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唐诗五言绝句
(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2)、首先说说律诗与古风的区别。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3)、 尾联“合”,一般承接颈联继续,但是要照应首联,称之为“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既承接颈联发出感慨,又合回首联游丞相祠堂泪满襟。
(4)、五律起源和定型都比七律早,如果说五言律诗是唐代的诗歌体裁,那么,七言律诗就是宋代的诗歌体裁。五律在初唐和中唐时期比较流行,是主要的诗歌体裁。
(5)、入唐以后,近体诗大兴,受此影响,绝句也开始了入律进程,但属于双轨并行——律绝、古绝同时存在。律诗的律字就是格律,乃近体诗区别古体诗的基本标志。律诗的发源应追溯到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这是在四声基础上建立的新诗体,故又称新体诗。初唐,广义上的五律开始出现,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历经盛唐而体制大成。
(6)、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7)、第三点,律诗的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后来由于过于严格,就放宽了要求,颌联不对仗也可以,但是颈联必须对仗,这一点是基本原则。如果颈联不对仗,划入古风。
(8)、但是七言律诗特指七言八句的格律诗,四句的格律诗是七绝、多于八句的格律诗叫做排律.例如杜甫的七律《秋兴八首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七言绝句绝句特指四句的诗,七言绝句分两种,七言的古体绝句,和七言的律体绝句
(9)、前6句都是写暮色中渡口的景色,首联写远景,颌联写近景,颈联是动感的画面,视线由远而近,由静而动,即景生情,意境淡雅。
(10)、首先,创作一首七绝,你要表达些什么,肯定是必须具备的。
(11)、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
(12)、平起式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两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13)、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五言诗就是一句话有五个字:
(14)、这首七绝写得流丽飘逸,空灵飞动,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这就是格律之美。意境更在诗外。
(1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自然之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气魄。
(16)、区别就在于古风不用拘泥于平仄韵律,好听好读,朗朗上口就行,更适合于天马行空的表达。我们的浪漫主义大师,诗仙李白,就喜欢用这种格式。
(17)、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8)、那就是他们以为“七绝”就是“七言绝句”,所以写出来不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绝句”,他却标上“七绝”,却不知道这其中完全错了,因而才会被人笑话。
(19)、第四点,律诗的押韵和绝句一样,除了首句可以押邻韵,其他位置都必须严格押韵。也有一种尾联押邻韵的格式,叫“孤雁入群格”。
(20)、以上都是一些关于古诗的基础知识,有兴趣的朋友还是要了解清楚,跑之前还是要先穿好鞋子才得行。
2、七绝诗50首
(1)、对起承转合之章法的认识,要体会到,它其实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管是五律七律,还是五绝或七绝,虽然各自形式的特点不同,但是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
(2)、这是一些基本的概念问题,我们学习古诗词,从熟悉、赏析到创作,需要对这些基本知识了解清楚,才不会闹笑话。
(3)、第四点,律诗的押韵和绝句一样,除了首句可以押邻韵,其他位置都必须严格押韵。也有一种尾联押邻韵的格式,叫“孤雁入群格”。
(4)、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5)、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6)、这个数字就是组成诗句的字数,七个字一句的我们称之为“七言诗”,简称“七言”,而“七律”、“七绝”是在“七言诗”的范畴之中。同理,五个字一句的诗我们称之为“五言诗”,而“五律”、“五绝”则处于“五言诗”的领域下。
(7)、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是古风句式。而且押仄韵,所以也是古体诗。
(8)、 七绝和七律从内容上来说普遍遵守“起承转合”的写法,但是又略有不同。仍然以上面两首诗做例子。
(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一联流水对。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从艺术上看,此二句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10)、 注意这里结句只是承续第三句的意思,并没有合回首句的起,而是思维发散,意在诗外了。
(11)、现在,我们说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或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则是默指格律诗的其中两种形式。
(12)、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是律诗,而且只有第三联对仗。
(13)、这首七绝写得流丽飘逸,空灵飞动,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这就是格律之美。意境更在诗外。
(14)、律诗: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各为八句,偶句压平声韵,奇句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压韵不压韵都可以,并要求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做对仗。例:自题·狂醉卿卿闲居乱世任风流,碧水青山两处悠。一袖沉香凝菊影,半张泼墨挂云头。苦禅但向红尘觅,大道须来璞玉求。陶令不明天下事,东篱昏卧入春秋。
