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司马迁的诗
1、古代诗人司马迁
(1)、● 关中水乡|韩城水系大联通,柔性治水,做活水文章!
(2)、飞鸟都走了,兔子也都逃了,剩下的都是绝望。
(3)、记得那日,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我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励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踏入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司马祠顶。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得享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象征着司马迁经受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光照后世,留取丹心照汗青。
(4)、1 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湘潭渔夫心。
(5)、杜甫也是孤独的。他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6)、将心比心,他很同情孤独者,但他能做什么呢?他将本来只够资格写入“列传”的孔子,在《史记》中写为:“孔子世家”,他不是皇帝,没有权力给孔子封公封侯封王,只能以这种方式尊崇孔子,以这种方式向孤独的先知致敬。这引起了一千多年后王安石的不满,他在《孔子世家议》中质疑道:“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
(7)、(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8)、(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宫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9)、(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10)、400-680-9888(8:00-18:30)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4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13)、这套书里,大大小小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讲古代科考时顺便讲了古代人五花八门的花式作弊手段,包括馒头里夹带、鞋底里夹带、砚台里夹带等等。
(14)、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15)、谒张文献祠(明)解缙 平生梦想曲江公,五百年来闲气钟。
(1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早的一部,也是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7)、宫是寝宫。坐北朝南的屋子,背着光,有些发暗。宫门用木栅隔着,进不去,那就站在门口端详吧。后墙修了槅门。槅门涂红漆,还雕了花。门后供着司马迁,是坐像,身量比常人略大,穿一件大红袍,束发,在头顶绾成一个髻,垂着几绺细髯,一张白净脸,透着文雅,双眸发亮,好像看着你。这尊像,塑出了一个温良的司马迁。论年代,他离得太远了,依然是可亲的,不像佛菩萨,叫人琢磨不透。我瞧着瞧着,连自己的眼光都柔和了。太史公的悲慨,多年压在我心上。他为史而歌,歌音断处,想到逐岁月而渐老的年华,内心会是无尽的空茫吗?夜静无人的时候,月亮挂在空中,像一颗孤独的游魂,悠远的微光冷冷地映着淡青色的云絮,他那双寂寞望天的眼睛里,还噙着泪吗?“穆然清风”是题在门额上的颂词,草书。寥寥四个字中,含蕴风骨。造像前不见蒲团,摆了几个花篮。无人跪拜,也无人磕头,挺好,司马迁没有被整成一尊神。那天进到韩城的文庙,蒋子龙讲,坐在这儿,说什么都是太轻了。文庙供的是孔夫子,这里供的是太史公,带来的感觉应该是相近的。无暇久作流连,转身前,我在心里对这尊坐像说一声:我该回去了。
(18)、看到这里,孩子们会系统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背古诗也就水到渠成了。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搜索杜甫的其他作品以及同时代的诗歌,体会这些古诗的特点。
(19)、(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20)、在这些情节中,小读者们也可以体会到这些诗人的性格特征,也就自然不难理解他们诗作的创作背景了——正因为李白骨子里轻狂孤傲,才会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这样的诗句;正因为陶渊明随性率真,才能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超凡脱俗的佳作。
2、古人写司马迁的诗词
