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简介及作品(杜牧主要作品)

1、杜牧主要作品

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给“梦中情人”的书法,揭露他的情史秘闻!这是他仅存于世的真迹,其“刷字”不逊于米芾!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显示其诗名不逊于李白、杜甫。杜牧同时也是一个“情场高手”,他曾有一首《遣怀》说道:“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同时身为书法家的他,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作品,正是写给一名女子的,它就是《张好好诗》。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生于京兆万年,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唐朝书法在初唐与盛唐步入巅峰之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晚唐时期名家已经很少了,杜牧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内的佼佼者。董其昌赞他的《张好好诗》:“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张好好诗》是杜牧写给“梦中情人”歌伎张好好的一卷书法,作于太和九年(835年),全卷300余字,描述两人从初见时的惊艳,到今日张好好境遇凄苦的悲痛,情真意切。《张好好诗》开篇所写:“……好好年十三,始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可知她被人抛弃,卖酒度日,也透露杜牧对她动情是在她13岁为歌女时。回到《张好好诗》书法本身,可一观杜牧书艺之精。他笔法学自羲之一脉,又吸纳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人笔意。此帖行笔老辣凝实,露锋起笔、转折圆润婉转、笔画间纤细与朴拙对比强烈,提按分明、笔势迅疾,以“後”“镇”“置”等字为例,笔画连带自然,一笔书就,有极强的控笔能力。《张好好诗》结字灵活多变,化方取圆、去直取弯,因字赋形,故字与字对比强烈,即使同一个字形态也不一样。杜牧的字频繁使用“断笔”,墨色枯润相间,枯笔渴墨使整个字飞白连带姿态万千。此帖中具有特色的是“月”字,结体奇崛、向右结势,出笔劲健洒畅,以主笔结势,用欹侧、顿挫、俯仰向背等笔法,形成险奇的字态,这种“刷字”处理,米芾见了也要叫一声“前辈”!《张好好诗》章法多变,字形大小相间、间距疏密有致、笔画收放聚散自如,妙趣天成。《张好好诗》笔法精熟有度、章法布置和谐,还是这位大诗人唯一的传世真迹,其艺术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我们在同情张好好不幸遭遇时,也要万幸此作能保留至今,为世人共赏。现在,我们将杜牧这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张好好诗》真迹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杜牧简介及作品#

2、杜牧山行简介及作品

谁把《清明》玩到极致?这也是高手!快到清明节了,大家不由想起那首关于清明的千古绝唱,就是杜牧的《清明》。脍炙人口的作品,因为中国人耳熟能详,所以围绕着原诗就产生了很多的联想和话题,古代人也非常富有娱乐精神!今天就来分享高手的改编。原作为“七言绝句”,28个字,那么如果减少字数会产生什么效果?有人首先每句减一字,就成了“六言诗”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这样的改编,减一字,而意境仍在,读来更加精炼。如果再减一字,改为“五言诗”呢?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牧童指杏村。这样的改编,增加了节奏感。可是仍然有人挑战,能否更精炼、节奏更快呢?于是高手出现了,他把原作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据说,还有改为“四言诗”的,不再赘述。无论七言,还是六言、五言等改编,体裁还是诗的形式。如果改为如有乐感的词赋呢?当然,也有人挑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现代人也有把它改成电影分镜头剧本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间、地点、人物、表情以及情节都有了!这改来编去,仍然“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有人把它改为散文小品。0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0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然,因为这是古代一种创作游戏,名叫“剥皮诗”,佳作连连,不能一一而足。看见原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这首诗作的巨大影响力。当然,我们仍然觉得杜牧的原作绝对是经典。那种意境还是难以超越的!