(15)、作为近体格律诗的排头兵(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排律),绝句以其短小精悍,词字精致,意境优美,余味悠长而让人喜爱,不过首当其冲就是遵守格律安排。
(16)、“七律,七绝,七言”和“五律,五绝,五言”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很明显就在于“七”、“五”。
(17)、一首合格的七绝必须遵守这四种平仄格式中的一种。允许有变格,允许有拗救,但是变格是从正格来,拗救也不能影响其他句子的平仄推导。
(18)、如果说在五言律诗里,你所读到的是一个世界中的人;那么在七言律诗当中,你总能感到有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评论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鲜明的诗人主观情绪的烙印,也才有了七律的筋骨思理。
(19)、绝句的写法其实和大部分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讲究“起承转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事,言之有景,然后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升华,转换,写出言在诗外的意境。
(20)、其实,绝句的形成,要比律诗早。在魏晋时期便产生,早是源于文人游戏,就是由数人,每人作四句五言诗,合成一首乐府。后有人将四句五言诗单独断出来,谓之绝。后人为了与格律诗中的绝句作区别,又将其称为古绝。
3、七言诗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 至于律句平仄关系,押韵,句子之间的平仄“对”、“黏”规则,因为同属格律体,这些都是一样的。
(2)、格律体对字数,平仄,韵律就有严格的要求了。七绝四句二十八字,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平仄格式总共一十六种,统一用韵,不能转换。七绝和七律的差别就在于字数了。七绝字少那么结构就要新颖,意境构筑要快准狠,而且要一击致命。举例说明:
(3)、第三点,律诗的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后来由于过于严格,就放宽了要求,颌联不对仗也可以,但是颈联必须对仗,这一点是基本原则。如果颈联不对仗,划入古风。
(4)、“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这个“律”字就代表格律,所以七言律诗必然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平仄格律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有专门的专栏详解。
(5)、此诗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景物,这就是律诗跟绝句的不同之处,它有充足的文字来进行精写和铺陈。从格律上来说结构严谨,对仗精工,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6)、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7)、归属相同:七绝与七律同为近体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诗。
(8)、铿锵——说的是词组、相邻平仄、上下句的抑扬顿挫。伟健——句子简练毫不拖沓,能让人振奋,所谓出语惊人。
(9)、能做到格式上的遵守,文法上的大致合体,一首七绝就可以说是合格了,但是不是好诗,咱们得另说。不过这就并不是题主的问题所在,此处不赘述。
(10)、“五律”指遵守平仄格律的八句五言律诗,“五绝”是遵守平仄格律的四句五言绝句。
(11)、诗的发展,自五言而七言,自古体而近体。在诸体之中,七律成型晚。盛唐时期,李白、王维的七律也很少,且不少失粘、失对、重字。直到杜甫,才格律至密。
(12)、没有明显的语病,没有拼凑和不合逻辑之句,基本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我想这也是合格应该具备的。
(13)、《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这两部诗歌集是属于古风的,受他们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建安七子,比如竹林七贤,如陶渊明、谢灵运等,涌现出了很多名作,比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到了唐代,诗歌到了她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什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等等,而很多诗歌名人名句,也大多是唐代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白居易等,还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对唐朝诗歌黄金时代的一个验证。
(14)、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15)、律诗,则是在绝句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对句,即由四联(八句),通过粘和对的规律,并依规押韵组成的诗体。正格要求,中间的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16)、五律的句比七律的句少两个字,这就需要更好的凝练功夫和深厚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写五律的难度要比七律大。
(17)、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18)、我们平时提到的五绝、七绝是通指律绝中的五言、七言。
(19)、绝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六言绝句此处忽略(下同)。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压平韵,第三句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4、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那么“七绝”自然就是“七言绝句”的简称了?
