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宣宗李忱
1、长篇历史小说《古刹潜龙》的作者夏冠洲,原籍淅川老城,系新疆大学教授,1997年、1998年两次考察香严寺,盘桓多日,对寺内(上寺)建筑和碑文颇有研究。他在《古刹潜龙》的《楔子》里引用了一块石碑的碑文拓片,并称该碑系上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香严寺望月亭下:
2、因为从小到大,他一直被视为“痴呆、智障,至少是弱智”,在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从他出生的元和五年起,到他登基的会昌六年止,在整整三十六年间,他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而当武宗皇帝病危,各派政治势力正为新君人选展开激烈较量的时候,他却在远离长安的某地云游漂泊。
3、懿宗爱女同昌公主死后,他谱写了《叹百年舞曲》,词语凄恻,闻者涕流,使皇帝的思念之情深受抚慰
4、这段文字很精简,但事略堪明。
5、宦官仇公武原本以为拥立一个“傻子”当皇帝,自己能手握大权。没想到,宣宗李忱是对待宦官和朝政有雷霆手段的一个有为之君。
6、(李忱登基剧照,图源网络)
7、结果王宗实赶到宫内打算觐见,发现所有人已经开始嚎啕大哭,宣宗已经驾崩。王宗实忽然发觉上当,斥责王归长等人伪造圣旨,这一匆忙慌乱中当众对质,的确王宗实所指属实,形势陡然逆转。反而王宗实顺利上位拥立唐懿宗李漼继位,王归长、马公儒和王居方联合伪造圣旨,犯下的是大逆之罪,自然被杀。
8、846年,唐武宗病危。在这关键时刻,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需要一个可以任他们摆布傀儡皇帝,他们就想到了李忱。
9、他发现光王什么表情都没有的时候,开始怀疑自己这位叔叔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因城府极深而喜怒不形于色。这让李瀍(chan)感到了一点可怕。他即位之后,总觉得这个光叔是一个隐患。于是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要杀掉他。
10、他以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实时翻看《贞观政要》。赏罚分明,事必躬亲。大唐朝廷文官党争和宦官乱政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遏制。一度失陷吐蕃人之手的河湟地区也收回了朝廷。中晚唐长年下滑的国势也走出了一波反弹,成为了大唐帝国后的辉煌。
11、李忱的一生奇特而又丰富,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比小说还有趣,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12、诸王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可李怡始终像根木头,无论大伙如何戏弄,他甚至连嘴角都不动一下。看着他那副逆来顺受的模样,众人越发开心大笑,文宗在一旁也笑得前仰后合。
13、第李忱用魏征的五世孙魏谟为相,而魏谟有乃祖之风,敢于直言而谏。李忱也学习唐太宗,听取魏谟的谏议,形成一大历史奇观,再现了当年唐太宗的风采。比唐太宗更尊重谏官的是,李忱每面对谏官的奏议,必洗手焚香而读,此举超过乃祖,所以称他为“小太宗”名符其实。
14、蒋伸在这一次出征中发挥关键作用,比较灵活运用边打边招策略,终唐军顺利笼络党项,使白敏中身价倍增。蒋伸为大中元年进士,因此次协助白敏中的功绩升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后来懿宗在位还提拔为河中节度使,升宰相。
15、唐宣宗是唐朝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唐宣宗从小被认为是“智障儿”,却在三十六年后以皇叔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从“智障儿”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后又君临天下,成为一代强势帝王。他统治时期,晚唐再现“中兴” ,史称“大中之治”。
16、二百多年后,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
17、傻子落马,家常便饭,可奇怪的是那么大的雪,宣宗竟然第二天一早出现在我们集合的当地。要知道他身边可没有一个帮手。
18、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做皇帝后才改名的。
19、唐宣宗时期,西北的部族势力已从回鹘变成了党项。回鹘在会昌年间基本瓦解,尽管有大部分回鹘到达河西地区,一时不够稳定。凑巧同时,吐蕃内部也出现问题,力量急剧衰弱。在这天赐良机之时,西面敦煌地区以张议潮、张议潭兄弟率众驱赶吐蕃,向唐朝遣使表达归附,李忱表示欣赏和册封,成为著名的归义军节度使。
20、从此之后,这个傻子经常会遭遇各种不测,比如骑马摔下来,走着走着突然摔倒,又或者在大雪天里喝多了被大雪掩埋,当所有人都觉得他死了的时候,他却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二、小太宗唐宣宗李忱
1、《旧唐书》记载:“帝雅好儒士,留心贡举。有时微行人间,采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五代时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有一天遇到任陕州廉使、颇有诗名的卢沆,向他索取诗卷,“袖之乘驴而去”。第二天对大臣说起卢沆,“令主司擢第”。
2、可是,第二天一早,人们就在十六宅里看见了走路一瘸一拐,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一个活生生的光王。他好像死不了,无论怎么折腾就是死不了!
