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鼻祖是谁【京剧老生鼻祖】

一、京剧老生鼻祖是谁 给大家介绍一下

1、京剧老生鼻备御雹祖是程长庚。

2、程长庚(仿帆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

3、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4、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

5、同治、光绪年拆粗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

6、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7、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

8、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二、京剧老生鼻祖是谁 京剧鼻祖程长庚的传奇故事

1、京剧老生鼻祖、程长庚(1811~1880)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

2、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3、京剧鼻祖程长庚的传奇故事、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

4、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

5、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6、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

7、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8、京剧老生鼻祖应该是程长庚,出生于1811年,卒于1880年。

9、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程家井人,清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活动家、京剧的创始人之一。

10、程长庚是当年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里的首席老生台柱演员,同时也是三庆班的班主。

11、在四大徽班进京后,京剧诞生,程长庚也就随之表演京剧。

12、作为京剧的创始人之程长庚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而程长庚又是这三人中,杰出的一个,堪称老生第一人。

13、程长庚又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14、作为京剧鼻祖,又是老生第一人,那么自然也就是京剧老生鼻祖了。

15、程长庚的雕像,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王河镇河镇中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

三、京剧老生鼻祖是谁?

1、京剧老生鼻祖的名字是程长庚。

2、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程长庚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

3、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4、艺术特色程长庚的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

5、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

6、他的唱和念法,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四、京剧始于什么朝代,创始人是谁?

1、京剧老生鼻祖的名字是程长庚。

五、京剧的发明家是谁?什么时候有的?

1、京剧创始人---程长庚程长庚(1811-1880),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程家井人,清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活动家,京剧的创始人。

2、他十几岁时便入家班“四箴堂”学戏。

3、初次登台,一鸣惊人。

4、进京后誉满京都。

5、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京都梨园公会“精忠庙”会首长达30余年,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

6、文宗皇帝曾卦赏五品顶戴,慈禧、慈安太后也有过赏赐。

7、他博采众长,凝众多优秀弹腔高手之心血,集弹腔艺术之精华,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并用,熔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演变剧种——“京剧”。

8、程长庚因此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剧神”。

9、程长庚嗓音浑厚,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

10、善于用他那高、清、亮的嗓子,吸收昆曲、京腔、汉调的演唱技巧,演唱起来“声情交融”,有“刚健沉雄,大气磅礴”,“穿云裂石”、“余音绕梁”之势。

11、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长于表现典雅庄严的风度。

12、他擅演老生,与当时的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

13、他所演的《文昭关》之伍员、《取成就》之刘璋、《群英会》之鲁肃以及《战长沙》之关羽均著名,后来演出大多宗程。

14、程长庚管理戏班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坚持拒演“大老板”。

15、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孙菊仙为其北子,谭鑫培为其义子,汪桂芬为其琴师,杨月楼则为其指定之三庆班班主继承人。

16、晚年创办三庆科班,先叫“小荣椿科班”,后改为“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着演员。

17、程长庚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

18、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19、程长庚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安徽人民的荣耀,更是潜山人民的骄傲。

20、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珍品的伟大艺术家。

21、在1990年徽班晋京200周年之际,1991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0周年和1996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

22、1996年5月潜山县又建立了程长庚陈列馆,展出有关程长庚实物、图片等资料300余件。

23、1991年,程长庚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我国京剧老生鼻祖是谁?

1、京剧老生鼻祖是程长庚。

2、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

3、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

4、唱腔程长庚的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

5、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

6、他的唱和念法,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7、他演的关羽戏时,特别注意唱工,做派着重神威端庄,得到了米喜子的真传,并有所创新。

