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英雄杨震山(抗联杨震山原型)

1、抗联杨震山原型

“追寻抗联足迹”自驾行(14)2021年7月12日周一第十四天上午与苑小花开车从磐石出发,约一个小时,来到官马溶洞,到这里参观是因为杨靖宇将军与他的抗联战友,曾在这里召开过秘密会议;洞里有一个石龟的脊背,曾做过将军的写字台,开发此洞时,有人发现一只用弹壳做成的毛笔,印证了这段历史。溶洞长约200米,最高处30米,低处2米左右,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洞内可分为6个宽敞雄伟的大厅,厅内有支地托天的钟乳石柱,有7米宽、15米高的石岩瀑布,蔚为壮观。各厅景观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厅与厅之间以长廊连接。洞内有一条宽2米、深3米的暗河延伸至溶洞深处。从入口到出口中间还需要摆渡十米左右。我穿越溶洞时,因里面较暗,加以行走不便,除看到三位抗联战士烤火取暖的一组雕像外,并没有看到抗联的遗址遗迹。出了洞口,经人指点,说前面有“将军壁”,我立即前往,没找到,返回来又经指点,再去,则在下山的台阶旁高高的峭壁上隐约刻着“将军壁”三个字。再返回洞口时,又看到一说明,说洞里还有一处“将军榻”,我又从出口逆行而入,终于找到了一处里面好像一铺炕一样的石洞,没有标志,也不知是不是,看了一会便走出洞来,听一位当地六十多岁的大姐讲过去的事。她说,当年杨靖宇动员青年参军说,你们呆在家里吃不上喝上,还要受日本人的气,还不如当兵打鬼子,把鬼子打跑了还能过上好日子。经他的劝说,当地青年大都加入了抗联队伍。还听一个人说,他爷爷年轻时在这里经常看到人的尸骨,当年这里肯定打过仗。是的,这里山高水深路险,树大林密石多,便于生存,易守难攻,适合隐藏,应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斗转星移,事隔八九十年,当年抗联与日寇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尽,当年抗联的遗址遗迹也难见踪影,但当年的抗联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开车继续前行,大约半个小时到了莲花山原始森林公园。花50块钱可开车进入园内。说山上有当年抗联的战地医院,我们开车往山上走,途中遇一建筑遗址,前去查看,突然发现脚下有条蛇瞪圆眼晴静静地盯着我,吓的我立马放轻脚步,脑海里瞬间出现如何制服蛇的说法。车开到所说的当年抗联的战地医院遗址,看到的是开发红色旅游而建的几间仿旧的破草房。往回返,路右侧有一处广场,矗立一块高大的石碑——“杨靖宇砥名地”,这正是我到磐石后想要寻找的抗联遗址,正巧在此相遇。1932年12月,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省委巡视员杨靖宇,在磐石境内的石虎沟“大清观”里,代表省委主持召开南满游击队整顿会议,肃清队伍内部的不良分子,纯洁了队伍。紧接着杨靖宇又主持召开了磐石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建立磐石游击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方向。通过石虎沟整d整军,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形态也不够完备,但它却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d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d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武装——赤色游击队的诞生地,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摇篮。

2、东北抗联英雄杨震山

《d史故事100讲》第72讲:抗联苦斗 华南坚守第7部 建国篇第七十二讲  抗联苦斗  华南坚守东北抗日联军(1932年2月-1946年1月),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d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部队。东北抗联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在日本侵略战争中,东北抗联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3、东北抗联杨震山

东北抗联情况之三——东北抗联在1955年有7名授予少将军衔。大家可以看看7位将军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基本都是师级干部,如果杨靖宇将军、赵尚志将军等抗联的军级干部没有牺牲,应该是上将以上军衔,前面两个微头条讲了东北抗联的牺牲情况,如果想了解的可以查看。在此向为驱除日寇而牺牲的抗联将士致敬!#抗联杨震山简介#