(1)、沿山筑起带垛口的高墙,把祠墓跟外面隔开。代代年年,每一束经过的日光和月色下,树丛、飘云幻出的图形融入沉沉的墙影,静谧得宛若孕育着神秘的隐喻。悄寂的墓穴和宁恬的空气之中,安详的灵魂与匆遽的时间对视。野花、杂草逃离风声的喧扰,凝神谛听无声的交流。我进入了一种境,很实,又很空。这一刻,我觉得山岭上的所有光泽都是从司马迁的眼睛里闪出来的,在漫山耀动的静穆彩晕中,他浮升在遥远的天边,流云轻拂着宽博的衣袖,祝祷的诵声海浪一般涌起。他的深彻思想,他的复杂心绪,变成文字,静静地躺在书页里。两千年了,没有人能窜削它,它永远保持着原本的姿态。会有那么一天,读过《史记》的人离别这个世界了,它还会继续留存于传世的伟构中。文字终归比人耐久,能够经历更长的岁月。天下写书的男女都是认可这个道理的,遑论司马迁。古今有那么多视文为命的痴心人,以写作走向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们相信语言具有固化思想的魔力。一生心事在文章,有了此番恒心与毅力,“用志不分,乃疑于神”这种话,也是不虚的。名山事业寄着这群人的整个的生命。若失掉字字浸血的付出,许多人类的精神痕迹,早就荡然。山路的一个牌坊上留着四个字:“史笔昭世”,道出了司马迁在这上面所成就的,不仅是一部书,却是更为深厚的底蕴。漫长的时间里,这个世界上,虽然不再有太史公的躯体,却依然有他的思想。司马迁让后人在《史记》里找到了过去。
(2)、这令人想起《围城》里描写的一次失败的赞美:
(3)、《诗人的一天》就用艺术语言进行了全新演绎,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变成小学生都能读懂的“动画片”!在安史之乱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杜甫颠沛流离,旅居杜甫草堂,穷困潦倒。画面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4)、作家张翎书写“故土与家园”:千山万水雁过藻溪
(5)、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6)、● 比肩平遥!陕西竟藏了这样一座古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7)、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8)、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以及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9)、更高的境界是,不在意知音的有无,只管做去。
(10)、在杜甫看来,他没有遇到一个知音。但是,好像他也不是别人的知音,例如,在李白心中,杜甫就不了解自己,因为他从杜甫那里得到的只是这样普通的评价:“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11)、能够让孩子兴趣盎然读完的历史书真的不多,《古代人的一天》就是一套,书里面脑洞超大的情节和插图让孩子忍俊不禁,捧着书想要一读再读,根本停不下来。
(12)、古人的一天(套装5册):135元(225元)
(13)、我常常疑心这里应该是“百年歌自若”,而不是“自苦”,因为不管如何含辛茹苦、艰苦备尝,他作诗时都是全神贯注、倾尽才思的,作诗时他百毒不侵、刀枪不入,没有片刻才气不足、精力不济。
(1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5)、在当时的汉朝,一级行政区划是郡和国,郡相当于省,国是分封王的领地。二级行政区划是县、道、邑、侯国。西汉末年共103个郡国,1587个县道邑侯国。班固在写《地理志》时,耗费了大量心血,不仅详细描述政区,而且包括它的沿革,甚至包括它的人口——全国103个郡、国登记的总户数为12233062户,人口是59594978人,平均每户多少人等。这一数据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早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是世界上早、完备的全国性人口数据。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不但有专门的《户律》,县与郡还专设“户曹”一职,负责户籍和户口登记,因此这一数据应该是精准可信的。
(16)、这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务去陈言”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17)、(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1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19)、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20)、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
3、古人写司马迁的诗有哪些
(1)、(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2)、司马迁祠墓与后土祠各在大河东西,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牛马走”,死了还得在帝王近前陪着吗?哪有那回事!
