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者吴为山】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由于其卓越的成就与影响力,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授予院士,并获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米开朗基罗勋章、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弗拉西斯科·斯卡里纳奖章以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华之光”年度人物、“2021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等国际国内荣誉奖项。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马克思》雕塑、法国的《百年丰碑》雕塑及香山革命纪念馆组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等。吴为山的塑刀是擅长刻画春风的,在他的雕塑王国里,有满面春风的孔子,有走在春风里的雷锋,有“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头仰着,仿佛翩跹的蝴蝶梦游着诗园”的女儿……从圣人到楷模再到稚童,吴为山的雕塑无不呈现浑朴与天真。文化学者余秋雨用“叩问天意”与“裹卷人气”来概括雕塑家吴为山;物理学家杨振宁用“真、纯、朴”称赞吴为山雕塑在神似与形似之间达成的精妙平衡。“这微笑太像了,好像听见费先生发出嘿嘿的笑声和他那一口蓝青官话。吴作人的像初看只见许多皱褶,再看才觉得神情毕肖,岁月的皱痕中藏着忧郁。而三座齐白石像中比较抽象的那一座,给我印象最深。他似乎是一个峭壁。我没有见过齐白石,没有想到像不像,只觉得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涌动,好像随时要喷发……”冯友兰之女、著名作家宗璞读了吴为山的雕塑画册后,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他塑我,我也塑我。在一团塑泥上,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简直像两个爵士乐手在即兴合奏,陶醉在半狂的酣醉中……”2002年,吴为山与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四手合塑了《熊秉明像》,熊秉明的这段记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塑者创造时的酣畅。自上世纪80年代末,吴为山立志塑中华古今贤人像以立时代丰碑昭示来者、引领精神,至今已塑造500多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老子、孔子、屈原、鉴真等古代贤哲,也有齐白石、林散之、费孝通、季羡林、杨振宁、钱伟长、熊秉明等当代艺术科学领域的大师。这些名人塑像矗立世间,似无言的师者,传递着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吴为山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近年来,他致力于通过经典作品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故事。身为国家级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馆长,他称自己是“一号讲解员”,以美育大众、艺术服务人民为己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交的40多份提案中,关于教育、美育的内容就有20多份。雕塑是什么?塑者何为?吴为山在他的艺术人生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塑人为历史人物塑像,为时代精神立碑,为民族精神正本清源。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潮涌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许多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很陌生,转而去崇拜明星。作为一名塑者,吴为山开始思考:如何用可视的形象,把那些不可视的——写在书本里、口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展示出来。1995年,吴为山还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讲师,已经塑造了很多人物雕像,比如陶行知、鲁迅等。他把为历史文化人物塑像的想法告诉了费孝通先生,得到费老的认可。他至今还记得费老当时说的话:“塑像,要抓住神。所谓‘神’,是指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孔子时代、苏东坡时代、鲁迅时代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时代精神在具体个人上的反映。”费老对“神”的理解超越了个人特征,上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这使当时习惯了建立在个体“神态”“神气”“神情”“神韵”层面探索的吴为山茅塞顿开。他体会到,中国历代画论都把“传神”作为表现人物的第一要点,其要旨是表现特定人物的个性及其在特定情境的神韵,而费老的“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则更为宏观,是站在相当的高度对文化的归纳、概括与总结。这个认识对他后来创作杨振宁、吴健雄、陈省身、钱穆、钱伟长、匡亚明等一系列杰出人物的雕像也多有帮助。详见原文:网页链接图1:吴为山塑《马克思》图2:《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青铜) 58.5cm×55cm×26cm 作于2012年图3:《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青铜) 2021年立于希腊古市集 (孔子像 重217kg 0.81m×0.7m×2.03m 苏格拉底像 重220kg 0.74m×0.7m×2.03m)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作者:本报记者 王珺《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24日第4版#教育##教育微头条##吴为山##美术##雕塑#
