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如何起家的(陈果夫死亡原因)

1、陈果夫死亡原因

1940年,22岁的郑苹如被汪伪特务绑到上海郊外的小树林。一个特务说:“她长得太漂亮,我下不去手。”另一人催促:“别磨蹭,赶紧动手!”这时,郑苹如却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郑苹如是中日混血儿,出生于1918年,父亲郑英伯是国民d的元老人物,母亲是日本名门闺秀。郑苹如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除了郑苹如自身,父亲和弟弟,还有她的未婚夫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郑苹如从小家境富裕,父母对她的教育很上心,长大后的郑苹如不但天生丽质,而且多才多艺,成为上海滩的名媛。在父母的教诲下,郑苹如有一颗爱国的心。1932年,14岁的郑苹如亲自赶往前线,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不少慰问品给革命的战士们,并在前线帮助战士们洗衣做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938年,20岁的郑苹如在上海政法大学读书,她和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队长王汉勋相恋。两人准备结婚时,却因卢沟桥事变导致淞沪战火的重燃,看到日军的野蛮还残忍,她心里对日本人极为痛恨。于是她接受了中统头子陈果夫邀请,决定为抗日出一份力。陈果夫给她安排的工作是地下女间谍,也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女特工。在陈果夫看来,郑苹如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她精通日语,而且长得清新脱俗,浑身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而且她的家庭背景强大。最重要的是,她爱憎分明,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把这样的人选培养成特工,万里挑一。而郑苹如也不负众望,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成为日本驻沪大使馆里的一名美女翻译官。她社交能力强,能说会道,察言观色,和大使馆的日本高官关系相处融洽。之后,陈果夫交给了她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刺杀大汉奸丁默邨。1924年,丁默邨加入了中国国民d,那时候他还没有变质,也算是有点良心的中国人。可是后来,他为了一己私利,成为大汉奸汪精卫的走狗,专门出卖国民dd内情报。他利用职务之便,肆意捕杀共产d人和爱国群众,上任三年便造成了三千多起命案。如此血腥残暴的的丁默邨被日本记者称作“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而“丁屠夫”的污名也在国人口中流转。这样的大汉奸多活一天,中国人民就要多遭殃一天,铲除他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可是特工出身的丁默邨非常的狡猾,想铲除他谈何容易,几次刺杀都以失败告终。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国民d想了很多办法,终于了解到他是个好色之徒。于是决定使用美人计,而郑苹如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她高贵迷人,气质高雅,且应变能力强。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经常出入大使馆的丁默邨对郑苹如一见钟情。而郑苹如也假装爱上了他,两人一拍即合,谈起了恋爱。尽管如此,知道自己坏事做绝的丁默邨即使谈恋爱时,依然保持很高的警惕性。他一边与郑苹如保持着联系,一边暗地里对其身份进行了多方调查。得知她经常在日本高管交际圈内出没是个亲日分子后,才逐渐放下警惕,让她当了自己的秘书。为了追求郑苹如,丁默邨时常去郑苹如家做客,眼看着时机成熟了,组织决定实施暗杀行动。1939年,郑苹如像往常一样邀请丁默邨去她家做客,结果,丁默邨车子都到了楼下,突然嗅到不用寻常。于是开车仓皇逃走。这一次刺杀失败,郑苹如离危险近了一步。当丁默邨质问郑苹如,是不是想刺杀他时,郑苹如哭得梨花带雨,表示根本就没这回事。丁默邨半信半疑,他还是贪恋郑苹如的美色,决定选择相信她。一天,丁默邨约郑苹如去安寺第一西比利亚商店买衣服,郑苹如知道机会难得,立马安排杀手进店埋伏。可就在郑苹如挑选衣服的时候,丁默邨却突然夺命冲出店,跑到车上赶忙逃走。两次刺杀失败,郑苹如的身份已然曝光。但为了家人,她不得不第三次冒险。那天,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把小手枪藏在身上,亲自去找丁默邨。结果刚一到,就被特务抓了起来。为了保存组织不被暴露,郑苹如声称只是情杀而不涉及其他东西。但狡猾的大汉奸根本就不相信,在囚室里,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给家人写了一封绝笔信,她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拯救爱国者,她甘愿牺牲自己。在被关押的那段日子里,她她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把皮鞭抽,拿辣椒水泼,各种酷刑用尽了,但郑苹如始终不透漏半点信息。见实在撬不出什么价值来,他们决定处死她。在临刑前,特务觉得她太漂亮了,下不去手。而爱漂亮的郑苹如也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请求你,不要毁了我的容颜。枪手也算是有点人性,他双手颤抖,不敢下手,最终,在另一个特务的催促下,他对着她的胸口开了三枪。人间仙女郑苹如的如花生命定格在22岁,鲜血染红了她的旗袍,她慢慢地倒下了。郑苹如去世后,连遗骨都没找到,而她的父亲,弟弟和未婚夫最后也相继为国捐躯。这是一个英雄的家庭,郑苹如如果不参加战争,她可以活得非常舒心,但她为了国家,甘愿昙花一现,绽放她最美丽的青春。

