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的诗生活
1、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的理解
(1)、整整一节,每一行无论多长,全是“……的……”的偏正短语,没有一个句子。这在应试教育中恐怕要被批成“句子成分残缺”。但我们看这里的效果,很真挚很美。有时,情感的涌动和迸发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句子,哪怕一个省略句也不需要。
(2)、诗空灵||如果能重新活一回第14期(落雪)
(3)、例如,你是广东人,觉得非操广东人方言的人,都是外地的、外省的,那么,你就持有分别心。
(4)、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5)、“北京诗派”作为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已经启动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里,我们反复言说,反复启蒙。难道大家始终无法理解什么叫后现代诗学?
(6)、迪夫诗评(不一样的林懋予)上集|一诗一语26
(7)、《格萨尔王传》文字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
(8)、将近20年前,南人创办并主持的诗江湖论坛上有几年硝烟弥漫,很多人围攻我,在关键时刻伊沙为我仗义执言,令我铭记在心。当时我写了一首诗《我和伊沙在精神上已战胜北岛》发在诗江湖论坛和诗生活网站,至今还在。
(9)、方敬、吕进和邹绛是新诗研究所的三位导师。诗人方敬已七十三岁高龄。在如诗如画的校园里,这个瘦弱的老人在杂驳的树林间,顺着弯曲的石板小道孑孓独行,一点也不起眼。这个衣着不出蓝灰两种颜色的布衣老人行动迟缓,哮喘折磨着他,而且眼睛也高度近视。这位在20世纪30年代以“忧郁的宽帽檐/使我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闯进诗坛的耄耋老人,其实是孤独或者孤僻的,他更习惯于蜷缩在藤椅里,就着窗外的光线独自读书,由于眼睛近视,他凑得很近。
(10)、兴起于70年代末的“朦胧诗”是社会的诗歌:它的作者是校园之外散布在各行各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作品更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读者涵盖从工厂、到军营、农村的社会各界。而承接他们的“后朦胧”则是更局限的校园诗歌。说80年代是诗歌的年代,倒不如说80年代的校园是诗歌和诗意的校园。这样才准确。
(11)、习惯可能比结果更重要。这种习惯不仅是阅读,不仅是善于吸收别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记录,因为这种记录慢慢能够让我们的心从封闭走向打开,从半开到全开。
(12)、莫名想起了今天看的一本书《82年的金智英》,看似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法规也逐渐改良“对女性的不友善”,但人们的思想还是禁锢在旧有的公序良俗,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因此女性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13)、在现代诗歌发轫的初二十年,重庆是沉寂的。但从三十年代末抗战军兴,移民潮带来重庆诗歌的第一次爆发起,重庆逐渐养成自己的诗歌土壤,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诗歌生命,成为中国不可忽略的诗歌重镇。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重庆诗歌跟随着中国诗歌的复苏而复苏,华、李钢、傅天琳、梁平、温相勇(菲可)、李元胜等重庆诗人活跃在中国诗歌现场。校园诗人为代表的更年轻的一代诗人闯入诗坛后,重庆成为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重要据点,重庆的“大学生诗派”和“新古典主义”诗歌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80年代,言诗必称四川,作为四川大工业城市的重庆,与省会成都成为雄峙西南的双峰。
(14)、顾城曾经这么说,当他投入写诗的时候,那一刻不是他的头脑在指挥他的手,而是上帝捉着他的手,写下他的思想,心理学把这种感觉成为心流。
(15)、何春笋:倾听内心的声音—林懋予诗歌赏析|一诗一语25
(16)、从个人角度理解,在《船票》中,诗人虽然表达了一种追求理想,反抗绝望的积极向上主题,但诗歌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是沉重的。也就是说诗人在进行精神上的追求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现实处境。
(17)、生活就像一张无处不在、无可逃脱的网一样,把我们紧紧地捆在其中。虽然每个人生而自由,但是身上却有看不见的枷锁。
(18)、北岛是当代影响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陌生的海滩》,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