3、在唐朝的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忱无疑是富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也是晚唐时期值得大书特书的皇帝。
4、一天,李怡突然被四名宦官绑架关进了永巷,几天后,又被捆成一团扔进了宫厕。内侍宦官仇公武对唐武宗说,这种贱骨头没那么容易死,不如一刀砍了。武宗点头,仇公武随后赶到宫厕,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把垂死的李怡从粪坑里捞了出来,随即用粪土覆盖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运出了宫。
5、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不算武周政权)。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他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唐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敬宗、文宗还小一岁。
6、后来朝廷上再也听不到李忱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武宗当上帝王后不久就病重了,当时仇公武救李忱是心怀鬼胎于是趁机赶紧去把李忱接回了皇宫并让他坐上了皇位。仇公武特别开心,以为立了一个傀儡的痴傻帝王。然而大家都没想到,当上帝王的李忱完全变了一个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把朝堂上的宰相李德裕给罢官了,而又重用白敏中提拔他为宰相,此后又整治官吏,把皇亲以及宦官都整顿了一遍。
7、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8、皇帝去世之后,年仅16岁的长子继位。但是这个人对朝廷上的事情不管不顾,只顾自己玩乐,导致朝廷多半被宦官掌控。接着,新的皇帝又登基了,他要弄清李忱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他大难不死,好几次让皇帝觉得他在装傻。
9、文宗身后,弟弟李炎即位,和文宗不一样,他开始对宣宗进行调查。有一次,李炎和诸王在冬季赏雪,回来时太阳已落山了,雪很厚,再加上饮宴时早已有醉意,因而谁也没注意到那个傻子竟然从马上下跌下去。
10、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亲王却止住了笑,这个亲王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李炎。他忽然想到,一个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不为一切外物所动,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测。他下意识地觉得,李怡很可能属于后者,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直透后脊梁。
11、《新唐书》说:“宫中或以为不慧。”《资治通鉴》说:“宫中皆以为不慧。”“不慧”是客气话。其实就是痴呆、智障,至少也是弱智。然而,正是这种“弱智”的印象,帮了李怡的大忙。
12、元和中兴是由唐宪宗李纯一手开创的唐朝的正轨时代。自中唐以后,唐朝就走向了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藩镇割据的影响,中央的权力被急剧削弱,地方藩镇的力量却日益强大,影响到了唐朝的统治,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因此在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便致力于削弱藩镇的力量,使得唐朝一度恢复到了正轨。
13、因为目前史料记载,据说轩辕集已经很老,可看起来还年轻,显然烘托他养生修道很厉害。他还懂得分身术和一些幻术,比如一小壶酒,始终喝不完倒不尽。比如善于治病,只要他用手略加按摩,念叨几句咒语,患者基本就能好转。
14、正如唐宣宗是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粉丝,对科举人才一般都很欣赏,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倾向任用文学人才,这也与李德裕用人看重吏治才干完全相反。从唐代到宋代,伴随科举繁荣的一大隐患就是,历来都推崇文章辞赋杰出的进士科。但是制度选拔的初衷却需要将人才放在各个实际的工作岗位,朝廷那么多部门机构运作,更需要有吏治才干的人。尽管能够将两者兼精的并不是没有,但通观下来,毕竟不能说普遍都有。尤其重要如宰相、尚书这种,越需要懂得吏治,纯粹文学杰出的人往往做不好这些职务,这一矛盾本身也是牛李两派矛盾的主要症结。
