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作霖不被炸死,历史会不会被改写?最近一直都在听单田芳老师的《乱世枭雄》。这是单田芳老师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改编的一部评书,讲述了东北王张作霖的传奇一生。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日本人不炸死张作霖,他们敢不敢贸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即使炸死了张作霖,如果不是张学良继任,而是其他人,日本人还能不能占领东北?正如单田芳老师说,虽然张作霖是土匪出身,办了很多错事,但是从来没有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没有丢失一寸土地,这一点比被称为千古功臣的某人强多了。你们说是不是?
2、单田芳隋唐演义评书春雪是冬眷恋的回眸,寒意最后的威严。然后拱手相让,于是让位传禅,万里江山交与春君打理,然后万物复苏,然后春光灿烂,然后岁月更迭,然后往复循环。时间在冬与春的四季轮回中亘古流转,那些认真活过的人们在自然的铁则中荣枯,像花草树木,像飞鸟鱼潜,像沉默的牛羊马匹,像一场春雪的飘舞与融化。今天去医院给妈做复查。有老朋友梅在心里踏实,她领着我们去咨询医生,了解病情,做的是必要的血常规检查。出院两个多月,身体恢复还行,加强锻炼,慢慢康复。在脑栓以前,妈就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膝盖疼,脚步蹒跚。得病之后,栓压迫神经,步履维艰。出院后,本着“食大压病”的看法,妈的胃口好,吃得多不运动,体重又增加了不少,走路更困难,她就更不爱动了。都说脑栓这种病要想康复就得多运动。看护照顾的人要“心狠”一些,督促强迫她锻炼。不要听之任之,心疼她受罪。心软是姑息迁就,她很难康复。有时“忍心”反而是一种冷酷的爱护。就像小孩子一样,舍得放手,他才会走路。我尽量心“硬”起来吧!妈的尿酸高、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的指标都略高。幸亏梅是位营养专家,给予指点与建议,让我们在饮食方面能走出认识误区。下午给妈泡脚,有助于腿部脚步血液循环。爸妈以前听讲座时赠送的泡脚盆派上用场。看抗日神剧正片时泡脚,到杜丁食医出来时就推着助行器在屋里转。杜丁节目翻来覆去,一天到晚循环播放。看上去儒雅渊博的杜丁娓娓道来,富态迷人的馨馨接茬应和。两人配合默契自然,行云流水,很有煽动性。妈泡脚时,爸说“看俺新的脚呀”。我问这是啥典故。爸说上他们初中时,学校组织劳动,去东堤北附近大洼种水稻。插水稻都要脱鞋光脚。其中一位叫凤翠的女孩脱下来,另一位男同学说“看俺翠儿的脚呀,前后一笼头,又白又圆和卷子一样,俺都想吃一口。”逗得大家伙都笑成一团。这是乡野少年春心的萌动,在嬉皮笑脸的玩笑中吐露心声表达着爱恋。想那个黝黑干瘦的少年的顽劣淘气,那位淳朴少女的娇羞难堪,周围人的嬉闹欢腾。这段趣事被一位同学写进回忆录津津乐道。八十岁的老爸回望戏谑着十三四岁时的伙伴的情窦初开,对相伴五十多年的老伴说着少年的话。时光呀流逝无影,心怀呀此刻碰撞出火花,照亮隐于幽微的苍茫岁月,让人如此感动又伤感。我正临屏码字,突然半空中听到了中气十足的哑巴嗓儿单田芳的声音“这药效真棒,没的说”。原来是妈在呼叫要起夜。住院期间到出院这两个多月,晚上妈起夜方便都靠我们的看护。大多数时候很及时,也有时睡过头就耽误事。给妈说过好多次,若想解手方便就叫一声,但她有时自己掀开被子晾着也不叫我们。爸收看电视上卖药的栏目,打通电话免费赠送宣传资料和播放机。这个机子上只有一个节目反复播放的药品宣传广告。聪明的爸想出了方法,把这个小机子当做呼叫器。只要一按按钮,那仿单田芳的声音就洪亮的响起,在微明的夜晚极有穿透力。可能是觉得好玩有意思,妈倒是愿用这个。这样真的挺好,呼叫及时,干爽无忧安睡一晚上!