2、陈果夫如何起家的

1950年10月初,蒋介石、蒋经国前来看望卧病在床的陈果夫。就在不久前,蒋氏父子还在极力打压CC派,成为众矢之的陈立夫在二个月前不得不带着全家离开台湾,辗转几个地方后,去美国新泽西当了农场主。蒋氏父子这次能主动来看陈果夫,一方面是陈果夫养病数年,CC派的领头者变成陈立夫,而陈立夫已经黯然离台;另一方面,经过一番打压,CC派已经一蹶不振,再也翻不起浪花,在这种情况下,蒋氏父子念及当年和陈氏兄弟的友情,所以前来探病,也就可以理解了。陈果夫的身体一直不好,年轻时就有肺结核,到了1941年病情恶化,咳血成为常态。到台湾后,CC派人人喊打,这让陈果夫的身体状况加上恶化,同时由于到台后陈果夫积蓄不多,为了治病很快花光了钱财,到后来医药费都是靠朋友接济。当时,台湾并不能生产治疗陈果夫肺病的药,这些药都要去美国买,陈果夫在大陆期间,位高权重,到台后感受到了人走茶凉。向来眼高于顶的陈果夫,不得不放下身段,给交通银行的总经理赵棣华写了一封求助信,提出要领取自己兼任交通银行董事的车马费,在以前这些钱陈果夫根本看不上,但如今是此一时彼一时。赵棣华见到陈果夫的亲笔信后,非常感慨,连夜拿着车马费给陈果夫送去。当然,赵棣华也清楚,这点车马费维持不了多久,陈果夫的病花费很大。于是,赵棣华托人将陈果夫的窘迫转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当即一次性批给陈果夫5000元作为治疗费,同时还批示,每月额外给陈果夫发一笔钱,作为生活和养病的应急费。陈果夫自感时日无多,便决定在最后的岁月中留点什么,他决定写回忆录。按照陈果夫的构想,他的回忆录将分成水利、礼俗、卫生、医药、CC派的渊源、金融等十几大类,说是回忆录,其实更像是个民国大百科。到台湾后,陈果夫思想之情强烈,写了一首名为“故乡”的诗,里面有这么一句: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陈果夫一生致力于发展中医,但是蒋介石一直对西医更为看重,两人在这点上有很大的分歧。1950年12月,新中国召开了中医药会议,陈果夫得知后对身边人说:“共产d对中医的重视和推广,比国民d要好得多。”1951年初,为了方便治疗,陈果夫从台中搬到了台北,住在一栋公寓楼中。台北虽然医疗条件比台中好得多,但是台北的国民d军政大员也多,这也人常常来访,反而影响了陈果夫的治病。