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吴奇伟(吴奇伟生平事迹)

1、吴奇伟生平事迹

大蒋遇刺地,小蒋读书台。将军伴君处,风云共徘徊初秋时分,暑气仍盛。邀约数友,结伴而行,行至庐山太乙峰下将军别墅村。清晨,薄雾飞扬,银峰明灭。竹翠如墨,流泉淙淙。黑色的石径上,点缀着苍绿的苔藓,洒满干白的竹叶。径旁立一蓝底白字的标牌,上书“吴奇伟别墅”。吴奇伟?这名字太熟悉了,前段时间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吴奇伟”多次出现。吴奇伟的吴氏院建于1932年,是太乙村将军别墅群之一。这些国军将军别墅,都由砖石构造。试想,1930年代,并无公路直达,建材和生活用品,都是人力肩挑背扛运上来的,工程消耗当然是很大的。太乙村将军别墅群,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基本成村。18栋别墅,包括蒋介石的桂庄,陈诚的松庄等。为何在牯岭西洋别墅之外,再在太乙峰下选址建村?有人说当时,国民政府有应对战争考虑。九奇峰、太乙峰、五老峰连绵壁立,高入云霄,是防空屏障。且面对鄱阳湖,易守难攻。抗战期间,庐山地区活跃着数支游击队。然而,别墅群的主人,终都没有一人在这里养老善终,那些目睹台湾眷村将军,会不会回忆起太乙村的别墅。而那些修筑别墅的山民工匠以及他们的子孙,却可以自由的过门问户,驻足安居。#吴奇伟将军简介#

2、抗日将领吴奇伟

1934年开始的红军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老一辈革命家爬雪山、过草地,面对无数困境艰险,愈挫愈勇,终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红军长征时期,走了25000里,国民d中央军司令吴奇伟就长追了20000里,你能想到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我们共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这是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事例!吴奇伟,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也是抗日名将。在北伐战争中,吴奇伟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34团团长、第12师师长、第四军军长。淞沪会战时,吴奇伟率领第四军在上海嘉定、罗店一带与日军激战三天三夜,轻伤不下火线,终歼敌数千,第四军因此被称为“铁军”。之后,吴奇伟被晋升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著名的万家岭大捷,我们都知道薛岳是总指挥,其实,这场战役的前敌总指挥就是吴奇伟。万家岭大捷歼灭了日军106师团主力大部,此次战役也是抗日以来第一次全歼整个日本师团。抗战胜利之后,吴奇伟逐渐认清国民d政权的腐朽本质,于1949年5月,发动粤东起义,宣布与老蒋划清界限。而我d对吴奇伟的投诚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邀请其参加开国大典,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金一南将军还曾提到另外一个事例!杨靖宇,抗日名将,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担任了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杨靖宇采用“敌进我退,敌乱我打”的游击战术,牵制了大量日军。很快,日军就把矛头对准了总指挥杨靖宇。1940年2月,杨靖宇被日军围困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在此期间,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大量日军周旋。2月23日这天,日军包围了杨靖宇后的藏身处。杨靖宇手持双枪,不断射击,在右臂被击中后,他左手继续还击,直到一颗子弹击穿他的胸膛。杨靖宇壮烈牺牲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吴奇伟将军的弃暗投明和杨靖宇的英勇牺牲,无不在说明一个千古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像金一南将军所说的:“中华民族总在关键时刻有一批人成为民族的脊梁。”吴奇伟、杨靖宇就是这样的脊梁,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取得后的胜利。辉煌,从来离不开苦难的磨炼。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我们d面对无数困境艰险,不屈不挠,以“星星火”唤起“殷殷雷”,从“小小红船”成为“巍巍巨轮”。我们过去有苦难,现在就没有苦难了吗?复杂的国际局势、一些国家对我们的战略围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不在提示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许多年轻人却对过去的历史一无所知,沉迷于游戏中,每每想到这里,金一南将军就寝食难安。为此,他花费十年时间写下了《为什么是中国》一书,用来警醒世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新中国70年发展史以及背后的中国故事,解答了全球无数人都想知道的答案: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是金一南将军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他以广阔的视野,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向读者生动的阐释了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各种中国故事,书分八大部分,横跨三个世纪。通读全书,我们会知道:从一盘散沙到大国崛起,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小小红船为何能成长为巍巍巨轮?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开始的!中国崛起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着怎样的格局?……张小砚曾经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歌德也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在我看来,《为什么是中国》就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一经出版,就热销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喜欢的朋友,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就可购买!↓↓↓#吴奇伟将军简介#