(19)、黎 明 海子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 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 二月的雨 泉水白白流淌 花朵为谁开放 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 吐着芳香, 站在山岗上 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 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 无比明亮 有时象一个阴沉沉的今天 圣书下卷肮脏而欢乐 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 荒凉大地承受着更加荒凉的天空 我空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 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 的圣书, 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 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
(20)、这些色彩斑斓的诗句给人在阅读诗歌时产生了形象中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却并影响到诗歌的主体色彩。许多学者认为北岛是以悖论式的方式在写诗的。
2、北岛的诗生活网
(1)、但我相信你的眼睛但我相信滚烫的泪我永远相信你的叮咛我永远相信这个夜晚
(2)、我认为诗人在《船票》中是要表达一种追求理想,反抗绝望的主题。分析诗歌时,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需要认真把握。
(3)、诗空灵||彩笔描绘不能抵达的远方15期(雪铓)
(4)、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com
(5)、但我会用绿叶的叶汁糊在你身上让你重活新生。
(6)、读上一篇:《永远无法掀起的婚纱:梅艳芳离开的日子》
(7)、一段文字真正打动别人,初始可能是看角度,中等可能看修辞,再高一点的角度,其实是看这篇文字里面包含对生活智慧的理解程度。
(8)、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近些年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已逐渐显得重要,当物质需求到了一个程度的时候,精神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9)、其次“海”也是一个重要意象,它象征着一个人的奋斗历程,象征着一个人艰难而又美丽的人生。后,“沉船”象征着人在拥有理想后所要进行的奋斗和努力。
(10)、胡适的“白话诗”是尝试,伊沙的“口语诗”是再尝试,他们的目标是不断走向伟大,直至伟大之巅。
(11)、(素颜之星)第6期||海风:盛开的繁花只是美丽的谎言
(12)、——布朗《地球后一个人》,全球短科幻获奖小说
(13)、三十年前,从重庆主城到市郊的北碚,得走老路。主城边缘的沙坪坝有一条路叫渝碚路,起自沙坪坝的中心地带三角碑,去北碚的老路就从那里出发。老路四十来公里,路况差,常修修补补,老式公交车需要两个小时。这条路的两端,连接着重庆的两所大学,沙坪坝这端是重庆大学,北碚这端是西南大学。那时西南大学还叫西南师范大学。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诗歌运动热气腾腾的那些年,跑在这条路上的公交车里,少不了在两校之间——当然还有同在沙坪坝的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师范学院等一干学校——穿梭的大学生诗人。
(14)、《这也是一切》是现代诗人舒婷于1977年7月创作的一首诗歌。在此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的信念,她告诉青年朋友,“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只要永不言弃,便可以赢得美好的生活。
(15)、难在如何选好这仅有的一个字,可从三方面考虑:
(16)、“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出自诗人北岛的《过节》:
(17)、“非非”诗人来西南师大像是来打群架的,整体出动,从成都来的周伦佑、蓝马、杨黎,还有重庆职工医学院的外科医生朱鹰。我跟朱鹰说,你的诗我能背,便背他那首“生活得太美也是错误/我不能饶恕自己”。朱鹰第二天一大早有一台手术,晚上喝酒时一直纠结着要赶回市区的医院去。他说了一句跟医生职业不协调的话,人的生老病死应该顺乎自然的安排,但医生的工作干扰了生命的自然进程。那天酒罢已是深夜,他挣扎着赶回了医院,但后来却真的从医院离职,当了书商。西南师大诗的风气历来就盛,到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早的有向以鲜、胡万俊、邱正伦,晚的有邵薇、陈义海、喻言、李虎、阮化文、龙英,余韵延续到90年代初的赵晓梦、曾蒙等人。此后,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诗歌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不少诗人离开了诗歌写作现场。但是,诗歌故事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头里。诗歌就像毒品,一旦沾上,就是一辈子的事。
(18)、诗,连标点都可以没有,怎么就不可以没有句子呢?
