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中心简介(过程工程所)

1、过程工程所

四川省重点工程、中科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包含国家微纳光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02专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光电跟踪测量、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先进光学制造等领域。近期,项目顺利竣工,作为国家光电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项目将进一步助力科研与产业共同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头条创作挑战赛#

2、工程技术中心简介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科学研究所1959年成立,所址在汉西路29号。设有5个专业研究室、1个实验工厂及8428平方米办公生产用房;有试验大厅、设备完善的模型试验室及光弹、混凝土徐变、材料力学性质、高强度螺栓等专业试验室;拥有电子计算机系统操纵的大吨位试验设备、多种精密自动仪表、C-15E电子计算机等仪器设备;还设置有桥梁专业图书馆,收藏中外文专业书籍1.6万多册,技术资料近两万册;出版刊物《桥梁建设》(季刊)在本学科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建所以来,共完成新结构、深基础、新材料及新施工方法等试验研究项目200多个,其中5项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1项受到铁道部、湖北省大桥工程局的表彰。完成的著名工程科研项目有南京长江大桥、枝江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洛阳黄河公路大桥、江汉二桥、酉水大桥、永定新河大桥、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的设计与研究,表明中国桥梁技术无论在深基础或大跨度的工程中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钢质板桁梁整体模型试验获得成功,改变国内一直沿用的将桥面作成纵横梁体系的笨重结构。先后编写出《大型桥梁上部结构立体计算的新子结构法》、《桁行梁、箱梁及板桁组合桥梁立体计算通用程序》等100余篇试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有九江长江大桥空气幕下沉沉井试验、金沙江大桥钢梁模型试验研究、烷基磺酸钠作为混凝土加气剂及早强加气剂试验、南京长江大桥深水基础、正桥钢梁、引桥预应力梁研究、20MNTIB钢冷墩高强度螺栓、表面磷化处理高强度螺栓、正交异性极与桁梁组合钢桥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无损探伤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液压式长效测力仪、ZIJ系列轴力计、长列高强度螺栓接头小载力研究、高强度螺栓抗断试验研究、钻孔桩超声波折测法的改进试验等。该所有工程技术人员2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100人。

3、工程研究中心的结构介绍

【校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2023校园招聘启动,通过暑期实践后可直接获取秋招offer更多校招信息,加关注后,进入个人主页查询,我将每日更新优质校招信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国家全额拨款的计划单列事业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隶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体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并在成都建有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国防尖端工程技术研究和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是国家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

4、工程专家中心简介

#2023年军校招生季#:报考军校的学生和家长请关注。第五所军校推荐:空军工程大学。我的大学母校。空军工程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空军最高技术学府,由原空军工程学院、导弹学院和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3所学院均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我当年上的是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主要承担航空工程、防空反导、通信导航、空管领航、装备管理、无人作战等领域的复合型指挥技术军官培训任务。本科培训任务占空军地面生长军官的65%以上,硕士占空军院校培训总数的45%以上、博士占50%以上,目前在校学员1万余人。建校以来,共为军队培养输送16万余名优秀军官,其中2人成长为院士,160余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空军有其兵种特色,飞行员是空军的核心。地面工作人员都是为保障和维护飞行任务而服务。相对其他军兵种,空军一般分为空勤人员,地勤人员,后勤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四大类。涉及到具体业务大约有几十种。空军工程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地面工作人员。我在空军部队工作了8年,个人感受是,地面工作人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工作量不大,不算很辛苦,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以为转岗培训,到机关工作,考研等提供更多机会。我当年是轰炸机部队无线电机务师,每天到场工作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自己业务工作。其他时间,要么协助其他业务工作,要么在机场看书,或者打牌。工作比较单一,相对枯燥。学习考研成为自我发展最大的动力。我的同班同学就有一半以上考上研究生,转岗成长为中高级干部。我的同班同学就有一半以上考上研究生,转岗成长为中高级干部。2022年,空军工程大学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学员1565名,其中,男生1529名,女生36名。今年招生计划请关注当地招生办发布的具体招生简章。@头条号

