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精辟141条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1)、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2)、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3)、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4)、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5)、(4)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6)、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7)、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8)、赵国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9)、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10)、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1)、(1)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2)、(10)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么?好徒儿下来吧!

(13)、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

(14)、译文: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很干燥。”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5)、(注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16)、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7)、(出处)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18)、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9)、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20)、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1)、(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坐山观虎斗”都有“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的意思;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坐山观虎斗”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

(2)、(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3)、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4)、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5)、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6)、(例子)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7)、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8)、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9)、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11)、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12)、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13)、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一般与“渔翁得利”连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

(14)、(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15)、(拼音)tánglángbǔchán,huángquèzàihòu

(16)、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7)、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8)、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9)、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20)、发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2)、例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深刻。

(3)、(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 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1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树上一跃而下,天辰横剑而走,缓步接近那淬心草所在。

(5)、“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6)、例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深刻。

(7)、(3)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8)、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例子)某小偷正准备偷走卖菜大叔的钱包,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警察抓住了他。

(10)、译文: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很干燥。”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1)、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12)、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13)、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14)、(5)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其他人做了嫁衣,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15)、(2)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18)、(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小说:在大山深处。

(19)、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20)、(出处)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拼音

(1)、鹬在水找食物时,看到蚌在水边张开壳露出内部软体肥肉晒太阳,鹬用嘴去啄蚌的软肉,蚌感觉疼就收拢贝壳时把鹬的嘴巴挟在壳里,因为蚌很大,挟的很紧,鹬的体形小,甩不掉蚌,后鹬不能呼气就闷死了。蚌是一种笨体动物,它甩不掉鹬,也拖不走鹬,渔翁路过止处,见景大喜,得到二物。

(2)、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3)、(15)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5)、(译文)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

(6)、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7)、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8)、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

(9)、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0)、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原文如下:

(12)、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13)、(出处)《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14)、(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15)、(示例)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16)、(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7)、(成语举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深刻。

(18)、(7)斗吧,斗吧,斗的越狠我越开心,鹬蚌相争,只能让我这渔翁得利。

(19)、(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我还是知道的,不过你就不怕他们把boss给杀了?

(20)、出自于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的内容

(1)、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2)、(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3)、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4)、(1)肃清日寇吾侪事,~笑列侯。(《和同志七绝》之三)

(5)、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6)、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7)、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8)、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9)、蚌太傻了,不分场合。从古至今,身在社会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银钱没露白,露白必招贼。

(10)、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11)、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12)、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3)、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14)、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螳螂扑蝉、从中渔利;

(15)、意思: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6)、释义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7)、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一般与“渔翁得利”连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

(18)、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9)、(出处)《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

(20)、鹬贪心无知,取而不思。在今天的社会上,我们打拼挣钱也要思想自己的能力,再看看对方的利益。还有很多人被骗了,看是肥肉,后面就有陷阱。

(1)、(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