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光绪亲自看望病重的奕訢,问朝中人物,谁可大用?奕訢提到“李鸿章、张之洞”,光绪问:“老师翁同龢如何?”奕訢突然怒目圆睁道:“翁同龢是国家的罪人,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是晚清时期的名臣,说起来两人之间也有些渊源。李鸿章中进士时,他的房师是孙锵鸣,而孙锵鸣的座师就是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按照这个关系算下来,翁同龢虽然比李鸿章小十岁,但是李鸿章得执子侄礼。然而翁同龢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并不好。道光十年(1830),翁同龢生于江苏常熟,一种说法表示他生于北京,幼年时才跟随母亲许氏回到常熟老家。翁家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书香门第,翁同龢的祖父翁咸封乾隆年间中举,后来官至海州学正,其父翁心存则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翁同龢自幼便熟读经史子集,学识相当渊博,加上他勤奋好学,未来似乎一片光明。咸丰二年(1852),二十二岁的翁同龢考中举人。四年后,他考中殿试一甲一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可见其才学之深厚。高中状元的翁同龢被任命为修撰,两年后又被破格提拔为陕甘乡试副考官。乡试结束,朝廷打算顺势封翁同龢为陕西学政,但此时他疾病缠身,于是得以回到京城。同治年间,被拜为帝师,光绪二年,慈禧将其又拜为帝师,与夏同善一起叫到光绪帝,光绪八年十月,翁同龢又担任军机大臣。当年,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不战而逃,曾国藩觉得这样的官吏不应该出现在朝廷,于是决定管管这档子事。可是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咸丰的老师,在文宗面前极受信任,况且门生遍布朝廷,曾国藩心想如何才能让咸丰皇帝处理这事,并且堵住大臣们的嘴。回到府中,曾国藩就让幕府中的文章高手起草,结果发现这奏文写的不好,于是自己写,结果还是认为不行,最后叫上了李鸿章,让李鸿章写写看。李鸿章写道:“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此时李鸿章还是个小小的幕僚,曾国藩一看,认为此文正气凛然,还暗含杀机,可以说既让文宗无法庇护又可以堵住大臣的嘴。奏文被文宗看了之后,文宗不得不将翁同书拿下,之后发配新疆。翁同龢认为李鸿章不顾情面害死他的兄长父亲,与李鸿章从此结下宿怨。执掌户部之后,对于财政情况窘困的北洋水师,翁同龢处处刁难,对于李鸿章请求拨款购买军火的要求诸多嘲讽与搪塞。若是财政当真困难也无可厚非,可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工程,户部的银子供应却从未中断过。而此时,只有以军机大臣皇帝师傅的身份主管户部的翁同龢才有如此大的能耐,使拨款不能下来。其实买炮弹事情也是一样。当时德国的工程师汉纳根,作为北洋海军的顾问,他在甲午战前两年建议李鸿章购买德国可虏伯厂制造的大开花弹,以供战斗舰上的大炮使用。李鸿章已经签发了命令,但最后却没有实行,原因就是翁同龢不给钱,说是没用的浪费。翁同龢在此处处刁难北洋水师,其不过是同李鸿章过不去。而到了甲午之时,翁同龢对李鸿章的刁难,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甲午海战前夕,李鸿章自知不是日本对手,所以坚决主和,而翁同龢一方面拖欠军费,一方面又坚决主战。有人认为翁同龢主战是爱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他这是因私废公,水军之败就是李鸿章之败,他要借此绊倒仇人李鸿章。果然,李鸿章因战败被削官去职(暂时的)。翁同龢清廉,李鸿章贪腐,但翁同龢的名声却远比不上李鸿章,这与他公报私仇这一点很有关系。其实,翁同龢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后悔过,他在日记中写道:“覆水难收,聚铁铸错,穷天地不塞此恨也。” 只是,国将不国,悔之晚矣。奕訢人称“鬼子六”,是个人精,在窥测人性、人心上比光绪老练多了,他把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看得透透的,对翁同龢以公谋私,为了报仇,不惜误国的行径深恨不已,所以临终前对光绪说出开头的一段话,还在纸上写了“居心叵测,并及怙权”八个字,评价翁同龢。结果,奕䜣死后不久,翁同龢就被革职,永不叙用,帝d、后d都对他深恨不已,翁家也自此衰落。自古以来,做领导的都是权谋高手,深谙窥测人心之道,驾驭之术,懂得识人、用人的智慧。所以无论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窥测人心、增长智慧的书籍,免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像这样的历史故事,《智囊全集》书中有1200余篇,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的奇谋机智。既有教人如何做人成事、也有教人经商谋职、应对急难的故事,看了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智慧创造奇迹智慧,是智者的象征;智慧,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智慧,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证明。智慧,是人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囊》汇集了古人的智慧,是历史与智慧的碰撞,最终发出的绚丽火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2、翁同龢简介2000年,翁万戈以3600万的价格将一批珍贵古籍卖给上海图书馆。