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含义
1、道德经经典名句5o句
(1)、精神与形体合能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顺,能象婴儿吗?洗清杂念,深入内省,能没有缺点吗?爱民治国,能不耍小聪明吗?五官与外界接触,能甘于示弱吗?什么都明白,能不妄为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自己无所仗恃,统领万物而不自居为,主宰,这就是深远的德。
(2)、(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3)、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4)、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知。/ 039
(5)、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因其中间虚静才能鼓出风,越动鼓出的风越多。政令繁多会招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才能恰如其分。
(6)、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智无止境——〈道德经〉名句今悟》的特色首先是选句。书中所选的九十五条名句都比较精短,摘其要而言其理,着重从做人、做事、管理乃至治世的角度选取,体现了作者作为研究者、管理者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感和时代感,这是很值得称道的。而本书的精彩和闪光之处是“今悟”,作者于此着力多。这是在阅读融会了大量《道德经》注疏版本之后,结合工作实践之所感所悟。如对“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知止可以不殆”等等的“今悟”,文字精练,直抒精义,通俗易懂。其中许多新的观点都切中实际,特别是“今悟”以警句和短句的形式阐述《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如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上善若水的人生态度、无为而治的治世思维、知止不殆的处事方法等等,都具有联接历史、关照现在、启示未来的奥义。我想,这应该是《智无止境——〈道德经〉名句今悟》与众不同的亮点所在,也是对《道德经》哲学思想时代解读的新意所在。
(8)、(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意思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论语通说》中解释:“‘文’是礼文、节文之意。‘以文会友’,即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朋友的素质,还要注意交友的方式,始终以礼相待。能做到以上两点,交友的过程不啻是个成仁的过程。”
(11)、(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12)、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3)、(解读)出自《论语 先进第十一》,意思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14)、.《唐诗宋词元曲大全*》套装全四卷,彩色印刷,硬皮包装,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7)、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18)、(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9)、不可思议!马来西亚一家共修中心佛像竟然集体眨眼,齐声诵经!
(20)、“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2、道德经的名句经典及解释
(1)、(译文)天下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坚硬的东西中。
(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3)、原价696元, 活动价格58元,现价38元加38个❤️是一部涵盖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的大型文库,成书于中华帝国为鼎盛时期,乾隆依托时代上千名优秀学者编纂完成,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四库全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与长城、大运河并列的三大工程之一。从历史的长河中,从中外的视野中,乃至未来的发展中,《四库全书》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广度!
(4)、天地有了感情,对饥荒的地方十分怜悯。于是天降馒头,水。这样人会因为懒惰,而失去基本的能力。走向灭亡。
(5)、(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
(8)、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9)、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1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1)、美国预言家:“圣人”降生在东方,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12)、(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4)、假如我有点知识,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却喜欢走捷径。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而穿着锦绣衣服,带着锋利宝剑,吃厌了精美饮食,占有过多的财富,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15)、出自《千字文》中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16)、原价976元, 现价38元加38个❤️ 为帮助读者走出健康误区,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我们综合国内外的新研究编撰了这本《图解家庭医生大全》。这是一部居家必备的庭健康医疗与健活工具书,它具备体例简明、内容丰富、科学实用、简便快捷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庭健康医疗和健康常识全知道。书中介绍了1500多个每个人都必备的健康常识,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以便于读者阅读使用。共包括“家庭日常病防治”“家庭急救常识”“家庭日用药品”“家庭保健管理”家庭自然疗法”“等22个方面。掌握这些健康常识,时刻注意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除了全面剖析生活中的健康常识外,书中还附设了数百条“温馨提示”,以作为对健康常识的补充,这使得本书实用性更强,内容更丰富。
(17)、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18)、(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19)、“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20)、《帮你认识美的鸟》套装全四卷,彩色印刷,硬皮包装,
3、道德经经典名句精髓
(1)、(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 其实,古今中外的圣哲以及一切人,生于世上,都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寻事物真相的天性。不管是哲学家、科学家、文艺家还是一般民众,都在不断探究事物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从而更好地生活。只有认识事物的真相,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态度去生活。不管是《道德经》还是《金刚经》,这些人类的智慧经典,都是在引导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如何更好地生存生活而已。
(4)、我们相约!为一个书香的巴林,为一个书香的大板,为我们自己一个充满书香的朋友圈而共同努力!
