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认识吗精辟138条

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

1、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对比

(1)、因对于爱情与自由的向往,之后他也有过几次恋情,但终究冲破不来身份的禁锢,都无疾而终,只留下诗词叙说他对爱情向往而不得的苦闷。

(2)、二十四岁时,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今存词一共348首。

(3)、妇女不读仓央嘉措的原因:仓央嘉措诗歌是持久且合理的,不仅在中国藏,汉,蒙人群中,而且在英中,法,日,俄和其他人的欢迎,翻译成数十个广泛传播的单词。那么,为什么女性不适合阅读仓央嘉措。

(4)、25岁的他被押往北京路过圣洁的青海湖时,他打算在这里走向生命的终结。如果此时的仓央嘉措选择死亡,那么在临死之前,他是否会在这宁静的青海湖边,回想起自己八年来,在拉萨快乐的日子。

(5)、妇女还不读仓央嘉措,原因:仓央嘉措诗歌是持久且合理的,不仅在中国 藏,汉,蒙人群中,而且在英中, 法,日,俄和其他人的欢迎,翻译成数十个广泛传播的单词。那么,为什么女性不适合阅读仓央嘉措。

(6)、将思绪追忆到曾经的点点滴滴,混合着身后的微微残阳,不禁悲从中来。

(7)、    而至于仓央嘉措,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比较著名的应该就是他跟他的达娃卓玛的故事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还是错过了,所以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选择把情感寄托于词中吧,而女生不读仓央嘉措的原因大概是因为

(8)、我是凡尘美的莲花,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与她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

(9)、一个对悲伤的事情太过执着,好像永远都走不出来;一个对美好的事情太过期待,好像下一秒就会失望而回。

(10)、纳兰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之人,父亲是康熙年间名噪一时的重臣明珠,官居内阁十三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容若,却偏偏是“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11)、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12)、仓央嘉措,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历史上为著名的活佛之一。只是他的著名却并非是因为他活佛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精神叛逆与情爱的追求。他本是转世的活佛,应该高高在上收到万众的敬仰与膜拜,可他的骨子里却偏偏充满了桀骜与不驯,宁愿走出寂冷刻板的布达拉宫,在多彩的拉萨街头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

(13)、爱情是心灵上的交流,相知之后方知知己,当心灵覆叠与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

(14)、纳兰容若也是一位传奇的人物,说起纳兰容若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就是纳兰明珠的爱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出生于名门贵族,从小衣食无忧。接受良好教育的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翩翩贵公子。用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恰到好处。纳兰容若不仅家世好,人品好,而且文采也好。他是清朝为出名的词人,他的词传神逼真,清丽婉约。有着自己的风格特色。可惜天妒英才,年仅三十一岁的纳来容若因情所困,抑郁而终。

(15)、仓央嘉措被称为转世灵童,他留下的是多是情意绵绵的诗句,女人不能读他的诗是因为他的身份是活佛,但是却的向往爱情。在这样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下,很可能会导致让更多的女人义无反顾的投入爱情的漩涡中。女人一旦义无反顾,那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谁都不知道。

(16)、仓央嘉措,人称活佛。在十五岁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一直生活在藏南的门隅地区。

(17)、相比较于死去,我更愿意相信他还活着。  在大雪之夜,仓央嘉措借着雪遁,在霞光万丈里脱离了拉藏汗的追杀。从此游历青海,经甘肃,过西域,翻过喜马拉雅山脉,越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途径不丹、尼泊尔、印度,继续钻研佛法,然而却终身再未回到西藏,回到拉萨。  后来,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一位来自西藏山南措县的故人,不远千里来到蒙古阿拉善旗,告诉当地的一个僧人:曾经有一个叫做仁珍旺姆的姑娘,一直在山南的那片高地,遥望远方,等待着一个叫仓央嘉措的少年归来。而这位僧人听完之后,已经是泪流满面。

(18)、但是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是同一时期人物。纳兰容若出身卑微,家族世代信佛,是清初著名诗人和政治人物。他不被宗教思想所束缚,一生写下许多缠绵的情诗,其中大多描男女爱情的忠贞、快乐和遭遇挫折时哀怨。

(19)、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两人都生活在康熙年间,仓央嘉措于1673年生,1707年逝世;纳兰容若于1655年生,1685年去世,两人虽相隔二十多年,但二人的命运之辙仿佛由同一辆车留下。