18年后却免费捐给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价值10亿的183件藏品,他为何这样做?翁万戈是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孙,拥有数量庞大的国宝级文物。翁同龢是两朝重臣,与父亲翁心存并称“父子大学士”。作为清朝同治、光绪的两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也被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当时的翁家名门声望,就连慈禧太后都要高看他们家几分,所以在清末时期,家族的收藏品就数不胜数,文玩字画更是不计其数。1918年翁万戈出生,他是家里的嫡长子,所以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家族的继承人。当家族的文物传到翁万戈这一代时,其珍藏价值与数量已经无法估量。可以说,翁万戈从出生开始便腰缠万贯。翁万戈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正值战乱之际,他不得不带着家人逃到上海法租界避难。眼看着上海要被外来侵入者占领,翁万戈决定飞去美国继续学业。2年后,他拿到了机电工程的硕士学位。彼时国内反法西斯战争仍然拉锯不断,翁万戈便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并申请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美术系,开始学习油画。此时翁氏一族的家藏仍在天津租界的故居中好好保存着。毕业后的翁万戈为了保存家藏,选择回国打包所有家族藏品,远渡美国,同时把家人一起接到国外生活。因为在回国前,翁万戈就了解到,反侵略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内局势仍不稳定。他担心家里的藏品被毁,便下定决心带着家人与藏品,正式移民美国。1949年初,所有的藏品全部安全抵达了美国纽约,翁万戈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此后便开始了30年之久的存宝任务,当时美国的治安状况很差,为了保险起见,翁万戈把所有藏品存到一家私人保安公司。起初,翁万戈想等中美两国关系缓和的时候就回国,但是这一等就是30年,直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翁万戈才开始计划回国。在美国居住的几十年间,翁万戈一家一直致力于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翁万戈还拍摄了《故宫博物院》、《中国佛教》等多部宣传中华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专题影片。翁万戈作为中国人一直没有忘本,他在早年间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但在他心中,仍还有一个大事没有解决,就是该如何处理他家不可计数的珍宝。1979年想念祖国亲人的翁万戈,终于也在离家31年后回到了故土,之后他与中国文化界互通往来,许多翁氏珍品也陆续回国。从1990年开始,他陆续捐给祖国多种藏品,包括翁氏祖居、《翁同龢日记》手稿本、宋代梁楷现存唯一的工笔白描《道君像》和清代王原祁的《杜甫诗意图》等等。2000年上海图书馆听闻,翁万戈要转让家书的消息后,专门派人赶赴香港,协商以转让的方式,出资450万美元(约3600万人民币)拿到了了整套翁氏家书。翁万戈在我国文化传播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国人对他的捐赠行为也一直深表敬佩。然而就在他百年诞辰的当天,美国传来的一则新闻打破了人们对他的崇敬。2018年12月,翁万戈将183件藏品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此事一经报道,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网友纷纷指责翁万戈是叛国贼。很多收藏界的专业人士也表示,如果不捐赠给祖国,也可以转让出售啊,翁老是糊涂了嘛?媒体将此次事件形容为国宝流失惨案,前脚高价卖给了中国,十几年后便无偿捐献给美国,这样的对比让翁万戈成为了媒体讨伐的对象。也有人分析,翁老这么做,是为了让后代能在美国立足,轻松混入上层社会。而当记者在采访翁万戈的侄子时,他回应道:“叔叔先前已经捐赠给祖国许多藏品,此举主要是为了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再者叔叔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他觉得中国没有能力保护好这些家藏。”无论这次捐赠背后的缘由是什么,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文化无国界,但文物有故乡”。世界文明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全球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这不意味着作为文化成果的文物可以被任何其他国家占有。如果翁同龢和翁氏家族的列祖列宗们在天有灵的话,也势必会和如今的中国人一样产生很多的不解。毕竟,我们的文化可以走出国门,但是我们不能主动把自己的文物送出国门。因为,这些文物的背后所蕴含着的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更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大家对于翁万戈的做法是怎么看的,欢迎交流讨论。#文物#(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翁同和简介#