(5)、 《道德经》的文字组合,大有《易经》八卦组合一样奇妙。八卦有正卦(本卦),还可变(变卦)、可互(互卦)、可综(综卦)、可错(错),卦爻的组合不同,卦象就不同,当然意义也就不同了,但每一卦都是有意义的。《道德经》也是这样,它的变化组合体现在断句方面。如,《道德经》的第一句,流行的版本是“道可道,道;名可名,名”。但另有版本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版本把“常”字写成“恒”字)这句话断句不同,表述就不同了,而意思各有其妙。
(6)、汉字,是世界上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使用人口多、流传范围广的一种文字,具有*形象、语音和词意三者于一体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世界现存文字中是的。如果能够知道三千左右汉字的来源和演变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汉字,还可以轻松地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东汉时期的 许慎用毕生精力著成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说文解字》中的许多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了,而且全文是用文言文写成,不方便现代人阅读。有鉴于此,本书选取了近4500个常用的汉字,在参照《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对每个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涉及天文、历史、地理、物候、礼仪、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具体介绍每个汉字的各种写法,还配有近千幅解字作用的精美插图,形象地展示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加强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与记忆。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希望这部《新编说文解字》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本书力求对每个汉字的介绍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为读者举一反事半功倍地学习、掌握其他更多的汉字提供方法和思路。
(7)、活动期间赠书多多!惊喜多多!从咿呀学语的儿童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到成熟稳重的中年到大器有成的老年!只要来店,只要转发朋友圈一次,就有相应的年龄段的精美图书相赠!
(8)、(解释)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1)、(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2)、(解读)出自《论语·为政》。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解释)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16)、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8)、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
(19)、(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致包含两个意思:其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面的,其核心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20)、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含义大全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70阅读感悟)
(4)、“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5)、原价696元, 活动价格58元,现价38元加38个❤️《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失,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外篇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和《大宗师》等*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6)、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看一下,完整的句子是:
(7)、天下人都能认知美,那么丑的概念就产生了。天下人都能认知善,那么恶的概念就出现了。
(8)、我是@女侠七安 ,想和你一起读书,学习。读书之路,我陪你。
(9)、而“弱者道之用”,意思则是道的作用是无形的,但是不是消极的,因为道是万物之根,道对于一切事物的作用不是那么强硬的,反而是让它自然而然地发展,也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
(10)、(解释)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11)、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12)、(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3)、(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4)、(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15)、(国学经典)《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7)、“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拓展空间)
(18)、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
(20)、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道德经名句精选
(1)、《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由“道”衍生出来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运行发展的总则。同时,老子的思想又具有深刻的辩证思维,强调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即“反者道之动”,自然万物及社会人事都顺应自然之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变化发展。
(2)、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3)、(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4)、(解释)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6)、她从小遭家暴,13岁剃度出家;成为国际巨星的比丘尼,用梵音拯救了无数命运悲惨的孩子……
(7)、(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8)、(解释)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9)、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这是老子对“道”的开场白。首先表明“道”没有固定的说法,没有固定的名称。后又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玄妙啊!玄妙啊!它是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这是一种意境。无独有偶,这种意境竟和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的“心印”相契合,与佛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诃迦叶”的意境如出一辙,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11)、(解释) 圣人没有固定的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可以使人向善。讲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就可以使人守信用。胜任治理天下,和和气气使天下百姓心思归于浑朴。百姓都注意他们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的状态。
(12)、如果直接理解起来是:圣人并不仁慈,只把百姓当做没有生命的祭品。但这样理解和老子真正的意思相差很多。
(13)、近两年来,时常收到敬人兄发来的“每周一句老子曰”,是他研读《道德经》的摘句和感悟,读之慧智明理,获益良多。敬人兄是我的老友,他长期从事中国改革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和经济管理工作,又有在中央、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工作之余潜心于诸子百家著作,尤其对《道德经》研读弥深。寸积铢累、集腋成裘,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智无止境——〈道德经〉名句今悟》是他近年来研读《道德经》所悟、所思之结集,可喜可贺!
