓢等。

4、石瓢壶适合泡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应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5、现在来看,从乾隆开始,紫砂壶就开始了模具壶,一直存在手工壶和模具壶的争议。手工制壶一直是真正喜欢紫砂壶事业的工匠的追求,也是壶友收藏的标准之一。

6、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随意制成,天然有致。他善镌刻、工隶书。常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等合作制壶。

7、壶身行书刻铭:『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

8、壶底:「吉壶」章,把下有「彭年」印款。

9、▲陈曼生铭郭频迦书画石瓢

10、从陶刻的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陶刻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11、▲瞿应绍,字子冶,号月壶,晚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室名“毓秀堂”,官至浙江玉环同知,清中期书画家。善画竹,兰、柳亦工,兼能书法篆刻。

12、陈曼生,主要活动于嘉庆至道光年间。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他偶然从乞丐手中买到的元代瓢器,以它为原形而创作的石瓢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传奇之旅,魅力恒久不衰。

13、顾景舟(1915~1996年),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宜兴川埠人,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

14、寒梅朵朵绽紫砂,哪一枝才是你情之所钟?

15、这把是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完成。

16、清晚期紫砂名家何心舟、王东石,在浙江慈溪(今宁波市江北区)创办了著名的玉成窑。

17、悠悠几千载,文人自古多风流,描绘世态万千,展抒励志情怀,托寄闲情逸致,多离不开文学与书画,或字字珠玉,或精描细琢,得以绵绵无绝于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紫砂壶就是很好的载体。

18、何心舟,道光同治年间的制壶名手,与同时期的制壶好手王东石,在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等海派文人的参与支持下,在浙江宁波创建了著名的玉成窑。两家铭刻虽各领风骚,陶手艺技却屡有不逮,而心舟所制却是从设计、制作到书画篆刻一气呵成,他的作品无不造型独特,极具文人雅趣。观此瓢制技功力之精湛,更是一洗早期文人壶重趣轻理之嫌,真正融书画、篆刻与壶艺于一家,用四个字来形容心舟的作品就是:逸、雅、精、罕。

19、石瓢壶自陈曼生始,流传后世成为经典器型,几代紫砂名家纷纷仿造。其中有一款与曼生瓢形制略有不同,壶身曲线柔和流畅。从侧面看,左右两条向上延伸的直线与口沿形成一个梯形面,继续向上延伸构成一个主观视角的“人”字形。壶身结构上包含三个三角形,分别是壶身,壶把,流与壶身之间的夹角。被称为“瘦壶”。而在如今,我们则普遍把壶身形制为三角形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

20、壶身上排横字:……如水画此遣兴(前面的没有拍下来)

1、善鉴别收藏古董,书画、篆刻。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其墨竹工力深,纵逸自如,常绘梅竹。

2、上海铁画轩戴相明所珍藏,后流传至台湾,后被台湾藏家连同其他紫砂藏品一同上拍。

3、此壶为杨彭年和翟子冶合作的作品,壶型古朴清瘦,刀锋简洁有力,两位大师合作,气韵天成,难得上品。

4、▲吉安制子冶铭诗文竹石图石瓢

5、割,刀口在笔迹上犁动;耕,刀尖在笔迹内些,刀口在墨线上运行;切,刀口用刀向下;刮,刀横行竖直刨掉表层;琢,刀头点刻三角或圆点;撇,刀眠着向前用力削表面一层。

6、花鸟取法八大、冬心、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并取清代大胆落墨之特点,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效。唐云以收藏曼生壶著称,故先生晚年有“八壶精舍”之斋号。

7、石瓢壶是紫砂壶中比较经典的款式,在用石瓢壶泡茶的时候很多的茶爱好者会根据不同的石瓢壶选择泡不同品种的茶,茶的种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想对于的石瓢壶也是不一样的。石瓢壶,是扁平型的壶,口小壶身高,比较适合泡黑茶红茶类,是因为黑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比绿茶青茶长。另: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才细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应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

8、高83mm口径86mm南京博物院藏

9、什么壶配什么茶,还是要根据你喜欢喝的茶来进行选择紫砂壶的,而不是让紫砂壶来选择你的口味,因为壶是配角人才是重中之重。

10、这件山水子冶石瓢,为目前已知刻画山水的子冶石瓢,堪称孤品。

11、在众多曼生壶款式之中,只有石瓢样式是重复的,石瓢与石瓢提梁,足见曼生对此壶的喜爱。

12、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紫砂壶历史源远流长,石瓢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长流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中经典的五大石瓢壶是:

13、陈曼生曾说:“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具,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耕砚田笔记》),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供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

14、这件作品,呈扁圆形,上窄下宽,富有稳重感。壶盖为扁圆状,壶钮似一缓坡的拱桥,壶底有三只圆足,线条流畅,寓意深邃。壶面绘有修竹数枝,落款『湖帆』;与此相对的壶面,是行书壶铭,上书『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字样。“药城”是唐云的字号,“吴倩”乃吴湖帆。

15、每个爱壶之人,如果没有几把钟情的石瓢,将会是多么大的遗憾!如果你的茗壶能够撑起石瓢壶的发展历史,不仅是一件有成就的事,更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石瓢壶刻绘【13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