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诗【148句文案】

一、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1、天宝十三年的正月,安禄山入朝拜见天子。杨国忠曾经密奏,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皇帝可以试探他一下,宣召让他进京,看看他是否敢来。如果他不敢进京,那一定就是要造反了。

2、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3、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4、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5、读十七首《秋浦歌》,如同跟随李白回到唐代,去安徽池州那个叫“秋浦”的地方游历一番。秋浦的山水风物历历可睹,诗人的情感波澜细腻可触。

6、安禄山说杨国忠嫉妒他、陷害他。就这样,安禄山平安地离开了长安。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放虎归山。

7、唐朝的一尺约为30厘米,一丈约为3米。按照诗中的描述换算下来,白发长达9000米。当然了,任何人的头发都不可能这么长,但是如果用白发代表李白胸中的愁苦,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8、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9、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10、何 处 得 秋 霜 。

11、——驾着豪车的贵族路遇长得漂亮的打工女,很自然地就上去搭讪:“美女,一起兜个风呗?”几千年过去,这些桥段却从不曾改变。

12、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13、诗中“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14、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15、一听到这句话,我们心目中的李白,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16、『与122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17、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18、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19、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20、白发长达三千丈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诗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2、(鉴赏) 把一头白发连接起来,长度就有三千丈; 满怀的离愁,就像白发一样长。原诗是在极力描写离愁的深长。“白发三千丈” 除了用来形容深长的离愁以外,当人为情所苦,或为事业烦心时,也常用这句诗来形容内心深深的痛苦。“白发三千丈” 是李白的一种夸张手笔,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作为夸张笔法的典范。三千丈的白发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艺术上是可以为人接受的,因为它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忧愁,而且,它的涵意,也比一般的意象,显得具体而富于形象。

3、对白发恐怖当然不止李白

4、邮箱地址:chitangzhidi@1com

5、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6、个:如此,这般。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7、但从留下来的文字看,李白的气质,和仙人也没什么关系。他自述的“心雄万夫……”也是指志向远大,气势夺人。(一米有着强大的气场和表达能力,写到这里,我倒是突然想到一个人来。)

8、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为奇特

9、安禄山这个人老奸巨猾,他知道唐玄宗有意试探他,于是做好万全准备进京面圣。安禄山到了长安之后就摆出两幅面孔,面对朝臣大肆贿赂,面对皇帝装傻充愣。

10、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11、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12、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13、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

14、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15、。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16、人们常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你可曾想到,在浪漫的背后,李白还有一颗赤诚忠贞的红心。

17、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18、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19、秋浦千重岭,水车岭奇。

20、深奥莫测,古人观测天象,总结出来的纪年方法

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

1、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2、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

3、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但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

4、心碎因为你是“客”。李白当时漫游到秋浦,他不仅是客,而且是失路之客。当失意人听到山涧两侧白猿的哀鸣,内心的愁情更难以承受。即便不是失意之人,客行至此,那白猿哀鸣恐怕也会令人无端伤悲,正如《巴东渔人歌》所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5、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6、看同样的白发,在不同的年龄有不一样的心境。

7、出自:《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8、这时候又想起来李白,李白写“白发三千丈”的时候,大约人生也就是我这样,接近天命之年,所有的豪情和梦想已经不在,所有的青春和情怀已远,来时的路崎岖蜿蜒,后面的路一览无余。

9、愁容不展的李白拿起来一面镜子,他发现镜中的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50多岁了。

10、唐代的一尺,约合现在的30厘米,七尺约合两米一。只是人们所谓的“七尺男儿”,用的是唐以前的标准。春秋战国开始,人们便习惯于用尺来展现人物的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周到两晋,尺的长度变化不大,约在23厘米到24厘米之间。邹忌的身高,大约在一米九左右,是个标准的高富帅,所以妻妾成群,都还竞相夸他漂亮。而“七尺”约在一米六二到一米六八之间,是那个时代男子的普通身高,所以后来,人们开始流行用“七尺”借指男人(如陆机的“昔为七尺躯”)。这和“丈夫”一词的来历比较近似,商代“尺”的长度,远低于后来的春秋战国,一尺接近于现在的十七厘米,所谓的丈夫,也就是大约一米七身高的男子。