8、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镇潭州》《状元谱》《群英会》等。

9、他还时常演红生戏(老爷戏)如《华容道》《战长沙》。

10、他的昆曲也唱得很好,经常演出的有《钗钏大审》等。

七、李少春是“李派文武老生”的掌衣钵传人【京剧吧】

1、转自拙帖“恭贺新春吉祥戏集萃”。

2、有个“行当”叫“文武老生”,老生、武生、红生,都来得,而且有高水平,有时还唱“勾脸”戏、猴戏。

3、“文武老生”的开山鼻祖,是李桂春老先生,艺名小达子。

4、我看过两次小老的戏,一次是他与郝寿臣、李万春的《逍遥津》,另一次是他与王福山、韩盛信的《独木关》。

5、正好一个老生,一个武生。

6、小老的继承人,是一子,二儿子李少春。

7、一婿,李万春。

8、他们各有独创,但“根儿”是“李派”,即“小派”。

9、“文武老生”艺术高超者,有李万春、李少春、励慧良、唐韵升、李如春,等人。

10、北京旧观众,认为“文武老生”是外江派,所以小老拍出一万银元,叫少春“文拜余叔岩,武拜杨小楼”。

11、李少春先生还是“很争气”的。

12、成了京剧界成功的“海归”。

14、严格说,李少春的行当是“文武老生”。

15、“文武老生”是外江概念,其开山鼻祖是李桂春(小达子)老先生。

16、李少春的确属于“李派”,就是“李桂春派”,又称为“小派”。

17、小老的心气极高,又特别“看好”他的这个儿子,他不甘心自己的爱子,和自己一样,成为“外江派”。

18、拍出一万银元,让李少春,文学余叔岩,武学杨小楼。

19、这个目的达到了,而且很成功,李少春聪慧过人,从不“死学”,还擅长“自编自演”。

20、岂知,他的宽、杂、高,非但没有令其成为“京朝派”的领袖,反倒成为“文武老生”李派,铁定的继承人。

21、和他的姐夫李万春,成为李派“文武老生”的“一时瑜亮”。

23、楼主说的不错,可惜懂者寥寥,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25、李万春算“文武老生”。

26、而且得其岳父的衣钵,絶不在他的“小舅子”之下。

27、有空细聊。

28、我前面举到的几位,唐韵笙,应该是“老生”。

29、李如春戏路窄,只能算半个。

30、励慧良勉强算一个吧。

31、传小老衣钵者,就是李家郎舅了。

32、下一代,走这个路子的不少,少春的弟子和“私淑者”便是。

33、可惜,师徒们距小老的初衷,都“偏了”。

34、李万春倒是“正宗”,可是,“老生”这一块,太弱。

35、所以,说“文武老生”这个行当,“二世而灭”,也可以。

37、早期经历、(1911年农历八月十二日—1985年9月14日),京剧老生、武生,李万春小名长顺。

38、他除了接受家传外,还先后受教于徐德增、于德智、崔凤鸣、项鼎新等老师学《珠帘寨》、《碰碑》、《洪羊洞》、《逍遥津》、《斩黄袍》、《状元谱》、《盗宗卷》、《乌龙院》、《辕门斩子》等。

39、李万春七岁就在上海以“客串李”为艺名在白牡丹(荀慧生)主演的《三戏白牡丹》中登台献艺饰仙童,表演五子夺魁。

40、自此随其父在班中借台演戏,8岁时便由其老姨陪同在芜湖、安庆、扬州、无锡、苏州,等地演出,后又随其父赴杭州演出,自此小有名气。

41、其父好友中医赵安伯为其取艺名李万春,意在万古长春,曾演出《捉放曹》、《黄金台》、《打棍出箱》、《珠帘寨》、《摩天岭》等。

42、从此他走上了辉煌的演艺路。

43、载誉返沪后,其父为使他博采多学,广请名师授艺,从杨瑞亭学《战马超》、《战冀州》。

44、从张德禄学《潞安州》、《汤怀自刎》、《驱车战将》。

45、从何月山学《三江越虎城》、《长坂坡》、《金钱豹》。

46、从张德俊学《花蝴蝶》、《四杰村》、《快活林》。

47、从刘奎童学《追韩信》、《徐策跑城》。

48、在马连良抵沪演出时,李万春深得马连良青睐,从马连良学《李陵碑》、《南阳关》、《打棍出箱》等戏,为他唱念功夫的发展起到了颇重要的奠基作用。

49、并从应宝莲学了《目莲救母》,此剧虽为老旦戏,但剧中刘清提有接叉、摔踝子并从高台摔下的精彩武技。

50、虽学会并未演出,后来将此戏传给了王鸣泳。

51、艺成后随父由沪至津。

52、十二岁,1923年9月李氏一门应斌庆班主事人俞振庭之约到北京搭班,李万春三天打炮戏《战马超》(首场在三庆园与师弟蓝月春演出大轴)、《珠帘寨》《四郎探母》,文唱、武打,技熟艺精,而且扮相英武,嗓音响亮,口齿清晰,还善于表演,各有特色,被京城誉为“童伶奇才”。

