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文言文停顿划分
1、咏雪文言文的停顿
(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3)、(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4)、我们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可以先划分三大段落:第一大段落描写秦王朝的兴盛强大,第二大段落描写秦王朝的灭亡,第三大段落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第一大段落描写秦王朝的兴盛强大,又可根据过程再划分为三段:秦国的崛起与强大,秦国用武力与权谋而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天下却不施行仁义。
(5)、示例二: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将大雪飘飞比作柳絮乘风而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雪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给人以美感,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神似。而“撒盐”一喻中“盐”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6)、“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
(7)、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8)、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
(9)、在《盅》卦的上九爻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却偏偏“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10)、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11)、正确分段与断句应该是:昔伊挚、傅说出于***,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12)、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3)、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14)、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5)、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16)、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僭恻。
(17)、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18)、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子语境推断理解。如“比读《齐史》”(2014江西),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我读到《齐史》”,由此可知“比”在此是“等到”的意思。
(19)、——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20)、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2、文言文咏雪的停顿划分
(1)、①
(2)、文言文里有精美的语言,有美妙的写法:炼字炼句、骈散结合、借物抒情、以物起兴、虚实结合……这些美点的赏析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4)、 (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2018江西8题B项,“孟氏之一子”为主语,“之”为谓语,因此应在“子”后划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
(6)、译: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古代汉语通常有省略句式,所以需要在省略之处停顿。例:世说新语中两则朗读节奏划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7)、 ③加强课外文言文的朗读,增加语感训练,提高划分节奏的水平;
(8)、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9)、掌握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怕文言文,就是怕翻译。很多老师教文言文,课堂效果不好,就是翻译教学环节没教好。如果能像余老师那样处理文言文翻译的话,效果准不会差。余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对翻译课文的处理向来是很独特的,他不像大多数老师那样在课堂上逐个叫起来逐句检查翻译,他喜欢让学生讲课文,他要求学生先熟悉文下注释,教师再适当补充注释并要求学生熟悉,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自讲内容,每个人都给自己讲,同桌之间互相讲,后读老师的翻译,对照检查,弥补不足。这样,人人参与,人人训练,人人深入去把握文句,既有自主探究,又有小组合作。有如此充分的教学活动,还怕学生对文句的翻译掌握不好吗?
(10)、一开头却欲抑先扬,铺张秦国的崛起与强大;紧接着写秦国用武力与权谋而称霸天下,打败有雄厚实力的六国;再接着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不可一世,却不施行仁义,倒行逆施,愚民弱民。然后,写陈胜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虽然力量弱小,但是,顺应了民心与时代要求,终于灭亡秦朝。
(11)、郝老师的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而且知识点落实特别到位。第一环节,了解作品与编者。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老师多次提醒学生注意注释,重要的信息需要勾画,很重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第二环节,初读文本,划分节奏。朗读是单元目标也是课时目标,我们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一点,这位老师也不例外,正字音,划节奏。再个人读,齐读,逐句分析,依据句意理解如何停顿。逐句划分,一点儿都不含糊,对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做的好。能从一开始教学就能如此扎实。 第三环节,文本精读。逐句对文本进行解析,抓重点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第四环节,文本再读。引入写作方法的学习,进而品味咏雪名句。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客观而又有鼓励性。 课后,在评课环节,老师们对本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认为,这节课没有太多花架子,质朴实用,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学生互动情况良好,知识点落实到位,是一堂踏实有效的新授课。这节课体现了郝老师扎实的个人功底,也展示了近段“读懂课堂”系列研训活动的新思考。
(12)、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一往情深、卿卿我我,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等。此外,《世说新语》善用比喻、对照、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13)、但是,过去的文言文版本,不仅没有标点,也不标明段落。那么,如何给文言文划分段落呢?划分段落的关键,要依据上下文义,弄清楚文章的层次。
(14)、 答:①知人善用;②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
(15)、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16)、生答1:“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17)、內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骤 欣然 何所似 差 拟 未若 因 即
(18)、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骆宾王、曹植7岁作诗,甘罗12岁做宰相,王羲之7岁通书法。
(19)、常用的句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20)、这里谈一个现象:很多老师在初仿余老师的教学模式时,会落入“为朗读而朗读”的窠臼,因为很多老师学习余老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时,会发现:朗读贯穿了余老师的绝大部分课堂,是余老师的课堂常态。从而觉得课堂中一定要有大量的朗读,这才是正宗的“余氏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是并未领悟到余老师的朗读训练的真正目的所在。余老师曾说过:“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因为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官得以开放,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入情放境,正所谓“以读促思”“以读带悟”,“读”不是单纯地“读”,“读”是“思”和“悟”的钥匙。
3、咏雪文言文翻译朗读停顿
(1)、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⑴相比⑵凭借。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⑷丢下、舍弃。
(5)、(2)听使者说你来了,我感到很高兴,因此出来迎接你。
(6)、 ②找出具体的句子(词、句、段),如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等。
(7)、 (4)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之后要停顿。
(8)、余映潮老师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给我们展示了经典美文如何美美的教,琅琅地读。在《陋室铭》教学中,余老师指导学生读背共十五次,六次读背全文,两次重点语句吟读。另外还有读文体特点,作者介绍,诗文联读,读字词解释,读译文,读手法品析。刘禹锡的《陋室铭》是篇千古铭文,余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以指导读背带动情感体悟的高层次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有层次的读背指导活动中初步体会咏物言志文章的一般特点。第一遍朗读读出文章的句法特点——多用对偶句,再读,读清楚节奏,第三次读,把句子的结构读清楚,第四次读,老师先示范吟读重点语句,具体指导,读出作者情感……在朗读这一环节,章法严整,有序地推进,在反复朗读中培养美感,精细的指导,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沉浸其中,深深体味,美感凸显。
(9)、韵文,可以参考用韵划分段落。如王粲的《登楼赋》,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忧愤。
(10)、生答4: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1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4)、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6)、(4)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17)、《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18)、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19)、师问:学了这篇文章,如果叫你归类的话,你觉得它是写的古人哪个方面的故事?
