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班# 向社会公众传承技艺,不仅要让非遗“活”起来,还要“火”起来!从1958年,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规律,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业骨伤学校:平乐正骨学院。从那时候开始,平乐郭氏正骨法有了新的传承方式:社会传承。2008年,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这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学习兴趣,我作为代表性传承人,肩负起了向大众传承技艺的重任。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传承人规模,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艺。非遗技艺的本质是服务百姓,掌握的人越多,受益的百姓就越多。这些年通过非遗传承班,找到了很多愿意学习平乐郭氏正骨法的同学们,大家把它带回到各自家乡,应用于实践,为百姓创造健康生活!图1~3:祖父郭宗正1960年办学手稿图4~9:非遗传承学习现场
2、郭宗正膏药效果名师出高徒,讲讲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给学生上课的故事。1957年时的高云峰只有三位弟子(爷爷郭宗正、七爷郭维新和八爷郭维淮),后来在政府支持下开始传授异姓学生正骨技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平乐郭氏正骨从家族传承走向了社会传承,为当时祖国的中医正骨届培养了许多基层医务人员。有了学生以后,高云峰的工作变得更繁忙了,白天要带着学生现场观摩,进行实际操作,晚上要在煤油灯下给大家讲课,督促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她总结出了一套“九步走”教学法:让学生们在临床上边实践边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具体就是“一看,二摸,三记病历, 四学习药物,五当助手,六按摩,七讲手法捉手学,八看病先易后难作指导,九独立临床摸索。”这是一套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学习过中医正骨的人来说,先易后难、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在教学过程中,高云峰非常重视讲解示范,遇到具体病例,要让学生亲手去摸一摸,去感受,讲解与实操同步进行,边总结边教学,学生们学得快又记得牢。后来,在“九步法”的基础上高云峰又总结出了“五结合”:一是讲解与当场示范相结合,一边讲一边示范,让学生加深理解。二是师父教与徒弟相互教相结合,让学会的徒弟去教还不会的徒弟,直到都会了为止。三是讲课解答与学生苦练相结合,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因为练习不够、体会不深造成的,所以要耐心解答,但一定要启发徒弟勤学苦练。四是临床示范与绘图示范相结合,骨科中许多固定方法和疾病特点,用文字记录要写很长,也不便于记忆,但是只要形象地画出图来,记忆就深刻多了。五是上课与临床对照相结合,要让学生多上手,多实践。通过这五个结合,使徒弟们进一步巩固了在临床上学到的知识。直到今天,平乐郭氏正骨依然延续着社会传承的培养方式,向公众传授这一非遗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同样遵循着“九步法”“五结合”的教学模式。一项国家级非遗想要很好的延续下去,要破除门户之见,让公众参与进来,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图 1~3 平乐正骨学生合影图4~9 向公众授课现场#郭宗正简介#
3、郭宗正正骨“中华老字号”“正骨世家”—洛阳平乐郭氏中医正骨,开创于清乾隆年间,这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开山鼻祖郭祥泰公,心系苍生,醉心歧黄,终成一代大宗师。改革开放以来,为将平乐郭氏历代先贤总结沉淀下来的正骨技艺发扬光大,年届花甲的第六代宗师郭宗正老先生,退休后在故乡相继开办平乐正骨医院和平乐正骨学校,治病救人与传道授业兼济,造福桑梓。三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正骨英才。平乐正骨由一家一姓之民间秘技一跃而迈入科学殿堂,再跃而独步华夏堪称国粹,终将斐声四海,造福全人类!关注洛阳城市,见证洛阳发展!
