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这句话的歇后语是什么?精辟113条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是什么(带谐音)

1、打破砂锅歇后语答案

(1)、好的剧本,并不是要大起大落的情节,要紧的是必须有戏味儿。能够感染观众的,不一定要大情节,是靠细节感人。

(2)、“动”与“冻”同音相谐。心:本指事物的中央或内部,转指心思。指思想感情等发生了波动,或产生了某种想法。

(3)、只要你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这道题一定能做出来。

(4)、回到“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5)、他以前骑过摩托车,所以教他开汽车很容易,响鼓不用重槌——一点就通(嗵)。

(6)、“言”与“盐”同音相谐,“尽”与“进”同音相谐。一句话难以把情况说清,也指有不能说的苦衷。

(7)、这是继《荒沟记事》《大钟煌煌》《清明》等剧目之后,又一部取材于本土素材的新编剧目。

(8)、井底下的缺蚂(青蛙)——没见过簸箕大天(喻见识狭小)

(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0)、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1)、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表现力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体现出了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12)、这一俗语原本为“打破砂锅璺到底”,意为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

(13)、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4)、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15)、那你还知道哪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16)、然后我们看到,演出的一切综合效果都上去了。布景、灯光对剧情的烘托、渲染到位。文武场伴奏,皆因音乐作曲家刘和仁的唱腔设计、过门、过场音乐作曲精美,属于阳春白雪的水平。音乐作曲、配器高手打造,清拉脆弹,悦耳动听,音色甚美,完全没有晋剧文武场习惯的燥吵,感觉是城市版晋剧的雅,抛弃了乡村版的燥,令观众感觉耳目一新。过场音乐巧妙穿插了平定民歌的旋律,既好听,又有乡土亲切,很有创意。晋剧曲牌的变奏,更是晋剧音乐艺术创新。

(17)、可惜接下来的剧情,并没有围绕这一矛盾的解决而展开,而局限到一个龙字壶的工艺改进直至剧终。聚焦龙字壶,也没有展开更多精彩故事,整场戏剧情是单薄的。看上去,工艺改进成功,主人公花好月圆,诠释了泥火情。但现实意义不大。

(18)、这一道题大家都选对了,看来这事大家没有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拿十二个字?“诚信”是我d提倡的品格,大家以后还是少打白。正确答案是3C。很显然是在打麻将嘛,现在经济这么萧条,哪有那么多班好加?当然,你也可以说用美图秀秀也是打白,明明没有很漂亮修得很漂亮。网购东西质量不好,淘宝店家也在打白。老板发不出工资也是打白,你明明看到他带老婆游山玩水。注意看,单选题,只有一个答案的话还是3C更合理。

(19)、这道题离大家的生活有点远了,填不出来我原谅你们。以前的女人喜欢把头发在头顶挽一个发髻,也叫髻心。癞痢婆没有几根头发,她挽不了发髻,所以没髻心。这里用的是谐音,没髻心就是没记心。歇后语都是用谐音表达意思,这个大家要知道。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是“纹到底”,裂纹从锅沿一直裂到锅底。

(20)、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吕蒙正云)端的是谁打了来?(正旦唱)打破砂锅璺到底,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

2、打破砂锅这句话的歇后语是什么?

(1)、“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 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

(2)、群众是懂戏的。一个小司机问我,演现代剧的剧中人要做兰花指手式吗?

(3)、本剧扮群众的演员太多。好多场面用那么多扮群众演员只为了衬场,只增加了一个场面热闹,没有多大必要。同时增加了很多演出费用,赴外地表演似更没有必要。

(4)、有个人从小就喜欢“斗脑”,你会建议他参加以下哪个电视节目:

(5)、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

(6)、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7)、这是瑞金民间故事“俄郞婿”的故事,翻译并不是很难。马上下课了,不讲了。

(8)、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0)、“打破砂锅问到底”应为“打破砂锅璺到底”,

(11)、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2)、有些歇后语出自历史典故,有些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有些拿动物打比方,有些就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当然发明不出来这么多语言密码,这是中国的老百姓在长期生活中总结、流传下来的,是集体的智慧。小童来说几个歇后语的前半截,你试试看,能不能猜出后半句是什么?