11、从全部秋浦歌来看,都是写秋浦奇特美丽的风光,和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这首也不例外,愁——客愁而已,不是什么受排挤、怀才不遇。

12、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1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4、只是太守不知道的是,这罗敷并非普通采桑女,她的采桑,或许是劝人重农桑,或许也只是为了体验生活。面对太守的邀约,只见她盈盈一笑,露出左手无名指上的品味不俗的戒指——“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接着,一辆宾利驶来——“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然后,车上下来一位器宇不凡的帅哥——“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15、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16、“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7、在《新唐书》中,有一段关于李白出生的记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长庚星即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李太白。

18、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19、(4)个:如此,这般。

20、孤立在水中的江祖石,如同青天下展开的一幅画屏。在李白看到它时,石上就已经有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题的诗句了。

四、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标点符号

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但画像所能呈现的,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国画的画法,真的很难再现一个人的真实外貌。对于现代人而言,基本等于什么信息都没有。

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然后,魏颢写下了《李翰林集序》,所谓李白“杨贵妃研墨”等故事,也都来自于他的《李翰林集序》,至于真实性,其实也可想而知。

6、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7、遗憾的是,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里面对历史人物外貌的记载极其有限。特别是欧阳修主持下的《新唐书》,对行文简洁的要求到了极其苛刻的地步,简直是除了基本的资料,恨不得全都删减。

8、实际上李白的外形,当然远不比天上的仙人。《三生三世》的昆仑虚里,你见过一米六的神仙么?

9、用以形容内心愁苦 极深,头上平添白发。(例)当初我所景 仰的乌发如墨的教授,而今竟是一个白 头的老翁了,走过了多少坎坷的生活途 程,经受了多少痛苦磨难,缕缕银丝上, 凝聚着多少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 我 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了李白的绝句:“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门瑞瑜《秋霜谱》)

10、这些在秋浦江边树枝间跳跃的白猿,看上去如同一团团飞雪。牵引条上儿,这一幕是我们在动物园的猴山上见过的。饮弄水中月,这幅画面多像猴子捞月的故事场景啊。

11、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2、天宝十三年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大唐王朝的上上下下丝毫没有预感到一场祸患马上就要降临。李白去安徽之前到过北方,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什么,于是把他的心事写到了《秋浦歌》中。

13、看来即便在粉丝面前,李白也不能算帅,目光炯炯有神,嘴巴张开的时候很大(哆指张口貌),就跟饿虎一样。这好像离帅还有着遥远的距离。而古人所谓的“风流”,是指文采风流,蕴藉更是形容人宽和内秀,和相貌关系不大。

14、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15、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6、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1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8、《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其中《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其15),为后人传诵。

19、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

20、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五、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

1、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2、如果您喜欢这首诗词,点击右上角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即可分享给朋友。

3、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4、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5、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6、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7、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8、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9、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

10、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拓展资料译文

11、与这个魏颢相比,什么虹桥一姐要弱爆了。为了一睹偶像风采,他千里追寻,只要听说李白在哪里,他便追到哪里。他从王屋山出发,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只可惜每次都是他刚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经离开。半年中,魏颢从北到南,又从南往北,期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

12、你问我用过一洗黑染发没?你问我剃尽两鬓斑白是为啥?唉,谁个白发的人没有这样的历程!真到了白发苍苍的不可救药地步,那是没法。

13、拼音: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出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14、无论如何,身高不高,五官比较特别的李白的长相和帅没有关系,单论气质也不算潇洒。但他的写诗的才华实在太惊艳,飘逸灵动,而且往往一气呵成,再加上出生时的传说,人们总喜欢将其与仙人联系到一起。

15、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16、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17、在底部的输入框中输入诗句即可搜索喜欢的诗词,比如输入:花落知多少

18、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19、(译诗)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20、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六、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1、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全诗带拼音版

2、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3、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