3、国军将领吴奇伟

武士阴魂绕群山110月初旬这十天,对薛岳来说既艰难悲壮、却又充满辉煌。他拼尽气力在通向胜利的峭壁上攀援而上,时刻都在承受着跌落深渊的风险。田俊六、冈村直至淞浦,给他出了太多的难题,设置了大多的障碍。军委会、蒋介石和一兵团支系杂乱的部队又给了他太大的压力。10多天了,他没迈出过兵团部充作指挥室的那座不大的民房。伴着他的,只有几部响个不停的电话,一张旧帆布行军床和伴死神的日军炸弹。他不怕死,但他怕失败。他指挥的泰然若定,在大战、恶战时,往往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从他那间不大的指挥部里,一份份电报,一个个电话传向第一线部队。他的指挥镇定,调度得当传染给了前线,尽管各攻击部队死伤巨大,但没有慌乱者,士气始终压住了对手淞浦师团的官兵。万家岭之战是武汉战场上战斗激烈、惊心动魄的一战。自然也是战果辉煌的一场战斗。10月7日,一兵团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将军在鸭嘴垅总司令部里呆不住了。他带上几个参谋,来到了箬溪第66军军部。吴奇伟当时应该说是江南战区的前敌总司令。张发奎丢失九江被蒋介石召向武汉后,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南浔,瑞武战事由薛、吴两将军负责。吴奇伟一直身处前线,而薛岳是九月中旬才由南昌亲临德安的。遇到紧急情况,薛岳来不及与吴奇伟商量,大都自行裁定了。对此,吴奇伟从没在意。吴奇伟并非资历、能力不行。淡泊权位,正是他一生的特点。论资历,他与薛岳、张发奎、叶挺等都是四军中同行。论作战,他也是国民d军中能征善战之将才。但他心胸开阔、性格随和,不但下级尊敬他,同僚上司也多与他关系不错。而他,乐得如此,乐得把心思放在战场上。吴奇伟来到66军,就扎下了根。战斗激烈时,他喜欢下到前面,就近指挥。方从庐山下来不久的叶肇军长也是广东将领,知他脾性。几个老乡凑在一起指挥战斗,倒也踏实、舒心。吴奇伟的到来,却也让叶肇操心。连日强攻,淞浦把重兵放在了石头岭。66军攻上去,靠手榴弹和刺刀向前一寸寸地挪。双方来来回回,一日数易其手。这使日军意识到,石头岭方向有中国军大部队。伴随而来的就是日军雨点般的炮弹和疯狂的战机炸射,前线空防设施极差,只能以吹哨报警。有几次哨音刚响,日机已飞到头上,人有时被堵在屋里。若非命大,吴奇伟、叶肇也许就在劫难逃了。叶军长可不愿吴奇伟有个三长两短,尤其在自己军部。可每次劝说,吴奇伟都是一笑了之。劝急了,来一句:“不要紧,炸死算了。”吴奇伟没撤回去,一直到万家岭大捷之后。他不怕死。有几次日机炸得土房直摇,参谋人员跑进去劝他时,却发现他伏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66军虽然死伤累累,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损失,但终还是克服了石头岭,把淞浦主力又向核心压了一层。德安以北74军51师师部里,作战会议正紧张激烈地开着。师长王耀武碰到了麻烦。74军是薛岳留下来围歼淞浦师团的主力。长岭、张古山是薛岳突向万家岭核心的两大障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俞济时下了死命令,损失了数千官兵才攻克长岭,但张古山却像道难以逾越的高山,挡住了74军的去路。俞济时一时想不出办法,只扔给51师王耀武师长一句话:张古山我不管了,但两天后你要我能在山上向薛长官报告胜利。王耀武少将硬攻了几次,可还没接近山头日军主阵地,部队就被敌人猛烈的炮火和密如雨帘的枪弹打下了山来。“他妈的,尽给老子这些绝差事。”王耀武眼望丢盔弃甲被打下山来的部队,狠狠地骂道。骂归骂,张古山还得夺。无奈之际,他召来了手下的旅团长们,商量对策。可商量来商量去,结论令王耀武沮丧:地势太险,没有重炮,张古山没法拿下。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瘦削精悍的青年站起来开了口:“师座,张古山并非不可取,但不可硬攻。三国时,邓艾能偷渡阳平攻取西蜀,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绕过正面,从山背偷袭。”一口浓重的关中腔说出一席与众人相反的话。够王耀武注意的了。说话的人是唐生海旅305团团长张灵甫上校。此时的张灵甫非日后在山东战场上令解放军头痛的74师师长,他仍背着戴罪立功的重负。1年多前,他还是南京“模范监狱”的囚徒。至于原因,还是他自己说的好:“为杀妻室当楚囚。”抗战爆发,是王耀武在蒋介石面前保他出来,并把手下的1个团交给他。知遇感恩,他都想为王耀武尽些力。当然,他也想在战场上用实力改变黄埔同窗对他这个学习成绩太差的同学的冷眼。