(20)、李后主它有自己的美,而且更加令人困惑,此外,他的话语还受到《花间集》和某些话语的影响:妻子的爱情早逝,旧梦的后期困境和文学朋友的聚集,因此他没有法摆脱深层次的困惑和悲观主义他厌倦了职业,对有钱人不屑一顾,对正式职业不屑一顾,因此他不在乎任何可以占领的东西,而是永远无法持久的爱,内心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

2、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认识吗

(1)、纳兰容若去世于康熙二十四年,同年秋天,沈宛为他生下了他的遗腹之子富森。

(2)、   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却有着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真实与纯净。我们也因这一份真诚,至今感动不已。

(3)、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4)、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大概是因为,纳兰容若曾说: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仓央嘉措曾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美的情郎。一个想要留住的时光太多,所以注定是大梦一场。一个想要的太多,所以终究会两手空空。

(5)、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6)、“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7)、                             

(8)、公元1685年,纳兰容若的生命在他的府邸尘埃落定。但公元1706年,仓央嘉措的故事却并没有在青海湖边落幕。  公元1706年,被废黜的仓央嘉措在押解去北京的路上,途径青海湖之后,便再无关于他的记载。从此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关于这位佛爷无尽地传说。  这位曾经雪域大的王;这位百万藏民心中的活佛;这位拉萨街头美的情郎,后是否化作一滴相思的眼泪,落入了这无岸的青海湖中。亦或是坐化于这大雪纷飞的青海湖边,演绎了一场“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人生谢幕。

(9)、纳兰容若是有名的才子,但是自古才子空余恨,他家境优越,能力十足,仕途顺利,但是却也有自己不顺的地方。他和自己的妻子夫妻和睦,但是妻子却过早去世,导致他的诗中有很多首都是思念亡妻。他仕途顺利,但是却是在异乡做客,所以导致他的诗中很多都是欲言又止,缠绵不尽的诗句。

(10)、   纳兰容若的词大部分寄托的是他对爱情的求而不得,虽然纳兰容若从小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但是家境如此之好的他,却喜欢文学,经常结交有才学的文人,经常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仗义疏财,

(11)、作为一个有修行的高僧,他早已经不是那种痴情浪子了,诗中谈的都是修行,都是如来佛性,又或者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一种与如来自性对话的方式。

(12)、后,这位僧人圆寂于蒙古阿拉善旗,开创了佛教的另一分支。而这名不知名的僧人,就是隐姓埋名一生的仓央嘉措。

(13)、当纳兰容若在深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时;仓央嘉措也写下了“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决绝相思。

(14)、不学佛的人或许不懂,学佛的人就会发现他在用诗的语言在讲述一种修行的法门,包含一种甚深的智慧和禅机,他也在说于红尘,人世,命运,政治中自深的感悟。

(15)、我牵过你的手,吻过你的唇,枕过你的胳膊,这辈子,就当嫁过你了,心动是你,遗憾也是你。

(16)、纳兰容若,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

(17)、说这句话的人,一定十分懂得纳兰容若和仓央嘉措。他知道纳兰容若的词有太多伤感的回忆,容易让本应该血气方刚的男儿汉,变得温柔多情。

(18)、这些句子,让人读来不忍心去翻译解析,因为那样会破环美感。每个受伤的或者热恋的人儿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总有一句突破你内心的屏障,引起共鸣。

(19)、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仓央嘉措”再点击“关注”,每天分享好文美文,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商务合作qq:2749416960

3、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谁的才华高

(1)、初恋是青梅竹马,两人自小相识,可以说是两小无猜,心意相通,但仓央嘉措当选达赖后便注定与爱无缘了,即便他多次走出布达拉宫与爱人相会,也免不了与初恋分离的结局。

(2)、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美的情郎。

(3)、纳兰的文学成就高,代表作有《饮水词》、《侧帽集》等,也可以直接看他的诗词全集,之前朋友送了本安意如的关于纳兰词的解读之作《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可以一看。仓央嘉措因歌曲与电影的传播,仓央嘉措的诗词在前几年很火,那句“不负如来不负卿”便出自他手,这句词也一本比较出名的同名的小说,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的男主角也是个和尚。

