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生平经历概括100字(于谦明朝人生简介100字)

1、于谦明朝人生简介100字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字连益,是明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也小时候立志高远,聪明好学。7岁时的一天,于谦和叔父上街,见牌坊上写着“癸辛街”三字。他的叔父说:“这个街名,前两个字合着干支甲子,后一个字是街道地名,我就是想不出相对应的地名,你要能想出来,我就送你一件礼服。”于谦笑着说:“这不难,癸辛街可对子午谷。”叔父高兴地说:“对得贴切,子午谷出自何处?”于谦回答说:“出自《三国志》,蜀将魏延对诸葛亮说:‘延愿得精兵五千,由陈仓道而东,当子午谷而西,不消十日,可到长安。’”叔父很吃惊,心想这孩子真是了不起。第二天,他送给了于谦一件小红圆领服。于谦上学读书时,一次老师不在,同学们就在课堂里做游戏,玩得很开心。老师回来见学生都在玩耍,顿时发火,他要体罚学生。于谦求情说:“同学们的功课都做完了,休息时才做游戏的,不信,您可考我,背书、写字、对对子都行。答得不好,任凭老师罚。”老师压住火,就出了一对:“三跳跳落地。”于谦略一思,对答说:“一飞飞上天。”老师见对得恰当,也就放弃了对学生的体罚。第二天,于谦的父亲来拜访老师,于谦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读书,老师问于谦:“子坐父立,礼乎?”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一对儿,看于谦如何对下对。于谦走出自己的座位对答说:“嫂溺叔援,权也。”意思是说,叔嫂之间不亲手递物接物,这是正常的礼节,但假如嫂子落水,小叔子用手去拉她,这是因事制宜。老师高兴地对于谦的父亲说:“这孩子真个是英才。”于谦10岁时,他到亲友家拜年,他穿着红衣服,骑着马,从新宫桥小路冲去,正遇张巡按一行人马迎面而来,于谦躲避不及,被巡按手下人抓住。巡按责问道:“小子见了本官,为什么不回避?”于谦回答说:“骏马想上进而难收,正望前程呀!”巡按见他出语不凡,知他是个读书人,便说:“你读过书,我出一对,你对得好,有赏。对不得好,重罚。”于谦请他出对。巡按见他身穿红衣将骑着骏马过桥,横冲直撞联系起来,出了一对:“红衣儿骑马过桥。”于谦对道:“赤帝子斩蛇当道。”巡按大喜,赏给他十两银子。#明朝于谦简介100字#

2、明朝于谦生平经历概括100字

于谦,作为明朝的一代贤臣,一生克己奉公,有勇有谋。他始终以保卫明朝江山为己任,却终被处死,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这是一段沉重的故事。“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逮捕,用以威胁大明王朝。于谦为了大明江山考虑,拥护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之后在新皇和于谦等大臣的谋划下,1449年11月明朝就打败了瓦剌。英宗也回到了明朝,他不得已成为太上皇,也对于谦痛恨至极。景帝(朱祁钰)的时候,于谦公正严格的选拔官吏,不接受私人请托,这得罪了不少官员。1457年,趁景帝病重时候,英宗联合许多和于谦为敌的大臣(如石亨、徐珵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成功复辟了。为了粉饰这场政变,石亨一伙人给于谦扣上了谋逆的罪名,他们诬陷于谦趁景帝病重,欲拥护襄王的儿子登基。且一朝天子一朝臣,英宗的登基就注定了于谦悲惨的结局。于谦被处死,京城的老百姓自发为他送行,场面悲怆而壮观。事后,孙太后也批评英宗不该杀了于谦,于谦可是大明朝的功臣。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登基后,为于谦平反,也肯定了于谦生前的莫大功绩。于谦的家乡为他建立祠堂,许多百姓家里也挂上了于谦的画像。历史总算还了于谦一个清白,希望他能泉下有知。参考资料:《明代名臣于谦清正廉明的品格》 赵现海#知识辞海计划##明朝#