(19)、名誉顾问:张士伟 |顾问:谯达摩(中),庄伟杰(澳),刀把五|总编:林懋予(冒雨)|主编:灵动的水波|副主编:于小神游狐|执行主编:海风|执行副主编:田半亩 、张翠红|编委:刘朝云、风吹稻浪、赵建华、莜福诗来、 邹萍、桑根、蕙心、闲云一朵
(20)、时也,命也,运也!滚滚红尘迷正途,商业社会语境下,文化精神衰靡,已是不争的事实。我辈草根,苦苦挣扎,满眼的失望——泥淖中连一根救命的稻草也见不着,呜呼哀哉!
3、北岛诗生活原文
(1)、《佛经》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心打开的程度。
(2)、一口咬下去牙齿都要被冻掉的青春就能遇到我们的笑声,无邪。
(3)、上世纪80年代初,孝评先生已是西大中文系的“文学教父”,想必因了出众的语文天赋和独特的“诗生活”;而当我于80年代末第一次走进西北大学校门的时候,孝评先生也才45岁,正当年富力强。我眼里的孝评先生,总是和蔼可亲;儒雅的言行中,流露出令人心悦诚服的才华,是每一个中文系都应该出现的那种美好的存在,多年以后就成了中文系的象征。1992年夏天,我毕业留校当了助教;第二年,孝评先生主编的《诗的文化阐释——关于文化诗学构想》(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我得到了先生亲笔签名的版本。
(4)、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5)、留校两年,我的主要任务,竟然是为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中国当代诗歌,这也是母校留给我的特殊记忆。西安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史与诗总是触手可及,并且结伴而行。然而,北岛、舒婷、顾城,周涛、杨炼、欧阳江河,……不仅需要自己懂得,而且要让学生喜欢,想起来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到了现在,我应该不会拥有这样的超能量了。好在重点读了孝评先生的“文化诗学”,便仿佛被赋予兼收并蓄、无所不包的深广视角,领略到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情感模式和智慧风貌。讲到诗人食指“文革”期间的“朦胧诗”《相信未来》,介绍过写作背景和诗人状况,在读完“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几句之后,我会情不自禁地停顿下来,让时间在教室里一秒钟一秒钟地静静地淌过。我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我看见讲台下,有同学流泪了。
(6)、诗空灵||她把自己分成四季第十八期作者:何中俊
(7)、所以即使艰辛和痛苦,即使有失败和挫折,这岁月不能中断,点燃红珊瑚般的火焰,燃起激昂的斗志,当暴风雨一样的浪峰耸起时,我们坚定而刚毅地坚持下去,乘风破浪,直达彼岸,后沐浴在彼岸温暖的阳光下。所以一个人若是没有了理想,他将不会拥有这曲折而有意义的人生,彼岸那灿烂的阳光只会让他感到眩晕而绝望。
(8)、如果说北岛在《回答》中以其冷静的怀疑与批判意识对这个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疑,那么在之后创作的这首《八月的梦游者》中,则让身处绝境的人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在绝望中顽强反抗所带来的光亮。没有太阳的正午、横尸遍野的街道、滚下山岗的苹果、被熄灭的灯塔,种种的绝望也并非置人于死地的空间,在看似令人绝望的空间中,久久熄灭的灯塔能够被照亮,沉入海底的石钟仍能振聋发聩,深夜的梦游者,能够见证黑夜中的阳光。作者似乎寄希望于置身于绝望境地的人们,在绝望的空间之中绝处逢生。于是,反抗绝望而带来的"生",似乎是北岛向黑暗的绝望空间中所投射到光芒。