(4)、人已故去,隽永的诗句却永在世间静静流淌,被那些有缘的人,一次次记起,又一次次传诵。

(5)、仓央嘉措是康熙时期西藏的达赖,通俗来说他就是个和尚,按理说入了佛门便不可能有爱情这类事发生的,但神奇的是他不仅拥有了爱情,而且还不止一段。

(6)、女不读仓央嘉措”怕的是女人太过相信宿命轮回,痴痴一生只盼今生有缘人。在如今这个在现在喧嚣浮华的社会上,有多多上个如纳兰的爱情,又有多少个有缘人。

(7)、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8)、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9)、人生若只如初见,数百年来,也不过二人许。一个是满清第一大词人,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活佛,流传于世许多美丽的情诗。

(10)、“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11)、《那一世》《长相思》是两位诗人的成名作,可惜的是,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一个止于26岁,一个止于30岁,一个站在了诗的巅峰,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

(12)、李后主它有自己的美,而且更加令人困惑,此外,他的话语还受到《花间集》和某些话语的影响:妻子的爱情早逝,旧梦的后期困境和文学朋友的聚集,因此他没有法摆脱深层次的困惑和悲观主义他厌倦了职业,对有钱人不屑一顾,对正式职业不屑一顾,因此他不在乎任何可以占领的东西,而是永远无法持久的爱,内心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

(13)、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14)、那是一个冰冷的时代,就像所有封建王朝一样,人性受着极大的压榨和摧残,权力,欲望仍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东西,纳兰容若给那个冰冷,麻木的时代带去了太多温情和真实。

(15)、我想,如嘉措与纳兰相见,定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16)、                                             

(17)、“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美的情郎。”

(18)、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人,大学士明珠之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纳兰性德这样的男子可谓是占全了让人去爱与怜惜的全部因素。他是才子,不过二十二岁便中了进士,并且文武兼修。他出生名门贵族,父亲是朝中重臣,母亲则出身于皇族。他多情,亡妻去世后,哀思极深,所以才会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千古佳句。

(19)、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20)、菩提的果实落入凡间,无声的奏响生命的空山。思想化作飞鸟盘旋,他们的文字赋予文字以羽翅......

4、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的故事

(1)、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2)、谈及相思,又怎能不谈纳兰词。细说起来,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虽相隔,但二人的命运之辙仿佛由同一辆车留下。一个位极人臣,一个雪域至尊,明明都有不可限量的未来,却都看轻这淡利浮名;一个为情痴,一个为情圣,明明都是三尺男儿的身,却都情长不输女子,一生为情所苦。纳兰也说相思,他说:“青陵蝶梦,倒挂怜么风。退粉收香情一种、栖傍玉钗偷共。愔愔镜阁飞蛾,谁传锦字秋河?莲子依然隐雾,菱花暗惜横波。”如果仓央嘉措的相思是幅水墨画,墨即是色,质朴自然,那么纳兰的相思便是工笔画,细腻精妙于毫厘间。纳兰词中不见相思,却字字相思,那相思便是你所有的东西都在身边,却唯独你不在。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泪流尽了,这字字便是浸透了相思的血泪。“相思相思,为何人人都知情这般苦却都宁受这苦?也许是因为美的情花就开在这相思的泪里,铭心的爱就留在刻骨的痛里。

(3)、他知道仓央嘉措的诗歌塑造了人世间美的情郎,容易让本来就感情细腻的女性,会对爱情报以不切实际的幻想。

(4)、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5)、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

(6)、然而,这一切对仓央嘉措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7)、Twoofthemostbeautifullovermeet

(8)、仓央嘉措是雪域高原的王,但王的深情却让人落泪;仓央嘉措是佛祖座下的一朵白莲,但是他却总是向往凡尘的烟火。或许仓央嘉措从来就没想过要当雪域大的王,他只想当一个世间美的情郎。但是当他当上雪域大的王,他心爱的姑娘却再也无从寻觅。

(9)、纳兰性德20岁时(约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颜氏为妾,纳兰与卢氏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号,因产后受风寒,缠绵病榻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又过了三年多,他续娶官氏为继室。两人感情也不错。纳兰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纳兰性德的子女人数、名字,由于记载年代和史料来源有别,虚实难辩,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来无法弄清。据现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认同纳兰共有三子,长子富格,次子富尔敦,三子富森,女数人。长女嫁给高其倬作原配;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年羹尧,其孙名瞻岱。

