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诗词学会词曲同题《西江月》一、万锡河晚秋衰柳可堪秋晚,残荷已是霜颜。夜凉孤自倚阑干,明月知人念远。一曲《阳关》三叠,半江《文赋》千眠。渔舟唱晚对僧山,钟鼓载愁消遣。二、丁克亮暮秋远岫浮云游曳,山梁岚雾迷茫。凋霜衰叶草荒凉。碕岭红枫森朗。秋暮寒星冷月,冬临凝露贫乡。归林倦鸟灌丛藏。一缕夕霞高亮。三、官明亮暮秋雨夜白露凋华凝暮,朔风拽絮如抽。雨淋阶下几伤秋。忧思心中凉透。斜月映楼惊梦,菊篱冷露知愁。怜窗叶影别枝稠。今夜思牵仍就。四、王兴忠暮秋游青云山桥拱边青云洞,竹林中鲤鱼滩。天梯望月野人湾,草舍羊头牛面。高处栈桥横跨,谷基车水空圈。青云湖美映楼盘。真看不如网见。五、董桂敏暮秋月照蒹葭满浦,霜侵柳岸犹寒。鹭鸥恨晚恋沙滩。旦见桨声忽断。无限相思愁苦,梦中知向谁边?黄花空绽鲜人观,只剩清香一段。六、邵靖涵暮秋滟滟碧波水浅,萧萧红叶林深。擎霜老菊胜春阴。一段秋光生锦。红柿斜阳共晚,情怀杯酒难禁。阶前明月伴秋吟。道个悲秋作甚。七、王金平秋暮昨夜一场风雨,连朝几度霜寒。绿枝迎面任风翻,原野枫红烂漫。两岸荻花飘雪,一川云叶含烟。桂香篱菊醉红颜,好个风光无限。八、山人一片繁华落尽一片繁华落尽,三千烦恼丛生。春花秋月几曾经,回首凡尘易冷。往昔都成诗债,今朝翻欠恩情。归途坎坷雨风横,相伴知音有幸。九、赵希敏暮秋水起低吟浅唱。叶飞写意红黄。漫山野菊话芬芳。更喜云翻雪浪。兴至高歌倍爽。愁消微醉何妨。闲来妩媚画新妆。遑论人生跌宕。十、丁培华秋香秋菊怡然镌绣,腊梅黯淡含香。寒冬临近享秋光,惬意歌声荡漾。好景伴随好梦,篱园妖娆流芳。任凭暮色照斜阳,我自欣然欢畅。十一、孙正福暮秋人字晴空高挂,棹舟碧水频摇。凉风昼夜抚枝条,仍觉金秋甚好。秋色常萦诗梦,笙箫总伴歌谣。兴来扶案舞狼毫,犹喜吟蛩小调。十二、赵瑞芬暮秋阡陌离离黄叶,山川寂寂丹枫。浅波白鹭探芦丛。惊得小鱼乱涌。虽是阳光普照,风中万木枝空。喜观柿果脸羞红。正入甜甜春梦。十三、王新卫秋光正好野菊一山馨吐,霜枫漫谷红燃。远天云白接青峦。涧水正弹筝管。枕石轻舒香屐,依松俏绾花鬟。眼前幽径绿还宽。哪有愁怀可遣。十四、丁福臣暮秋辞别西风鸿雁,花残失艳南山。野川萧索暮生烟,霜冷草枯临晚。房后柿红似火,村头冷落人闲。听闻林外鸟声喧,一叶漂零去远。十五、李秀菊暮秋明月娟娟有意,金风飒飒无愁。云空飞雁又深秋,陶菊清香依旧。江上风吹芦白,疏林霜染枫羞。农家岁稔话丰收,云里诗笺铺就。十六、赵玉江深秋曾识夏花烂漫,忍看秋意阑珊。西山红叶欲飘残。细听雁声已远。霜菊抱枝还笑,枯荷寻梦沧澜。犹惊墙角紫花繁。却是农家蔬鲜。十七、高华珍重阳寄怀萧瑟西风拂过,东篱赏菊金黄。何时旭日暖家乡,不在天涯闯荡。企盼花香鸟语,人生几度重阳?曾经骏马步铿锵,但愿凯歌嘹亮。
2、王兴忠作品明显的改变,遵从生育意愿,无论婚姻还是非婚姻状况,生育不受婚姻限制了!#王兴忠简介#
3、王兴忠记者青西诗词基础训练之四:九青韵一、秋园/赵平潇潇暮雨停,小院暂归宁。湿羽飞禽返,喧嚣复满庭。二、秋晓/丁新伟淡淡浮云散,庭前晓色青。依依西落月,相伴数寒星。三、秋山/香红斌秋峦列画屏,溪涧响叮铃。山行忘归去,吟风憩晚亭。四、秋思/王学彬天阔一湖青,孤城七子亭。思家秋意晚,落寞水中萍。五、秋夜/宋金芳凭栏望海月,吟落一天星。夜静虫声碎,秋光冷画屏。六、秋月/张长军靜倚赏繁星,群山影似屏。多情秋夜月,蹑脚入窗棂。七、秋山/宫江涛西风红绿瘦,冷雨打浮萍。叶落秋光老,松峦一抹青。八、追忆/赵希敏忆昔苦叮咛,何曾着意听。而今长夜望,无语满天星。九、秋晚/孙洪霞门前山一角,向晚雨新停。幼犬真无赖,撒欢追草萤。