2、冯友兰的女儿原名钱 锺书杨绛和林非家的是非恩怨多年前读过杨绛的一篇散文,有一段描写和林非一家做邻居时,因为雇佣保姆一事大打出手。写的很细很具体,字里行间充斥着愤懑之情,当时我对杨绛一家很同情。不久又读了林非的文章,对这件事的叙述完全是另一个版本,搞得我云里雾里。很明显,前者的名望远远大于后者,遭此攻击,林非损失不小。近日读了学者王兆胜的一篇文章,他曾是林非的博士研究生。在文中他对林非充满感激,对老师的为文、为人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他说林非夫妇温文尔雅,敦厚博学,和煦善良,对学生循循善诱,视若子弟,倾力相助,甚至有些溺爱,真正是良师益友。夫妇俩出手大方,从不把钱财当回事,经常拒收稿酬,领了也多半捐给慈善机构。请学生们吃饭总是提前付款,谦谦有古君子之风。我不由得想到早年他们和杨绛之间的风波。感觉杨绛不够厚道。按说已经到了晚年,通达的杨绛不应该有这么大的火气和敌意,用极富攻击力的语言再提起那段往事。杨绛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读过她好多作品,这样人身攻击的文字不多见,可见当年她认为自家很受伤。联想到宗璞对杨绛、钱钟书的意见。在小说里有过嘲讽,但毕竟是小说,不能对号入座。有一件事情也可以间接说明杨绛的为人。在一次招待外宾的茶话会上,钱钟书措辞刻薄的嘲讽了冯友兰。有人录了音。冯有兰的女儿宗璞很生气,便去质问杨绛,杨绛不承认钱钟书说过这样的话。有录音也不算数。宗璞的意思是钱已经作古,不需要再追究什么,只要表示一下歉意即可。但是杨绛不。在她眼里钱钟书永远是对的。可见名人也有软肋。
3、冯友兰女儿宗璞1946年,有三个女生报考清华落榜,她们分别是: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之女梁再冰;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之女冯钟璞;校长梅贻琦之女梅祖芬。1998年,贾某之女贾某某,250分考上211。
4、冯友兰的儿子是谁1985年,冯友兰过90大寿,请梁漱溟来。梁漱溟开始说天气不好,拒了。后来,他直说:还不是因为你太不要脸了。梁漱溟自己也说,我们应当见个面,可为什么又要说出这么绝的话断交呢?冯友兰是中国哲学的宗师,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冯友兰是从高中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他读的上海第二高中。有一天,他对老师的一本全英文版本的《逻辑学纲要》特别感兴趣,更对背后的哲学思维着了迷。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 ,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四年后,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正好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冯友兰成了他们的学生,学习到很多,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他和梁漱溟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碰撞思维的火花。毕业后的冯友兰回到老家开封,又结了婚,这次,妻子是自己选的,还是高中时期经同学介绍认识的。16岁的冯友兰就听从家里安排,娶了唐河吴太夫人之侄女吴淑贞,可读完书,吴夫人已经病故,这才认识了任载坤。任载坤是辛亥革命的前辈任芝铭先生的第三个女儿,其父最早在河南提倡妇女解放,所以女儿任载坤是读过书的,他们一共有3个孩子,其中大女儿是著名作家宗璞。1919年,冯友兰赴美留学,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的思想再一次被激发出来,非常活跃,这期间,他输出了很多文章。早期有一篇,叫《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一文,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并非是中国人愚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中国传统注重人是什么,即人的品性和修养,而不注重人有什么,即知识和权力。之后,冯友兰将中国哲学与西方文学联系起来比较,思考研究更加深入。1923年,冯友兰学成回国,一直讲授中国哲学史。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为西南联大纪念碑撰写了碑文。从1927到1937年,冯友兰集中精力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时期。1952年后,他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为哲学奋斗一生,怎么到了后来,反而让大家都疏远了他呢?风波来临,冯友兰以及其学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代表,而屡遭批评。一开始,冯友兰就主动反省认错,写文章批评自己,表示一定改过。对此,胡适和友人聊起冯友兰时,讽刺他认过130次错,是一个会打算的人。最让人痛惜的是,到后来,冯友兰放弃了独立思考,他的文字开始让人感到不适。冯友兰的《咏史》二十五首被认为在谄媚,还有他的观点还是和他的初衷相悖吗,这让人们对于冯友兰的“变脸式”的变化很失望。冯友兰的学生钱钟书跳了出来,他当众指责冯友兰没有文人人格。挚友梁漱溟拒绝出席冯友兰90大寿,先是说天气不好,不方便出门,而实话是“你太‘谄媚’”,表明自己对他之前所作所为失望不已。所谓“冯友兰现象”,就是说冯友兰多次“变脸”,谄媚权势,似乎活生生一个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的墙头草;一个知行不一,满口谎言的伪君子。很多年来,这样的话很刻薄。可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孰是孰非又不好辩驳。冯友兰真的做错了吗?在时代的浪潮里,他终究丢了文人风骨,让晚节不保,晚年生活不得以平静,最终成了嘲讽的对象,受到众人排挤。不过,开头的故事,大家都以为他和梁漱溟真的绝交了。其实,梁漱溟在信的最后中还说了一句:“我不愿出席你的宴会是无法释怀旧事,但若是你来拜访我,必将以礼相待。”冯友兰接到来信便把自己的自传《三松堂自序》寄给梁漱溟,希望梁阅读后若是能谅解他,必定登门拜访。