3、翁同龢个人资料简介2018年,一位百岁老人在生日当天,向美国无偿捐献183件文物,面对质疑,他轻蔑地说:“中国保护不了它们。”这个老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老人叫翁万戈,是清朝翁同龢的第五代子孙,也是世界知名的书画收藏家。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是晚清的重臣、书法家,喜欢收藏书籍字画和文物。他经常通过购买、抄录、交换等方式对文物进行收藏,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家。遗憾的是,他一生没有儿女,后来他的弟弟把自己的儿子翁万戈过继给他。因此,翁万戈就成了翁同龢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了翁家数不尽的文物和古董,成了大收藏家。“七七事变”后,国内还是狼烟四起不得安宁,有的学校已经无法正常上课,翁万戈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去美国留学。1948年,翁万戈又回到了祖国,但内战还没有停止,翁万戈很失望,他决定到美国定居,永远离开这里。而且,他把祖传六代的藏品,全部用轮船运到了美国。幸运的是,翁家的藏品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最后完好无损的到了翁万戈的手里。从此,翁万戈就把这些珍贵的宝物,不断赠给了美国人。2018年7月28日,翁万戈生日当天,他将《长江万里图》无偿捐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12月13日,他又把翁家六代收藏的183件文物,又一次无偿捐给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是美国美术馆接受捐赠最多的国家,而翁万戈也得到美国媒体的好评。这个消息传到国内,令很多国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王翚16米长的《长江万里图》,是翁同龢用准备买房子的钱买来的,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了一生,视为无价之宝。我国的文物部门也曾多次与翁万戈协商,想把这幅《长江万里图》收藏在国内。甚至可以花钱购买这副画,可是翁万戈却不愿意把画卖给中国政府,最后却无偿捐给了美国博物馆。他捐赠美国的183件文物里,有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和4件织绣,还有董其昌的7件作品。据专家保守估算,183件文物,至少价值十亿人民币。这些文物历经1300多年,经历五个朝代,最后却到了美国人的手里。那么,翁万戈为什么把这些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呢?这是他的算计,有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进入波士顿美术馆的董事会,拥有丰厚报酬。另一个原因就是,波士顿美术馆是私人机构,董事们都是当地的政要名流,他的子女就有机会与这些人结交,就可以混入美国上层社会了。翁万戈用翁家世代收藏的宝物,竟然是为了给子女讨来一个好的前程。翁万戈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甚至是谩骂,面对质疑,他却轻蔑地说:“中国保护不了它们。”难道中国的文物给了美国,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波士顿美术馆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有多大的实力?有没有收藏的资质?这个美术馆是私人建立的,根本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没有修复古画古籍的专家。而且,这些珍贵的文物可以出租,有钱人也可以在这个美术馆举办大型聚会。这哪里是对文物的保护?分明是对中国文物进行摧毁!成了美国人用来敛财的工具。其实,那些字画和古物是比较娇贵的,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有经验的人来维护。比如,我国的博物馆,对文物都有严格的管理,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线,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文物不能对外展览。而且我国博物馆,都有专业修复古物的专家。如果翁万戈真心是为了把文物收藏好,最好的选择就是中国博物馆。然而,更让人寒心的是,翁万戈对美国出手阔绰,是无偿捐赠,而对自己的祖国却是捐售。2000年2月27日,翁万戈向上海博物馆捐售了542册藏书,要价4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600多万。事后他说:“我出生在上海,这些藏书能够重新回到祖国,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他说的这句话,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感到不舒服。既然知道这些文物本该属于祖国,他也有能力让这些文物回到中国,可他还是选择了让这些文物流落他乡,永无归期的厄运。如今,翁万戈已经长眠于美国,那些文物也将在异国落户扎根。都说“文化无国界,但文物有故乡”,如果文物有灵性,能够说话,知道再也回不了故乡,会不会伤心流泪?如果翁同龢泉下有知,他用一生的心血收藏的宝物,不在祖国的怀抱,而是被后人慷慨送给美国,他能否瞑目?#人物#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韩嫣编辑:凉亦歌