15、大中十年,宰相裴休与唐宣宗谈论朝政时,再次提出立储,没想到宣宗却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从此之后没人敢再提立太子之事了。但唐宣宗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因服用丹药,导致中毒,“疽发于背”。
16、之所以武宗、宣宗时期另外出现党项羌的新麻烦。由于吐蕃伴随唐代始终,从贞观年间到贞元的一百多年基本都很强势,唐玄宗开元年间特别安置在河西与河套地区的党项和吐谷浑部落有不少都往东面迁徙。有一些吐谷浑部落后来就留在河东与沙陀并存,到五代时期的河东地区,尽管沙陀强大到称王称帝,但依然还有不小的吐谷浑势力。而在原来的河西河套,随着回鹘与吐蕃都在唐文宗年间骤然衰落,久经压抑的党项羌部族迅速拓展,这就是会昌五年底攻打邠宁盐三州。
17、像宰相裴休也提醒宣宗(裴休在漕运、茶税收方面做出不少业绩,不过瑕疵是和唐宣宗一样崇佛),宣宗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这话一出,裴休知道在宣宗跟前已经到头,准备称病求退休。但唐宣宗不许,免除相位,派到地方任刺史、观察使继续辗转忙碌。唐懿宗继位以后才回到京师,过了几年以七十四岁病故,追赠太尉。胡三省注通鉴时就对裴休的遭遇评曰:“孰谓宣宗明察,吾不信也!”
18、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19、当然,所有这些“意外情况”,都是武宗有意制造的,目的是要让李怡“意外”地死去。但是这个李怡生命力太强大了,怎么整也整不死,于是武宗不搞意外了,干脆直接把他整死。随后的一天,李怡突然被四名内侍宦官绑架,不由分说把他关起来,几天后又把他捆起来丢尽茅厕里。
20、善良、通情达理,就是看李文虎不顺眼,有时候也会冤枉人、错怪人。萧妃娘娘的贴身丫鬟,后来被王爷要去当自己的丫鬟。有一个未婚夫李文虎,六皇子、李浩、李文虎都喜欢她。在和李文虎成亲当天跟着李浩冲出婚礼。喜欢李浩,后来李文虎被她和李浩感动,放手祝福。
三、陈豪唐宣宗李忱
1、等到李忱即位后,宦官们就傻眼了,因为他们发现李忱是真不傻,处理起朝政来那是门清。唐宣宗李忱即位没多久就把李德裕从朝堂里给踢了出去,迅速地结束了“牛李党争”。而李德裕本身就与宦官们过往甚密,李忱通过将李德裕调离,也间接地打击了宦官的势力,朝政大权由此逐步集中到了李忱手里。
2、李忱还厉行节俭,他除了上朝和其他重要场合外,从来不穿新衣服,对李忱来说,旧衣服洗一洗、补一补还是能穿的嘛,扔了太浪费。他不但如此要求自己,还同样要求自己的子女,比如他的女儿万寿公主出嫁,这哪怕放到一般人家也得好好地办一场啊,都是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女儿,但李忱偏偏就在女儿婚事上找了茬,把银箔装饰换成了铜。他还多次告诫自己的子女,谁要是敢奢华腐败,那就要挨他这个大家长的揍。由于李忱带头节俭,底下的大臣们自然也不好意思继续过奢侈的生活了,纷纷跟上李忱这位领导的节奏。
3、859年五月,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中毒,到了八月,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4、“初,帝(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武宗忌之,拘于后苑,将见杀,中官仇士良诈称光王坠马死,因脱身遁去。至香岩闲禅师会下,剃发作沙弥。同游庐山,闲禅师题瀑布云:‘穿云透石不辞劳,远地方知此处高。’闲方停思,沙弥(光王)续之云:‘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闲始知人……未几,武宗崩,百官迎王即位。”
5、首先能隐忍,朝末年风雨飘摇,宦官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在刀光剑影之中,有一个世人都公认的傻子皇帝,在这个情况下完成了大唐的一次中兴。公元810年唐宪宗迎来了他的第13个儿子李忱,但是这件事却没有让他感到多少快乐。李忱的母亲身份很低微,所以他也受到很多人的歧视,他渐渐变得沉默寡言。
6、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7、笔者仍存疑虑,毕竟,夏冠洲没有说明碑文何名,笔者也没见到原拓片。
8、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