到台北不久,陈果夫病情加重,到后来每日大部分时间只能是卧床,每日起床活动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因为时间稍长他的身体便无法支撑。眼见陈果夫病体日重,家人将他送到了医院检查,医生用X光拍照后,发现结核菌除了遍布肺部外,也侵入了血管和大脑,医生摇头说只能是熬时间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陈果夫回家后,拖着病体,将他认为的国民d失败的原因写在纸上,并起名“诤谏之文”,让人转送给蒋介石。蒋介石看了之后,不置可否,只是让来人回去转告陈果夫,养病要紧。8月25日上午,病床上的陈果夫突然陷入昏迷,体温超过40度。医生赶来会诊后,一致认为已经无力回天了,到了下午4时多,陈果夫病死,年60岁。陈果夫的父亲陈其业当时还健在,当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这个81岁的老人匆匆从台中赶到了台北,在追悼会上,陈其业老泪纵横。陈果夫病逝的当天,闻讯的蒋介石下令成立治丧委员会,由陈诚、何应钦、蒋经国、王世杰、周至柔、张道藩、吴国祯等37人为治丧委员会委员,总干事为洪兰友(CC系骨干)。从蒋介石的表现来看,对陈果夫的死,他是发自内心的悲痛。25日、26日,蒋介石连续两天来到殡仪馆吊唁陈果夫。每次来到,蒋介石都是深深地鞠躬,脸色露出极为哀痛的表情。在27日吊唁完回去的路上,蒋介石对随车的侍卫说:“果夫才60岁,还年轻,不该这么早就走了啊!”回去后,蒋介石又亲笔写下“痛失元良”几个大字,让人送到殡仪馆。在美国新泽西避居的陈立夫,在得知兄长陈果夫去世后,想回来吊唁,但是台湾传来的消息却是:还是不来为好。陈立夫无奈,只得在美国遥祭兄长。陈果夫、陈立夫掌控的的CC派,在国民d逃台前,可谓是影响巨大,也非议极大。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自诩清廉,有人以此为据,试图证明CC派没有人们说得不堪。可实际上,陈氏兄弟对手下的贪腐却是纵容的,CC大肆攫取利益,在各行业都有渗透,CC分子良莠不齐,到了后期更是莠多于良,而这一切与陈氏兄弟都是脱不了干系的。陈氏兄弟作为历史人物有功有过,但是在支持国家统一这个原则问题上,无论是陈果夫还是陈立夫都是态度坚决的,陈立夫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经常说:“如果祖国统一那该有多好哇!”在这点上,陈氏兄弟是值得肯定的。

