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人生经历(洪皓介绍)

1、洪皓介绍

祖上有德出了洪皓到了清朝出了草头王南宋大臣官至礼部尚书洪皓(1088年11月28日——1155年11月16日)字光弼,一说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另一说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归赠太师魏国公,谥号忠宣。名下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洪秀全到了清朝,(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都是宰相出身、名震天下。“洪秀全”原名叫洪仁坤,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接连三次都没有考上,第三次科举失败后,就在家里病倒了,四十天卧床不起,久治不好,为了身体早日康复,便改名叫洪秀全。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其建立“拜上帝教”时,既成为一个联络暗语,又是一个政治谶语。其姓“洪”由“三八二十一”组成,这个“三八二十一”就是“拜上帝教”的联络暗语、立会之号。其名“秀全”两字是由“禾”、“乃”、“人”、“王”组成,“禾”字与“我”字读音相近,四字组合起来则是“我乃人王”,也就是说,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有一定诗文,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他的文有两下子,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洪秀全《吟剑》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死因之谜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其祖上有德,传到十六代,传到洪秀全这方,想当时做一一品皇帝,多快活,闹得大江南北风火,取终死在五十一岁,好端端的一个儿郎,不想祖先,做出了如此巨大事业,是败了,是胜了,最终身被殊,九族皆殊。

2、洪皓人生经历

洪姓总人口约250万人,在全国排名第99位。洪氏后裔中人才济济,最为盛赞的是“一门父子四相”佳话。洪皓,宋代词人,仪表堂堂,人才超群。曾奉命出使金国被扣15年,时人将洪皓与苏武相比,称之为“宋之苏武”。因他爱民如子,抚恤贫民,人称“洪佛子”。洪适,字温伯,著名诗人、词人。官至宰相。洪遵,魏国忠室公,著名钱币学家,官至宰执。洪迈,著名诗人、词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与其兄洪适、洪遵并称“三洪”,名扬天下。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一代伟人毛泽东爱不释手,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的案头。洪氏一脉,源远流长,万古流芳。天下洪姓,乃是一家!

3、洪皓故里

历史是有真相的,但没有失败的英雄。圣人与小丑之间,其实只有一步。好的历史上,揭示的是历史真相,揭露的是人云亦云。《校注》是首次面世的珍贵太平天国史料,孔夫子旧书网有售。清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其祖居是婺源,后迁潮州。其先祖洪氏二十六世祖洪师敏、二十七世祖洪延寿、二十八世祖洪汉宗、二十九世祖洪古雅墓葬均在婺源。《洪氏宗谱》记载:唐末,洪氏祖先为躲避黄巢之乱,迁居饶州。洪皓为饶州府乐平县岩前派系十一世祖。宋高宗时,洪皓官礼部尚书,曾往金国议和被扣留金国15年,威武不屈,有“宋之苏武”之誉。

4、洪皓个人简历

二月九日访仰之闻德茂与婿邓叔厚蚤作逍遥溪宋•王洋贪闲心不受嚣尘,六十年馀自在身。爱水爱山三益友,如冰如玉两闲人。言无拘畏诗多健,酒借豪华力有神。闻说山中承相语,与君心事最相亲。作者简介:王洋(1087年-1154年),字符渤,山东山阳人。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省试第二名,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进士。绍兴元年(1131年),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晚年任鄱阳太守。因洪皓事被免职改知邵武军,十七年知饶州,不久罢官。隐居信州,住所有荷花,故自号王南池。#春日的好时光# #春耕进行时# #古诗里的今天#

5、洪皓究竟是哪里人

穿过800多年历史的烟云,在那面已被战火撕成破絮一样的旌旗下,我们看见了一支冷兵器大多被打得卷曲了的队伍。走在前面的,总是曾经头上戴着方巾的江西书生们:洪皓、胡铨、谢枋得、文天祥、刘辰翁……每一个名字,其实都是汗青上的一颗星辰,但国人家喻户晓记住的,唯有文天祥一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元军攻占了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鼓噪迁都,一时间,整个京师为之汹汹。三年前即高中状元、又为父守制三年的文天祥,正在临安等候授职,他明白董宋臣系皇帝宠妃的兄弟,却依然上疏,“乞斩董宋臣,以一人心”,并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1275年,元军东下,京师危如累卵。赣州虽在千里外之遥,在此任上的文天祥却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他组织起义军勤王临安。有好心人劝他“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他不无苍凉地答道“吾亦知其然也。”以身殉国之意溢于言表。次年文天祥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营里谈判,遭拘押。逃脱后,他流亡到福建,又发动起新一轮抗元斗争,而此时临安已破,宋恭帝正式投元,文天祥的信念却并未为之崩塌,他的胸中依然铁色,并执著地打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君降我不降”的精神大旗。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他的队伍为元军所击败,他本人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在被关押于大都(今北京)的三年里,文天祥经受了残酷的肉体折磨,抵御了诱人的高官厚禄,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被害,时年47岁。在他的囚禁地、后人辟为北京文丞相祠的庭院内,至今仍存一株传说是他手植的枣树,虽老态龙钟,却仍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还能结出累累果实,且枝干向南自然倾斜,大约与地面成45度角。站在这株枣树下,参观者们莫不以为它深情留住的,是文天祥那一片至死不忘南方故国的魂魄。人们能够普遍地记住文天祥,并视其为一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象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从赣州起兵勤王,到北京英勇就义,所经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事件,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场面,尤其是他遭遇的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他都及时地用诗歌记录下来,收集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等诗卷中,让后人得以在热泪潸然中想象与触摸。(《千年沉重》)

6、洪皓最新视频

我的家乡,小时候还没开发时,就打着火把去探洞玩了!溶洞旅游界,洪源仙境算精品级了,洪皓的故乡就是本村人,与马端临俩人是当地历史名人!#洪皓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洪皓人生经历(洪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