53、后随斌庆社赴济南演出,应邀的余叔岩演《八大锤》,让李万春饰陆文龙,这是余氏有意的提携,亲传了此戏,并收万春为义子。

54、后让李氏全家迁入大吉巷余氏之房。

55、从此他大红大紫,轰动梨园。

56、他边演出边广收博取,不但每天有马连良、尚小云等名家作看戏后的总结指导,而且他文戏问艺余叔岩,武戏投师杨小楼,两位大师认真传艺,宠爱,均收认他为螟蛉义子。

57、中期经历、1926年李万春得到梅兰芳的提携,搭班梅剧团随同梅先生到沪演出《林冲夜奔》、《战冀州》等,更是受益匪浅,梅演《宝莲灯》,李万春曾在大轴演出《劈山救母》中的沉香,享誉沪上,并得小达子李桂春青睐,将其次女纫秋(少春二姐)许与万春。

58、1931年,他组成“永春社”挑梁自任主演,在京、沪以及济南、青岛、武汉、东北各地演出,大受欢迎,该年完婚,二李结为秦晋。

59、除演传统戏外,他还不断排演独有的新剧目,如《田七郎》、《大树将军》、《佟家坞》、《阴阳鱼》、《羊角哀》、《十八罗汉收大鹏》等。

60、1936年,新华影业公司,为其拍摄了黑白有声京剧影片《林冲夜奔》。

61、1938年,长子小春出生,并收姜铁麟为徒。

62、1938年在其父支持下,在北京大吉巷9号(今北大吉巷2李万春1号)两四合院内创办科班,取鸣举、万春之号各一字定名“鸣春社”,该科班原计划招收鸣、春、佳、乐四科,实际只办了鸣、春两班。

63、排演了很多新戏。

64、如《田七郎》《大树将军》《佟家坞》《阴阳鱼》《羊角哀》《十八罗汉收大鹏》等。

66、秋高兄、大鉴!感谢您转来的李万春先生的资料。

67、在搜集京剧史料方面,您是专家,小弟受教了。

68、小弟创办此帖,目的是围绕“文武老生”这一课题。

69、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70、特别对李少春先生,兼及李万春先生和李桂春老先生,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71、本帖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文武老生”。

72、谁是“文武老生”的创始人,谁是“文武老生”的衣钵传承人。

73、李少春先生的艺术成就,及他在京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74、“文武老生”行当的经验和教训。

75、以我和学兄的年龄、资历,和对京剧的认知,相信我的观点,与兄会有“灵犀之通”。

76、恳请您随时指正,特别在“资料”方面,给小弟大力支持。

77、请吧友们谅解,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

78、以上,只能“娓娓道来”,不急。

80、早期生就是老生加武生,十三绝里老谭是武生的造型,现在老武分家,实数演员能力有限,导致行当细化。

81、结果就是李少春演闹天宫就是武生,演将相和就是老生。

83、占个楼慢慢看。

84、李少春是文武老生。

85、李派或小派说法是解放前李桂春系列叫法。

86、解放后听说的李派,是在老生方面表现更多。

87、谁有李少春的武生,武老生,红生,猴戏等音配像让我们欣赏一下?另外,李万春的老生戏哪个具代表性呢?。

88、什么是“文武老生”京剧的“行当”,是“泾渭分明”的。

89、“青衣”就是“青衣”,“花旦”就是“花旦”,“老死不相往来”,优点是有利于“攻坚克难”,占领本“行当”的艺术巅峰,小翠花高超的“花旦”艺术,拥有大量观众,“四大”犹避其锋。

90、缺点是,容易形成故步自封的壁垒,影响演员间的相互借鉴,优势互补。

91、不利于京剧的发展。

92、王瑶卿先生,以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发展、进步的眼光,打破这一藩篱,把京剧“旦角”艺术,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93、王先生伟大,被称为通天教主,并与谭鑫培并称为“梨园汤武”。