(20)、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4、咏雪文言文原文断句
(1)、C.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
(2)、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师问: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4)、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5)、“君”是指对别人的称呼,“家君”是指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指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注)①先生:指严光,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②相尚:互相推崇。③圣人之时:登基称帝的时机。④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⑤亿兆:指千千万万,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7)、郑板桥轻咳一声,大声吟道:“飞入梅花总不见。”后一句诗甫一出口,全场鸦雀无声,马曰、马曰璐两人更是拍手称妙。
(8)、我们可以根据全篇的押韵变化,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古平声(幽)韵,第二段是古平声(侵)韵,第三段是古入声(职)韵。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9)、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巧妙。
(10)、A.及帝握/《赤符》 B.惟/先生以节高之
(11)、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12)、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这才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用来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诗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1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14)、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15)、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16)、译文: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17)、②
(18)、"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19)、(1)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2)不久,一会儿 (3)趁、乘 (4)担任
(20)、文章后推出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具有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之妙。
5、咏雪文言文停顿标注
(1)、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语境了解句子的意思,把每个字词解释准确,尤其是关键字词,比如“日”“内“集”,后疏通句子。小题3:试题分析:了解文章内容和描写的情境,从人人物的言行表现,如“大笑”来理解家庭气氛。
(4)、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5)、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6)、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8)、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9)、 ⑤借助文中侧面描写人物的句子,补充人物形象。
(10)、通过反复梳理这篇课堂实录,再反复对比余老师的其他文言课堂实录,撇去细枝末节,大致可以确定“识”“知”“读(诵)”“赏”就是余老师的文言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知”“读”环节有时会根据课文的特点调换一下顺序。这种模式跟我们传统的文言课堂以“识”“知”为重心相反,“读(诵)”“赏”环节才是他文言教学的重心。余老师的这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而架设的板块式文言教学模式,分层有序,集约训练,简约而丰美,体现了“活”“实”“美”的统为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教师指明了文言文教学的方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灵动的文言文教学范本。
(1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12)、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 )文义( )。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②“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③“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④“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⑤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4)、师讲: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我也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就像喻翠同学所说的那样,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英国著名诗人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16)、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按照这个意思断句,就行了。
(17)、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18)、我们划分段落时,应该注意并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在修辞部分讲古文的“起、承、转、合”时,已经举了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那篇文章根据“起、承、转、合”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四大段。
(19)、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20)、
(1)、本文首句仅用了十五个字便交代出了人物、事件、环境,精练而内容完整。文章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后补叙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于叙事之中。
(2)、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3)、跟着名师学,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我们将坚守教育初心,逐梦前行,期待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4)、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听音频朗读,并试着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师问: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课文,看看谢家人是在怎样的时间和地点咏雪的?请用课文的原句回答。
(7)、瑞雪兆丰年:历代咏雪诗词集锦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8)、《咏雪》通过讲述晋朝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即搜寻现代汉语词义,代入句中,确定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分析是否有词义变化,是否存在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如“瞋甚”(2016江西)中的“瞋”,今义为“发怒;睁大眼睛”,此处解释为“发怒”合适。
(11)、
(12)、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赞。歌~。吟~。~唱。
(13)、⑴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14)、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
(1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16)、强调《世说新语》的作者并不是刘义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所选人物都是晋代名士,他们的言行具有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士体味当时生活和文化气息。
(17)、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18)、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19)、———---------------,————-----------
(20)、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每一首诗句节奏划分,并说说若考试
(1)、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4分)
(4)、 选材都是课外,文段字数由原来的100-300增加到500-600,阅读难度增大;主题涉及为民治国、讽喻劝谏、人物传记、教育求知、山水游记、说理言志等,且大都涉及江西地域文化和历史名人。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唐.柳宗元《江雪》
(6)、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7)、阅读《咏雪》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
(8)、(投稿邮箱:zhengdaoyuwen2014@1com)
(9)、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10)、小题1:C小题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11)、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12)、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古双今一留意断,成分省略停简单。
(13)、 ⑤内容理解改为一道题,但涉及多个考点,如文意理解与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启示感悟等。
(14)、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15)、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16)、再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情感。(4人分角色第 小组)
(17)、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 答:你为什么不让百姓忍饥挨饿,让田地荒芜。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学刘公干体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20)、《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2)、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3)、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5)、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商州客舍》(唐)孟郊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6)、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7)、 ③两个实词的解释变化为三个词语的解释,分值增加到3分;
(8)、 D.以待天子驰逐
(9)、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文言文咏雪的停顿划分精辟1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