十、吟秋/孟明君层峦染翠屏,白练映沧溟。鸥鹭成双对,翻飞过渚亭。十一、秋虫/逄境英秋夜不消停,寒虫进院庭。老桐珠露滴,细品亦堪听。十二、秋思/纪冬云秋宵雨后宁,月下数星星。相距三千里,心通一点灵。十三、秋山/陈希强遣兴游山去,轻车谷口停。登高望远处,松壑掩秋屏。十四、秋塘/曾荣昌泠泠细雨停,草木色青青。飒飒秋风至,蛙塘一片宁。十五、秋色/管恩建草木色犹青,秋波涨绿萍。白鹅高吭引,归雁可聆听?十六、秋山/王兴忠蝶飞追落叶,举目感温馨。沟壑红枫舞,山溪半绕亭。十七、醉中/王金平极目苍天阔,雨余山色青。芳樽独怜我,街巷尽旗亭。十八、秋吟/官明亮寒蛩泣声急,飞叶嵌窗棂。缕缕银辉落,秋霜洒院庭。十九、秋庭/张兴文霜吹秋夜冷,落木叶飘零。唯我堂前菊,寒香满院庭。二十、感怀/夏虹草木色含青,堪怜欲向零。犹思花满树,稚子捉蜻蜓。二十一、秋夜/冯国博雨过竹风停,云开复眨星。清凉生月色,寂寂夜空宁。二十二、雨夜/田国花暮雨叩窗棂,寒凉透晚庭。烹茶相对坐,细语话曾经。二十三、秋塘/李秀菊秋深荷已老,冷雨涨浮萍。心事凭谁诉,无人与我听。二十四、秋屏/赵瑞芬秋芦飞雪白,枫叶落红翎。双鹤翩翩舞,清流入画屏。二十五、秋夜/于志文蛩虫吟夜曲,玄月映繁星。品茗闲庭坐,凝神惬意听。
4、大靖王兴忠19岁参加通江红军的女战士郭大清,1936年因病未能离开 芦山,住在朱永阳家里,国民d军队挨门挨户清查红军时,朱永阳妻子为她换了衣服,假装成自己的哑巴表妹,后又领她到其他亲戚家躲藏,才幸免于难。清源乡团政竹建廊要搜杀这位小战士,幸得乡村教师竹建文舍命保护,幸存于仁加乡寺横头务农。龙门乡李万福,当年为红军 碾米磨面,红军供给部一首长送他一把柳叶形马刀,作为守碾磨房自卫用。红军走后,他一直保存起来,1984年献给了县博物馆。当时,部分红军指战员住在杨名富家。14岁的杨名富见他们个个说话和气,做事规矩,并以银元、实物等公平购买粮食,对他们充满好感。当地群众也积极帮红军加工干粮。与住在家中的红军熟悉了,杨名富便向一位红军干部提出了参军的请求。看着还没有枪高的杨名富,这位干部笑着拒绝了。但杨名富不罢休,总是缠着闹着要当红军。最后,这位干部终于同意把他送到青龙场新兵营,接受训练。杨名富想参军还因为全县有一大批青壮年响应“扩大红军”的号召,踊跃参加游击队和红军。当时,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子女,兄弟、父子、夫妻同参军的动人情景随处可见西路红军失散返乡的有李本兴、凤禾窑坪上黄金生、高树 荣、骆维轩、赵廷贤、袁锡贤、杨在洪、王成德、高富友、张万俊(病故)、杨 怀举、王兴忠,计12人;流落他乡定居的有王保华(邯郸)、王子清(山西,病 故)、尹全荣(新疆)、张金荣(遵化)、李国泰(达县,已故)、骆福元(重庆)、 袁国华(甘肃)、李尚清(甘肃)、高在友(甘肃)、高在廷(甘肃)、李兰林(广 西,病故)、杨体财(冕宁)、谭桃秀(女,甘肃),计13人。第二节支援前线 一、筹集军粮 红军长征在芦山,芦山人民为红军筹集了大量军粮。中央红军3个军团过 境,人民群众支援粮食20万公斤左右。红四方面军3万余人在芦山,人民群众 支援粮食约15〇余万公斤,其中仅中共芦山县委于1935年12月20日后的15〜 2〇天内就向“军委准备齐500石米,向宝兴、懋功转运。红军撤离时,各部队 人均备足干粮7. 5公斤。长征期间,芦山人民人均向红军提供粮食近50公斤。
