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80句文案】

一、登岳阳楼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岳阳楼(杜甫诗作)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4、55杜甫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5、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6、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7、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8、例如,这个式样为唐代岳阳楼的铜制缩小复制品

9、所以老杜之为老杜,一则是他诗圣的情怀,永远将个体的命运与家国天下、与族群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不论个人的命运如何悲苦,他心中的悲悯,始终是面对着天下、面对着黎元(指黎民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烝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百姓。这种忧患、这种大慈悲,才是老杜之为老杜、老杜之为诗圣的关键;二则老杜于律诗的创作,既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勤奋,又有无与伦比的律诗天赋!

10、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

11、《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12、“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13、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内容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本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

14、传说这名为巴的恶蛇,总是在此兴风作浪,祸害一方,引来后羿为民抱打不平,将其射杀,葬身处,后人称为巴陵。

15、2022年2月27日。岳阳岁月静好。

16、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17、我们连续讲了三首登楼诗,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但是压卷之作却是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后要拖延悠长。

19、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20、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二、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

1、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孱弱的身体发出生命的慨叹。

2、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3、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4、赏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5、结合本诗请同学们说说诗圣诗仙做了怎样的选择?还能分别从他们的哪些诗句感受到呢?你能从思想的视角去探讨一下诗圣与诗仙的含义吗?

6、作者:杜甫朗诵:雅坤张家声丁然

7、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8、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9、《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衔好月来,雁引愁心去。

10、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不叫楚吴?应该是楚国排在前面,东吴排在后面啊。这很简单,因为从诗律的要求来看,这一句的第二个字应该是一个仄声字,而吴字是一个平声字,楚字是一个仄声字,所以必须是“吴楚东南坼”,不能是“楚吴东南坼”。所以这个“坼”字,它分开的不是吴与楚。

11、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12、在极尽平实内敛的起句之后,立刻呈现的是反差极大的写景上的奇绝与雄伟。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之后,便是一诗今古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之后,紧接着也是写景的奇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写神奇的大自然汇聚了千万种美景,而山南山北,阴阳则分出了清晨与黄昏。

13、50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4、79李白|长相思·其二

15、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16、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17、思考: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1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9、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2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三、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翻译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识诗人(简单回顾)

3、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102杜甫|天末怀李白

6、是《登岳阳楼》。译文: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7、⑦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8、孟子曾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诗仙诗圣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当它们面对同样壮阔的洞庭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对孟子的思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9、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1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1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纠正朗读的技巧。

13、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朝不保夕,却不改初衷,忧国忧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小人;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14、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1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6、②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17、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岳阳楼记》这篇千古文章,但是向往己久,却从未登临,却不曾想在2022年北京冬奥刚结束,俄乌边界战火起的日子,获得了机会。

18、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19、教学本诗,重点是体会杜甫诗歌中雄浑博大自然气象和其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而其中诗歌意脉由平实的叙述(其间况味深长)到阔大的景象,又到一己的褊狭,后汇至国家的浮沉,其跌宕起伏,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其情感的深沉、胸襟的宽阔于这种起伏、对比间淋漓尽显,这正可以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细细品咂。同时,可以用王维“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诗句进行比较欣赏,体会诗歌意境之间的异同。比较诗句意境的同时,可以对炼字加以揣摩。

20、53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登岳阳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流;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泪是为百姓一贫如洗、哀哀无助而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唯独不为自己流泪!

2、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3、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4、唐朝诗人无数,诗圣只有一个。尽管他穷困潦倒,除了苦难屈辱就是辗转奔波,但他并没逃避,而是拿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情怀,给了天下下苍生真挚的关注。日暮乡关,何处是归程?晚年的杜甫,以一腔依然年轻的热血固守在大唐盛世的风云变幻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便是他对儒道的守望。

5、④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6、⑹抒情句子:《登岳阳楼》:凭轩涕泗流。

7、所以,从平实起,到壮景开,从一己情到大情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气呵成,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诗脉绵密。不仅从《登岳阳楼》,从少年时的《望岳》即可窥见老杜律诗创作上的无比的天赋!

8、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9、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配以优美的音乐导入:

10、“戎马关山北”,具体当指当时吐蕃的两次入侵,因吐蕃大军南下(怎么会是南下?),唐都长安甚至当时报警不息。当时西北战火不熄,饱经兵乱之苦的大唐始终不得安宁,饱经流离的老杜、身处东南的老杜凭窗越过苍茫的洞庭湖水,举目望向长安的方向,望向戎马关山之北,所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所谓“长安不见使人愁”,老杜凭轩涕泗横流,不是在悲叹自己悲苦的命运,而是心心念念处皆家国、皆天下、皆神州沉浮的命运啊!所以涕泗流是老泪横流,是为了家国,为了天下,为了族群的忧患之泪。

11、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12、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1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69高适|燕歌行·并序

15、置身诗境,请同学们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16、我们以前讲过,涕是无声之泣,泣是有声之哭,涕泗横流是什么?是眼泪奔涌而出,眼泪是什么?眼泪不也是一种水吗?前面有一种水叫洞庭水,苍茫的洞庭水将“吴楚东南坼”,将“乾坤日夜浮”。而后老杜眼中所奔涌的个人的泪水,这种为命运悲叹的咸咸的泪水,和那苍茫之力的洞庭湖水一样,在沉沉浮浮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家国、一个王朝的流离命运哪!

17、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18、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19、“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2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8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