(9)、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在西安的西北大学,蜗居在集体宿舍和筒子楼里的年轻人,开始用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谋求职业,更希望举着海德格尔和李白的旗帜,以赤贫和梦想滋养着他的诗生活。有一些流畅的诗句,登载在了校报上,例如:“一千只眼睛闪烁在河流上空/森林如神话/如传说/迤逦而来/黝黑的山脉在你的凝望中/缓缓流走/熟悉的风景俯瞰着你/无声无息”;有一些特别的短构,获得了杂志主办的文学奖,例如:“石破天惊的冲动/为命名者命名/抬脚走过大陆和海/温暖的心情/因阳光和蜜蜂的簇拥而簇拥”;甚至有一些以古喻今的诗人自画,发表在《喜剧世界》这样的刊物上:“酒用仇恨的海水酿成/浇到舌尖就绽开几朵菊花/诗人驾一叶扁舟/渡过/愤怒的南山之巅/温馨和静穆的光芒/在无边的村舍茅檐下闪耀”。
(10)、如果把这条四十来公里长的路比作扁担,它两头挑的就是沙坪坝和北碚两部大诗。
(11)、这就是作为老师,面对学生讲诗的大满足。诗里诗外,每一个生命都是相互感通的灵魂,在言语的节奏中体味内心的音声,继而在某一特殊的时空,抵达梦境的彼岸,拥有超越一切的诗生活。这也是当年读了孝评先生的“文化诗学”,而今再品紫洪山人的“诗学文选”之后,对诗的理解逐渐发生的改变。但在当年,我也是深受恩斯特·卡西尔的人与文化相互定义观念的影响,进而觉悟孝评先生的诗与文化互为因果的年轻学子之一。作为一位潜在的诗歌写作者,虽然可以接受那些飘荡在太白北路的流行歌曲,但也更想从《小芳》和《涛声依旧》的伤感情调和怀旧情绪中走出来,直接面向族群和文化的悲怆,高傲地拷问历史与人。为此,便会就着图书馆门前的玉兰花香,在脑海中浮现“五月的地球死亡漂浮/哀伤滚滚”的句子;也会顺着环城西路的古城墙踯躅独行,发出屈原一般的天问:“道义已殁/大厦将倾/谁在巷道的尽头/等待着我们/谁守望大地/眼眶里蓄满绝望的泪水”。
(12)、张枣的圈子是由一帮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柏桦、傅维、彭逸林、武继平等,这群刚脱离学生乳臭味的青年,对闹腾中的学生诗歌,大致会有一种俯视的优越感。而张枣的寝室是这群人的据点之一;1985年北岛来重庆,这里也是他落脚的地方。重庆诗歌的另外一个据点是十里外的刘太亨,他在高滩岩的家是另一拨诗歌侠客的江湖。
(13)、那年的此时,你的背影从冷雨中消失,我的思念从热泪中开始。描写码头的现代诗歌篇三:码头上的思念一种思念叫南方另一种思念叫北方如此往返的过程疲惫了一千百年也要紧紧的握着归来的船票――――――――――――心想着下一次拥抱的样子要用尽力量――――无聊的码头在南方也孤单在北方也孤单出发的那一刻起注定了这码头是的厮守――――――――――――心想着下一次回来的时候要牵你的手描写码头的现代诗歌篇四:你是港口我是船秋天来临,黄叶铺满了大地,寂静的小路上,有只乘我一个慢步行走在幽静的阶梯上,你是那枯黄的叶子需以凋零,失去的往常了美丽。
(14)、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5)、现在各大高校的诗歌研究所或者研究中心多如过江之鲫,但在当时,西南师大的新诗研究所却是一条孤独的游鱼。新诗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诗歌研究机构。说是“所”,其实就是一间屋,还是从外语系挤出来的,既做办公室和会议室,也做资料室和教室。一当上课的时候,负责办公室工作的符宗荣老师就得出门去溜达。按照所长吕进的说法,他的手里只有一纸批文和一枚公章。
(16)、如果说,“把心打开”是一句抽象的语言,那么,随时随地记录一切思想闪光,随身带一本笔记本,或者某种记录的工具,把你每天发生在身边的所有能够触动你的句子、声音、感觉、灵光一闪,全部记录下来,这就是心慢慢打开,一种具象的事情。
(17)、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船票》的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光明在《论“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一文中,对《船票》一诗有大致的解释:“具体的海边意象构成了这首诗的具体意境;远航大海的船与被限定的海边的人;象退潮中上升的岛屿一样孤独的心,与大海生动丰富的景观;从不中断的岁月,与人的宿命……触动你许多的记忆和想象,并在瞬间领悟生存境遇的性质。”这应该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较为精辟,而且所解与原诗意境相合,不过,我的看法与之有些出入。