94、但是事物总是有“负面”的。

95、就此而言,京剧可能再出梅、程,却永远不会再出小翠花了。

96、(待续)。

97、文武老生这个概念是为了捧人而硬造出来的。

98、李少春先生在发展继承“小派”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99、如今世称“李派”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应该不是针对“小派”而言,而是针对“少派”而论,两者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应该是属于两个独立的艺术流派。

101、(续)相对于“旦行”,“生行”更加界限分明,“老生”和“武生”,是“生行”,乃至整个京剧的“两大支柱”。

102、从事哪个“行当”,就是那个“行当”。

103、按规矩还要有师承的。

104、“老生”和“武生”,本来戏就多,还有更细的划分。

105、所以有拜师“改行”的,却少有“越界”的。

106、谭鑫培老先生,年轻时演武生,他的确有武功,当过“保安”。

107、可能他的“武生戏”很出色,所以“同光十三绝”中,老谭以黄天霸的形象出现。

108、他的老师程长庚、余三胜等,发现他是一位“老生”人才,悉心传授,老谭不负众望,成长为新一代“生行领袖”,“三鼎甲”之一。

109、与王瑶卿并称“梨园汤武”。

110、谭鑫培是中年才定位“老生”行当的。

111、“靠把”、“安工”、“衰派”、“做功”、“扑跌”,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112、清末的北京,已达到“无腔不谭”的程度。

113、至今,谭家老生已传七代,还保持着“先武后文”,归工于老生的传统。

114、(待续)。

115、武生泰斗杨小楼先生,对武生艺术、剧目的发展功绩卓著,被誉为“一代宗师”。

116、虽工于“长靠”,“短打”、“箭袖”、“猴戏”,都十分精到。

117、以谭、杨二位“宗师”为例,他们“各领一方”,剧目繁多。

118、不是不会别的“行当”,而是恪守“不越界”的规矩。

119、梨园行有“反串”的习俗,多于节庆日,“大合作”时,偶尔为之,是“游戏之作”。

120、如60年,北京京剧团“大反串”《八叉庙》,马连良饰费德功(武生),谭富英饰朱光祖(武丑),裘盛戎饰小张妈(花旦),都专业。

121、又如,言慧珠把《凤仪亭》、《让徐州》、《白门楼》,连缀演出,跨越“青衣”、“老生”和“小生”三个行当,成为她的“撒手锏”。

122、这种“反串”,是不被认为是犯规的。

124、“老生”行当,本来就包括“文老生”和“武老生”,一些“坤角”和“票友下海”,武功不行,只唱文戏,不过是“专长”不同的“老生”而已。

125、以谭鑫培、余叔岩为代表的艺术大师,“文武兼备”,还演一些老生、武生”两门抱”的戏,他们就是“老生”。

126、没有什么人,包括他们自己,称他们为“文武老生”的。

127、那么,“文武老生”难道是无中生有吗?它指的是什么行当,其代表人物又是哪些人,它对京剧的发展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拙帖就是“试着”解答这些“设问”的。

128、我的观点,中心就是、“文武老生”的“主语”,不是“老生”。

129、而是,狭义地说,是“武生”。

130、广义地说,是“一切用大嗓演唱的男性角色”。

八、京剧马派老生的创始人是谁?

1、京剧马派老生的创始人是马连良。

2、马连良成名于20世纪,享誉数十年不衰。

3、他的演唱艺术世称“马派”,是当代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

4、马连良是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5、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

6、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7、在经常演出的剧目中,念白有时老辣,有时苍劲,有时是幽默风趣的声调,有时是忠告谏劝的语气,用以表达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需要。

8、他善于将念白处理得像唱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悦耳动听。

9、马派念白和马派唱腔互为表里,彼此依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之中。

10、马连良早年除受叶、蔡、萧诸业师传授外,表演上还潜习做工老生贾洪林,在继承、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马派的表演风格。

11、他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丰彩。

九、被称为京剧鼻祖的是谁

1、我国京剧老生鼻祖是程长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京剧老生鼻祖是谁【京剧老生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