4、抗联杨震山原型是谁

抗联纪念馆

5、抗联英雄传杨震山

东北抗联的历史贡献

6、鬼子围剿抗联杨振山

“追寻抗联足迹”自驾行(32)2021年9月16日周四第三十二天上午我与小花开车来到哈尔滨太阳岛,参观“东北抗联纪念园”。园中抗联战士和11匹骏马组成的马队,象征东北抗联的11路大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d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十四年的斗争,歼敌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时达76万,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3万多人。第一军:1936年7月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安光勋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3000余人。(杨靖宇1942年2月牺牲,年35岁;安光勋1938年2月投日;宋铁岩1937年2月牺牲,年27岁)第二军:1936年3月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刘汉兴任参谋长,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军直属部队,2000余人。(王德泰1936年11月牺牲,年29岁;魏拯民1941年3月牺牲,年32岁;刘汉兴1952年任公安部副部长,1958年逝世,年48岁;李学忠1936年8月牺牲,年26岁)第三军:1936年8月成立,赵尚志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1个司令部直属部队,6000余人。(赵尚志1942年2月牺牲,年34岁;李兆麟1946年3月被国民d暗杀,年36岁)第四军:1936年3月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2000余人。(李延禄1945年后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等职,1985年6月逝世,年90岁;黄玉清1940年2月牺牲,年41岁)第五军:1936年2月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张建东任参谋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2个师、1个军直属部队,700余人。(周保中1949年后曾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等职,1964年2月逝世,年62岁;张建东1951年后曾任农垦部局长等职,1965年逝世,年64岁;柴世荣1941年进入苏联,后无消息;胡仁1936年失踪)第六军:1936年9月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冯治纲任参谋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1个保安团,2000余人。(夏云杰1936年11月牺牲,年33岁;冯治纲1940年2月牺牲,年31岁)第七军:1936年11月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700余人。(陈荣久1937年3月牺牲,年33岁;崔石泉曾任朝鲜副主席等职,1976年9月逝世,年76岁)第八军:1936年9月成立,谢文东任军长,滕松柏任副军长,于世光任参谋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1000余人。(谢文东叛变投日,抗战后投靠国民d,1946年11月被枪毙,年59岁;滕松柏、于世光1939年叛变投日; 刘曙华1938年8月被叛徒杀害,年26岁)第九军:1937年1月成立,李华堂任军长,李向阳任参谋长,魏长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800余人。(李华堂叛变投日,抗战后投靠国民d,1946年11月死于押解中,年45岁;李向阳1937年6月病逝;魏长魁1938年6月因重伤自刎殉国,年32岁)第十军:1936年冬成立,汪雅臣任军长,齐云禄任副军长(后由张忠喜继任),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多个团,1000余人。(汪雅臣1941年1月牺牲,年30岁,张忠喜与汪雅臣一同牺牲,年龄不详;齐云禄叛变投日后被处死;王维宇情况不详)第十一军:1937年10月成立,祁致中任军长,白云峰任参谋长,金政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3个旅,1500余人。(祁致中1936年6月被错误处决,年26岁;白云峰叛变投日; 金正国1938年5月被叛徒杀害,年26岁)1936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陆续整编为三路军。第一路军:1936年7月,由第一、二军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到1938年底,约3000余人。第二路军:1937年10月,由第四、五、七、八、十军组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3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到1938年底,约1000余人。第三路军:1939年5月,由第三、六、九、十一军组成。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许亨植任参谋长。约500余人。(冯仲云1946年后曾任松江省政府主席等职,1968年3月逝世,年60岁; 许亨植1942年8月牺牲,年33岁)到1940年底,抗联第一路军88人,第二路军400余人,第三路军200余人抵达苏联。1941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组建,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麒仼政治副旅长,全旅1000余人,其中苏籍官兵300余人。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配合苏军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抗联杨震山简介#

7、东北抗联有杨震山吗

东北抗联分队营地地窝棚子旧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东北抗联英雄杨震山(抗联杨震山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