(14)、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15)、(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16)、(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7)、⑤木李:果名。即榠樝(míngzhā),又名木梨。
(18)、(解释)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9)、“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20)、江河湖海、高山、丘陵、平原等绮丽壮观的地理景致是美;春、夏、秋、冬绚丽多彩的四季更替是美;亭、台、楼、阁、宫、殿、廊、榭等典雅古朴的传统建筑是美;琴、棋、书、画、诗、花、酒、茶等意境悠然的人生雅趣是美。但绝不可忽视人类怦怦跳动着的心灵之美。有爱心,能包容,多真诚,再丑亦美;无爱心,不厚道,少诚信,再美亦丑。
(1)、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为本书作序时写道:“敬人兄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实践者,且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素养,他不以学究式的思维,拘泥于《道德经》概念的究酌,而是以多年工作实践,对《道德经》进行以实践为前导、以体验为注脚、’知行合一’式的个性化解读。
(2)、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 本着让单位花少的钱建实用的读书馆(室)的宗旨,本次活动重点针对各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风雅颂书轩有着多年的图书馆室配书的经验和能力,有信心和能力为我旗各公共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突出专业特点的图书馆(室)配书。
(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6)、“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wWw.SLKJ.OrG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很多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没有用,所以人生要懂得淡然知足。
(9)、(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10)、(解释) 道,空虚无形,其作用却无穷无尽,悠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11)、(解读)出自《慎子 逸文》慎子曰:“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说的是法律、法规、法令、法度、法治源自于人类的进化,并非空洞无物,天外来客,所以人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法规知识治理家庭、单位、国家,使其顺势为昌,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1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6)、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人的美丑,是没有什么固定标准的,一个人在你的眼里很漂亮,但在别人眼里,可能就不漂亮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你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很漂亮,但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不顺眼。所以不管是人还是事物的美丑,是无法定下一个普遍的标准的,我们看大自然的各种动物、植物、万事万物,你说哪个美?哪个丑?没有分别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看点。
(17)、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18)、(解释)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19)、其实,这两部经典虽然大家的释义讲解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但是很容易站在佛门角度讲解《金刚经》,站在道家立场释义《道德经》,而要是没有立场只是站在学者的角度打算剖析这两部经典就会误人误己的。因为两部宝典都涉及到信仰的问题,没有信仰佛教或者是道教的人单从研究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是落在妄想通过考据发现真实意思的狭隘范围里打转转就会因执著于文字表象而不得要领。
(20)、关于译文:《道德经》虽五千言,但博大精深。据《老子集成》记载,自战国以来关于《老子》的传本和注疏本有数百种,而心得感悟更不计其数。《道德经》名句的译文,参考了多种解读《道德经》读本,加上本人的理解和修辞编译而成。主要参考了中华书局的《老子道德经注》、商务印书馆的《老子今注今译》、凤凰出版社的《崇贤善本道德经》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子——民族的大智》等。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2)、真懂得的不随便乱说,随便乱说的不是真懂得。塞着穴洞,关闭门户,挫去锋芒,解脱纠纷,含光耀,混同垢尘,这就叫做“玄同”,所以,不可能对它亲近,不可能对他疏远。不可能使他得利,不可能使他受害。不可能使他尊贵,不可能使他下*。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孟子提出四端说同当时人性善恶的争论论密切相关。孟子主张性善论,故提出四端说予以论证,同时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批驳。在孟子那里,人性论与仁政论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孟子提出“四端”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他宣扬仁政寻找理论根据。(1)仁,义,礼,智
(5)、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6)、老子很尊重自然规律,这点是大家一致认同的。
(7)、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8)、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的名句经典及解释精辟1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