3、单田芳评书三国演义我们读历史分好几层,一般不会跨层理解一些事。第一层是《上下五千年》和历史课本,知道发生了什么。大部分人,读外国历史只读到这一层。别人说拿破仑战争,你知道谁打谁就行了。第二层是认识人物,我们平时看历史剧,看的是这一层。中国教育水平最低的人,对本国历史也能理解到这里。诸葛亮鞠躬尽瘁,汉武帝误杀了他儿子,袁崇焕很冤……知道这些人物,你已经动了感情,把自己代入历史了。第三层是读一手资料。看到“不求闻达于诸侯”、“大风起兮云飞扬”、“朕非亡国之君”、“苟利国家生死以”……像和历史人物面对面一样,对他们产生理解之同情。加上中国文人爱写诗,中国小孩必须背诗,一般上到初中的孩子,对本国历史人物都可以理解到这一层。而我们对外国人很少理解到这一步,最多知道个虚头巴脑的名人名言。第四层是专题研究。一只脚踩进专业领域,研究个唐宋散文、明清性灵、五代服饰。每次历史热是这种人增加,前三种是我国人民读历史的基本盘,基本没变化。业余热衷于外国历史专题的中国人,生活中和网上都很少见到,最多的也就是研究二战武器、维多利亚时代的裙子之类。第五层就是有历史观了,用经济学看待历史问题,用环境学看待历史问题……这里涉及一个问题:看电影的时候,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一般人们认为是剧情,是人物跌宕的命运,其实不是的。现在网上常常有很详细的剧情介绍,看电影剧情介绍能哭出来的人,我还没见过。在电影、小说、故事里面,打动我们的是人物的感情。首先我们认同一个人物,然后希望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失败就像我们自己的失败,他的坚持就像我们自己的难关,他最终没达到目的,我们就觉得很沉重。中国近代史,最沉重的地方不是被欺负地很惨,而是“上下求索而不得”。是当时人一种绝望的感觉。无数我们喜欢的人,前仆后继地失败,后浪推前浪走上个人悲剧,这太沉重了。“认同人物”是一种直观感受,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原因让人认同,但是你必须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他。一个13岁中国初中生,可能很难走入丘吉尔的内心世界,但是很容易走入隋唐英雄罗成的内心世界——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嘛。让单田芳老师带带路,也能走入少年张作霖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个带路的过程必须有极细腻、让人信服、容易理解的故事。这种故事恰是评书艺术家擅长的,因为评书有“塑造民间英雄”的模板。在历史书上看到张作霖被炸死,是不会有感情波动的。一个杀人无数的军阀死了,在那个年代没什么。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渲染,跟着张作霖成长,到他炸死的地方就会感到无限沉重。你对他有认同感。让一个现代网络少年理解一个老军阀,几乎是不可能的,民间艺术家就能做到这一点。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对中国历史,我们是既有客观认识,又有主观理解;理解事件也理解人物;爱和人谈,也爱互相辩论。连中国小学生都会辩论三国里谁厉害,已经把武将当成自己代言人,是投入感情的。而外国历史,在文艺复兴以前,他们自己都没什么很直观的认识。人非圣贤,一定是先从大众传播领域认识历史人物,才有兴趣了解他们的真实生平。中国历史故事被演绎的次数之多,渠道之丰富,是世界罕见的。这是因为中国很早就有丰富的市民文化,以及大量文人参与戏剧创作。元曲里就有三国故事,后来又被改编为所有可能的文艺形式,让中国历代所有人都直观理解三国。而同一时代,西方人传颂的是不着边际的圣经故事和圣徒故事(比如圣乔治屠龙),后来演变成骑士文学。骑士文学一般讲真实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但肉麻程度,连他们同时代的《堂吉诃德》作者都受不了,比较偏向于才子佳人,而不是帝王将相。戏剧对历史观的影响,一个例子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演义了凯撒和英国七个国王的生平,现在全世界对英国历史的直观印象都是来自莎士比亚戏剧。他为了增加戏剧性,虚构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重塑了英国历史,但是没有他重塑,别人连这一点也懒得了解。后来关于西方历史的创作,很多是基于莎士比亚虚构的事件,这些事件太深入人心了,让历史人物跃然眼前。有了对人物的理解,看历史事件才有代入感。比如凯撒被刺杀时,一回头:“也有你,布鲁图斯(他一直照顾的年轻人)”然后放弃反抗的段子,是莎士比亚编的。就算不了解凯撒的人,看到这个段子也会动心,然后想了解为什么他们背叛凯撒。这就是戏剧的力量。西方历史比较悲催的一点是,莎翁之后,再无莎翁。直到现在,西方历史剧,或者说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历史剧,也没有中国多。中国拍历史剧材料丰富详实,不用虚构就天然有起承转合,人物形象有戏曲里现成的,都是经过几百年锤炼出的经典戏剧形象。这些东西凑到一起,就是感人的历史剧。以此为契机,中国爱好古代史的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而西方历史,在大众传播这个领域真是非常单薄。生肉材料也不多,编故事全靠戏剧套路,造人物全靠编剧脑洞,吸引观众靠黄暴,正史还不如玄幻小说好看,这样不行啊。
