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鹬蚌相争文言文
1、释义: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3、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5、苏代还有一个弟弟苏厉,也是游说各诸侯的纵横家。
6、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7、“雨”属于破读中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
8、《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9、母爱是世间伟大的力量。——米尔
10、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11、这则寓言中隐含的成语是
1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3、刘向校书时,辑《楚辞》16篇,其中即有《九叹》。后由东汉王逸作注,名《楚辞章句》,是现存早的《楚辞》传本。刘向的文章保存下来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等。其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娓娓动听,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表现了作者深沉恳切的感情,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刘向还撰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刘向在典校古籍时,撰有《别录》。明人张溥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4、即:就,就会,将会。
15、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6、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17、战国中期,秦、齐两国为强大,东西对峙。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秦、齐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18、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9、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20、“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而鹬啄其肉(✦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蚌合而箝其喙(✦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二、鹬蚌相争文言文朗读
1、惠王/曰:“善!”/乃止。
2、(中考阅读训练)(广西柳州、池河2019)
3、(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4、文言文阅读。(10分)
5、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6、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的高尚、真诚和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7、上文中的苏代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的哥哥就是提出“合纵”六国抗秦,佩六国相印的苏秦。
8、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9、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0、指“暂时,姑且”。如《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1、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之际,苏代为燕国游说,在赵惠王面前临时编出了这则故事,并说是他在过易水时亲眼见到的。以“蚌方出曝”寓燕国刚有起色,以“鹬啄其肉”寓赵国开始攻打燕国,以下寓预示赵、燕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决心,“两者……并禽之”寓预见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燕、赵都将被秦国所灭。赵惠王听了苏代的一番游说,放弃了进攻燕国的打算。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概括而来的,又写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成语也就是这则寓言的中心意思。
12、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3、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4、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15、“爱大语文”微课堂——为孩子们的家庭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6、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17、妈妈是我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18、(参考答案)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19、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20、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三、鹬蚌相争文言文禽的意思
1、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2、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3、注释:①鹬:一种水鸟。②蚌:一种软体动物,两片黑褐色的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方:正,正在。④曝:晒。
4、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5、(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6、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7、刘向 〔两汉〕
8、鹬蚌相争(yùbàngxiāngzhēng)
9、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10、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11、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12、赵且伐燕(yān),苏代为(wèi)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啄(zhuó)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jí)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wéi)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3、《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14、《汉书•苏武》:“汉亦留之以相当。”当,破读音为“dànɡ”。
15、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6、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比喻燕国与赵国,而把秦国比作渔夫,燕赵实力相当,若两国交战则损耗严重,待时机成熟,秦国则坐享其成、坐收渔利,终劝退了赵国出兵。
18、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9、《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20、出自: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扩展资料主旨:
四、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2、(答题指南)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A项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无实义。C项的“之”是代词,指这件事。D项的“之”是结构助词,的。故选C。
3、〖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
4、yubangxiangzheng,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醉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攻打燕国,苏代跟赵王说:燕赵争战,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5、(弊)疲敝;弊病,害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疲敝。一本作“敝”,同“蔽”。
6、《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幻想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那么下面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7、《阎典史传》:“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骑,破读音为“jì”。
8、微博|搜索“学而思陈双老师”
9、指“又,而且”,表示并列关系。如“连拜且泣”,“贫且贱”。
10、(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1、指“况且”,表示递进关系。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12、箝(qián)——同“钳”,夹住。
13、(方法引路)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4、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母爱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
15、(喙)嘴,专指鸟兽的嘴,在这里指的是鹬的嘴。
16、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17、出自:汉 刘向《战国策·燕策》
18、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的技巧,注重揣摩游说对象的心理,进行拉拢或分化。他们事无定主,奔走于各国之间,在其中谋求个人的利益。
19、《韩非子》中对纵横家有这样的解释:“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20、“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多萝西.埃诺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
五、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1、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2、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3、(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4、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5、如:《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衣,破读音为“yì”。
6、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7、身处当今社会,一定要时刻有危机意识,要有大局观,为蝇头小利而以小失大,明显是不理智的。其实,在不同的时代同样读鹬蚌相争会给我们不同的启发。
8、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9、(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10、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查尔斯·卓别林
11、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打死你。
12、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3、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
14、说“且”:“且”的古字形像一块牌位,后来被借用为虚词。
15、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6、⑴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17、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18、并:一起,一齐,一同。
19、(即)就,就会,将会。
20、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鹬蚌相争文言文朗读【10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