5、王兴忠1945年10月,国民d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陕西省长祝绍周直接插手了一件“民告官”的诉讼案的。案子发生在国统区的宝鸡县长春乡,有人状告乡长邵志秀借故多摊乱派粮款,中饱私囊,民众要求撤职查办。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原来,长春乡乡长邵志秀按县上分来的粮款数字再加上本乡乡公所的费用一并分摊给12个保,各保又按地亩田产分摊给各村各户,并勒令按时上缴。乡长邵志秀此举,触及到一些乡绅和部分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长春乡以杨家沟村黄逢甲为首,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组织了大户毛昌明、王季堂、苟彦堂、贺兆忠、李宗州等人的告状班子,请王紫京和王建若写了状子,据理相告。而乡长邵志秀则有宝鸡县的大财东鲁信、邵诲庵、县教育科科长张群英、保安团长秦伯瀛、国民政府陕西教育厅厅长王友直等人的支持。双方可谓各有后台,论背后势力的话,则旗鼓相当,于是,一场在陕西颇有影响的诉讼案件便由此开场。当状子呈到宝鸡县府后,县长杨炳南大为恼火,因而传出话来:“谁告乡公所,就关押谁!”话虽这么说,但杨炳南也不傻,他知道原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撑腰者,所以不好轻易动手,只得将乡长邵志秀调到县府工作,乡上的工作暂由副乡长申坚主持。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并不满意这个结果,邵志秀仅仅是调离并不是想要的结果,于是紧张谋划另想良策。众议由黄逢甲之子黄建雄去西安找路子向上告状。为何要选黄建雄?原来,黄建雄于1941年在西安宪兵六团二营四连当过一段时间的兵,期间曾与连队的蒋志忠结拜为弟兄,后来,蒋志忠擢升为胡宗南的警卫队长。通过这种关系,黄建雄到西安后,由蒋志忠引见了胡宗南。胡宗南当时住在西安旋风桥公馆。黄建雄见了胡宗南陈述了告状之事,胡宗南听完后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切行政事务都以军法是从,你回去写个状子来。”黄建雄早有准备,当即说:“状子已随身带来。”胡宗南见有现成的状子,便吩咐蒋志忠将状子转交给战区长官部调统处。调统处接到状子后,蒋志忠又特意叮嘱这是胡宗南亲自过问的,自然不敢怠慢,调统处处长立即派少校科员王兴忠前来长春乡调查核实。王兴忠到宝鸡县后,住在杨家沟村黄逢甲家,第二天召集12个保的保长以及与此案有关的人员进行座谈。经过查证落实,除县上正式摊派的粮款条据外,其余所摊派的条据全部贴了案卷,由12个保的保长与当事人具了结,并在案卷上签名画押。王兴忠回到宝鸡县府后,传来了被告邵志秀,核对了事实,并听取了被告的陈述与申辩,随将案卷带回西安调统处。1946年3月,西安的胡宗南长官部调统处少校科员王兴忠,身带胡宗南的手谕,到了宝鸡县。王兴忠一到宝鸡,便让警备司令刘进看了手谕。刘进看后立即派特务队长张定五亲自带人去宝鸡县府逮捕了邵志秀,另派七名便衣警察到长春乡杨家沟村逮捕了副乡长申坚。当申坚被带起时,本村保长杨英趁机向警察说:“要粮钱,随时可以供给,能不能让申副乡长晚一步再去?”便衣警察说:“就是给金条也不行,这次是胡宗南长官从西安亲自下的手谕,弄不好我们会掉脑袋的。”长春乡两个乡长就这样一同被押送西安,关押在军法处。邵、申两家为了救人出狱,邵家曾卖掉虢镇店铺三间,申家也花了不少钱;两家托人到国民d陕西省d部找到省d部委员、长官部调统处处长李含英(虢镇南堡村人)说情,加上宝鸡县长杨炳南、保安团长秦伯瀛等人上下活动,后在李含英授意下,调统处以复查案子为由,传原告黄建雄、牟甲录、李宗周到庭,不问青红皂白,竟以诬告罪名判成反坐,将其收监,接着,便将被告邵志秀、申坚释放回家。