(18)、《船票》他没有船票又怎能登上甲板铁锚的链条哗哗作响也惊动这里的夜晚海呵,海退潮中上升的岛屿和心一样孤单没有灌木丛柔和的影子没有炊烟划出闪电的船桅又被闪电击成了碎片无数次风暴在坚硬的鱼鳞和贝壳上在水母小小的伞上留下了静止的图案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相传他没有船票海呵,海密集在礁石上的苔藓向赤裸的午夜蔓延顺着鸥群暗中发光的羽毛依附在月亮表面潮水沉寂了海螺和美人鱼开始歌唱他没有船票岁月并没有中断沉船正生火待发重新点燃了红珊瑚的火焰当浪峰耸起死者的眼睛闪烁不定从海洋深处浮现他没有船票是啊,令人晕眩那片晾在沙滩上的阳光多么令人晕眩他没有船票在朦胧诗歌中,诗人总是用扑朔迷离的诗句表达出深层的思想和精神。
(19)、说伊沙是脑残、文痞、流氓,这就是胡说八道了。难道我们对美国的“垮掉派”一无所知?
(20)、卞之琳《断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4、北岛的诗生活,网,写一篇作文
(1)、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北岛之诗以及诗人本身所体现出的诗性的现实光辉。作者的艺术情感和思考伸延不断,触到人生现实的诸多方面,后也不可穷尽对它的探求,情和思奔涌无归,只能归结于《生活》
(2)、我可能是少数与研究生张枣有过交往的本科生之一。本科男生住“丁字楼”,这栋三层青砖楼呈“丁”字形,木地板,踩在上面会“吱吱”响;斑驳的竹筋墙一拳能捅一个窟窿。研究生住几百米外的青年教师楼,这是学校新的建筑之砖混结构的筒子楼。本科生挤在六人一间的破楼里,研究生可以享受青年教师的待遇,两人或三人一间,大楼的成色勉强还算新楼。我们两三位诗社的同学去张枣的寝室闲聊,张枣表现出的是那种内心拒绝的客气,双方实际上无法谈及诗歌,我带在身上的诗稿也从没敢拿出来过。我猜想,在张枣看来,眼前这帮学生就是瞎写的小屁孩吧,虽然他也就二十出头。其时,张枣已经写出了《镜中》。
(3)、“北京诗派”是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
(4)、稿费事宜: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赞赏费的百分之六十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二十元的不发放稿酬,留着维持平台基本运营)
(5)、《格萨(斯)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6)、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去拜访李叔同的时候,发现他吃的饭很粗糙,住的房子也很简陋,于是就劝他,要不帮他出钱换个房子,李叔同说,粗饭有粗饭的好,简陋有简陋的方便。
(7)、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完善和成熟。
(8)、当你全情创作的时候,这种创作的畅快程度,仿佛天地人合一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森林里缓缓的溪水流过石头,阳光普照在草地上。
(9)、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我的笔我也绝不交出这个夜晚绝不交出你让墙壁堵住我的嘴唇让铁条分割我的天空只要有心的跳动就有血的潮汐而你的微笑将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
(10)、《船票》也不例外,诗人北岛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隐含在那些朦胧的诗句中,令人捉摸不透。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除了了解诗人的自身风格和考察写作背景之外,就要看个人自身层面的理解了。
(11)、往金谷新村走去,就能遇到黑色纵情摩托车上的
(12)、用一个“网”字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带有寓言般的深沉和精确。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就这样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