(1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14)、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5)、戏剧,影视,一样的规律。开演一刻钟,没有抓住观众的剧情,那就不行。这一点上,这个剧本还是可以的。开演序幕,把平定砂器的民间传统工序用戏歌伴以舞蹈唱出来,独特新颖。剧情一开始就把改革开放之初市场变化的时代背景及平定传统砂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滞销的矛盾展开,品质竞比中,常顺在众目窥窥之下把带来的一车砂锅全部砸碎,听了响声。这个矛盾看点也就可以了。

(16)、接下来还有常顺去南方学习与木兰暂别、互诉思念衷肠一场戏。采用二人同台对唱、各表心思、一人代表一个梦的方式。这个手法虽然是近十几年来现代剧发明的“新把戏”,我却觉得它很蹩脚、很老套。戏份不足,很凉场,没有淬炼的情节铺垫,平地煽情,长时间自言自语,显得很腻歪,根本达不到跌宕起伏的剧情效果。且不说不知多少剧目用过这种表演方式,并无新鲜,即使没有一家用过,这是第一次,我也觉得它不能算是创作上的创新,而完全是一种创作上的偷懒。

(17)、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本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18)、这里比较一个戏剧例子:《赵氏孤儿》(又名《八义图》)一剧里,程婴长期蒙受告密害孤不白之冤,一日被痛打。当一切真相端出,挨了打的程婴正要坐椅子时——屁股疼得欠起来,脸上是笑着的痛苦!

(19)、悠悠子艾走挑,等于艾悠悠子来,艾拂下子衫袖,唔带走一块云头。

(20)、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3、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则读做了“xie”。

(2)、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3)、按说,《朝阳沟》表现的生活及主题,早已经是过去时,然而1958年首演至今60年全国巡演5千场经久不衰,这还不算其它地区的移植剧目演出该有多少场!可以说,《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无可争辩和替代,具有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4)、戏迷,文明观众,会用掌声表示鼓励,这时你发现,是因为演员某一段唱腔出彩了。在整场演出结束以后没有出现久久不息的掌声,是这个戏没有达到感动人的程度,那就一定是剧本的问题。这种戏,也就是热闹一阵就消声匿迹了。曾经,有一个调侃:“编剧是骗子,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台下台上一起哭,一起笑的感人场景,现在只剩下了台上热闹。

(5)、歇后语中有趣的当属谐音类歇后语了。这类歇后语往往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既形象,又风趣。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

(7)、今天是后一节课,你们记住我刚才说的,放松心情上考场,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都在说高考的坏处,我告诉你们,等你高考成功了,到了外面你就可以凭会说瑞金话比别人多会一门语言。我等着吃你们的进学酒。再见!

(8)、然而,我们总觉得该剧还是缺乏提炼。剧情不够丰富生动,精妙细节、顺理成章的戏中戏仍然欠缺,人物仍嫌不够丰满。随着剧情的演进,不能紧紧吸引观众的情绪进入戏中。那种让人跌宕起伏、心情不能平静的、特别打动人、“拿人”的剧情没有出现。这个戏是立起来了,但立成经典,不行。这就不得不分析一下原因了。

(9)、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10)、赤壁之战爆发的晚上,黄盖按照信中约定,驾着一条小船来投降曹操,船上堆满干草。快到曹操的军营时黄盖点燃干草,自己跳水逃走了。熊熊燃烧着的木船借着东风直撞入曹操的船队,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喊声响成一片。这场赤壁战役中,曹操一方几乎全军覆没,赤壁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11)、从前有个傻女婿,蠢得要命,走到哪里都闹笑话。一天,他丈人过生日,傻女婿夫妻俩去祝寿。他老婆很聪明,怕他像以前一样在饭桌上闹笑话,就跟他交待:“等下吃饭的时候,不可以拼命吃。我在你脚上绑根线,我拉一下,你就挟一下菜。”傻女婿觉得他老婆很有主意,同意了。他说:“我一定记住,不丢你的脸。你拉一下线,我就挟一筷子菜。”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说傻女婿很懂规矩。吃到一半的时候,有个人把啃完的猪骨头扔到了地下,两只狗在桌子下面拼命抢,牵动了那根线。线动一下,傻女婿就挟一下。他老婆用眼睛狠狠地盯着他。整桌的菜被他一个人吃掉了。大家说,傻女婿只是装了半天的斯文。