根据时局的变化,长官部调统处由陕西省府接管,黄建雄等三人也随之转押在省监狱。黄建雄等三家为了救人出狱,又由王建若写了申冤大状,由其父黄逢甲亲自带上进了西安,在省府门口,黄逢甲头顶状子大喊冤枉,并拦住国民d陕西省长祝绍周的轿车申诉。祝绍周一时无法走脱,只得收下状子,指示调统处认真复查此案。后来,又经过胡宗南的警卫队长蒋志忠活动,由长官部中将高参邓含光出面给祝绍周说情(邓含光与祝绍周共过事,私交不错),才将黄建雄等三人释放出狱。这一案子,并不复杂,只要如实查办,查清谁是谁非并不难,可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是胡宗南亲自插手,下令抓捕邵志秀、申坚,但是在邵、申两家人及后台的运作下,原告最后竟然成了被告,最后双方各自在有了一通牢狱之灾后,尽数被放回。这一场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官司,在双方耗费了巨大的钱财之后,以两败俱伤的结局不了了之。
6、中铁王兴忠有一年,乾隆在殿试阅卷时,被一个叫刘凤诰的考生文章所折服了,连连惊叹:“有才华!”,于是命他进殿面试,然而,一见到刘凤诰,乾隆马上就后悔了,自己怎么看走眼了。眼下人们非常热衷于谈论颜值,好像颜值高就是某种资本,可见所谓颜值的影响还挺大,在历史上的科举考证中,甚至就专门有过相关的规定。但历史也最终证明,人的确不可貌相,决定一个人成败的绝不是颜值。1789年,一场殿试开始了。有个考生,过五关斩六将,一路领先,他的试卷也曾被乾隆皇帝看中,称为奇才,于是就很想当面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考生。可是,一见面,乾隆皇帝大失所望,因为站在眼前的这个考生竟然是个独眼,而且相貌非常丑陋。科举考试本来有规定,五官不全者是没有资格及第入仕的,但乾隆皇帝又不好说自己以貌取人,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想把这个考生打发走。他就出了一个刁钻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这上联显然还有些对残疾人的挖苦,但这考生不卑不亢,出口就接上了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见了,觉得这小子还可以。但还想看看他还有多大的学问,就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可见乾隆已有所动心。考生立刻接上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的上联中已经有言在先,此刻也该兑现了,于是乾隆就成全了考生的愿望,赐给考生“探花”的身份,这也成了乾隆最终没有以貌取人,爱惜人才的美谈,也显示了考生确实才高八斗。这个考生名叫刘凤诰,本来生得五官齐全,没有任何残疾,只是后天的一次意外,才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刘凤诰儿时的生活挺不容易的,母亲去世的早,临死时嘱咐刘凤诰要好好读书。父亲是教书先生,经常在外忙碌,也顾不上刘凤诰,这倒也锻炼的刘凤诰胆子非常大。一次,村里来了个戏班子演出,有个扮演成凶神恶煞的演员假装说要杀一个小孩,吓得孩子们都大哭起来,有的人就拿刘凤诰开心,说你胆子大,台上有肉包子,你敢上去拿吗?