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尘女子传奇的一生,赛金花,女人不容易赛金花,原是苏州城内小家碧玉,十三岁堕入平康,而在十四岁实嫁给状元洪钧,然后随着丈夫初始欧洲,在国外度过两年华贵的外交官太太生活,但好景不长,回国后在20岁时,失去丈夫并不被夫家接受。翌年只能独自回到上海重操旧业,并辗转北平、天津等地。她二十七岁时,同德国统帅瓦德西相爱,当时义和团冲入北平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她劝瓦德西赶走了义和团,拯救了北平十万平民,由此深得北平人民的爱护。此后十年,辗转各地到上海,卖笑为生。她在四十五岁时,在上海嫁给为魏斯灵,从良5年不到,魏灵斯病逝,赛金花不被魏家接受,只能独自回到于北平,,只有带着一个女仆,不久后于在北平病逝,只有女仆在帮忙办理后事。#近代史故事# #民国趣事儿# #民国风云人物之# #历史上的爱情# #旧中国的往事# #历史小故事分享#
2、鸿钧后人简介状元外交官洪钧书法欣赏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光绪十三年(1887)起,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古代状元中惟一的外交官。
3、洪楚钧简介史家胡同53号———史家胡同53号院,这里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来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传说这里还是清末状元洪钧的宅子,洪钧有个小妾,是中国十大名妓之一的赛金花。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张治中私邸,民国末年又成为范汉杰的官邸,解放后,全国妇联驻扎在这里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1974年,奉命进京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就住在53号后院,而出入则在内务部街甲44号,华国锋也在这里策划粉碎“四人帮”计划。如今,这里是涉外宾馆:好园宾馆,大门上的牌匾还是邓颖超题写的,“好园”即“女子园”,恰与妇联工作“一语双关”。#我的秋日漫游指南# #生活日记# #秋日好时光# #分享我的日常# #秋日生活打卡季##洪钧简介#
4、洪钧故居简介200字身兼四国大使的状元洪钧洪钧,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考上状元,当时29岁。50岁那年,洪钧被任命为出使俄、德、荷、奥四国的钦差大臣,光绪十三年(1887年)冬,洪钧偕新婚夫人傅彩云(即后来的赛金花)赴德国柏林上任。洪钧是一个不通外语,不懂洋务,只装一肚皮四书五经的状元,“大使”之职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忙。一上任,洪钧就匆忙奔波在四国首都之间,呈交国书、参拜诸国元首,遍访四国大臣和各国大使。二是没完没了的各种礼仪、庆典、招待会、生日酒会、鸡尾酒会,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叫不出名、记不清名的往来应酬,忙得洪钧晕头转向。洪钧是个守旧的人,身为大使,成天泡在洋人中,却坚持中国的生活习惯,什么洋物也不肯用。不论什么隆重不隆重的场合,他穿的都是那套御赐的状元服,三道云式的布靴,里面套的土布袜子。有次因外出应酬多走了几步路,脚被磨破了,傅彩云劝他穿洋袜子,他不肯。后来他稍作让步,要傅彩云做的才穿。傅彩云满口答应,背地叫几个洋丫头做了几双,假说是自己做的,哄他穿上。试了试,他说:"是觉得要舒服些。"到了欧洲,洪钧坚持吃中国饭。他原本是苏州城里有名的美食家,出使欧洲还带了两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平时专伺候自己。遇使馆宴会,洪钧便亲自安排提调,做些色、香、味俱佳的中国菜肴让洋人们见识见识,每次都得到洋人的"中国菜滋味最美,最好吃"的同声赞誉。中国饮食文化享誉欧洲,洪钧当有一份功劳。洪钧很古板,一切行为规范都照老规矩。他不穿洋服,使馆上下也一律长袍马褂。当时日本人在欧洲也有使馆,他们穿的都是洋服,洪钧嗤之以鼻。他还特别看不惯握手、拥抱、接吻之类的洋礼节,但有时也不得不学着敷衍一下。但洪钧也不是一概排外,他三年任满回国时,还专门为慈禧太后带回水车、小火轮两样洋玩意,慈禧见了很高兴,留在颐和园里把玩。洪钧还"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用"干支"替代三码电,既快捷,又省下数以万计的款项。有一年,朝鲜派使臣去俄国,事先未知照中国,洪钧很生气。那时,朝鲜是中国的属邦,竟越过中国去与另一个国家谈外交,那还行?他立即放弃去荷兰的计划改赴俄国,密切注意俄朝谈判的动向,并及时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洪钧出使欧洲的19世纪末,世界正处在一场全球性大战前夕。洪钧对这一形势有较清醒的认识,他在向清廷的报告中,分析当时世界形势说:德国正在扩军备战,其矛头主要指向俄国,俄国联合法国来对付德国,德国联合意大利对付法国,又联合奥地利以牵制俄国,并且运用"让地交权"来拉拢英国。各国关系十分紧张又十分微妙,他的结论是各大国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先是俄、德之间爆发战争,然后"牵连所及,势必欧洲鼎沸,群起争锋",扩大到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对战争的结局,洪钧估计:"德胜十居六,俄胜十居四。"如果战争爆发,朝廷应采取什么态度呢?洪钧认为,朝廷"此时大可为局外之观,并为自强计,断不可开怨于俄,使其心有分顾"。以上洪钧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建议朝廷应采取之对策,都是很有见地的,看不出一点书生气。听说俄国要修西北利亚大铁路,洪钧马上上书提醒朝廷:"此路告成,则我东顾之忧益亟。"建议予以高度注意。得知俄国人在中俄边境地段恰克图一带越界采金,洪钧建议朝廷要作出反应,但那是荒山野岭,不宜驻兵防守,办法是朝廷也"设矿挖金"。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敢越界过来偷挖。这既增加了收入,又增强了国防。洪钧是在中国国势日衰的情况下出使国外与列强打交道的。他在那样复杂的环境下,作为一介书生的状元,仅凭二十余年的封建官僚经验去与西方外交官周旋,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完成任务,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没在外交史上留下什么笑柄,也实属不易。洪钧对蒙古史有特别的兴趣,他搜集外国人对蒙古史的研究成果,利用西方的资料,论证中国的历史。这是他的独创。他写的《元史译文证补》共三十卷,"补史之缺,证史之误",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光绪十七年(1891年),洪钧任满回国,因出使有功,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入值总理各国衙门。就在这时,北京发生了"帕米尔争界案"。因当年洪钧出使欧洲时,曾从俄国人手中买得《中俄界图》,认为此图较为可靠,便上呈朝廷,以作参考。但中俄帕米尔争端发生后,有人提出这份地图的帕米尔部分有误,故导致边界纠纷,并借此弹劾洪钧。朝廷令总署核查。总署回复说,这个图本意在供参考,并不是中俄交涉的基准。因此,帕米尔争端"安得归咎此图"。洪钧也连续上奏折进行辩护,还提出沙俄入侵帕米尔的对策。皇上觉得有理。事情应该说就该结束了。但有的人还是抓住不放,借题发挥,泄私愤,图报复,故意夸大其词,使洪钧难堪。洪钧为此事很伤脑筋,受到刺激,一病不起,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病逝,时年55岁。
5、洪钧个人资料简介在平江路悬桥巷洪钧(同治年间状元郎、清末外交家,和赛金花的故事世人皆知)故居正对面,有一棵高大的杉树,杉树的身上缠绕漂亮的凌霄花,从树根部一直到树?的顶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偎,浑然一体,十分惊奇!现在正值凌霄花儿盛开的时候,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欣赏一番!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鸿钧后人简介(洪钧真实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