(13)、有人说,生活是一杯浓浓的苦丁茶,得志时,一饮而尽,虽苦而甜;失意时,茶饭不思,难以下咽。有人说,生活是一个永远哭哭闹闹的婴儿,喜怒无常,你不能触犯它,只有它欺负你。
(14)、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15)、一起,却像是走进了一部活的历史。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在中国诗歌的现场,亲历大大小小的诗坛动作,与现当代诗人或师或友,他讲诗坛的“那一段古”,是我们喜爱听的。
(16)、一批年轻的诗人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创作共性,是各自独特的个性所致,更是时代的浪潮带给人们的财富。朦胧诗的浪潮,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
(17)、但我相信你的眼睛但我相信滚烫的泪我永远相信你的叮咛我永远相信这个夜晚
(18)、本人愚鲁,才情当然比不上他们,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不听家人和好友劝阻,误入歧途,灯下笔耕十年,累坏了眼睛,著文300万字,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发布。孤独中的写作,越写越迷茫,越来越失望,不知路在何方,却知并不在脚下。那几位大才若放到现在,估计比我这样的草根,处境与待遇也好不了多少,有也只有望月长叹的份了。
(19)、还有就是美国诗人庞德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作《在地铁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也只有两句。
(20)、在我看来,诗中所说的彼岸“沙滩上的阳光”方是人的理想和追求,而船票是一张通行证,它所象征的,是人的力量、意志和能力,亦或是人的地位、威望或其他。有“船票”的人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行得更远,但免不了沉船的威胁;没有船票的人,遥望着彼岸,却根本无力出发。无论他们的境遇如何,这两种人都体现着人的执著:前者虽死而不甘放弃,后者虽知道航船的险处,却终身以不能登上它为憾——这便是《船票》的意思所在。
5、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
(1)、我不想安慰你在颤抖的枫叶上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来自热带的太阳鸟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而背后的森林之火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2)、这种改变,会让你惊喜。就像四月的春天,你走在草地上,原先只希望感受到一缕春风的吹拂,没想到迎面而来的却是整片桑格花盛开的春天。
(3)、13岁女生50岁大婶都能找到自己所爱的夜市
(4)、80年代中后期的沙坪坝,张枣、尚仲敏、燕晓东、刘太亨们闹腾够了之后离开了校园,学弟王琪博、何房子、马联、刘清泉却不愿意接过被他们用旧的大旗。如果说尚仲敏的口号是“pass北岛”,那么何房子的理想则是“打倒尚仲敏”。何房子不止一次眉飞色舞地说起,他和两个重庆大学的同学坐了一天的长途大巴赶到成都,准备去痛殴已经毕业分配到成都的同门师兄尚仲敏,理由是尚仲敏作为大学生诗派的创立者却背叛大学生诗派加入“非非”。在何房子颇具英雄气概的讲述中,他不仅要从诗歌上打倒尚仲敏,而且要在肉体上打痛他。后的结果是师弟被师兄的两瓶“小绵竹”收得服服帖帖。
(5)、尚仲敏围棋下得好。当时西南师大数学系有一个从湖南考来的研究生,是个计算高手,象棋赢过街头摆残棋的,围棋在研究生中没有对手,赢我像砍瓜切菜。尚仲敏从成都来找邱正伦喝酒,酒喝了,诗谈了,听说有下围棋的狠角色,便不服气,要比。在我寝室摆好棋局,后尚仲敏中盘胜出。
(6)、此次辱骂伊沙的曹谁之流,其态度之恶劣、言词之粗鄙,难道不正是他们所说的“垃圾中的垃圾”?