(12)、这个很多人可能也没听过了。以前小孩在外面受了惊吓,家里老人晚上就会喊这个,让小孩的魂回来。大概意思是:宝贝,天晚了,在外面受了惊吓的话不再害怕了,平安回来睡觉了。

(13)、(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4)、《泥火情》与泥有关,又想起80年代的电影《泥人常传奇》。因一个泥人发生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社会的黑暗、商人的奸诈、艺人的品质都在立体的故事中表现出来。40年过去记忆忧新,一幕幕镜头难忘。当然它是悲剧,悲剧好比把一个精美的瓷器打碎,让人心疼,震撼。

(15)、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6)、我无意批评剧本作者,而且老老实实承认,写成这样一个具备一定艺术水平的剧本,亦是费了不少气力亦相当不容易的。我只是想客观地思考分析,高质量的戏剧剧本越来越少的原因。而且我诚恳的希望,当一个剧目上演以后,不要一味的赞扬、褒奖、鼓掌、鲜花,不停的捧,而应当提倡善意、真诚的文艺批评。当代的文艺评论不是很多,文学艺术批评更少。

(17)、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18)、需要提醒的是,80年代,当时申请非遗名录一事地平线上还没有出现。

(19)、估计所有的经典剧本都是付出了作者的真情感的。他们写剧本没有功利思想,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一种创作冲动和责任感。连作者自己也感动不了的,一定感动不了演员,更感动不了观众。

(20)、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4、打破砂锅歇后语怎么说

(1)、“谈”与“弹”同音相谐。指事情不能说或不好商量,双方谈不下去了。

(2)、这是徐志摩的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心肝妹,夜挑嘘~,得外头吓倒子唔怕哇~,冇惊冇吓,归来歇眼嘘~。

(4)、“平”与“瓶”同音相谐。高:本指所处的位置离地面远,转指能力强。指人的学识或能力等很高很强。

(5)、砂锅舞挺好看,是个看点,也烘托了戏剧场面。

(6)、德恒(郑州)·毋战斗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 

(7)、拼音:bùdàohuánghéxīnbùsǐ

(8)、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大获成功,黄盖虽然被打,但完全是心甘情愿的。后来人们就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形容两厢情愿。

(9)、其实这是一个谐音的歇后语,“问”原来是“璺”,这个字长得复杂,它的意思是裂纹。砂锅是用泥土烧制成的锅,一旦破了,裂纹就会从头延伸到尾。这句歇后语本来的意思是打破了砂锅裂纹会一直到底部。后来变成“问到底”,用来形容对一件事追根究底,一定要弄个明白。

(10)、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

(11)、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2)、                     

(13)、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14)、本剧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市场剧烈变化、平定砂器严重滞销、传统产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开场是挺好的,接下来,以保守与革新的碰撞为主题思想进入剧情,应该是很有戏的。现实中,过去,现在,都有很多故事。

(15)、读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6)、哈哈,小朋友听清楚了,这语不分“先后”,而是“歇后”。歇是歇息的歇,就是休息。说话只说前半句,我们就懂你的意思,后半句话可以休息了。这就是“歇后语”这个名字的意思。所以歇后语有点像谜语,前半句是谜面,对方不说后半句,我们也知道谜底是什么。

(17)、“岔”与“杈”同音相谐。指事情不顺利,总出现意外。

(18)、演员的演艺水平,我觉得几乎无可挑剔。无论唱念做表,真功夫都在那儿。主角张红红演木兰,唱腔圆润绵长,刚柔相济,更有吐字清楚功力不凡,晋剧唱腔中罕见之佳。她演青衣、小旦,已经是千锤百炼、功夫到家、从容不迫了。再演15年俊脸没有问题。