9、归义军的出现有客观和特殊的局限性,却也有对唐宣宗的批评在内。史称“宣(宗)、懿(宗)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因为张议潮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掌握河西军事、行政、财经一系列职权,简直是西面之王。
10、(仇公武剧照,图源网络)
11、唯有通观边疆和地方事务,对于宣宗时期的大中朝局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括,虽然确实表面上维系着元和、会昌以来的中兴局面,但确实已经酝酿着新的不小的危机。比如宣宗李忱才刚一死,当年的年底浙东裘甫就点燃了反抗的导火索。
12、南渡北归增订版全三册未删减版套装全3册纪念书籍
13、唐宣宗李怡的父亲则是李纯即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的第11位皇帝。
14、大中五年(851)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使团,以兄长张议潭和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唐朝留下张议潭居于长安,似乎有作为人质的嫌疑,也有观点认为是张议潮故意支开兄长,避免在河西干扰掣肘。不论如何,除凉州剩下一些吐蕃军以外,河西地区基本复归唐朝。
15、唐宣宗作为晚唐比较出众的皇帝,实际还是固执意见的时候多,好比他不喜欢大臣谈论立太子的事情。像他宣称满意的魏谟,多次郑重向宣宗强调这个事情,从来没有下文。
16、张议潮自称兵部尚书,以沙州为据点,先后收复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大片边塞地区。
17、张议潮、张议潭兄弟出身敦煌沙州的豪族。张氏在西北地区的渊源很深,早在魏晋时期,凉州就有张氏家族建立了前凉。稍后中原南北朝阶段,敦煌张氏张孟明在西域建立张氏高昌,时间短,但一般认为是当地人拥戴其为王,表明敦煌张氏在高昌、鄯善、哈密一带很有声望。能说明问题的是,尽管张氏高昌很快过渡,之后隋唐之际著名的麴氏高昌,麴氏实际也来自河西榆中(今属于甘肃兰州市)。麴氏高昌仍有著名的敦煌张氏作为辅佐公卿,这就是张雄一家,张雄出任高昌左卫大将军,后来成为劝说麴文泰投降唐军的重要人物。
18、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光王李怡,从此离开长安,流落民间。后来的许多笔记逸史都称李怡隐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
19、李忱作为不得宠的皇子,早已经看透了皇宫里的险恶,特别是连续几个皇帝都被宦官们玩弄在股掌之中,唐武宗更是屡屡加害于李忱。李忱为了自保,不得不装疯卖傻,目的就是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但造化就是这么有趣,本就是为了平安度过一生才装傻的李忱,偏偏就是因为“傻”而被宦官们挑中当上了皇帝。
20、李忱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傻子。唐宪宗突然去世,新的皇帝登基,之后,李忱就得了一种病,按照道理来说,这个时候李忱应该安心的养病,但是他却不顾自己病情的严重,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他突然从床上跳下来,然后行了一个礼。这一举一动像极了皇帝对朝廷大臣的回礼。
四、唐宣宗李忱是明君吗
1、李忱,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的第13个儿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弟。他母亲是宫里的一个侍女,机缘巧合之下被唐宪宗临幸,后来生下了李忱(刚开始的时候叫做李怡,登基前才改的名字)。
2、232:太监反了天,对皇帝随意废立,还说杀就杀,大唐江河日下
3、其实不难看出为什么李忱要装疯卖傻,他是有抱负的一位君王,有理想的一位君王。也许他的装疯卖傻根本就不是为了活命,他就是想登上高权力的巅峰。然后大展宏图。事实证明他的能力的出色,不仅结束了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军事上,政治上,志国上都说明他是一个成功的君王。并且实现了唐中兴。
4、他是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上以皇太叔身份即位的皇帝,也是晚唐时期自唐顺宗以后寿命长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崩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享年五十岁。
