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草船借箭下一句是什么
1、草船借箭歇后语10个
(1)、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2)、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3)、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4)、(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5)、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6)、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7)、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8)、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9)、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10)、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1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好。”
(12)、“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13)、(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14)、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15)、第二部分(3~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16)、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并叫他十天赶造十万支剑,诸葛亮嫌十天太长了,只要三天能造好,还立下军令状。周瑜听了心中暗喜,并吩咐军匠们故意延迟造剑的材料。
(17)、惩(惩罚)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18)、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19)、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20)、(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2、草船借箭一一( )歇后语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3)、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好。”
(4)、雾还没有散,诸葛亮让插满了剑的传顺风返航,并让军士们像曹操高声呐喊:谢谢曹丞相的剑。传靠岸是,周瑜正好带人来取剑,鲁肃告诉周瑜借剑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5)、从“曹操的之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曹操________。
(6)、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7)、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8)、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9)、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10)、“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11)、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12)、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13)、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14)、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15)、(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16)、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17)、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18)、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19)、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20)、妒忌(jì) 幔(màn)子 都督(dū) 水寨(zhài) 丞(chéng)相 呐喊(nà) 调(diào)度
3、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怎么说
(1)、(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2)、(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3)、周瑜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4)、(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5)、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6)、到了第三天,诸葛老师叫鲁肃同他一起去曹营取箭。这时正是大雾天。船一字排开,船头向西,船尾朝东,又叫军士骚扰曹操。曹操见大雾天敌人来攻,便叫手射箭,船的一边插满了箭,诸葛老师把船调过来,等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老师才下令回营,曹军想追都来不及了。
(7)、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8)、(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9)、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10)、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11)、(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1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1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_,后写了________。
(14)、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15)、第二部分(3~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16)、(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17)、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18)、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19)、第一部分(1-2):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交代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20)、惩(惩罚)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4、关公赴会一一歇后语
(1)、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2)、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3)、(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4)、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5)、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6)、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7)、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8)、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9)、(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10)、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11)、(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12)、(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13)、第二部分(:3-5):写诸葛亮请鲁肃帮忙,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
(14)、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15)、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16)、“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7)、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18)、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19)、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0)、(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5、司马光砸缸的恐怖真相
(1)、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2)、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3)、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4)、《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5)、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6)、(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7)、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8)、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9)、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10)、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_,后写了________。
(11)、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枝,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1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13)、妒(妒忌)护(保护) 委(委托)季(季节)
(1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5)、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16)、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17)、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18)、 A.识人心 B.知天象 C.晓地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草船借箭一一( )歇后语精辟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