(2)、第五点,律诗写法,基本上遵守“起承转合”,和绝句不同的是尾联要合回首联,而且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两句作为单位的,而绝句是以单句作为单位的。
(3)、 七律的句子是七绝的一倍,所以“起承转合”四个字的对应是以一联两句为单位。
(4)、“五言、七言”只是单纯五言一句或者七言一句的诗。
(5)、深远——有史以来天下人生的境界,点破前人已经达到的认识高峰。
(6)、都遵从近体诗的格式,平仄、相粘、拗救原则都是一致的。
(7)、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也和宋代多难的社会现实有关。很多文人不是一味的沉迷于风花雪月,多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这就导致了五律和七律一个明显的区别。
(8)、综上所述,后世诗人,倘若擅长绝句,我们可以夸他有才情,有天分,却不必夸他有功力。但如果一位诗人律诗作得工整漂亮稳重,那必定于诗功力精深,是牛人。
(9)、这首律诗堪称可以用“悲哀”两字作概括。首联描写环境,这样的描写已经体现了诗人的情感,而不像绝句前两句所扮演的铺垫的写法。中间二联整齐的对仗句式,情感的天平在韵律的错杂中交汇、激荡、跳跃,如果说绝句好似大瀑布,律诗就像一条宽阔的大河。在律诗中,情感从首联就开始流淌,然后在两联对仗中回转曲折,一面在消磨物质力量,一面又在积蓄精神力量,尾联再总结升华。而绝句在开始时情感的线索较少,大都要到后两句才会喷薄出来。
(10)、第一点,律诗为八句,比绝句多了中二联。字数上的充沛可以给诗人充足的空间来描写、讲叙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这是绝句所欠缺的。
(11)、格律体对字数,平仄,韵律就有严格的要求了。七绝四句二十八字,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平仄格式总共一十六种,统一用韵,不能转换。七绝和七律的差别就在于字数了。七绝字少那么结构就要新颖,意境构筑要快准狠,而且要一击致命。举例说明:
(12)、而五律是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也就是: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两种都是正格。
(13)、七律是近体诗基本的形式。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成熟的一种体裁。
(14)、沉静——如果说七律是战国猛将廉颇,那么五律就是贤相蔺相如。如果说七律是三十而立的成年人,那么五律就是知命之年的老者。不是衰老,而是人生观的成熟,不复流露太多的情绪。
(15)、而“七言古绝”和不遵守平仄关系的七言八句,都统称为“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16)、明白了吗?为什么我们说初学者或者半桶水会闹出笑话?
(17)、诗词创作时,平水韵里平仄通用的字为什么不可以乱用?
