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福建哪里印象最深?”几个福建朋友在闲聊时问我,我即道:“泉州”!“为什么”?我答:“当一个地方不仅有美景可大饱眼福,更有历史文化可浸润心灵,那便是最佳的旅行地了。”而泉州正是的这样一个地方。泉州是个非常低调的城市,尽管它在福建省GDP产值是最高的,而且有多处中国之最的景观,甚至还有全球唯一的古迹遗存呢!可这些却鲜为人知。远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也为海上丝路的起点。当马可波罗随商船到来这里时,正当是泉州文明发展的顶峰时期,他这样向世界介绍: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这个地区风光秀丽,居民崇信佛教,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古时泉州城内遍植刺桐,而得名:刺桐。如今,刺桐是泉州的别名,也是市树,不过城内现在却很少能看到它了。但是,泉州留下了众多海上丝路的历史遗迹,非常值得去慢慢探寻的。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习于驾船远航讨生活,但大海多变的性情,使得船只经常覆没。到宋代,在湄洲岛出了一个名叫林默娘的奇女子,知天文,习水性,一生为民救助海难,久而久之,她成为人们出海的守护神,尊称其:妈祖,后朝廷封她为天后!天后宫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位于泉州城南始建于宋元庆二年(1196年)的天后宫,为海内外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宫庙,人们祈求妈祖的庇祐,去跨海贸易,随着他们的远行,妈祖的信仰也远播海外了。今天,天后宫香火依旧。清晨,前来祈福的人群络绎不绝,与其他宫廷庙所不同的是,大殿高高耸起的飞檐上为五彩描饰的凤凰,正做仰头展翅欲飞之势,庭院中的古树上挂满了红色的丝带,祈福求安仍是人们自古以来的最大愿望了。海上丝路使泉州商贸昌盛,架设桥梁使水网交错的闽南地区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其中最著名的是城东北郊,我国最古老的跨海桥——洛阳桥。它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是座全长731.29米跨江接海的大桥。关于这座桥,当地流传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当年蔡襄做郡守决定建桥时,因海潮汹涌,不能构筑,乃写檄文,遣一吏送于海神,不想该吏酣饮昏睡于海边,半日后方醒,发现文书已换,便返回呈上,蔡襄打开一看,惟有一字“醋”,他深思良久,方悟:“神令我廿一日酉时兴工啊!”至期,潮水果然退却,于是日夜连兴八日建成大桥。虽然这只是传说,但说明当年在此建桥实属不易。我是傍晚时分来到洛阳桥的,在夕阳的余晖映射下,桥头的塔龛中供奉着鎏金佛像,闪闪发光;桥中间的石亭、古木与小庙及许多石碑刻散布其间,古意盎然。在习习海风中,仅三三两两过路行人,并无游客。凭栏远眺,可谓:海风浪拍细沙、古桥小船鱼虾、黄昏炊烟人家、夕阳西下,重现当年诗与画。此情此景真让人流连忘返了。说到大海对人们的影响之大莫过于惠安女了,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花头巾、黄斗笠,上身着紧身蓝花短装,下身穿肥大的黑长裤,上配以宝蓝色地加红色花边的服饰极具特色。而多年海风吹拂,使她们的脸庞历经沧桑,呈显出岁月磨砺的古铜色了......在泉州下辖的惠安不仅仅只有惠安女,更有始建于明洪武20年(1387年)的崇武古城,由于倭寇在海上不断的入侵,这里遂成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之地,高7米的城墙上尚存着当年抗倭的铜炮,已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周长2567米的城中,现在仍有居民在此居住,且有寺庙等建筑保留。