4、单田芳乱世枭雄全集有一次《星光大道》的冠军杨光,因现场耍大牌,被晚会节目导演怒斥:你给我滚出娱乐圈,成名就双脚离地,飘起来了。此时过后,杨光的形象一落千丈,名气继续下降。原本想邀请他的节目,也纷纷三场不请他了。在他出演了电视剧《你是我的眼》之后,银幕上几乎再难见到他的影子。为复出,杨光拜美声唱法、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为师傅。可戴玉强的一句话,让他沉默了............杨光这个人怎么说呢?你说他自信膨胀耍大牌,但他成功的每一步都伴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你说他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他却双脚离地,飘起来了。关于他的故事,励志又警世。那么杨光是如何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爬上云端,又是如何一点点消磨人们内心仅存的一丝善念的呢?我们先从杨光《奋斗的那些年》开始说起。为什么说杨光比常人更难,因为他是一个盲人。8岁时,因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导致视力完全丧失。11岁那年正在盲聋哑学校读书的杨光,有幸被选入了市残疾人艺术团。因为此时,他已初现歌唱天赋。上天是公平的,他虽失去世界的色彩,却对歌唱,和听声有颇高的天赋。19岁那年,杨光毕业后选择到艺术团到北京发展,但他三入北京,却相继失去三位亲人——爷爷、奶奶和爸爸只留年六旬的母亲相依为命。但杨光这个人呢!很坚强、乐观,因为面前世界黑暗,所以他始终心向光明。幸而《星光大道》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星光大道》这个曾为无数人造梦的平台,有人通过它实现人生飞跃,大衣哥朱之文曾因它而成为农民歌手。杨光在艺术团那些年,他的歌唱天赋得到长足发展。一首《当你老了》,唱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唱出了母亲对他百般照顾的辛劳。2007年,杨光鼓足勇气登上了《星光大道》。以一首《你是我的眼》唱响了属于他的星光大道。此后,他一路过关斩将终得冠军,他也因此名声大噪。为登上星光大道这个舞台,杨光也做了很多努力。别人一步就能上的舞台,他需要在记忆中熟练很多遍。他要不断地摸索着台阶怎么走,观众席的位置,还有舞台一切的布局。他成功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困难。值得一提的是,杨光不仅在歌唱方面颇有见识,在键盘手,竖琴、独立创作歌曲,模仿方面也颇为不俗。比如模仿单田芳、梁宏达等人物在他的演绎下,栩栩如生。由此可见他的音乐天赋。2007年之后,杨光还有幸演唱了2008年的残奥会开幕曲。经此一唱,杨光彻底大红大紫,身价比增。杨光因此享受到了金钱,名誉带来的各种便利。可久而久之,他的心态也跟着变了。看人觉得高人一等,萌生了许多电视剧“穷人炸富”的那种心态。传闻中,在一次晚会上,他曾与一名导演发生过节双方很不愉快,他还因此名誉大损事业一落千丈。据说,导演本着帮助他的意思,才花高片酬请他演出。可在排练时杨光却发脾气了,原因是导演调试了好几次设备,都达不到杨光的要求。导演希望杨光配合一下继续演。杨光说:如果你不够专业,请一个专业的人来。导演,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跟他计较。但杨光忽然不干了不乐意配合演出,据说哈还指责导演鼻子说了好一通。这一下导演不在惯着他,便有了文章开头那句话。“你这是耍大牌,是一个歌手应有的风范吗?”事实上,作为节目方导演已经足够克制,而作为嘉宾,也应有契约精神,此举实为不智。但凡杨光多一点儿耐心,导演也想得过去。大家都知道,从事幕后工作,那工作量是超大的尤其是大型晚会上。灯光、摄影、服化道、音响、全盘统筹都需要导演一一安排。杨光也懂,但他觉得自己的耐心被消耗了。这便是前面说的:双脚离地,飘起来了。至于德艺双馨,哎......经此一事,杨光的星路算是到头,大家都不愿意请他。后来他为复出再拜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为师傅。可戴玉强的一句话,让他沉默了......“你现在是大腕儿,我这座小庙容不下你,你你可别来了。”可后来不知怎么,杨光还是成了戴玉强的老师。不过话说回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挽救一个溺水的人,总好过造就一个“汪精卫”吧!能迷途知返,也是一桩好事。有时候,我们常会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从而否他的全部这是不对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错,改正就好。后面一些年,杨光总结过去才渐渐反省过来。只是辉煌不在却以搞演讲、做嘉宾以及艺术指导老师延续了另一种方式。根据资料,杨光也曾做过慈善。如2012年的河北沧州“盲人四兄弟”慰问爱心捐助3万3千元;为天津盲校捐助2万余元的盲纸、供全校学生一年使用;为北医3院眼科爱心捐款2万元.....虽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如今,他的生活衣食无忧,还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有网友打趣: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表示很意外,应该是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吧!那你觉得,漂亮妻子是欣赏他的才华才嫁给她的吗?#明星上头条##我要上微头条#