4、翁同龢兄弟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清末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同、光间书家第一
5、翁同龢回家1886年冬,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衣着破旧的男孩在卖春联,一问之下,对联竟是孩子所写,翁同龢大惊:“小小年纪,竟自成一家,日后必将大魁天下也”。男孩听后,对这个毫不相识的老者拱拱手,并未言语。当时这个男孩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夸赞他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帝师翁同龢。而眼光锐利翁同龢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看见的男孩,竟然会以“末代状元”的身份被载入史册。1872年,河间府肃宁县一户平民家,生下了一个男孩。长辈们虽文化水平不高,却给他起了个刘春霖的名字。老刘家祖上虽是农民出身,可到了刘春霖爸爸这代,家里的生计发生了改变。刘父在保定府谋到个差事,母亲则是别人家的帮佣。由于清朝规定,在衙门干活的差役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因此,刘父便将儿子送给自己的哥哥抚养,以避开规定。当时刘春霖年纪不大就被家里人送去读书,师承保定著名教头吴汝纶。刘春霖自小聪明好学,天分奇高,自己又吃苦耐劳,跟着吴先生学习,进步奇快。不但国学功底深厚,思想先进的吴汝纶还教授了很多西学知识,这对刘春霖的影响极大,以至于他年少时就生出了“平生志不在温饱”的想法。不仅如此,由于清代殿试极为重视楷书,一向刻苦的刘春霖寒暑不辍,练就了一手好字,名为馆阁体,而翁同龢敢预言他“大魁天下”,也正是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出来的。说来也是神奇,长大后,刘春霖的确是一路高歌,18岁中秀才,30岁考上举人,32岁那年,就经过殿试,荣获状元。那首流传至今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刘春霖的人生。1904年即清光绪三十年的7月4日,刘春霖跟着一同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到故宫的保和殿参加光绪的殿试。据说,上午十点卷子发下来,四道题目跟从前的八股问题时代已经大不相同,这让从小接受西学教育的刘春霖非常占优势,很顺利就答完了考卷。虽说这是光绪殿试,但清朝的殿试从道光皇帝开始就已经不再由皇帝监考。到了光绪这里,别说监考,由于跟慈禧太后关系不洽,光绪早就被她软禁在瀛台,光绪殿试不过是打着光绪皇帝的名号罢了。因此,钦点状元这个活儿,也落在了慈禧太后的头上。钦点当天,主考大臣将十份最好的试卷从一到十一字排开,前三名的考生分别是广东的朱汝珍、肃宁的刘春霖以及正白旗汉军籍的商衍鎏。依照排序,慈禧太后拿起第一名的卷子一看,“朱汝珍”的名字映入眼帘,慈禧太后当即就变了脸色。众所周知,光绪皇帝之所以与慈禧关系不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庚子年逃难的时候,慈禧命人将他的宠妃珍妃扔到了井里淹死了。朱汝珍的这个“珍”字,就犯了老佛爷的忌讳。再加上朱汝珍来自广东,这就更让慈禧联想起两个喜欢给她找事儿的广东籍——康有为和梁启超来。想当年,广东才子梁士诒高中榜首,阅卷时就因为慈禧从他的名字联想起了康有为的原名康祖诒,说他是“梁头康尾”,硬生生将他从榜首划掉,现在又来了个朱汝珍,慈禧自然也不能容。随后,慈禧就拿起了刘春霖的考卷。由于刘春霖的字写得好看,不由得吸引慈禧多看两眼。加上“春霖”这个名字,慈禧太后更是龙颜大悦,忍不住叫好。按照慈禧的说法,当时正是国内大旱的时候,“春霖”二字有“春风化雨,普降甘霖”的寓意,是个吉兆。见名字,就觉得状元非这个不可。又看刘春霖的籍贯,是直隶肃宁,慈禧太后连连称赞“甚好,甚好。”所谓“肃宁”,就是“肃静”“安宁”的意思。就当时中国而言,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国家太平”。因此,在慈禧太后的一厢情愿之下,原本第二名的刘春霖被钦定为状元,本来第四名的商衍鎏,也借了这盏灯,破格当上了探花。光绪三十三年,刘春霖的妻子过世,晚清的各路官员都看上了他这个人才,希望将他纳为女婿。上门说媒的人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他的老师杨士骧。给他说的妻子也不是别人,正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裕康之女容龄。刘春霖听到老师给自己说这么一门亲,当场就婉拒说:“老师对我的婚事是一片苦心,学生不胜感激。我虽为状元,却家境贫寒,裕老的这等高门,我高攀不起。门户不想对,只会害了格格。”当时有人说他不识抬举,有人说他不识时务,可刘春霖仍然没有接受。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里,最终,他这个末代状元没能为大清一展抱负。北洋政府时期,他虽秉承革新态度,主张君主立宪制度,担任过一些职务。然而,一个动荡的国家,摇摇欲坠的政府,始终无法叫人安身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参考资料:《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名不虚传 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作者:花升编辑:小竹
6、翁同龢诗集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同治、光绪两代帝师。著有巜瓶庐文钞》、巜瓶庐诗稿》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翁同龢简介(翁同龢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