从泉州市区有公交车可直达崇武古城,行程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这个整洁、秀丽的滨海小镇,这个出海捕鱼、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漫步海滨,只见黄色滩涂上渔船、舢板、游艇横七竖八,白鹭在水洼中觅食;远处礁石上矗立着红色的灯塔,反衬着湛蓝色的大海,阳光下反射出点点银色的水花,像串串珍珠闪耀。这里就是《国家地理》评为我国最美的海岸之一——惠安女眺望大海的地方。为了纪念当年海上丝路的那段辉煌历史,泉州兴办了国内唯一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东湖街的展馆三面傍水,具有中东伊斯兰特色馆体,周围环绕着槟榔树及剑麻。馆内以宋元时期泉州在对外通商的地位,将展品分别放置于三个展室——古船陈列馆;宗教石刻陈列馆和外销瓷器陈列馆,以展示当年泉州对外文化商贸交流的盛况。正当我准备结束这次旅程时,突然,看到馆内那幅阿拉伯古谚: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使我顿时决定再盘桓几日,去进一步探寻泉州历史的遗踪,去聆听那古老的往事。下次我将介绍泉州——多元文化交集的城市。#旅行# #美好旅行地# #泉州头条##洛阳桥的传说简介#
2、洛阳桥的传说和典故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古称“万安桥”。古桥长360丈,宽1.5丈,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有500於杆,桥上有25兽、46墩、81菩萨,还有附属景点昭惠庙、义波祠和古井禅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令人神思遐往。
3、洛阳桥地址在哪里话 说 定 庄 回 年 公 墓唐代大和年间(公元830年左右),莆田长城启族祖林沙长子林昌,迁居黄石国清塘上之国清村(即今定庄村),为国清林氏开基祖。南宋时,国清林九世孙国钧公,为人乐善好施,创建篁岭堂﹝即今凤山祖庙﹞和国清林氏宗祠;创办红泉义学,倡建阔口熙宁桥,倾资铺设郑庄至莆城石板路凡二十余里;助建木兰陂水利工程,是莆田著名的十四大水利功臣之一。他的丰功伟绩誉满八闽内外,高宗朝由里选版授迪功郎,又以其二子皆贵加封承奉郎,赐绯衣银鱼致仕。年九十,齿发落而复生,作亭名曰“回年”,南宋名相陈俊卿为书其匾,因以自号。后人尊称他为“回年公”,享寿九十五岁。他仙逝后,光朝为其撰墓碣文,此文清代收入《钦定四库全书》,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回年公墓旧在本村之西。从他住处,沿回年婆创建的会兰亭,过回年公民间传说的“十八粪池” 边即到。墓面朝国清古塘,墓后是整片树林,至今人还是称“回年林”,占地有五亩之多,规模甚是宏伟。可是,古墓文革时被毁,遗址还在。幸有墓道横石匾及墓碣影印件传世。墓道横石匾长2.23米,宽0.43米,正面阴刻楷书:“宋赐绯鱼袋封承奉郎回年林公墓”,背面阴刻楷书:“濯纓老人”,现存放在国清林氏宗祠里。墓碣因年久风化,无法保存,幸有开泰房德贵遗留碣文影印件,再现墓碣原文,至今字迹清晰可见,是一件无价之宝。光朝在墓碣文中,详细记载了回年公古墓的地址:回年謂“吾向者卜新壟,去吾廬無尋丈之遠,他日葬我,當以我為法”。即在他定庄住处无数丈远的地方,与事实完全吻合。2019年冬,国清林氏众裔孙,在后山绝佳的风水宝地,重建了回年公墓。不但让我们后代子孙,有祭拜、缅怀先祖之处,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宣扬慈善忠孝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竭原文: 宋故承奉郎致仕回年林府君墓碣族子承议郎直宝文阁权发遣广南东路计度转运付使兼东路劝农使 光朝 撰光朝於淳熙二年五月,以提點刑獄逐捕來大庾,有旨移外,計及是事,竟自真陽到番禺,嫁友之家,凶問沓來,為之廢一食。又赴以吾族諸父致政承奉回年府君,以秋八月辛酉卒,乃哭之赢墻之東。逾月,褒以書來,酸痛滿紙,且屬我為一碣。吾數年來未嘗誌人之墓,而此碣不可已也。府君諱國钧,字公秉,早時遊場屋,率不合。自三舍法罷,湛浮里陌,胸腹平曠無它,畦畛其於酬酢,惟吾意所在。初無決擇,謂:「人每羡長年,至飲餌丹石。昔者盧錬師為我言之,吾年五十,即買棺待死耳」。又謂:「人有停柩三十年者,非其力不足也,將以求利達也。使是而可求,即陰陽家者,且自為之矣。