3、陈果夫个人资料

1911年11月初,在上海陈其美的住所,陈果夫见到了蒋介石。陈其美介绍说:“蒋先生和我是结拜兄弟,你该唤他一声三叔。”陈果夫当即说:“三叔好。当时蒋介石24岁,比陈果夫年长5岁,陈果夫自然不会知道,成为蒋介石的“侄子”,对他意味着什么。陈果夫出生于浙江吴兴县,二叔陈其美是同盟会在江浙沪地区的重要负责人。陈果夫的父亲陈其业曾前往日本学习经济,回国后一度从商。陈果夫早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考入浙江陆军小学,陆小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后经二叔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正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就读的陈果夫,遵从陈其美之命,将学校里分散的同盟会员组织起来,并决定赴武汉支援。陈果夫等人自南京出发,前往武汉。途经上海时,陈果夫听说陈其美正在生病,特地前来看望,在此第一次遇见了蒋介石。之后,陈果夫协助陈其美工作。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遣的杀手刺杀,蒋介石闻讯后,赶往出事地点,痛哭流涕地为陈其美料理后事。陈果夫在此打击下,也一度迷茫和委靡不振,只好暂时返回家乡。1918年,陈果夫来到上海,在一家钱庄谋生,借工作之余做一些金融买卖。此时,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正在上海办证券交易所。蒋介石找到陈果夫,让他组织“茂新”号,担任54号经纪人,专营交易生意。陈果夫虽读书不多,却经营有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茂新”号赚了几十万元。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陈果夫等人将经营交易所所得利润,一部分支援粤军充做军费,其余用于了各自开支。陈果夫资助弟弟陈立夫留学美国的资费,便是来源于此。在证券交易所的这段不平常的日子里,陈果夫与蒋介石的交情得以加深和巩固,为他以后成为蒋介石的心腹打下了基础。1921年冬,上海交易所出现“信交风潮”,大批交易所先后倒闭,蒋介石、陈果夫等人的股票生意也发生危机,维持到1922年春天,终于破产。蒋介石前往广东,陈果夫则留在上海收拾残局。1924年初,黄埔军校筹建,蒋介石任校长。蒋就任后,即着手组建自己的心腹班底,其人选中自然少不了上海滩那个世侄陈果夫,蒋电邀陈果夫赴广东,协助他办理军校事务。但陈果夫此时旧疾复发,无法前往,只能抱着遗憾,继续待在上海。这年秋天,仍在养病的陈果夫,突然收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要他在上海采购军校学生制服及其他军需用品。因为广东物价高,在上海采购,即使加上运费,也仅相当于在广东购买的价格的三分之一,陈果夫对这类事务驾轻就熟,很快以低价采购了500套呢大衣、呢制服和衬衣等。但在起运时,被扣留,并认定为军装。陈果夫立即进行交涉,十多天后,终于取回这批物品,并通过熟人的门路,将这批物品运至广东。此后,陈果夫又帮军校采购多批军需物品,也都委托这个熟人承运。年底,陈果夫收到蒋介石寄给他的一张广州方面颁发的委任状,委任他为上海地区招生委员会委员,主持苏浙沪皖和长江下游地区招募黄埔军校新生的工作。到1926年4月,陈果夫先后为黄埔军校招募学生4000多人,又从华中地区招募学生3000多人,这批人成为黄埔学生军的基本兵员。陈果夫虽未能亲赴广东,但他在上海,为广东方面采买各种军需物资,罗致学员、军医、无线电专门技术人员等,为军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此外还挤出时间,经营股票生意,支援黄埔军校。对于陈果夫的工作成绩,蒋介石十分赞赏,而陈果夫做的这些,也扩大了他在广东国民政府中的影响力,为他日后的发迹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陈果夫的弟弟陈立夫,在取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矿冶工程硕士学位后回国。对于这个小自己6岁的弟弟,陈果夫向来疼爱有加。与陈果夫选择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准备走军政之路不同,陈立夫于1914年考入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1923年远渡重洋,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采矿学。陈立夫回国伊始,坚持进入实业界,从事采矿专业,并应中兴煤矿总经理钱永铭之聘,准备赴山东一家煤矿公司就任采矿工程师。对此,陈果夫不以为然,苦口婆心相劝:“实业有何前途?你应该去广东找蒋三叔,谋取一个进身之阶。”见陈立夫无动于衷,陈果夫继续劝说:“蒋三叔那边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三叔和二叔关系非比寻常,他一定会尽心栽培你。”事实正如陈果夫所言,蒋介石早期的每一步都有陈其美的引导或提携。也正是基于这层关系,因此,蒋介石对陈氏兄弟格外关照、重视和信任。

4、陈果夫全传小说

这是台湾当局所谓的“中央广播电台”,简称“央广”,于1928年由时任监察院副院长的陈果夫筹款成立于南京。目前它对外以“台湾国际电台”称呼,为台湾当局唯一提供国际广播服务的公共媒体,目前以“台湾之音”做为台呼,每天以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粤语、英语、日语等14种语言向全球广播。即便是在网路影音无远弗界的今日,墙上图片显示的电波涵盖范围,仍然遗留着某种特殊时代的痕迹。