3、杜牧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70多年前,“民国四公子”张伯驹花5000元重金,咬牙买下一幅唐朝书法!让他惊奇的是:上面写了322字千年古诗,被乾隆和嘉庆盖满了章!仔细品读,其中字句,还藏了一段千年前的情意。书帖是一卷唐朝麻纸,宽160多厘米。写满行书笔迹,只见笔力雄健,仿佛一腔哀叹激荡。全篇300多字诗歌,作者自由挥洒、一气呵成,笔力自由方折或圆融,点缀着夺目枯笔。书帖还有从宋朝到清朝的题字印章,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宋徽宗宣和内府、明朝项子京、清朝乾隆、嘉庆,真是一幅稀世宝帖!眼见重见天日,纵是见过名家无数,文物专家依旧激动不已。作者究竟是谁?阅遍全诗,终于找到答案:这首诗名为《张好好诗》,序里点名了作者:牧。而这位“牧”,正是千年前的唐朝大诗人杜牧。@史徒行者阿伦说,到这里,一切如笼上暧昧月色:谁是张好好?这满纸云烟,和杜牧究竟有何关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起杜牧,正如他在这首诗自嘲,他曾游戏花丛,背负薄情寡义的名声,是名副其实的风流公子,而张好好,却是他唯一留下诗帖的女子。杜牧的出生堪称赢在起点。公元803年,长安杜家迎来家族重要时刻。68岁的杜佑除了升任大唐宰相,还喜抱孙子杜牧。纵观大唐,京兆杜氏是名副其实的豪门,素称“长安韦杜,去天尺五”,家族已有十位宰相,祖上可追溯到西晋权臣杜预,到了杜佑,他不但执掌长达十年,还是一位治学大家,著有《通典》。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正如杜牧这句诗,他对家世甚是自得。只不过,和常人认为豪门不同,杜牧绝非纨绔:他不但文武兼通,更立志成为家族荣耀。比如除了精通文史,杜牧是为数不多写有军政要著的诗人。他写有《原十六卫》、《战论》等军事要论,甚至被记入《资治通鉴》。只是,虽然起点辉煌,杜牧十岁那年,家族却突遭变故。祖父杜佑和父亲相继去世,昔日富贵渐渐败落。难得的是,虽家境中落,生活磨砺却像一把磨刀石,反而让杜牧迸发出万千文采。23岁那年,得知唐敬宗出巡洛阳、大兴土木,杜牧一气呵成写成《阿房宫赋》,一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如耳光打在皇室脸上,也传遍了长安巷陌。在无数文人的交口称赞里,杜牧红了。很快,命运馈赠了杜牧厚礼。26岁那年,杜牧参加科举,同年被授职弘文馆校书郎,也就是皇家图书馆管理员,步入人生高光。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晚唐政局已是一潭死水。牛李d争、乱象丛生,杜牧因为站错队,被牛李两d都视作骑墙,就算才华盖世,也屡屡碰壁,没有用武之地。就在事业失意的低谷,才华横溢的杜牧,遇上了灼灼动人的张好好。26岁那年,杜牧跟随前辈沈传师来到洪州,也就是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地方,落霞与孤鹜齐飞,就在沈家一场宴席,一位歌女舞姿曼妙,歌喉动人。灯火阑珊,玉人美貌,歌女名叫张好好,杜牧沉醉不已。只可惜,尽管杜郎有心,但还没来得及,张好好就被沈传师弟弟捷足先登,纳为内妾,纵有再多情意,杜牧唯有暗自藏于心底。如此擦身错过,直到多年后,杜牧流连洛阳城,突然发现:就在嘈杂的酒肆门前,赫然站着张好好。原来,此时好好遭遇变故,丈夫去世,被正房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卖酒为生。“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时间无涯,须发苍白的杜牧,看着眼前年华已逝的张好好,不由想起当年初见。他挥毫写成“张好好诗”,满纸唏嘘,尽是疼惜。虽然久别感慨,但杜牧并没带走张好好,因为没多久,他自己的人生急转直下。公元835元,晚唐爆发甘露之变,大明宫血流满地,宦官权势熏天,甚至掌控皇帝废立。一片风声鹤唳,尽管杜牧终于返回长安朝廷,时隔整整二十年,但昔日少年早已蹉跎,局势更是一团乱麻。杜牧无心搅和,他写下一首诗: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是啊!自己就如任人裁剪的白布,命运如何身不由己。这一切,和同样身不由己的张好好,又有何区别呢?俱往矣,杜牧洗净昔日风流,来到长安樊川,将故居整修,自号“樊川居士”,过起隐居生活。直到公元852年,相依为命的弟弟去世,他备受打击,不久盍然而逝,终年49岁。走到生命尽头,杜牧点燃炉火,亲手焚毁昔日诗稿,火光粼粼,他眼中似有泪光:自己此生未曾如愿,诗如其人,不看也罢!但杜牧错了:他的诗,如漫天星斗,光华灿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有宫苑情思,有辛辣讽刺,所幸的是,杜牧侄子誊抄了一份诗稿。而《张好好诗》幸运留存至今,时间已千年,更加堪称奇迹!后被张伯驹捐赠故宫博物院,列为禁止出国之国宝。如今凝视,千年前的杜牧和张好好,久经漂泊,饱经磨难。千年之后,张伯驹让张好好诗永存国土,免于离散,期间种种缘由,真可谓一卷有情诗,几多世间缘!