吾向者卜新壟,去吾廬無尋丈之遠,他日葬我,當以我為法」。光朝早歲所聞有此一二事。後二十年,府君且益老,時或呼燈作細書,奕奕可數。適逢 孝理之日,以其子宜由里選,版授迪功郎致仕。是二子身為布衣,而高堂已服命士之服,及為九品官,以 赦下聽加封承奉郎。又於儀曹有定制,且面錫之緋衣銀魚,此千歲一日也。兖调南安軍司戶參軍,褒為建寧府司法參軍。為人父者,見其子以科目進固亦不少。至如耆艾之年,纔見二子隨計吏走 中都,又積三十年之久,乃以文學称次補官,而吾之筋力尚如昨,此亦人世所創见也。以三年冬十月乙酉葬之,回年手植之栢已成拱把,望故壟可數百步。平生一切事,念慮所不到,悉如所欲,況其所欲者乎。白湖去城三、二里,舊有浮梁。紹興初,伐石海上,欲髣髴泉之洛陽橋。一時有力者,又欲移此橋於木蘭陂之下,謂是處江流且縮,而兩隄突起。回年以為此說正相反,唯江闊岸平,則無喧豗撞擊之患。已而橋成,今且五十年矣。是役也,紅泉之人不爱力,而回年之力為多。先是婚嫁裁畢,即以家事屬之二子。杖屨徜徉,惟橫塘別墅耳。有女子六人,皆嫁士族,曰國子監主簿鄭耕老,次进士朱陟,次朱廉,次新知德慶府高要縣余武康,次郑淳,次宋久。孫男曰浦、曰愷、曰恂、曰怡、曰忻、曰縂。又有曾孫數人。孫女擇所歸,又有外曾孫數人。嗚呼!斯翁之去吾族也,如百年根株一夕而蹶,即前輩純古之俗何從見,此為可哀也已。光朝自嬰孩時,聞城山之下有族祖,年且九十四数,與曾大父、大父游,在族黨中情洽而意通,此其最者。回年於族祖,諸父行也。回年視我為有恩者,臨別去,且祝我數以書來訪問死者。吾自章貢道豐城,聞其葬有日,歷歷出涕沾衣裾,乃為之銘。其辭曰:狂卒夕閧,火延譙門,兒女驚白,耳如不聞。人心幾微,發諸其面,誰其造次,而不為他說所變?是之謂:有衍其年,有妥其原,有燁其鐫者也。附:此文依据原墓碣照片如实整理,增添作者当时的官职。定庄村 国清林氏 回年公裔孙 铭川 整理
4、关于安平桥和洛阳桥的传说泉州洛阳桥享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1053年一1059年历时6年建成,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全桥用巨大石块彻成。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的泉州二十二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今天风和日丽,气温21度,漫步洛阳桥。
5、洛阳桥的历史资料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古称“万安桥”。古桥长360丈,宽1.5丈,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有500於杆,桥上有25兽、46墩、81菩萨,还有附属景点昭惠庙、义波祠和古井禅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令人神思遐往。
6、洛阳桥的传说50字泉州有座洛阳桥泉州有一座洛阳桥,它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也曾叫“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连接着泉州市区与洛江区,石桥全长834米。宋庆历年间,洛阳江上修建了浮桥,因为时有台风,常被风浪冲垮。1953年,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工程,历时六年,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粤薇百思不得其解。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古代时中原人大量南迁,迁至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为河南一带的人。来到泉州,他们看到这里的山川地貌很像古都洛阳,边将这里取名洛阳,洛阳桥也由此得名。泉州于2021年成功通过世界遗产评审,其中,申遗的代表古迹遗址里就包括了洛阳桥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洛阳桥的传说和典故(洛阳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