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提要(激荡三十年2008)

1、激荡三十年2008

day2《激荡三十年》#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

2、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提要

最近在读《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史1978―2008(上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创业的梦想,直到今天,万众创业依然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在几十年前,创业,那还是一个大多数人敬而远之的名词,从旧思维里跳出来,投身新世界,现在看起来很容易,当时却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书中所说,那是一个梦想的时代,那是个创业的时代,那是个观念转变的时代,那是个奋进的时代!那是个企业家的时代!正是从那个时代起,涌现出了一批现在还耳熟能详的企业家,虽然现在很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已经故去,但不能否认他们曾经带来的时代价值。张瑞敏,牛根生、董明珠、曹德旺等等等等。包括现在争议的柳传志。如果我们错过了过去,那么我们不能错过回味过去的机会,阅读这本书,的确能够让我们熄灭在心中的创业梦想,再燃烧那么一会。从现在起,争取每天分享3-5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3、激荡三十年内容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大事件(1983年)一、政策背景1. 邓小平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 全国“倒爷”经济盛行;3. 国家逐步开放部分商品的价格管制;4. 国务院同意把执行多年的利润上缴方式改为有比例的纳税制(俗称“利改税”);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出台,对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及经营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二、企业大事件1.四川刘家四兄弟开办电子厂不成,转办“育新良种场”养鹌鹑,后续发展成为日后全国最大的饲料集团(希望);2.王石南下深圳靠当玉米中间商积攒了300多万的第一桶金,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是日后“万科”的前身;3.义乌小商品市场飞速发展;4.王安创办的“王安实验室”营业额猛增至15亿美元,位居全美电脑公司第七位(王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存储磁芯”,替代IBM公司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领跑者)。#企业##财经##历史##聚量·对话企业家#

4、激荡三十年内容归纳

激荡三十年教育的真相:人生上限三要素(中)。第一集,公办民助学校和择校费让教育有了经济门槛,择校费屡禁不止,愈演愈烈。2000年,北京出台了"三限"政策,"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借鉴了北京市的做法,"三限"政策开始在全国推行。以往违规操作,不能违规录取分数低于最低录取线的新生,降低正常录取学生名额,变相扩大择校生规模。不能以挤压正常招生名额为手段来变相扩大择校生数量。择校生的数量必须在各省明确的比例之内。无上限,天价择校费,就是各省各自明确择校费的上限。从此,屡禁不止的择校费不禁了,成为了一项"有条件的费用。2006年,《义务教育法》进一步修订,就近入学前面加了两个字。优质教育的经济门槛进一步提升。在培训班、"超级中学"和"高考工厂",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的财力、物力支持,决定了孩子能得到多少的教育资源。于是,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和超额教育费用的城市中产家庭和贫困家庭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开始在教育市场化的环境下出现,让资源越来越往富裕家庭集中。在资源的加持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自然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和县城相对富裕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也就有更高的机会获取相对优质的工作。但这个结果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产家庭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如果没能在今后有大的机遇更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报酬逐渐被中产家庭掌握。那些出身寒门和普通家庭的小镇做题家们失去了向上跨越的机会,只能选择继续考下去。所以我们能看到,这种市场化运作持续到今天,得到了一个双输的局面,高考内卷的结果,只是让中产家庭不至于阶层滑落。而小镇做题家由于起跑线相对较低,从一开始失去了阶层跨越的机会。所以,张桂梅校长为什么伟大?因为她给这些大山中的女孩带去了资源。这些女孩原生家庭贫穷,没有办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

5、小说激荡三十年阅读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应个景,下午去书店逛逛,购几本书。《激荡三十年》多年前和朋友借了看过,但这种书一般我是不会买的。今天书店见到15快钱两本,算是买的玩玩。要说《激荡三十年》一点没有价值也不对,我们这一代人算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但曾经的创业也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所以看到这种书,也能回想自己走过的艰辛的历程!

6、激荡三十年1978

《激荡三十年》-1978年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在之后的几年里,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稳定压倒一切”等政治格言一脉相通,分别从方法论、战略目标和成长边界三个方面进行了清晰的表述,从而构成了中国的改革文化和三大思想基石。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d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中国的发展主轴自此全面转变。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重新确立了d的组织路线,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的一大批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1978年,是邓小平真正主导中国命运的元年。在当上政协主席后,邓小平主持的第一个大会是随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任正非33岁,军队代表!4,全国性高考的正式举行则是在1978年,1978年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广州的华南工学院,陈伟荣,黄宏生和李东生,这三个人,日后分别创办了康佳、创维和TCL三家彩电公司。极盛之时,这三家公司的彩电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5,以经济发展为主轴,悄悄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主导型战略已经开始发酵。松下公司的率先进入中国,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其他日本公司蜂涌而至,在其后的10年间,日本公司成为第一批中国市场的外来拓荒者。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7,江苏省华西村:则发生着另一场农村变革,华西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是“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典型。吴仁宝在这个村里当了创纪录的48年的村d委书记“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居然差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日后有人曾经这样小心翼翼地求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提要(激荡三十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