过了半个月,冯友兰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拜访梁漱溟。临别时,梁漱溟还赠冯友兰自己的著作《人心与人生》一册,并在书上亲自题写。时节不居,匆匆而逝,只希望这样的审判不再发生。作为普通人,我们如果能始终坚守初心,也能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你怎么看冯友兰?我是@陳星空 ,关注我,每天分享历史上值得聆听的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5、冯友兰女儿近况1946年,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结果考分与清华的分数线差了两分。同学们劝她找爸爸说说,梅祖芬摇摇头:“没门儿,想都不要想,我可知道这个倔老头!”她老老实实地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入清华外语系。在1946年的社会名流子女高考当中,除了梅祖芬,还有两位女孩落榜清华,她们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梁再冰的妈妈,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她认为女儿考卷判题有误,依照制度查看了梁再冰的考卷。但仅此而已,证明没问题之后,就再也没做什么。他们的女儿们,也都坦然接受落榜现实,没有请求父辈去走后门。因为她们知道,他们的父辈也都是些“迂腐”的人,把操守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肯干出苟且之事。后来,冯钟璞在第二志愿南开大学外语系念了一年,1947年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年级;梁再冰则“屈就”到录取分数略低于清华的北大西语系读书。#冯友兰简介的女儿#
6、冯友兰的女儿叫什么名字西南联大存在8年时间,教室非常简陋,同学们在老鼠屎与沙粒中捡饭吃。但他却有朱自清,罗庸,闻一多,冯友兰,陈寅恪,吴晗等大师作为老师。它培养出了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师许渊冲,我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作家汪曾祺,它也深深地影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杨振宁,以及两弹一星的邓稼先。《西南联大国史课》,集结陈寅恪,吴晗,张荫麟,雷海宗等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大家的课程。这将是我国的历史,各个朝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军事,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第一章是由 张荫麟 写的夏商周的历史。夏朝有关文字记载的部分很少,我们知道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尧舜禹三个。此时,社会制度仍然是公有制。帝王采用禅让制度更新朝代。舜的统治时期,水泽泛滥,到处都洪水横流。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利被处死。禹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他娶了舜的两个女儿,娥皇娥英。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瞬常年在外治水,好不容易路过家门,还不回去看望自己的妻子儿女。这是很违反人性的,所以后面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他把王位继承传送给了他的儿子启,而不是继续禅让制度。从此开启了私有制。周王的牧野宣誓,一直标榜正义。现在有资料看是原因有两个:当时纣王和东北部的常年征战,国力衰退;另一个是当时西周发生了饥荒,周武王以抢夺粮食为借口发起战争。当时西伯侯已经深得人心,还是纣王无能,没有解决西伯侯的势力,坐等它壮大,结果断送了自己的江山。第三部是汤用彤写的东汉时期的历史东汉是刘秀经过参加起义队伍发展壮大建立起来的。这本历史书里对刘秀的评价有些偏差。首先。刘秀做了皇帝以后没有什么积极的改善措施没有什么新的政策,基本都是些守成的策略。然后刘秀是靠奇异队伍发家的,所以呢,他当了皇帝以后也很害怕民间的武装力量,于是呢,他除了官服的正规军队以外,他解除了民间的武装力量。这是不是和宋朝很像?只不过他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前身。当时官府的军队力量也不够,要打仗都是雇佣外族的军队。东汉后期强大的董卓就是胡人。那么,唐朝为何要用一个胡人安禄山镇守边疆?唐朝的历史是由陈寅恪教授撰写。他主要的分析了关陇集团的发展由来,以及它的衰落。关陇集团是在五代时,由的西魏宇文泰宇创建。在李渊,李世民父子创立江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凌烟阁12功臣基本都是关陇集团人员。但在此时,关陇集团也已经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后来,武则天登基为了打击理塘李唐的势力,大力削弱李唐一脉人员,关陇集团几乎毁灭。后来,李德谦,武则天又推行了文人举世仕的科举制度和消除了府兵制度。科举制度只选文人,从此以后,丞相不会带兵打仗。以前当丞相的好多都是武将。宋朝更是科举取仕选文人,后又是重文轻武,整个国家都很萎弱。消除了府兵制度,皇室没有自己的亲信的军队,只能任用外族的人员。唐玄宗也就启用了安禄山镇守边疆。外族人虽说可以共事,但不能图大事吧?加上安禄山是赫哲族人,骁勇善战,贪婪好利,发生了安史之乱。由此可见,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可以推历史的倒车。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在后来2000年的中国社会中,它已处处显示出它的制度缺陷。但统治者革新无力,不能发展新的生产力。人民的国家还是要有一支人民的军队。雇佣军成不了事。#我的黄金时代# #我要上头条# #微头条日签##冯友兰简介的女儿#
7、哲学家冯友兰和他女儿宗璞竟然是冯友兰先生的女儿?今天才知道,真是谢谢这位“猪飞须风大”先生[祈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冯友兰的女儿原名(冯友兰的夫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