(10)、有点类似于李商隐和李煜,但是,远无此二人深刻,深沉,阔大和浑然。更无此二人之家国情怀,历史视野。属于文艺青年的小调调,离文学上开宗立派,成为泰山北斗还差的远了。

(11)、《那一世》《长相思》是两位诗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一个止于30岁,一个止于26岁,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一个站在了诗的巅峰。

(1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13)、是否会想起自己流浪在街头的酒楼茶馆,幽会着自己心爱的女子玛吉阿米?是否会想起那个为了维护他无上,纵身跳下布达拉宫的那位来自藏南琼结县的酒楼姑娘达娃卓玛?是否会想起那个寂寥的雪夜,拉萨街头一直延伸到布达拉寝宫的脚印?

(14)、明明爱到深处,却逼迫让自己一刀两断的痛,那种淡漠的压抑近乎绝情的态度带着的对尊严的保留和对爱情的尊重…

(15)、纳兰容若一生的顺畅,却因为自己的亡妻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对于纳兰容若来说夫妻感情的美好,所以在自己的妻子去世之后,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是来悼念亡妻,不仅于此,无论是怎样的诗作,都会显得的没有男子气概。当然对于男性来说,读纳兰容若的诗作,或许跟自己的三观并不相符,所以才会有了男不读纳兰容若的说法。

(16)、岁月流逝,他们却如同清新宁静的两朵淡雅之花,寂寞的开在这凡尘俗世中的一角。或许从今以后他们不再寂寞,两个清冷的身影已在此书中悄然相聚。

(17)、《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这本书在我看来,大的价值是,把人类历史上两大才子的生平做了一个对比,家庭、遭遇、一生,语言风趣幽默加上两人的诗词作品,使文章充满内涵,不失风趣。惊叹于他们才华的背后,对他们的遭遇的叹息,故人已逝,遗憾却永垂不朽。

(18)、而仓央嘉措,我们很多时候都将其诗作为爱情诗来读了,那样你搞错方向了,想简单了,他做活佛期间,西藏政治复杂,其个人命运也很坎坷。

(19)、凄清冰冷,橙暖圆润;无论阴晴亏盈,遑顾有情无情。面对孤独了就举杯邀请的盛情,无奈了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怨怼。

(20)、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

5、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合称

(1)、而仓央嘉措在被康熙废除六世活佛之位后,他再也不是雪域大的王。不仅如此,他还得离开布达拉宫,被押往北京问罪。

(2)、然而,纳兰容若却不知道,就在三年前,之外的雪域高原,已经诞生了另一颗痴情的种子。而那个人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继续重复着他那“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便是雪域高原的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

(3)、嘉措,容若,因为优美的爱情诗篇,成就了自己世上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地位!

(4)、    这是三百年前拥有着绝世才华的两位诗人,也是两个“清凉孤绝”的生命。人已故去,隽永的诗句却永在世间静静流淌,被那些有缘的人,一次次记起,又一次次传诵。

(5)、在世人的眼里,仓央嘉措的一生,于佛教的教条而言,他是有罪之人;但于词坛的殿堂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功臣;于爱情而言,他是痴情的象征!

(6)、曾以为南唐李后主之后,世间再无如此清丽婉约、哀怨婉转的词人。不过纳兰性德的一首木兰词则表明,这世间哀怨感伤的多情之人还是有的。

(7)、如嘉措与容若生在同一个时代,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无疑是开启了一场颂扬爱情的诗歌盛宴;对于生在那个时代、喜欢饮酒作诗又崇尚爱情至上的人来说,实是一大人生幸事!

(8)、仓央嘉措的诗读起来不仅有一丝美感,更能体会到淡淡的禅意。曾经每晚睡觉前都要听一遍,能够涤荡内心的杂念。

(9)、但就这么一个绝世公子,他的感情经历并不顺畅。十八岁的纳兰容若情窦初开,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并写下了诗篇“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但不幸的是,表妹不久之后被选入宫中,这使正逢爱恋中的纳兰容若很受打击,他只觉得人生突然失去了意义,只留他形影单只,孤独却毫无办法,“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成为了他的真实写照。

(10)、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11)、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却有着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真实与纯净。我们也因这一份真诚,至今感动不已。

