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1、颈联中借用的两个典故是:闻笛赋和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离世的伤感、痛惜之情。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2、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3、(001)文言断句:“句读之不知”,应该怎么办?
4、(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5、(3)第三步: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析内涵)
6、(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9、(006)近三年高考文言翻译特殊句式考题汇编
10、增强艺术感染力、说服力。
1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2、(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1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4、就像诗人常用“梅花”作为象征,指代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样,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用法。
15、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7、(023)高考古诗词试题变化分析
1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促织》《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19、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20、诗的一二句首先写景,描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二、借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
1、精卫词(2018全国卷三)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3、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5、“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6、借古讽今是借**古代的人和事来**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鉴古观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用抒情方式之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散文也是借古讽今的典范作品。
7、典故之“采薇”:《野望》V.S.《南安军》
8、(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9、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0、颂古非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1、(019)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3、(1)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2)但得:只要。 (3)何所为:做什么。 (4)穿:破。 (5)空:仅仅
14、抒情方式,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15、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16、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17、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
18、(2)李诗借景生情,用柳堤飞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重在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皮诗从议论隋亡的原因着笔,因事兴感,对亡国暴君进行批判。
19、此诗也是以含蓄的手法,如“流水复向西”,“花自落”等,来表达孤寂思家之情的。
20、含蓄是不把自己的意思明白的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古人所谓“语尽意未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都说明了含蓄的性质与特征。
三、古诗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
1、(点击所选字体即可打开内容)
2、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3、(013)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复习
4、(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5、含蓄与晦涩不同,前者思而知之,或者思而难知。
6、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过火。
7、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9、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1、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3、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16、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7、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18、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9、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说的是歌女在衰世之年,还弹唱着这曾使南朝灭亡的靡靡之音,实则讽刺的是那座上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他们才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作者没有明写,却意味深长,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不明说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正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
2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四、借典故抒情的作用
1、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3、(021)诗歌中的意象
4、如《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5、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6、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7、③缘情布景:缘情布景指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8、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9、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
10、(作者)王建 (朝代)唐
11、典故: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12、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的指出是何人何事
1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4、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1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7、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9、(00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20、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五、借典故抒情是什么意思
1、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4、释义: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5、注:①“岂不怀归”出自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小石潭记》,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一代天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6、(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剪烛西窗”就成了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使用着。而“西窗话雨”也成了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它代表着相思,代表着浪漫。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7、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8、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9、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0、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1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13、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
14、诗人借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6、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8、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19、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毛遂自荐出处:《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0、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六、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1、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2、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释 义)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4、典故:蓬莱山,古代传说渤海中的三仙山之此指所思慕的女子的居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
5、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6、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7、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8、黄鹤楼中用神话传说起笔在回到现实描写鹤去楼空的景象的一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12、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3、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5、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然不是生活的真实,确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读者的接受和赞赏。
16、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17、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18、就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芒。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
19、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20、有时候,不同的诗人在运用相同史实或典故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示例——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此处既为借景抒情,也是怀古伤今,包含一定的历史典故。
3、(009)文言文阅读:信息筛选题
4、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5、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6、微刊底部(写留言)发作品
7、苏辙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8、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9、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1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贬古刺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统治者。
13、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相警,我亦举家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借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13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