5、单田芳弟子赵亮个人资料简介郭德纲的评书节目《老郭有新番》,教人涨了不少知识,可就是有人喜欢找证据,证明老郭“没文化”。也不知道,抱着什么心情去看老郭的节目,找虐吗?最近辣妈发现有人,找了老郭定场诗的问题。说老郭把《二十一史弹词》中“英雄五伯闹春秋”改成了“五霸七雄闹春秋”硬把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混在一起,让他们闹春秋,犯了常识性错误,把朝代完全搞错了,是没文化的表现。辣妈看了下评论区,好多人说,对于艺人的文化水平不要太苛求之类话。看似在帮郭老板说话,无不表现自己学识渊博的优越。首先,这个“五霸七雄闹春秋”是什么时候改的,辣妈也不知道。不过,早年间单田芳老师录制的电视书场中就开始说“五霸七雄闹春秋”了,所以,说老郭乱改的可以闭嘴了。其次,辣妈特意去找了一下,“英雄五伯闹春秋”注解,解释是春秋五霸折腾的很起劲的意思,按照释义规律,英雄五伯代指春秋五霸,闹代指折腾。那么,这句话中的春秋就一定不会是再代指时代了。所以,想必当时改编定场诗的人,也并没有把“五霸七雄闹春秋”中“春秋”往朝代靠,更多的是来作为韵角使用。最后,有不懂去质疑是个好习惯,思考的力量可以带来无限能力。不过,不以事实为依据的瞎胡解读,可不是一个很好的思考习惯。辣妈,已经找好素材做视频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今天剪出来,希望质疑南京德云社中,“德”字和拿定场诗自诩文化人的“伪人”们,以后多查资料,不然打脸来的一定很快。#老郭有新番# #八卦手册#
6、单田芳妻子个人资料在2017年9月单田芳先生接受曲艺名家,曾任沈阳曲协主席的郝赫的专访,为非遗抢救工作留存视频资料。在接受专访的时候提及了连丽如和王玥波。单老回顾了自己一生的艺术生涯,谈到在电台录书并不容易,自己也下了一番苦功。接着单老谈到连丽如,说:“不像那个谁,那个连丽如啊说的,连丽如说完就拉倒吧。连丽如就说你们哪会说评书,你们东北来的人都是‘大鼓白’,都是大鼓改造的,不会说评书。这时郝赫说:“人家都说她(连丽如)有三个一,一道汤,一概不会,一什么的,咱们就不说她了。”单老还谈到现在也研究北京一些人的评书,包括王玥波:“现在出名了玥波,老播他的书,我就听他的。我说过的书他也说,说《聊斋》什么的,总而言之我在不断地学习,我这些东西都是学习来的。”关于所谓的“大鼓白”的由来是连丽如在宣南书馆说过一段《刘兰芳进北京,连丽如闯关东》的自述。被称之为“宣南圣经”。其中谈到田连元、单田芳说的都叫大鼓白,不叫评书,真正的评书演员就是自己和袁阔成。所谓“大鼓白”就是在大鼓书唱词中穿插的念白部门。田连元和单田芳都出身于西河门,是西河大鼓的传人。因此在连丽如看来他们并不正宗,不如自己是根正苗红的说书人。在这段“宣南圣经”中连丽如还绘声绘色描述单田芳为了能去电台录书天天拿着个大茶缸子去电台门口坐着。看见台长说“台长您录我一段吧!”说单先生不嫌寒颤,就这么录着成了评书大家。连丽如的义子,也是她书馆倚靠的主力王玥波大概也受到她的影响,在他的书中也时不时暗讽一下单老,比如说他末尾不留扣子,还说有人录了一百多部书,不管会的不会的。还说单老要拜李鑫荃,李鑫荃没收,可能是艺术水平不够之类的。不过单老为人一直非常大度宽厚,在他口中从来没说过同行一句坏话。包括在那个特殊年代遭到同行如此残忍的戕害,也从没有点那些同行的名字。只点了巩宝生一个人的名字,那是因为巩宝生已经故去了。恢复名誉之后单老忙于录书,写书,从来不去理会一些对他的非议。直到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生命快要走向终点的时候才稍微反击了一下,但也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反观某些人总给自己树立窦娥的人设,怨天尤人,喋喋不休,说同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自己多么有能耐,又多么委屈,给人的观感就非常不好。至于艺术成就,广大听众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家不管谁正不正宗,谁说得好,吸引人就听谁。“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老是有史以来听众最多的说书人,走到哪都能发现边听单老评书边遛弯的人,这就足以说明一切了。#评书# #人物# #八卦手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单田芳隋唐演义评书(单田芳女儿单惠丽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