4、“秋浦千重岭,水车岭奇。

5、昨日理发,爱人手起剪落,咔咔嚓嚓,断了我万千烦恼丝。低头时,见许多的白发纷纷落,阳光透过窗户,恰好照射了,闪着银色的光,洋洋洒洒地似雪,纷纷。

6、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7、(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 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 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这样, 这般。秋霜:指白发。

8、大唐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李白自赐金放还后离开长安已经漫游了近10年。这年秋天,54岁的李白从扬州来到安徽池州。池州有一条河叫秋浦,河水澄碧,两岸风景奇异,因此后来河水流经的县就叫秋浦县。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是其十五。

9、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10、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11、但世人是如何知道这一点?这当然是李白自己说的。古人初见面,第一要做的自然是互道名字出身,李白见了贺知章,当然也会给他讲讲太白金星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贺知章回一句“此天上谪仙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3、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4、人生很古怪,十岁的时候羡慕二十岁的无拘无束,二十岁的时候羡慕三十岁的工作稳定,三十岁的时候羡慕四十岁的事业成功,四十岁的时候羡慕五十岁的生活圆满,五十岁的时候羡慕六十岁的身体健康。

15、那一年里,到底发生什么事,遇到了什么人,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拍尽马屁尚不得志的布衣,忽然就成了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翰林学士?

16、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7、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18、出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

19、李白真想逃离这个愁网。他本来打算短暂游历之后即走,但无奈欲去不得去,只好在这个萧条的秋浦久久淹留。何年是归日?他看不到归期,不由得在孤舟上泪落如雨。

20、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李白的诗里,许多意象在不停的变幻,“明镜”这个词频繁出现。

1、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2、《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意思;为什么白头发几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3、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4、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5、我们无法想象秋浦的猿声,但那些白猿是什么样子?《秋浦歌》其五曰:

6、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7、一旦,“我早生华发”,即便是不世之材的李太白也如我这俗人一样,脱不了对白发的恐惧和惆怅。

8、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全诗赏析

9、首句“白发三千丈”写得极度夸张。白发之长,出语惊人。古人蓄长发,挽在头顶,梳洗的时候才披下来,看来诗人很久未顾及头发了,然而这一发现却给人以猝不及防的震惊:什么时候我满头的青丝变得灰白。

10、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11、这是一首写愁的诗。李白以白发喻愁,突出“愁”之长度,古往今来,唯此一人。开篇便是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次句点出原因,化无形之愁为有形之物。末两句将万端心绪汇于一问之中,言尽而蕴意不尽。诗人的“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因此该诗成为言愁的千古名句。

1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3、人到中年之后,总有许多感悟

14、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15、(5)明镜:明亮的镜子。

16、①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②缘:因为。③个:这样。④秋霜:指白发。

17、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杜甫相遇,结下了亲密的情谊。安史乱起,隐于庐山,后被邀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事败,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六十一岁时,欲入李光弼幕府平叛报国,因病返回,次年病殁于当涂。

18、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19、翻译: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20、忽然有种说不出的失落和心酸,没来由的想起一首歌——周杰伦的《发如雪》,搜肠刮肚地回忆了半天,却哼不出一句正确的调,怏怏地便做了罢,如同一个打了一半的哈欠,甚不是个滋味。

1、这世道就是这样,若是全白了,反倒是被称为“一头银发”,大师一级;若是再帅一点,像吴秀波那样,靠一头花白也说不定能中年爆红,成了人见人爱的大叔,这怎么着都有“因祸得福”的感觉。

2、鸟道是高山峭岭人迹罕至之处,又有逻叉横其间。水上有鱼梁矶。水流湍急,乘舟过此,但觉山花拂面香。

3、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6、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7、再后来,爱上宋词,喜欢在宋词带来的画意里驰骋和徘徊,而一贯“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辛弃疾让我喜欢的却是一曲“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种温馨一幕感动了许多人,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们还在传唱一首歌,歌中唱到:我能想到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白发,此时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祈盼。

8、缘 愁 似 个 长 。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诗【14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