5、陈果夫的为人让人敬佩

1950年10月27日,蒋氏父子前来看望重病的陈果夫,临走时蒋介石嘱咐说:“果夫啊,你安心养病吧,其他事情就不要去想了。经济上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告诉我。”对于蒋氏父子能突然来看望病入膏肓的陈果夫,不少人都感到惊诧,因为针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攻击”方告结束,陈立夫在不久前已经被迫带着家人离开台湾。陈果夫是1948年12月去台湾的,赴台之初,农业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为照顾陈果夫看病之用,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后来农业银行被裁撤,车子陈果夫虽继续用着,但购买汽油成了问题。开始时陈果夫自视清高,不肯仰人鼻息,后来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不得不放下架子,给交通银行总经理赵棣华写了一封信,提出发给自己兼职董事车马费的要求。赵棣华多年为陈果夫部下,素知他的为人,知道他向来心高气傲,如果不是实在困苦不堪,绝不会舍面求人,于是赵棣华亲自将车马费送到府上,同时通过洪兰友将陈果夫的窘状转告蒋介石。蒋介石得知陈果夫的情况后,心中很过意不去。毕竟多年来陈氏兄弟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而蒋介石只是在政治上逼他们交出权力,并不会置其于死地。同时也为了安慰一下那些同样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老部下,蒋介石当即批给陈果夫5000元作为医药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陈果夫总算摆脱了经济危机。为了方便治疗,1951年1月,陈果夫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里。这里医疗条件好,看病取药都比较方便,但此时陈果夫已病入膏肓,怕是任何治疗都无力回天了。住到台北后,看病取药是比以前方便许多,但陈果夫却感到很不习惯。在台中可以随时找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在台北就大不一样了,毕竟这里是蒋介石的地盘,到处都有耳目,稍有不慎便会传到蒋介石的耳中。所以台北的生活,让陈果夫感到非常压抑。有次一个老朋友从台中来看望他,当陈果夫说到自己在台北的压抑时,那位朋友说:“在台中天高……”“皇帝远。”陈果夫马上接口道。说罢两人会心地大笑起来。由于陈果夫的亲友大多住在台中,往来不像以前那样方便,所以更多的时候家里只有陈果夫与夫人朱明面面相对。51年夏天来临的时候,陈果夫的日子更加难熬。台北是一个盆地,海风难以吹进,比台中要炎热许多,而且空气湿度很大。陈果夫渐渐感到支撑不住,每天只能起床一个小时,无力支持更多的时间。而且整天咳嗽不止,体温一直在38℃左右,低烧不退。陈果夫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强撑病体开始给蒋介石写了一篇所谓的“诤谏之文”。逃台以后,尽管陈果夫被“打入冷宫”,但他一直关注着时局,他决心在离世前把自己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写一篇“诤谏之文”,派人呈交蒋介石。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诤言,一方面表明自己对蒋介石的忠诚。蒋介石收到陈果夫的“诤谏之文”,不无感慨。考虑到陈果夫多年来对他的忠心耿耿,心里对他的感情不待言说,蒋介石先后数次前往探视,安慰陈果夫安心养病,不要考虑其他。蒋介石的频频看望,对命不久矣的陈果夫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难熬的夏天快要接近尾声时,医生宣布了陈果夫的病情进展:其结核菌已经从左肺侵入右肺,并由右肺进入血管,再蔓延至脑后,陈果夫已经处于生命垂危时期。8月25日上午,陈果夫的体温骤然升高,呓语不断,进入昏迷状态,于下午4时多病死,年59岁。陈果夫父亲陈其业得知儿子死讯后,不顾家人劝阻,执意从台中赶到台北为儿子护丧。当老人看到儿子遗容后,忍不住放声大哭。陈其业时年81岁,老年丧子,其悲痛心情可想而知。而陈立夫远在美国,得不到蒋介石许可,不敢贸然返台,只能独处异乡洒泪遥祭,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陈果夫逝世后,蒋介石曾先后两次到存放遗体的极乐殡仪馆吊唁,他望着陈果夫的遗体,表情悲哀沉痛,几度鞠躬,离开殡仪馆后仍沉痛不已,半晌无言,直到坐进车里,才满怀悲伤地对随从人员说:“果夫还年轻,他不该这么早就走啊!”回到办公室,蒋介石提笔写下“痛失元良”几个大字,作为挽额,派人送到了殡仪馆。其他一些国民d要员,甚至包括陈果夫的一些昔日政敌,也都跟着蒋介石来称赞陈果夫等等。陈果夫的墓地选在台北市郊观音山西云寺右侧的一块山地上,这里环境清幽,景色秀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一生争议极大,也确实做了许多让人诟病的事情,但是,陈氏兄弟从始至终都是反对分裂,支持祖国统一的,在这点上,是值得肯定的。陈果夫生前曾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吴兴,他在那首《故乡》诗里,寄托了浓浓的乡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净,从此无人敢侵略;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漂泊他乡,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