4、杜牧作品的感情

杜牧为“初恋”写的行书,功力不亚于米芾,被故宫看作“一级书法”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我们走进了杜牧的文学世界,其实杜牧除了诗文创作,还有一个“隐藏技能”——书法。可是杜牧的书法为什么不出名呢?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传世书作太稀少,目前所知只有行书《张好好诗》这一件。这幅作品是杜牧为了缅怀“初恋”张好好而写,当时杜牧在洪州做官,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十分交好,经常去他家中饮酒赏乐。在这一来二往中结识了歌姬张好好,两人暗中生情,可惜沈传师的弟弟抢先夺走张好好,将她纳为妾室,后来二人在洛阳再次相见。这时张好好已经被抛弃,依靠卖酒过活,杜牧看着她这般坎坷的境遇,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了这卷《张好好诗》。此作全文共有46行,合计322个字,董其昌曾评价曰:“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这句话是说杜牧书法中蕴含的深厚晋人之风,在颜真卿、柳公权之后就很少有了,杜牧的笔法主要取学“二王”,字体多含欹侧姿态。例如文中的“东”“阳”以及“籍”字的头部,就有着王羲之用笔的特点,而且杜牧除了学习晋人的特点外,还有“奇特”这一亮点。卷中行笔急徐变化清晰可见,用笔提按颇为鲜明,将浑厚与灵动融合在一个字里面,例如“赠”字,就是先按后提。铺好了字体的稳重底蕴,然后再用笔尖展现飞动之感,字字都在飞动与稳重间来回变化,笔势颇为潇洒劲健,这种“奇特”变化,以及其中的晋人之风。甚至都不输“狂人”米芾,就连邱振中也曾评价此作在点画的处理上,与晋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是唐代其他书法家难以相比的。其实唐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并不多,这件《张好好诗》就是非常难得的名家真迹,不论是在书法上看,还是从文学上讲,都是一件出类拔萃的“圣品”。对于我们学习唐代书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且魏晋笔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掌握,那么大家可以从此作入手,杜牧书法有着深厚的晋人之风。对于师法魏晋有推动作用,是学习魏晋的一块“敲门砖”,时常临摹,可以增强行笔的气格,加强笔力把控,若能将此作学会,那么在临摹晋人书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更快掌握。《张好好诗》从古至今一直都被奉为“至宝”,曾被宋内府、贾似道、项元汴、清内府等收藏,近代被溥仪带出宫,流落在东北地区。好在后来被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寻回,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让北京故宫“视若珍宝”,列为一级甲等文物。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杜牧的《张好好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5、杜牧作品赏析

《每日诗词赏鉴》第88篇大家好,我是微光。《过华清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今天,我们就来赏鉴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②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③次第:按顺序, 一个接一个地。④一骑jì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⑤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⑥妃子:指贵妃杨玉环。⑦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⑧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赏析】这首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本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都,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6、杜牧秋夕作品欣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四年级【十五】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简介】杜牧(803一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之家。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因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晚年居长安樊川别墅,又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注释】①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②断魂:形容失魂落魄的样子。③借问:请问,向别人打听。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在安徽贵池市西,以产酒著名。【译文】清明时节的细雨纷纷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仿佛失魂落魄了一样。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牧童向远处指着杏花深处的村庄。【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出门,遇到纷纷小雨,于是向牧童借问何处有酒家,牧童指向杏花村的事。全诗很自然,毫无雕琢之感,语言也十分通俗,能够在平静的叙述当中阐述人物的心理,耐人寻味。诗的首句写雨,描绘出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既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又衬托了自己的心情。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写行人,表达人们在清明节抑郁、失魂落魄的心绪。第三、四两句,诗人向路人询问哪里有酒家,可以借酒浇愁,一个牧童给他指了远处杏花深处的一个村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雨纷纷”相互映衬,恍惚之感顿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杜牧山行简介及作品(杜牧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