(7)、如果不敢火中取栗,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诗人。大家去看看拉伯雷,大家去看看纳博科夫吧。
(8)、当下中国如果有什么文艺复兴的话,应该从我和伊沙共同主编的《后现代之光》一书开始。历史将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9)、伊沙论口语诗,的确已经到了一种纵横捭阖的境界。
(10)、无需多解,一个网字把生活万象包罗其中。亲情网,友情网,名利网……各种关系的交织。读者自己去“脑补”。
(11)、我与柏桦交往密切,已经是90年代初的事了。其实,在1987年春季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他就从北碚调到了四川外语学院,而半年前的1986年夏天,张枣却已离开这所学院去了德国。没有张枣的校园里,柏桦是孤独的。他穿着一件浅咖啡色的灯芯绒外套,穿行在从寝室到教室的路上。在他班上听课的学弟学妹说,柏桦老师上听力课,捣鼓着磁带快进快退,总是找不准该停的地方。一年以后的1988年夏天,他就离开重庆,去了南京,直到四年之后折返重庆,寓居在重庆师范学院的校园里。那时我已经在该校外语系教翻译课,于是我们在一起消耗了无数的日子和“山城”啤酒。那是他写作和生活诸方面比较无聊和困顿的一年。1993年,柏桦去了成都,并定居在那里。“我后离开重庆时,只有你一个人送我。我常想起。”二十多年以后,柏桦告诉我。这是后话。
(12)、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3)、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14)、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1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难道我们就不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弄潮儿吗?
(16)、“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出自诗人北岛的《过节》
(17)、(星星点灯)第7期||男人预谋打劫一双翅膀
(18)、北岛创造性的作品在美学意义和诗歌独特性上都十分重要,充满新意和隐喻。……北岛的诗歌在中国的1970年代成为了那一代人的声音,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可能到达的边界。
(19)、我和伊沙共同主编的《后现代之光------近40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大地上业已巍然耸立。
(20)、下雨了,细雨霏霏,幻觉中你高擎雨伞,站在我身边。伸出手,触摸你唇上温柔的胡须,感受的却是冷冷的雨滴!收回僵直的手臂,眼里涌出热烈的泪滴,泪雨交加流落满地。
(1)、张枣的《镜中》《灯芯绒幸福的舞蹈》等早期诗歌,我是从一个同学的手抄件上读到的。出示手抄件的同学显得很神秘,读毕就得交还。要读他的诗好像不容易,但读后我常常在心里说,妈的,诗歌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2)、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3)、我们牵着亲人、朋友、师长、同事和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手,别人同样也牵着我们的手。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一起风雨兼程向前走,织就了一张更亲密、更和谐、更有凝聚力的网。
(4)、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5)、《船票》主要有三个意象,首先“船票”自身所要表达的意象无可厚非就是诗歌的总体思想。综合全诗,“船票”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理想,因为没有了船票,将不能登上甲板,不能在广阔的大海上航行,从而驶向彼岸。
(6)、这首诗是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意象诗,就是那种以堆砌意象见长的诗。这首诗里,意象叠加,给人应给不暇之感。什么蜘蛛网、柱子、石头、小路、龙、怪鸟、铃铛、荒草、大火、僧侣的布鞋……好像写得很跳跃,很“诗”,可是你认真看几遍,作者堆砌了这些东西,无外乎是想说,古寺成废墟了,可能是在一场大火中废墟的、荒凉了,而古寺曾经辉煌的秘密,唯有幸存者知道,可是,幸存者呢?作者见不到幸存者,他想象着,古寺的秘密可能在幸存者的目光中,给乌龟——赑屃驮着爬出了门槛——所谓的沉重的秘密,就是赑屃驮着的石碑上的碑文。石碑没了,诗人很“诗”的认为,石碑给王八驮走了……
(7)、心的打开就是让你的感知,面向生活、面向人生、面向自然、面向天空、面向一切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的那些细小的事情,感知他们的变化。
(8)、这厢沙坪坝的尚仲敏、燕晓东们扯起大学生诗派的大旗,那厢北碚的胡万俊、邱正伦等抢先成立大学生联合诗社,两边跟打擂似的。