(3)、世上多的是不能理解他的俗人,他无可奈何,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即使说出来,说给谁听呢?“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可谓沉痛。
(4)、秦统一六国之后,《禹贡》作者所期待的大一统政治实体建立并巩固发展。东汉初年,班固开始着手编纂《汉书》,其中就有了专门的“地理志”。专用来指称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地理”一词,《汉书》是第一次用。在《汉书》之前,《史记》的《货殖列传》也描写了祖国各地的风貌,不过是以经济地理为主,其基础是司马迁本人到各地去旅行,实地考察后写下的见闻录。这种散文式的写作方式不容易被其他正史史官所沿用。
(5)、方鸿渐见董斜川像尊人物,又听赵辛楣说是名父之子,不胜倾倒,说:“老太爷沂孙先生的诗,海内闻名。董先生不愧家学渊源,更难得是文武全才。”他自以为这算得恭维周到了。
(6)、(背景)《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摘录的段落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7)、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9)、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今虽欲自雕瑑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只取辱耳”
(11)、一种办法是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让自己变得易于理解,不再像天仙那样脱俗,而是像水仙那样从俗,让自己长成大蒜样。
(12)、 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生放荡不羁,好玩幽默,是一个把幽默玩到死的怪人。后卷入”哭庙案”,被送上刑场,他在临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监斩官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此人幽默无极的性格可见一斑。
(13)、在《报任安书》中,他不再遮遮掩掩,不再吞吞吐吐,他将一直深藏的痛苦倾泻而出,仿佛在比丘国变作唐三藏的孙悟空:“接刀在手,解开衣服,挺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
(14)、这是一切高深的思想、高雅的艺术都要面临的问题。敦煌壁画够美吧,但张大千却发现,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只着意于颜料的成分,仿佛面对一本《哈姆雷特》,只赞颂装帧精美、纸张洁白。
(15)、这令人想起《围城》里描写的一次失败的赞美:
(16)、这个供着司马迁坐像的宫殿,为一山之主,突出在山梁之上,我刚才在山下远观,高不可仰。有它在,满山都是光芒。此座建筑,好像未加新饰。单檐,短廊,当年朱漆已凋,不那么鲜亮了。漆色有些沉黯,也未补敷。不刻意更好。我过身的牌坊、宫殿、山道,还都留着旧颜色。这座古祠墓,没有变味儿。
(17)、包含内容:《诗人的一天》+《皇帝的一天》+《公主的一天》+《武将的一天》+《文臣的一天》
(18)、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1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0)、(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4、司马迁写过
(1)、为了让孩子深刻理解杜甫的窘境,书中完整演绎了很多情节,比如:杜甫家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吹跑,挂在树枝上,杜甫怎么够都够不到,甚至还有顽皮的熊孩子跑来抢走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杜甫年纪大了,追不上这些行动敏捷的小朋友,只能唉声叹气。
(2)、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南方不能去,但郦道元依然坚持对全国的面貌加以描述,并没有选择只写北方的“偷懒”做法。“歌以咏志”,这其实是与《禹贡》《汉书·地理志》一脉相承的维护祖国统一的立场。
(3)、《皇帝的一天》通过出巡、祭祀、游猎、逃难、出征、修道、上朝7个不同的侧面来还原不同朝代、不同生活背景下的皇帝的一天。
(4)、● 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出炉,韩城两大项目入选!
(5)、● 韩城这7个古村落被国家看中啦,将得到财政支持,你喜欢哪个?
(6)、踏过一级级阶坎,在一个坡前,立起木牌坊。漆色有些褪淡了,坊额上的字还辨识得出:高山仰止。这是从《诗经》中挪来的老词,用在这里,还是有力量的。这四个含着深意的字,触动了我的联想:这条路上,满山的人是朝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走着,无数的心里都深印一个傲然的身影,崇峻如山。
(7)、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监牢的墙壁上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与他英勇就义前对围观百姓高呼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可谓一脉相承。谭嗣同那一身傲骨与一腔鲜血,至今令我们高山仰止。
(8)、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9)、或者到现实中去找,公开自己的思想,朝可能的知音喊话:“向我靠拢!”例如,尼采就在《教育何为》中说:“这本书是为少数人写的,笔者用它来寻找散落在各处的超越于时代骚动的人。”
(10)、尼采健笔凌云,意气纵横,他30岁时写就的《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比马克斯·韦伯之《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要精彩得多。这本书是戴着叔本华的帽子写自己的志向,大意是说对物质、权力、声望等的追求只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属性,真正的哲学家、艺术家应该为思想而生,或者像叔本华那样,“为真理而生”。这样看来,一个人寻求知音,也是自然属性的体现。
(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司马迁 《史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人写司马迁的诗词精辟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