4、四渡赤水吴奇伟

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局势已危急,毛主席这个刚刚走马上任的“老大”,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救红军于水火,让大家信任、信赖他?当时,GMD七路大军如铁桶般将红军团团包围。而红军面临三个选择:要么留在本地创建根据地,要么往东与红二、六方面军会合,要么往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经综合考虑,我军选择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什么?红四方面军有十万人,人多,队伍壮大,在当地群众基础好。我军定的方案是占领赤水县城,从水流较缓的泸州-宜宾段渡过长江,再北上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备用方案是如渡长江不顺利,则西渡金沙江,沿四川西部边缘的山地北上,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当时,敌军40万,数倍于3万红军,优势明显。但我军有一个秘密武器无线电情报侦查部,善于破译敌军情报。方案已定,开始行动。事实是,一开始战斗并不顺利,赤水不好打,跟我们对峙的是川军。川军是想把我们打趴下,因为他们不愿意我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战场处于胶着状态。我主力纵队在土城重做了计划,决定在青龙坡伏击川军。如果这一仗打赢了,我们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是关键时候出了意外:一,情报失误。听说来的是3到4个团的兵力,实际上来了6个团;二,带兵来的是郭勋祺,此人号称川中名将,打仗厉害。郭勋祺仿佛识破了我们的计划,他不走山谷走山脊,让我们没办法搞伏击。这样伏击战就变成了争夺制高点的拉锯战和消耗战,背后还有川军援军赶来。敌人马上打到土城了,我军核心纵队全在土城。情况万分危急,朱总司令亲自上前线指挥,再加上陈赓的干部预备团,拼上了后的人马,才打退了川军的进攻。这时候,第一个方案显然不可行了,于是启动备用方案——渡金沙江。全军渡过赤水河(一渡赤水),朝金沙江挺进。但是,在赤水河和金沙江之间,有一个川军守着的叙永,像一块顽石一样挡在那里。渡金沙江的计划也搁浅。无奈之下,红军暂时朝着川滇黔的边境地带扎西前进,稍作休整。而国军也很快如铁桶般围了上来。此时毛主席果断决定,挥师东进,二渡赤水,杀个回马枪,回占遵义。这中间必须攻下娄山关。我军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红军用正面硬攻,加上秘密部队迂回侧攻的方法,经过异常艰苦的战斗,终于打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攻下娄山关,拿下遵义。后来在老鸦山跟吴奇伟又打了一场硬仗,毛主席又用了正面主攻加上侧面迂回辅攻的方法打退敌人,红军方才在遵义站稳脚跟。这种杀回马枪的战术,老蒋始料未及,让落进口袋的猎物跑了,把他气得不轻,又制订了新的包围圈。而毛主席得到准确情报后,定下攻打周浑元的计划。周浑元比较硬,不好打。打不过,我军立刻撤走,占领仁怀,从茅台镇三渡赤水。关键时刻,毛主席让部队做了这么几件事:1、渡河时大张旗鼓,让敌人侦察到;2、渡河后关闭所有电台,在山区潜伏起来;3、派出一个团伪装成主力,攻打古蔺县城;4、派出总部电台跟着这个团行动,频繁发出信号。这样就制造了一种假象:我军准备从长江或者金沙江北上,按原计划,跟红四方面军会合。老蒋得到了“确切”情报,果然上当,让全部兵力往北面集合,并说成败在此一举!他以为跟红军是后一战,为了胜利,他亲自飞到了贵阳督战。结果是毛主席带着部队突然秘密掉头,四渡赤水急速南下,几乎与敌人擦肩而过,直抵乌江北岸。此时,国军大部队正在北面苦苦搜寻我军主力的位置,乌江北岸极度空虚。在一个暴风骤雨之夜,我军迅速飞渡了乌江天险!过了乌江以后,我军一刻也没有停留,派出一支部队假装攻打息烽(虚招1),主力直插贵阳。此时国军绝大多数人马在北边,老蒋独在贵阳,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守护。此举像足了象棋里厉害的杀招:将军!老蒋大惊,急令就近的滇军回援。其实攻贵阳又是虚招(虚招2),我军转向清水河畔,大肆修浮桥,做出要东去的架势。老蒋一看,噢,红军这是要去跟红二六方面军汇合,又命令部队齐刷刷往东追去。其实,我军搭浮桥还是一记虚招(虚招3),趁国军大举往东之际,我大军迅速南下,从贵阳、龙里之间穿了出去,穿出贵州,西往云南。到此,毛主席用“1个回马枪”加“3个虚招”,成功从铁桶般的包围圈中突围出来,把国军远远甩在了身后。老蒋对着红军远去的背影徒唤奈何,“四渡赤水”之战圆满收官。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料事真如神!#人物#