(1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唐·元稹

(13)、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

(14)、纳兰容若也做过康熙的侍卫,却完全不像他的父亲,当官对他没有一点吸引力,甚至有种味同嚼蜡的厌恶感。纳兰容若的母亲,是阿济格的女儿,出身没落名门,性格却又无比的强悍和乖戾。而纳兰容若就来自这样一个家庭。

(15)、在他们各自的寂寞与悲伤中,因世间那份深情的爱,世界变得温暖;因这份温暖,使他们的生命并不苍白。

(16)、“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17)、本该沐浴在蓝天下的门巴汉子,被神位禁锢在布达拉宫,成佛,是世人留给他的路。仓央嘉措一直都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傀儡,神,注定是孤独,人间烟火只是一场徒劳的艳羡。人们知道的他,是那个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遇的世间美的情郎,也是那个雪域大的王。

(18)、妻子去世对纳兰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即使之后他再有新欢对此事也意难平。此后他的作品很多都带有哀婉、凄凉的意味,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

(19)、嘉措与容若的诗,对已经饱尝过爱情甜蜜或痛楚的人来说,或是释放幸福的乐章,或是缓解痛苦的良药,从他们的诗中总能找到读者的影子,表达出读者内心的感受,熨帖、慰藉到读者的心灵。

(20)、纳兰容若呢,他是一个清朝的词人,然后呢,可以说是一个清朝高富帅呢。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时候还是我的老师对他几乎就是,十分崇拜,可以说他就是我老师的偶像。于是我就去了解了一下,发现确实他是一个真的是一个很牛逼的人。他的性格不羁,天生就超凡脱俗。他本身就是一个出生豪门的人,所以说他有着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你他有一些的悲观,对富贵也不是很看重。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很洒脱的境界。

(1)、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2)、尽管相差了28年的时光,尽管从北京到拉萨,相距有余。但纳兰容若和仓央嘉措一生的命运,却惊人地被同一个人操控着。而影响二人命运的这个人,就是康熙皇帝。

(3)、但世间了解仓央嘉措的莫过于他自己本身。在仓央嘉措自己看来,他这一生既走在红尘的路上,也走在求佛的路上。前半生在殿堂内参悟佛法,后半生在红尘中渡人渡己人!

(4)、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大概是因为,纳兰容若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仓央嘉措曾说:在那东方的山顶,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5)、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被选为活佛的继承人。对于仓央嘉措,出名的不是活佛的名号,而是他的文学成就。仓央嘉措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民歌诗人,他一生之中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他的作品富有感情细腻真挚,有特色。除了他的作品外,仓央嘉措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雪域大的王,也是世间美的情郎。他虽然身份高贵,但手中却没有实权,一生苦闷不得志,后来康熙帝以沉迷酒色、不守清规,认定他为假活佛,将他废黜。终在押解去往清都的道路中,在青海湖附近打坐圆寂。

(6)、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8)、纳兰容若比仓央嘉措整整年长了28岁的时光年华。一个是当朝重臣明珠的儿子;一个是西藏的五世达赖活佛转世。二人都是有着相同政治抱负的青年才俊。可惜,二人的一生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命运也始终被别人所操控。因此,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人世间对男女真情的期待。

(9)、仓央嘉措我不想污染梵蒂冈,也不想失去美丽,看来活佛对爱情没有怨恨。女人本来是一群情感动物,她们会以活佛的诗作为驱动力,并且会更加坚定地投资于对飞蛾的热爱,有时是没有道理的,有时是出于道德伦理而做愚蠢的事情。

(10)、“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1)、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

(12)、这是三百年前拥有着绝世才华的两位诗人,也是两个“清凉孤绝”的生命。

(13)、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14)、孤影流转于西风之中,倍觉秋风惊凉。周围是黄叶纷纷,不禁黯然神伤而关闭疏窗。

(1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6)、在仓央嘉措当上活佛之后,或许他心爱的姑娘已经离开了拉萨街头,回到他们曾经的故乡,嫁为人妻,保全他作为六世活佛的无上尊荣;或许,为了政治的需要,那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已经被雪域的实际统治者,藏王桑杰嘉措秘密处决。

(17)、现实生活中,纳兰容若从未遇见过仓央嘉措,但是在随缘散人的这本书中,他们却相遇了。这不是单独为他们其中某一个人所写的传记,而是穿越时空对二人的故事叙述。作者用略带忧郁的婉约言语,交错讲述着他们的人生的悲悲喜喜、起起落落。用略带忧郁的细腻婉约文字,将他们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他们虽从未谋面,却在无形中好似多年的密友一般相谈甚欢、惺惺相惜。