刘凤诰果然就上了台。父亲看到孩子整天这样疯玩也不是办法,就送刘凤诰去舅舅家读书。舅舅家有着很好的读书环境,刘凤诰也学得认真,领悟得快,看出来,他还真是块读书的好材料。但孩子的天性毕竟好玩,有一次村里举办射箭比赛,好玩的刘凤诰一箭射出,又好奇地追着箭跑。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支箭突然转向,一直就向刘凤诰的眼睛射来,刘凤诰还来不及躲闪,就被射中了眼睛,于是就留下了永远的残疾。虽然留下了残疾,但刘凤诰的心态非常好,抗压能力非常强,对别人是一场灾难,但在他看来却更加坚定了成就一番作为的决心,加上他又遇到了一位伯乐,一位好老师,经过努力,刘凤诰在15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后来又过三年,他又考中了举人。但要想继续发展就遇到了困难,因为残疾,要想在官场上混,还有很多障碍。好在刘凤诰想得开,不能走仕途,就努力做学问。不久,刘凤诰的诗作被一位叫李湖的人看上了,李湖觉得刘凤诰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要招刘凤诰做女婿,还要帮助他参加进士科的殿试,刘凤诰也视李湖为人生的第二个贵人。几经周折,刘凤诰参加了考试,他的文章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格外重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一幕。有了乾隆皇帝的认可,刘凤诰终于走上了仕途,他开始担任翰林院的编修,后来被提拔为侍读学士,除了在朝廷为官,刘凤诰还曾到广西任职,担任过广西学政。不仅乾隆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就是到了嘉庆皇帝时,也对他委以重任。嘉庆皇帝知道刘凤诰的才学,就派他到山东担任学政和乡试考官,为朝廷选拔更多的人才。别看刘凤诰承蒙皇帝的厚爱,但总有一些嫉贤妒能的人暗中使坏,甚至耍弄他,但刘凤诰可不是好欺负的,谁敢对他使坏,他就给予有力的回击。但那帮奸佞小人也不甘心,总在找机会报复。有一次,刘凤诰醉酒后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山高皇帝远,人少畜生多”,讽刺的是那些奸佞小人。这下可是惹怒了那些小人,他们把这句话传到皇帝那里,又添油加醋说些刘凤诰的坏话,认为刘凤诰是在讽刺皇帝,皇帝也对刘凤诰失去了信任。还有就是有盐商想通过贿赂让自己的儿子通过科举考试,刘凤诰正负责阅卷,这又成了一大罪状被告到皇帝那里,于是,刘凤诰被贬官到黑龙江。刘凤诰不畏官场险恶,到了边疆,依然随遇而安,做自己的学问。后来,嘉庆皇帝有些回心转意,就再次启用了刘凤诰。刘凤诰的一生可谓不同凡人,并做出了很多凡人难以承受的事情,这就说明一个人你只要具有坚定的心志,就能赢得命运,就能赢得人生。参考资料:[1]梁申威.刘凤诰、赵慎畛对联赏析[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9(01):16.[2]王兴忠,王凤莲.古代名人考试逸闻[J].文史春秋,2010(04):63-64.#历史开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兴忠作品(福州王兴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