5、当时李德裕主张招抚,认为党项还没有严重到出动大军讨伐的地步,毕竟征战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唐武宗李炎认为党项不羁,还是要征讨,开始筹备出征物资,结果会昌六年三月武宗忽然崩逝,终落实下来就是大中元年守护盐州一役,由于唐军取得胜利,党项的势力暂时有所收缩。
6、然而武帝病逝,宣宗李忱继位后,看到这个新皇帝处理政务,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面前这个神色威严,谈吐不凡,处理事情有条不紊的皇帝,难道就是那个傻子吗?所有的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个人傻了36年,原来只不过是装疯卖傻!而仇公武终于明白,当年武宗为什么要一心把光王处死。
7、然而,所有知道他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仿佛一夜之间,历史的诡谲之手就把这位“弱智”光王变成了皇太叔,并一举推上了大唐王朝的金銮宝殿,又让他华丽变身成了大唐王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8、沙陀的首领初是朱邪执宜和朱邪赤心两代,基本打下了声望。到武宗会昌三年,再次成为唐军扫荡回鹘的主力。从唐宪宗到唐武宗这几十年间,沙陀军活动范围毕竟还是在河朔一带的藩镇地区。可从唐宣宗新立的大中元年(847)起,沙陀部参与守护盐州,追随唐军大破吐蕃论恐热和回鹘党项联军,他们就开始从河东到河西,渐渐超出本来的驻守辖区,成为护卫整个唐朝北方疆界的主要力量。虽然后来党项归服后也算西北蕃兵,并慢慢占据了一些地盘,但毕竟党项更偏远,而且态度要比沙陀显得诡谲。
9、尽管唐宣宗对轩辕集表面没有像之前武宗那样倚重,事实上唐宣宗也一直在服用丹药。大中后期的宣宗倚重的骨干大臣,终移交给太子的是令狐绹之辈。之前白敏中的争议已经很大,白敏中多少还有一些治理地方的本事,而令狐绹则是真正的庸人,既不能与其父令狐楚相比,也不能起到任何维系宣宗朝局的作用。
10、当然,并非李忱随时随地都喜欢当宫廷剧演员,并非完全虚情假意,如果大臣们提出异议有正确的,他很多时候的确接受改正,连发出去的诏命也可以改正。只不过史书的形容比较过,像唐宣宗对大臣递来的奏疏,往往会先洗手焚香,然后才认真阅读,难免就有打粉作秀的嫌疑。
11、香岩即香严。也许,《佛祖统纪》的这段记载才是后世关于唐宣宗出家香严寺诸多版本之源。
12、第李忱在没有继位之前,就喜读《贞观政要》,刻意向先祖李世民学习。估计他是把李世民当做他的偶象了。所以事事向先祖看齐,在晚唐时代,唐宣宗李忱是一代名君,所以受到百姓爱戴,称他小太宗。
13、李忱登基后,像变了一个人。他勤于政事,致力于解决中唐以来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减少赋税,重用人才。对外击败吐蕃、回鹘、党项,收复失地。
14、当你以为历史这个编剧已经才华枯竭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人,尽管没能跳出上面说的,藩镇,宦官,大臣的框框,但他个人的经历实在是太魔幻了,连编剧都不敢这么编,他就是晚唐第一明君李忱,有着小太宗的称呼。
15、唐宣宗李忱之所以被嘲笑,是因为他一直都表现得很傻,而之所以他能够拯救唐朝,其实是因为他的傻是装出来的。
16、他十多岁时,身患重病,当时病势愈发沉重,忽然有光辉照耀其身,他便马上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像对待臣下一样,他的乳母认为这是心病。但穆宗李恒看过后,却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并赐给他玉如意、御马、金带。李怡常常梦见乘龙上天,他将此事告诉母亲郑氏,郑氏对他说:“这个梦不应该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说。”李怡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愈加隐晦不露,与众人在一起时,不曾多言。
17、参考资料:《大唐兴亡三百年:第七卷》作者:王觉仁
18、他虽然是宪宗的亲生儿子,后也被封为光王,但却是庶出,妈妈郑氏只不过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宫女。因为妈妈位置低微,光王李怡出世后天然享用不到别的亲王那样的荣宠,只能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孤独生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板滞迟钝,通常终日而不发一言。长大成人今后,这种状况不光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峻。以至于从小到大,他一向被视为“智障人士”。在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这么认为。