6、陈其美和陈果夫

民国四大家族的说法由来已久,掌握了财政大权的四大家族,在那个战乱的时期,通过盘根错节的官场人脉关系,再加名下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型企业,直接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政治大权。以蒋中正为首的四大家族,是国民政府官僚资本阶级的代表,老蒋手握政治大权,而陈果夫和陈立夫全权负责d务大权,宋子文和孔祥熙家族,则轮流把持财政部,所以才有了“蒋家天下陈家d,宋氏姐妹孔家财”的说法。四大家族中,陈果夫和陈立夫虽然挂着一个大家族的名头,但论官场势力和财产实力都不如孔宋两家,老蒋作为总统,为官还算清廉,虽然权力欲比较旺盛,但他对于金钱没有多大的渴求。四大家族中,真正的财主是孔宋两家。孔祥熙家族孔祥熙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作为孔圣人的后人,孔祥熙的家族虽然也经商,却更加注重教育,在其迎娶宋霭龄之前,孔祥熙家族只算是一个地方上的富商,当其搭上了宋家这辆快车后,才真正飞黄腾达了。1927年4月,孔祥熙投靠蒋介石集团,紧接着宋霭龄和宋庆龄姐妹俩,又把宋美龄和老蒋撮合在了一起,从此之后,孔祥熙官运亨通,历任国民政府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长期把持国家财政大权。其在任上,虽然也有一些贡献,但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孔祥熙打着孔氏家族的旗号先后创办、接收了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四明银行、山西裕华银行、祥记商行、庆记商行等等,民国银行业,孔家占去了半边天。有了银行业支撑,孔家的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成立广茂兴票号、晋丰泰票号、山西裕华银行,随后利用职务之便将孔家的布庄改制为花纱布管制局,创办庆记纱号(主营棉纱),又成立强华公司、大元公司(主营五金交电),名下公司极多,主营业务都是利润丰厚的商品。宋子文家族宋子文家族可以说是四大家族的发源地,宋子文的父亲宋嘉树是一商人,在清末时期,出过洋见过世面的宋嘉树,遇到孙先生后,一见如故,拿出许多钱财支持他的革命活动,后来孙先生娶了宋嘉树的二女儿宋庆龄,将两家关系紧紧连在一起。宋嘉树有三子三女,各个都是人中龙凤,宋氏三姐妹在民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自不用多说,正是这三姐妹,才让民国四大家族形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而宋子文和宋子安、宋子良兄弟三人,也都是经商的一把好手,宋家的子嗣极多,且颇具有商业头脑,在国际贸易和国内实业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建国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后,四大家族失去了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开始陆续撤离大陆。这个时候,宋家和孔家的后人,基本都迁到了美国,而陈家和蒋家把台湾当做大本营。远渡重洋的宋家,在海外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后代人数众多,但宋家无人从政,且宋家人极其低调,一般也不跟外界有什么联系,只跟一些相熟的家庭来往,可以肯定的是,宋家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孔家的人丁不旺,孔祥熙和宋霭龄一共有四个子女,但有子嗣的只有小儿子孔令杰。孔家和宋家一样,在美国定居后,也极少传出消息,很低调,只知道孔令杰到美国后,投资了石油、建筑、期货等行业,还在美国成立了一家石油公司,但这家公司如今已经破产被收购了。结语曾经的四大家族,在硝烟散去后,也都进入蛰伏状态,逐渐消声灭迹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家族就算再没落,也比普通人的日子好上千百倍。在中国近代史中,四大家族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蒋孔宋这三家,每个举动对中国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时至如今,回过头再来看那段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当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时,会造就很多传奇故事。但教训也十分深刻,当权力不受控制,掌权者明目张胆以权谋私时,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陈果夫生平简介#

7、陈果夫和陈立夫

从1945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开始,陈果夫又先后实际控制了国民d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蓄局及中央合作金库,在国民d“四行两局一库”的国家金融机构中独居五席,另外两行的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分别由宋子文和孔祥熙控制。其中中国农民银行、中央合作金库由陈果夫亲自掌管,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分别由陈果夫的两名心腹操控,邮政储蓄局则与他保持一致步调。从这个角度上说,陈果夫兄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民d经济命脉。早在1920年,陈果夫就在上海与张静江、蒋中正等人开办了物品交易所,1927年创办了江苏农民银行,直至抗战后陆续掌控了“四行两局一库”的两行两局一库,算是不折不扣的官方金融大鳄了。除此之外,陈果夫又凭国民d“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接收了日伪大型企业80余家及台湾银行,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还把国民d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等系统从国库开支变成经营性质的“d营企业”。再联系到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对国民dd务系统、中统、教育(抗战期间陈立夫曾任了7年教育部长)的长期操控,他们能与蒋、宋、孔并成为四大家族也就不难理解了,绝对的名副其实。#陈果夫生平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陈果夫如何起家的(陈果夫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