3、明代于谦的资料简介100字

《于谦》清廉一生胸怀坦荡挽救明朝国之栋梁

4、明代于谦的个人简介100字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将忠臣于谦斩首,孙太后大怒:“昏君,全天下就你没有资格动他,是他替你守住了江山!”于谦出生于浙江,家中长辈学识渊博,世代为官。他从小就把文天祥当作偶像,希望自己也能向文天祥一样报效国家。后来,他考上进士,入朝为官,为百姓申冤,深得民心。多年来,他先后辅佐了5位皇帝,廉洁正义,实现了从小的抱负。1449年,瓦剌也先以岁赐减少为借口领兵犯境,明英宗朱祁镇急于证明自己,在宦官王振的煽动下,亲自率领50万大军亲自出征,并让王振全权指挥。结果,王振在打仗用兵方面一窍不通,一顿瞎指挥下,50万被瓦剌大军团灭。朱祁镇和王振在逃亡过程中,被瓦剌追上生擒,王振被杀。大明皇帝被敌军生俘简直是奇耻大辱,朝堂之上更是乱了套,以徐珵为首的大臣立即建议放弃北京南迁保命,不少大臣也纷纷附和赞同。就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于谦立即站出来大声训斥这些贪生怕死的大臣。“此时提南迁的人都应该杀无赦,京城是我们国之根本,不可能动摇,各位忘了宋朝南下的教训了吗?”国不可一日无主,于谦提议立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孙太后以大局为重,支持于谦的提议,随即调动全国的兵马粮草立即前往支援北京。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亲临前敌不断谋划,鼓舞大军士气,保卫国家。并下达军令:“为国而战,只许胜不许败!临阵逃脱者杀无赦。”明军凭借着负隅顽抗的气势逼退了瓦剌敌军,敌军败兵而逃。瓦剌想用朱祁镇威胁明朝的计谋也被破坏,没有办法只能放朱祁镇回朝。朱祁镇回朝后,就被幽禁了。1457年,朱祁钰病重,徐珵、曹吉祥等大臣发起了夺门之变,复辟朱祁镇为帝。徐珵早年就与于谦有仇,于谦为官期间刚正不阿,妨碍了权贵官僚的利益,一些大臣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誓要将他除去。徐珵等人在朱祁镇面前诋毁陷害于谦造反,朱祁镇表示:“于谦对社稷有功。”但徐珵等人坚持如果于谦不除,复立就失去名分。朱祁镇被说动了,下令将于谦打入大牢,并判以死刑,派锦衣卫抄家。锦衣卫奉命去抄于谦的家时,只从家中搜出来几两黄白之物,和朱祁钰赏赐的蟒袍,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都完好地保存着。饶是心狠手辣的锦衣卫也被震惊到了,知道于谦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向朱祁镇求情放过于谦,却惨遭朱祁镇大骂。孙太后知道于谦对大明的付出,请求朱祁镇放过于谦,甚至绝食逼迫朱祁镇,仍然没有让朱祁镇收回成命。于谦在狱中,神情自若,如在家中一般。他这一生行得正,坐得直,无愧于江山百姓,无愧于初心抱负。在行刑这天,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为他送行,他从容不迫的走向刑场,面对百姓一声声“于大人”“于大人”,他也流着眼泪轻声说:“死而无憾了。”孙太后得知于谦被行刑之后,冲进朱祁镇的寝宫对他大骂道:“你个昏君,孽障!全天下人都可以杀他,唯有你没有资格动他。他替你守住了江山啊!没有他,这世上就没有你了。”朱祁镇被骂醒了,他此时才悔恨交加,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可为时已晚。如果当初没有于谦的力挽狂澜,土木之变朱祁镇闯下的大祸,明朝就不复存在了。作者:木南谦编辑:长庚 洛子画#人物# #历史##明朝于谦简介100字#

5、明朝于谦简介资料

明朝,官员于谦上朝奏事,同行其他官员都带上金银珠宝,他们见了于谦,问于谦怎么不带东西参见圣上,于谦的回答亮了。于谦,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就中了进士,不久后当了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纠正刑狱、巡视郡县等任务。说白了,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高检察院的检察员。于谦在位期间,体恤民情,深知百姓疾苦,总是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做些好事。于谦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深得明宣宗赏识。不久后,明宣宗就宣布把于谦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虽说升了官加了薪,但他依旧作风简朴,勤俭节约。好景不长,明英宗不久后继位。明英宗年纪太小,只有九岁,所以权力其实都掌握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这个人,贪得无厌来者不拒、以权谋私、娇奢淫逸。每逢朝会期间,各路官僚为了讨好王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献上金银珠宝。靠着贿赂物品,王振早就盆满钵满了。但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就是于谦。于谦每一次进京上朝奏事,不带任何东西。同行的官僚总是劝诫于谦:“你虽然不献金银珠宝、攀求权贵,怎么着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啊,像线香、蘑菇、手帕等物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就当送点人情呀!”(线香是一种无竹芯的香,也叫直条香、草香。线香燃烧时间比较长,所以又被称为“仙香”或“长寿香”。)于谦笑而不语,只见他举起自己的袖子,风趣地说:“带有清风!”这个动作加上这句话,无疑是对那些阿谀奉承、攀附权贵之人赤 裸 裸 的嘲弄。而后,于谦还作诗一首,诗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大概意思就是说, 绢帕、蘑菇、线香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而自己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会有意见。诗中的闾阎(lǘ yán)原本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民间、老百姓。@闹市闲孩还记得之前提过的南阳郡官员羊续吗?羊续和于谦都为官清廉。为官者只有像羊续、于谦一样两袖清风,廉洁奉公,思人民之所想,给人民之所需,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明朝于谦生平经历概括100字(于谦明朝人生简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