19、中国前史上有许多皇帝,有聪明的,比方唐宗宋祖;也有傻子皇帝比方西晋的司马衷。更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在唐朝有个皇帝,此人没登基之前,是典型的傻王,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干事愚钝,可一旦做了皇帝,却如换了个人,马上雷厉风行,办了许多大事,此人是谁,他就是唐朝皇帝宣宗李忱。
20、唐宣宗出生于公元810年,他的母亲原本是李錡的侍妾,后来李錡叛变,这个侍妾被唐宪宗看中,还生下了李忱。由于母亲出身低微,李忱在宫中的地位也不高,常常受到其他皇子嘲笑。当然,除了出身低微,唐宣宗李忱还有另外一个缺陷,那就是发育迟缓,李忱从生下来开始便病怏怏的,而且表现得笨拙,与他一起读书的同龄人都会背诗了,然而他却连话都说不清楚。事实上,李忱并不傻,只是发育得比较晚。可以说,李忱从小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这也让他的心思变得的缜密,他的性格也越加深沉。
五、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1、到了唐武宗时期,大唐的社稷分崩离析,国家的制度崩坏。再加上宦官的乱政,大唐危在旦夕。武宗驾崩后,宦官开始物色那位皇嗣容易控制,于是就想到了李忱。此时的李忱还是装疯卖傻,没有暴露自己。之后宦官扶持李忱为皇帝。
2、大中初期的宰相马植,因为内侍送了一条腰带被宣宗看到,犯了结交内侍的忌讳,直接罢相。善于理财的萧邺,已经准备当宰相,诏书已送到学士院门口。枢密使多问了一句:“要不要继续让萧邺判度支?”宣宗就怀疑萧邺和枢密方面早有勾连,居然追回圣旨,让萧邺到手的宰相没了。
3、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4、轩辕集已经死里逃生一回,当然比较惧怕宣宗旧事重提,追根究底,多数时候只和他说一些保健养生的道理,如静心养性,减少女色等。宣宗对这些肤浅玩意当然不满意,为了试探轩辕集的本领,让他猜东西,居然全都猜中。后询问他能在位多久,轩辕集聪明回答“四十年”,在唐朝来说只比玄宗少,比太宗还久,宣宗这次满意,谦虚地说:“怎么能奢望四十年呢。”实际宣宗只在位十四年,轩辕集可能是隐瞒了实情。
5、所以后来的李忱活的很好,慢慢地发展,别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智障,但是实际上他属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后面成功当上君王之位,可谓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且当时刚上任就直接对很多大臣下狠手,而且他本人很聪明对于政治的管理很好,当时的百姓在他的带领下过的也很好,只是可惜后面因为丹药的毒性而死。
6、唐武宗决定斩草除根,制造意外的假象杀死李忱。为此,他派仇公武带人去把李忱给绑了,然后扔进永巷(专门关押后宫犯事女子的地方)的厕所里,以除后患。
7、因为这十多年来,唐宣宗通过自己认为的努力振作,真的就陶醉在一心效法太宗的求治局面中,对册立的太子,他根本不听取大臣的意见。像他初面子上装出十分鄙视武宗李炎沉迷丹药追求长生,终他的内心同样很感兴趣,还把当年害死武宗的方士轩辕集请回宫廷。
8、唐宣宗与安郡王是是甥舅关系。
9、敦煌有关张议潮的著名壁画
10、便有黑衣人(即和尚),登位理国。
11、《旧唐书·宣宗》(本纪十八下)详细录下了李忱复兴佛教的事情:“五月,左右街功德使奏:‘准今月五日赦书节文,上都两街旧留四寺外,更添置八所
12、二百多年后,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13、(唐文宗李昂,图源网络)
14、从弱智儿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后君临天下。唐宣宗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么,这极富遐想和传奇色彩的一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15、旧史渲染唐太宗积极纳谏已经颇为夸张,到唐宣宗处处标榜视太宗为偶像榜样,营造“小太宗”名号也自然突出他善于纳谏,其实很值得怀疑,李忱和唐太宗晚年一样有积极作秀的成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小太宗唐宣宗李忱【9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