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个人资料介绍(范福潮是哪里人)

1、范福潮是哪里人

前几日一通妄论,说当代文人写不好字,好些朋友有共鸣。其实还有一个现象,也是怪可玩味的,那就是如今的藏书家,绝大多数也写不了文章。甚至,连书都不怎么读了。过去,要当“藏书家”,不发证件,但门槛特高。老一辈的,书房中没个几十部宋版明钞压底,那是断然不敢认领“藏书家”名号的。周叔弢家藏宋刻64种,潘景郑的“宝山楼”典籍达30万卷,黄裳都算“末流”了,仅国家二类古籍也有2160册。只是,1980年代以后,珍贵罕见的旧椠佳本基本进了公家库房,“藏书家”的标准也就一低再低,如今家里能有个上万册书——《知音》《读者》也能充数,就算是“著名藏书家”了,参评本地“十大藏书家”什么的十拿九稳。这意味着,只要你有钱,“藏书家”就是个咄嗟立办之事。我认识的一位老板就是这样。他本身是生意人,年轻时也没上过学,如今腰包富起来后,就特别思慕文化,几乎疯狂买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的藏书就达到了整整4万册,立马跻身“藏书家”了。至于这些书到底看不看,已经是不足道的余事,因为连买什么书都是秘书代劳,拿出数百万给我填满豪宅就行了。可能是今之藏书家太容易当吧,导致一个后果是:所谓“藏书家”,基本只大江南北上天入地搜书买书,本身是不怎么看书的,是以往往虽藏书万卷坐拥百城,文化根底却不见得就好,更别说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暴发户”且按下不表,多数藏书家单单买下这些书都是要耗费大半生的心力与时间的,兼顾岂易?这笔藏书账似不难算:假定一个正宗“藏书家”,天天上街买书5本,那3万册书风雨无阻一天不落也得整整费掉20年,再除开上班挣钱交际生儿育女吃喝拉撒,还剩下多少余暇?现代藏书家不比黄丕烈,自有源源不断的田租可收,门外还有一堆家丁静候服侍,关起门来读书暗爽就是了,生活是变得如此的细碎丛脞,几万册书皮争取“摩挲”一遍固然是来得及的,但你说他还能好整以暇研读尽学,我是不信的。所以,这类典型藏书家,你和他交流《陶靖节先生集》的版本状况,他可以原原本本讲得头头是道,但你若请教他“规规一何愚”“愿君取吾言”出自陶诗哪里,他们只怕比你还茫然蒙圈。藏书而不读书,是“自古皆然,于今为甚”。一友说如今的藏书家都是恋物癖患者,似乎不全然出自嫉妒心理。所以,当今藏书家数量剧增,但文章写得好的,口气不妨大一点,说环顾宇内都没几位,也就不足怪了。民国及以前,中国藏书家大抵都是学问家充任,即便不出书,那一份份书跋、题记、解题、校证、日札、後志照例写得笔酣墨饱;稍后一点,流风未泯犹有存者,黄裳黄永年来新夏诸公也是才情迥出,哪位不是一代名宿?再往后,杨成凯黄俊东辈,耍笔杆子就开始摇摇欲坠了,已然冲风之衰强弩之末;到了当下,“藏书家”与“文章家”能二合一的,别含蓄讲什么“稀若星凤”,简直是彻底绝迹,从此杳如黄鹤了。陈子善周振鹤姜德明王稼句范景中徐雁陆昕这类“藏书大家”,能把意思表达到清通,偶尔能出点意思,堪重读有回味,就已是时下行业最高水准。再往下的藏书界名流,比如谢其章韦涣虎闱赵小斌范福潮翁长松董宏猷一流“大佬”,真不好意思,谈读后感我要先拱手致歉,你们写的啥啊!有一位顶流藏书家,据说是“当代藏书第一人”,据说为人也很好,近岁更是拼命著书,鸿篇巨帙每年都能“问世”好几套,够厉害吧!但这些大著,文笔无一不是味同嚼蜡,内容亦无趣到形同“度娘百科”,满屋子的唐写宋刻元椠明递修又如何呢?某日,有幸与一位藏书家几句闲聊,谈及此公,前辈直言不讳,“就这些东西,想不通他那么勤劳干嘛?”同行大佬都不解其意,我就更迷惑了。#书#

2、范福潮个人资料介绍

今天去还书再借书,发现了很多宝贝,心中狂喜,一扫上次半天才勉强选到两本的不快。上次借了余华的一本小说和范福潮的一本散文集,余的我看不下去,范的看完了我还觉得不过瘾,于是从网上下单买了一本,好东西就必须要拥有才满足!这次借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和一本关于老舍先生的书,一直都特别喜欢民国大师们的作品,所以对于他们生平的事我都特别感兴趣。这次还发现一本特别的《史记》,纯粹的白文本(没有白话文注释),一百三十篇也全了,这正合我的胃口——不喜欢含注释的,看得容易断片、不连贯,没劲。这种宝贝必须要买啊,借回来怎么看得够,于是马上网上下单买了一本。难搞了,最近买书买上瘾了,本来就穷,却看到喜欢的都想买,已经是精挑细选的了,好多本想买都没行动。不过穷也有个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买到“垃圾”,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还是买到过,那感觉像吃了苍蝇。最近认识了一些优秀的人(人家不认识我),也下载了几个读书软件,了解到了好多东西,于是发现我的脑子不断地被认知风暴洗刷刷,洗刷刷。那感觉,痛乎乎又爽歪歪的。加油,坚持,进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范福潮个人资料介绍(范福潮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