(19)、任美福,阳泉市政协原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乖玉顽石》。

(20)、其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

5、打破砂锅 歇后语下一句

(1)、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2)、嘴上猪油-------------油嘴滑舌

(3)、不要说,除了科幻,人间的故事已经讲完了。生活永远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生活是精彩丰富的,只有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想象与虚构必须依据于生活,生活的精彩亦必须用心去采集。就如同小蜜蜂酿蜜一样,集天然百花之精华,才有甘甜蜂蜜。你用几种物质也可以合成人工蜜,但是肯定没有小蜜蜂天然酿的蜜味美。

(4)、大雁飞过拔根毛---------总要捞一把

(5)、作坊里的石磨---------推一推,动一动

(6)、大雁吃莲杆-------------直脖啦

(7)、Scholartisan:scholar+artisan

(8)、译文:用葛藤接老婆打断掉的禅杖,追根究底。

(9)、拿棒槌缝衣服——__________(__)

(10)、“严”与“盐”同音相谐。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形势危急。

(11)、包括戏剧剧本在内的文学作品,普通作者的待遇较低。如果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长期体验生活,创作成本大,难以为继。

(12)、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13)、这句歇后语小童不用解释了吧,只要想想小兔子那绒线球一样的小尾巴就明白了。这句歇后语用来比喻做事没有耐心,不能长久。或者比喻坏人终究会被打败,他们能继续做坏事的时间“长不了”。

(14)、传统手工业做坊传承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化电气化制作的结合,昔日粗黑的丑小鸭蜕变成了精致细腻漂亮的白天鹅,古朴严谨的工匠精神与顺应风起云涌市场变化的开创精神有机凝炼一起,其间有多少曲折,完全能够打造一个剧情紧凑生动、高潮跌宕起伏、气势波澜壮阔的讴歌改革创新精神的大戏。对传统产品的艺术颂扬也客观上会形成艺术推介。

(15)、王教授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瓶),对古文字的研究深入。

(16)、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7)、缺牙巴咬耗子(虱子)——碰到了(喻碰巧了之意)

(18)、“动”与“冻”同音相谐。脑子:本指头部,转指脑筋。指做事之前要考虑考虑。

(19)、谁来执行这个任务呢?曹操生性多疑,想让他上当可不容易。东吴的老将黄盖自告奋勇,愿意用苦肉计骗取曹操的信任。

(20)、听见妈妈开门的声音,他连忙关了电视,坐在写字台前,打开一本书,狗头上长角——装样(羊)。

(1)、他不想让孩子糨子倒在床上——糊涂一辈(被)子,生活再艰难也坚持让他们读书识字。

(2)、但仔细一想,是巧妙地用了谐音,引出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结果,

(3)、我想起当年的经典豫剧《朝阳沟》。直到今年我在长治振兴村观看,唱段、道白仍然是感人之深。

(4)、“皮”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5)、剧中还有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小情节。揭开烧的火红的炉盖,演员轻巧地用手就把里面的砂锅端出来了。天哪,炉中的砂锅不烫手?他的手是特异功能?揭开盖子就用手端?这儿的揭盖端锅细节本来应有表演技巧,戏,戏,那不就是要戏嘛?这是编剧的问题,更是导演的问题。

(6)、泥火情,围绕泥火工艺改进,围绕爱情,设计情节。第1场是因泥火工艺技术交流探索而生情,第2场因现场工艺制作增情,场景及调情颇似《富贵图》的“烤火”一场。

(7)、南天门的解(gǎi)锯——天一锯(句)地一锯(句)

(8)、砂锅里炒胡豆——哈不开(喻应付不了或忙不过来之意)

(9)、★它精选了小学生应当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歇后语4000余条

(10)、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11)、如“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因“法”“发”同音;

(12)、“在乎”与“摘核”近音相谐。黑瞎子:即黑熊。摘核(hú):摘掉枣核。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

(13)、谐音类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有的则是以方言相谐,即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打破砂锅这句话的歇后语是什么?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