5、工程咨询所简介

历史沿革研究所发展简况示意图1956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成立,吴仲华任动力室主任,办公地点暂设清华园内。1957年,动力研究室下设了8个研究小组,分别为:内燃机组、煤的动力工艺综合利用组、传热及太阳能利用组、燃烧组、原子能动力组、动力经济、天然气利用及其它组、高速飞行(鱼雷动力、叶轮机械)组。1958年,吴仲华等创建了工程热物理专业。1960年,动力研究室挂靠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为力学研究所的第一研究室。吴仲华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第一研究室有气动组、传热组、燃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1961年,撤消第三室。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建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建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因故未能实现,但并未撤销研究所建制。1964年,第一研究室分成第一、第三和第五研究室。1972年,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下放北京市,改为北京力学所,原动力室合并为第一室,分6个组。1978年,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它是由从事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1979年,吴仲华以学部委员的名义向中国科学院d组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尽快恢复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建制。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批复张永逊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届d委书记,吴仲华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届所长;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学会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工程热物理学报》正式出版,吴仲华教授任主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在召开全体会员大会,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吴仲华教授当选为理事长。1981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热物理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学科。[3] [4]

6、工程项目所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所197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一局决定以原建工部建研院“五七”科研小分队留在和调到局里的科研人员为主成立科研所,定名为甘肃省第一建筑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编制100人,李培登任所长,设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工艺等四个研究室和d、政、科技管理办公室。1980年又增设情报与设计两室。1973年和1974年由省财政拨给事业费分别为15万元、20万元,拨给基建费分别为3万元、6万元(1983年,事业费改从总公司上缴中抵拨)。从建所初期开始,科研所坚持边开展科研工作,边筹建和积极发展的方针,主动与企业协作,解决企业施工、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承担部、省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积极为企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做好技术准备。为省和总公司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做出了贡献。从1977年到1979年,连续三年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先进集体”奖,1978年,又获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在科研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从1973年至1985年,科研所完成了71项科研工作,主要的成果有:1.配合施工企业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其中有:在迭部白龙江水电站施工中,实施了泵送技术;测定了257-2工程的山体压力和变形,为安全施工和工程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在574工程施工中,帮助企业掌握和推行热水喷射施工技术;为兰维厂80米排气筒施工完善了滑模技术;测定兰州钢厂钢筋预制桩的承载力,配合处理疑难问题等。2.配合工业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其中有;与一局机修厂共同研制生产机动翻斗车;为硅酸盐厂完成产品的中间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中的试验研究;与西固构件预制厂和七公司预制厂共同完成了墙板和楼板生产线技术改造的设计工作。3.完成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基本规律的试验研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处理黄土地基的挤密法和强夯法;完成了多种桩基和测定桩基性能的静、动测技术的开发研究;完成了单层厂房、多层砖房和农房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这些成果已为设计、施工单位广泛应用。4.配合施工、设计单位,完成了一批新结构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其中有:全装配、内浇外砌和内板外砖三个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升板法施工、无粘结预应力梁板结构、“三合一”板、36米整体式预应力屋架、麦积山石窟山体加固技术等。5.为配合技术规范的编制,进行了硅构件耐久性长期性能的试验研究、陶粒硅收缩徐变的试验研究、砌筑砂浆强度增长与温度的关系的试验研究、兰州地区采暖能耗现状的实测调查等。到1985年,科研所的工作人员达到119人(1984年125人),分别比1973年、1974年增加75人和3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1984年离退休4人),工程师38人(其中1988年至1989年,评为正高级工程师的4人,评为高级工程师的7人)。建成了土工、化学、力学和结构试验室,具备了进行大跨度结构性能测试,地基基础基本性能和承载能力测试,以及建材、建筑热工性能测试的基本装备,还建立了金属和机械加工设备基本配套的加工车间。科研所的工作、生活用房,也从1974年的4980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3240平方米),增加到9120平方米(其中 平方米)。1985年,总公司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科研所成为经济自立的研究开发实体。从1985年起,总公司停拨了全部事业费和科研补助费(《决定》中规定,按三至五年逐步减少达到基本自给.减下来的事业费仍用于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年约60万元。科研所坚持了“三个面向”(面向生产、社会、市场),开展横向联合;实行了“一所两制”(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发展“一所多业”,成立了四个厂和一个综合门市部;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和课题承包制,经过全所职工的努力,在“七五”计划的五年中,该所完成了30项科研课题,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有10项分别获部、省科技进步奖,全所创收480万元,其中技术性收入近30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30项成果中,有10项是对原有成果的完善和推广应用。在30项成果中属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4项,属于建筑热工测试的3项,属于地基基础的6项。到1989年,由于机构调整,科研所的人员下降到80人,其中有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21人。从1973年到1989年,科研所共完成科研试验工作101项,其中经过技术鉴定的51项。到1990年,由于科研所创收的80%以上要用于各项开支,基建和技术改造费用没有来源,仪器设备陈旧无力更新,人员老化中断问题日趋严重,较大较新的项目因资金短缺无力开发,技术储备下降,成了科研所和总公司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工程技术中心简介(过程工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