5、吴奇伟百科简介

长征期间,中央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国民d中央军军长吴奇伟追了两。你能想到吗?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在天安门和我们一起庆祝新中国的诞生!红军25000里长征历时近两年。从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以摆脱国民d军的围剿;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已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曾经长征震惊了世界,也证明了我们自己。面对绝境,红军用生命杀出一条血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吴奇伟,他曾经是我们的军事对手,却在1949年加入了开国大典!吴奇伟,原国民d陆军中将,广东大埔人。1938年武汉会战,他率国民d第九集团军,在万家岭一带重创日军第106师团。这次战役是抗日以来第一次全歼整个日本师团,叶挺将军曾评价道:“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可与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相媲美。”吴奇伟虽然是蒋介石的爱将,官至国民d陆军中将,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还是选择了与人民站在了一起。1949年5月,吴奇伟率部发动“粤东起义”,通电与蒋介石政权决裂,而我d听闻吴奇伟的起义壮举后,表示“热烈欢迎”。过去,我们曾讲,经济运行中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可在我看来,历史中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会受到极大的震撼。这让我想起了孙中山所说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外国青年利用卫星定位,重新测量了一遍长征,得出的结论却是:“红军25000里长征完全是欺人之谈,满打满算也才10000里。”金一南将军霸气回应:“是你没搞明白长征的含义!”如果按照直线路程计算,长征路确实没有25000里,可红军的路怎么可能是笔直的呢?在前进的过程中,为了突破敌人的围剿,与敌人周旋,不断地来回走回头路,有些路反复的走,就如四方面军,光雪山草地就过了4次。而这样的路,外国学者根本没有统计到。金一南接着说道:“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在行军,那是在打仗,我们走一路打一路,这样兜兜转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脚上都磨出老茧来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悲壮的一次战略转移,上百万的敌人开着卡车,吃着罐头,围追堵截,每天用美式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红军在长征的体验。他们不仅要面对极端天气,挑战人类存在的极限,还要一路奋战,流血牺牲都无法让他们后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与奇迹。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长征那不单单是走路,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毫不畏惧的革命精神!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像吴奇伟、黄开湘这样的战将不计其数。他们无惧严刑拷打、无惧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家光宗耀祖,但这些人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在金一南将军的《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提到,红军长征根本不是直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而是曲曲折折,辗转迂回前进的,这不难理解,当时红军面临国民d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又要着急赶路,自然要走很多“冤枉路”。