4、郭宗正是谁家儿子平乐郭氏正骨与电视剧《大国医》这两天有朋友问我,电视剧《大国医》是不是讲你们家的?是的,该剧以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灿若与高云峰夫妇为原型,再现了平乐郭氏正骨行医的历史过程。2009年5月21日,《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首播。电视剧开拍前,《大国医》编剧孟宪明特意带着剧组来到洛阳平乐老家,与我们相处了半个月的时间,从老宅故居讲到开医院、办学校,从第一代传人郭祥泰讲到第六代传人爷爷郭宗正。听过这些故事后,我记得孟宪明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也不是所有的乡间医家都能创造辉煌”。作为平乐郭氏正骨里程碑式的人物,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可以说是传承技艺的典范。尽管老郭家也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但是高云峰克服重重困难,主动要求学习技艺,最终在丈夫郭灿若的教导下成为一代名医。后来,她又在国家号召下开班教学,扩大传承队伍,为推动中医正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平乐正骨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八代了,我同样肩负着传承技艺的责任,向社会公众传授技艺也成为了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非遗技艺的最好保护方法,其实就是打开大门,让大家参与进来,让祖国各地的朋友都有机会学习,共同发扬、传承!图1 爷爷郭宗正与编剧孟宪明合影图2~4 《大国医》座谈会现场图5 《大国医》海报图6 非遗传承授课现场#郭宗正简介#
5、郭宗正正骨学讲义【爷爷郭宗正的长寿经】爷爷晚年时,经常有友人向他请教养生的问题,在大家看来,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既能精神矍铄的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还能坐在诊桌前思维敏捷的给病友看病,大家都好奇他的养生秘诀啥?爷爷说:老年人不仅要“老有所养”,更需要“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这是他保持健康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三点经验:第一点:从医学角度,讲心态和谐。健康的一半在于心态,一个人气血和谐、脏腑和谐是健康的关键,而心态和谐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人到老境,颐养首先心颐,心怀坦荡,正道而行。简单说,但是要学会看得开。他常提到庄子的一句话:虚室生白。意思是属实空虚,才能吸纳更多的阳光,人的大脑也是一样,如果总是塞滞以己得而无虚空之处,智慧之光就难以照进心灵。第二点:家庭的角度,家庭和谐美满寿星多,一家四世同堂,尊老爱幼,形成和谐氛围滋养身心。爷爷认为,人世间最让人感兴趣、最富有吸引力、最充满人情味的,就是家了。每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无论是下班的人、还是放学的学生,都急切往家赶,就像飞了一天的风筝,被一条长线牢牢牵着,回到休憩的地方。在家里,最温暖的港湾莫过于大爷爷一岁的奶奶李秀珍,他们结婚78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他们的爱虽没有花前月下的轻歌曼舞,却都渗透到默默无声的真心实意当中。第三点:从适其自然的角度,心悦寿自高。1985年爷爷退休,创办了一所医院,一所学校。看着78岁的爷爷如此忙碌,大家都担心他吃不消,没想到他两副重担一肩挑挑,挑的轻松自在。他说,自己想干的事,再多也不苦,也不累。这是一种乐事、快事、幸福事!爷爷在生活上有三大爱好,一是喝甜牛肉汤,二是抽烟,三是喝酒。他说,人到了晚年,要顺其自然,不能过于限制自己,就说喝甜牛肉汤,40年如一日,每天清晨来一碗。说到喝酒,他更有兴致,划拳行令,指法灵活,声音洪亮。
6、郭宗正的传人是谁爷爷郭宗正曾经说过:“我一个人看病,能看多少呢,把学生培养好,让更多人学会,就能帮助更多的人。”在爷爷这句话的影响下,我也一直走在传承技艺这条路上。从最早跟随爷爷创办平乐正骨学校,到近些年举行非遗传承班,都是为了多培养传承人为目标。把技术交给别人,最开心的还是看到大家回去学以致用,实实在在解决了别人的问题。一方面说明这项技艺是有价值的,被百姓们需要,一方面学员因此获得了做事的价值感,被别人认同,当然,这项技艺也得到了传承。平乐郭氏正骨法能够延续230年,我认为把传承技艺当成使命去做,是它发扬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2008年,国家把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进来,为这项技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7、郭宗正高清图片#走近百年非遗# #非遗记忆# 讲讲走进祖国大西北的平乐郭氏正骨。老一代甘肃兰州的朋友应该对郭宪章(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这个名字不陌生,1987年7月郭宪章创办了兰州第一家以中医骨伤科为主、综合各科的医院:兰州中医骨伤医院,并担任院长。在兰州中医骨伤医院的这片土壤上,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伤专业人员,为甘肃省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郭宪章自幼跟着父亲郭均甫(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学习正骨医术,我曾听他说起和父亲郭均甫当初到兰州时的情形:“1944年小满后、端午节前,日本人快要打到洛阳了,父母带着我和堂兄郭焕章逃离平乐,坐上了沦陷前最后一趟火车,经西安辗转来到兰州。”在兰州的行医历程中,郭宪章秉承“仁德任术,普济众生”的遗训,一切以病人利益为重,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患者排队挂号。不仅是患者口中“良医”,后来还获得“甘肃省名中医”、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医”等荣誉称号。前文提到的郭焕章,是另一位将平乐正骨在西北发扬光大的平乐正骨传人。郭焕章是郭均甫的侄子,起初与郭均甫一起在兰州行医。1954年,郭焕章赴西宁开设了第一家正骨诊所。1958年,青海省中医院成立,郭焕章成为该院第一批中医大夫,并创建了青海省第一个中医骨伤科。现如今,青海中医院骨伤科常用的外用膏药、二乌膏、消定膏、展筋丹等均是平乐正骨家传制剂,历经半个多世纪,沿用至今。下图为爷爷郭宗正与郭焕章、郭宪章的合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郭宗正膏药效果(郭宗正儿子从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