(18)、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门巴族中,门巴人性情豪爽,爱唱歌,爱喝酒。门巴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乡情淳朴,民风开化,崇尚自由,尊重爱情。仓央嘉措就在这里出生了,他是活佛,是雪域大的王,他拥有无上的荣光,却也拥有无上的寂寞,他受万人景仰崇拜,却又独自在角落里惆怅。

(19)、风雪夹杂,道路崎岖,天气寒冷,睡眠因此支离破碎,被风声雪声聒碎,被惆怅和伤感搅乱,哪里还有好梦可言?

(2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他们写的词之好和动人心弦的一种夸奖,因此就以上我提到的这些原因,作简要介绍:

(1)、相逢何必曾相识,再看君卿已陌路,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愿相思不蔓延,时光定格一瞬间,梦里徒留遇初颜。

(2)、注:“未生娘”(藏文ma-skyes-a-ma),系少女之意

(3)、仓央嘉措我不想污染梵蒂冈,也不想失去美丽,看来活佛对爱情没有怨恨。女人本来是一群情感动物,她们会以活佛的诗作为驱动力,并且会更加坚定地投资于对飞蛾的热爱,有时是没有道理的,有时是出于道德伦理而做愚蠢的事情。

(4)、终其一生,满是遗憾,于你幸得人海,归于人海,从此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

(5)、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本该一生尊荣,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流下无数空灵而多情的诗句。 一个是大清第一词人,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怀有山泽云海之心,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6)、在纳兰容若18岁那年,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被康熙皇帝纳入宫中,纳兰容若那懵懂的真爱从此被扼杀。在仓央嘉措24岁的时候,康熙废除了他的六世达赖活佛之位。

(7)、好聚好散这个词就像一把枪,打着温柔体贴的幌子,对所有真心进行扫射,说的人洒脱,听的人心碎。

(8)、                               

(9)、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

(10)、姓氏赋予一个人大的幸福,也可能带给他大的痛苦,“在下姓纳兰,名容若”,作为父亲的纳兰明珠,艰辛的爬上一个高位,他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子承父业,不执著于不入眼的诗词情爱,抓住自己的锦绣前程。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诗、酒、剑、佳人,这一系列属于一个不得自由的人,富贵花啊、富贵花。

(11)、坐错车是后悔,错过车是遗憾,迟到的深情与温柔都毫无意义。

(12)、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13)、魂销骨瘦总是无数人相思成灾的模样。当年柳永一句“衣带无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道尽了多少痴情的苦。再远一点的话,我们可以说到《诗经》,其中有首诗是一位陈国的男子在月下心怀佳人时的心意表达,他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里升起了中国浪漫的月亮,从此月光是相思的凭依。仓央嘉措的诗里没有月亮。他只是喃喃地说着自己热恋的情人成了别人的新嫁娘,而自己早已形销骨立。是呀,这样的痛楚早已是说不得道不得,只那平平实实的一句,便可在旁人的心里留下闷闷的一记重响。都说女子痴情,总为男人受着情苦,可也有如仓央嘉措这般的男人,情到浓时可以魂不守舍,可以至死方休。

(14)、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结局满是遗憾,但已尽我所能,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什么叫一往情深,又一文不值。

(15)、轻声念起上面的这首情诗,心中不免会有一阵涟漪荡起。这是那一位多情郎在为自己的心爱的女子袒露心声,倾诉爱意。又是怎样的女子能够让人如此的迷恋?只是没有想到写下这饱含浓浓深情的男子却是这世间不该有情爱的人。

(16)、而仓央嘉措呢,他的身世也十分的传奇,他是西藏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诗人,同时他在政治上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可以说他的经历是的神奇的,大家具体想要了解,可以去网上详细了解。在传说中,他有一个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但后来他进入了布达拉宫之后,据说他的情人被处死了。不管他的爱情故事有多么多的传说,但是无一不是悲剧结尾。

(17)、同是才华横溢,同是内心寂冷落寞,同是多情神伤……他们虽然同是生活在清朝的康熙年间的历史人物,彼此之间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交集。几百年过去了,当时的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可是他们所流传下来的名篇佳句在今天却被我们一再提起,他们的灵魂时时萦绕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18)、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认识吗精辟1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