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里这样写道:“长征是一部史诗,不仅是因为淳朴的战士还有指挥员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长征实际上是中国革命的熔炉。”金一南将军说:忘记历史的人一定会被遗忘,我们一直在反复将历史记在心中,并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但令人惋惜的是,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让我们逐渐迷失了方向,逐渐丧失了先辈英烈们那种牺牲和奉献的精神,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做出一些侮辱先烈违背祖国的事情来,是让人痛心疾首: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也终将被历史所抛弃!我们不缺历史,不缺故事,也不缺英雄,我们缺的是,在这和平安稳的时代,将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将中华民族的骨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青年人要继承长征精神,把革命历史传统,作为自己重要的精神资源。“青年人只有通过重温长征故事,才能快速、切实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标和担当。”金一南教授写了一本书——《为什么是中国》,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百年中国史,再现波澜壮阔的近代风云。他写作的《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不仅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概括总结、还以公正、客观的国际视角,回顾了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180余年的历史。全书大气磅礴,解读中国道路,给我们这些享受革命先辈疪护幸福生活的当代人传达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激励我们奋勇向上,不断前进。《为什么是中国》中讲到,东方的雄狮沉睡了近百年,可是近却苏醒起来,全书可以说是气势磅礴,讲解中国近代史的沉沦到复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下单。

6、吴奇伟真实结局

江西省德安县万家岭成为日军的伤心岭。由薛岳将军指挥万家岭战役是1938年9月28日到10月10日,经历了十二天的激战,日军一个师团几乎全军覆没了。歼敌一万多人,俘虏几百人。这是我国抗战好的一次战绩。震惊了日本和世界各国。这次战役的指挥官就是薛岳将军和吴奇伟将军,这两位是抗日名将。日军的指挥官是松浦淳六郎,冈村宁次。国军多有像薛岳将军这样能打仗的将军,日军根本就不敢来侵略我国了。薛岳将军指挥抗日,日军只有灭绝的份。三次长沙会战就是例子。日军第106师团除了几百人逃出去外,其余全部被我军歼灭。日军尸体堆积如山,血流如何,苍蝇蛆虫遍地都是,敌人武器装备到处都是。臭得当地老百姓好久时间都不能在这里居住。这次战役打得才让国人兴奋,薛岳将军晚年穷困潦倒,连房租都交不起。愧对抗日名将啊!!!

7、国民党将军吴奇伟

大渡河突击队共有18人,为何却称为:大渡河17勇士?1935年5月,蒋介石让自己的嫡系(薛岳、吴奇伟)打头阵,前堵后追红军,目的就是要让红军在大渡河渡口成为“石达开第二”。情况紧急,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强渡大渡河。担任重任的正是红1团。红一团团长接到强渡大渡河的命令,他把任务交给了一营的营长孙继先。孙继先从营里挑选了17名勇士,17位勇士中年龄小的只有16岁。加上孙继先自己,就组成了著名的"十八勇士"。18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渡大渡河,置生死于不顾,在不可逾越的大渡河上撕开了一道缺口,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为红军北上打开了第一条通道。多年后,孙东宁(孙继先儿子)多次追问父亲,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怎么少了一个勇士?孙继先将军说:“许多的革命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同志牺牲后连姓名也没有留下,如果再去争这些荣誉,我感到很羞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抗日将领吴奇伟(吴奇伟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