(9)、《一切》是北岛(赵振开)的一首代表诗歌。讲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生活不是一场悲剧,也不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喜剧。欢乐与痛苦本来就相依相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既然使用此技法,特别要识别并避免省略句。举个失败的例子:
(11)、顾城《远和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2)、北岛以为关于“一切”永远不会有一个的定义,直到他彻底疲惫之后。在无数折磨与挫败之后,在无数痛苦与欢乐之后,没有答案的追寻让他彻底疲惫。他被迫停下一直没有时间休息的脚步。之后,突然有一天,他感觉自己从没有哪一刻会如此冷静,如此心血来潮、思绪万千的冷静!偶然间,他明白了一切,明白了《一切》的真谛: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海子、顾城、昌耀之死,令中国诗坛震惊。伊沙迄今为止已出版了百多本书,作为旷世奇才,难道不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15)、在朦胧诗歌中,诗人总是用扑朔迷离的诗句表达出深层的思想和精神。
(16)、北岛的智慧是一种平静的智慧,没有矫情和激动,没有喧哗和质疑,只有宁静的心灵和朴素的语言交相辉映,丝丝缕缕触及到了有关时间与生命的永恒真理。所以,他高度概括“生活”,用一个“网”字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带有寓言般的深沉和精确。
(17)、不过我一厢情愿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只表达了追求理想,反抗绝望的主题,我希望诗人不会那么痛苦和绝望,他愿驶向生命中的彼岸。
(18)、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结,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你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摆脱甚或超脱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因为这种联系而存在,而具有了生活的欢快、进击的锐气、拼搏的勇气等等。
(19)、分别在这“扁担”两端的张枣和柏桦表述过相似的看法。张枣在他为柏桦的《左边》所作的序中回忆道:“他(柏桦)住重庆市郊北碚,我住市区里沙坪坝区歌乐山下的烈士墓,彼此相隔有三四十公里,山城交通极为不变,为见一次面路上得受尽折磨。”而柏桦在回忆张枣的长文中写道:“在三四十公里之遥传递着他即将展开的风暴……我们就这样奔波于北碚和烈士墓之间,奔波于言辞的欢乐之间。”
(20)、也许北岛就是诗歌中那个没有船票的“他”,在现实中没有所谓的那种人生积极的理想,有的只是无尽的绝望。诗人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通过诗歌抒发情怀,在执笔写下这些句子中,诗人嘲笑和讽刺了自己,批判了许多人。
(1)、顾城知道,诗歌是通过叙述来抒情的,不能直接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那不过是格言警句。顾城没有直接喊出“世上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才是不讲究诚信的”。而是通过半夜的鬼怕自己绊倒变成人的叙述,把他内心对人的恐惧表达出来。这才是宏大的抒情性,比直抒胸臆式的呐喊深刻多了。这才是诗,而且,是好诗,是经典。这让我想起我们古人写诗,他们就一直以写诗的方式在写,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2)、记得当时,我几乎是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先生撰写的导论。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诗作为文化,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诗无往而不在文化之中;与这一结论互为因果,其二是说,文化无往而不在诗之中。这就意味着,文化不仅要作为外在于诗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且要由外及内,化作灵感、情趣、画面以及整个有意味的形式进入诗,终以符号构成文化意义载体,即诗的文本。”——我差不多要跳了起来,实在是太有共鸣了!
(3)、其实一个人的追求取决于他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说,虽然这个社会的节奏比较快,但一定还会有人喜欢诗。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以,身处什么样的社会又怎样,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人生,何不快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北岛的诗生活网精辟1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