(18)、七绝,是指由四句符合格律诗七言句式的句子,通过粘和对的规律,并依规押韵组成的诗体。如下面这首筱静原创的七绝.望江楼遥谒校书墓(押十二文韵):
(19)、表达的灵活性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绝句是精悍的诗歌形式,虽然同为近体,七绝比七律少一半,束缚也大大降低,抒情表达上无疑比七律自由太多,率意而发,更少顾忌,七律却常常要考虑章法、布局,仅中间两联,已经是带着镣铐跳舞。
(20)、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曲,而广义诗歌里的诗这一类,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朝以前诗歌就是古体诗,又叫做古风,唐朝时期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诗就是近体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诗。词和曲笔者就不在此多说了。
5、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秒懂
(1)、既然定了主题,那么句子也应扣题展开,并能基本达成你想表达的意思。
(2)、对后世来说,并不是说七律比五律就先进或有意义!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体裁也在紧跟生活语言要求。
(3)、当然这也跟当时格律体刚刚发展有关。而我们的诗圣杜甫,则更喜欢格律体,堪称格律体大师。
(4)、古体诗在齐梁时期永明体(初期格律诗)出现以前就有,格律诗出现以后也有,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望岳》李白《蜀道难》等。
(5)、造句新颖,韵律美妙,风神兼备是五律所追求的,照这个意思去看待五律,看起承转合,看粘对平仄,可谓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6)、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可以看看我的头条文章《诗词创作中的蹊跷问题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2018-10-11 21:56》七言的律体绝句
(7)、绝句又称截句,形式上七绝完全可以看成是将七律拦腰斩断后剩下的两截,亦或是抠去中间四句后加上剩下部分的两截。而七律也可以看成是七绝的翻倍的续写或从中间翻倍的扩充。
(8)、现在,我们说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或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则是默指格律诗的其中两种形式。
(9)、格律诗的诗体: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
(10)、七绝作为五绝的扩充版,基础平仄格式也是从五绝扩充而来。比如五绝的仄起仄收格式,首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应七绝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再根据平仄推导法则(看前面文章),就可以得出整首七绝的平仄:
(11)、用韵基调一致:偶句押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不得邻韵通押。但第一句除外。第一句有可押可不押的自由,若押,可邻韵通押。这些七绝与七律都是一致的。
(12)、此诗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景物,这就是律诗跟绝句的不同之处,它有充足的文字来进行精写和铺陈。从格律上来说结构严谨,对仗精工,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13)、严羽《沧浪诗话》里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14)、说到“高华,高古,蕴籍,委婉”,这分明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态度。作为五言诗代表的五律,格外地注重它们。
(1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征。
(16)、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17)、写五律时,一定要注意前三联的层次变化问题。可以全写景色,但是,“物景”和“人景”是不同的,在第三联,一定要注意不做纯景色的描写,至少要带点“人气”进去。
(18)、七绝在格式的要求主要就指这两点。至于对仗,在绝句来说不是必须的,有,当然好,显得文采飞扬,没有也不是问题。这点也是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之一(题主的第二个问题)。
(19)、二者在涵盖范围、句式规则、产生的时间的区别如下:
(20)、七绝:血统更偏向近体诗。其特色在于流畅而颖锐,它是一把匕首、一位刺客。铺陈、转折、抖包袱,都要在四句之内完成,一击不中,则为失败。
(1)、雄浑——这也是杜甫七律的典型特色。哲理,意象,心气,比如这些,与高傲博大的心灵相互辉映,可以造成强大的势。
(2)、这的确是个基础的问题,不过未必所有喜爱诗词的朋友能说清楚。简单来说,七绝和七律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四句、一个八句,另外还有几处区别要注意:
(3)、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其实任何文学体裁的盛行,都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足见当时社会的繁荣。那么,对应的文学题材就比较凸显在闲逸、空灵的点上。
(4)、第一首前两句先描写环境,三句直接开始议论,然而就创作来说,却是抒情大于议论。第二首前两句是事件的描述,第三句直转心中激越之情,情感一泻而下。绝句在情感未到达高潮之前,便已迫不及待的将其全部抛出,又在高潮期前后戛然而止。让人更感觉有动心震撼的精神力量。
(5)、看起承转合,看粘对平仄,可谓有法可依,有路可循。五律之于七律,语句虽殊,法律则一。也就是说在格律上没有大的区别:
(6)、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7)、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8)、声响——在韵部里面不难发现,四支韵部的读音不如七阳韵部响亮。不是说四支韵不能用,而是在造句的时候,应该注意声调配合,不能让整句都显得沉闷喑哑。主要是说:情绪表达个韵部选择适应性比较好,
(9)、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汉族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比如:《诗经·关睢》
(10)、五言古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在五言诗当中,往往诗人是融入到情景之中。
(11)、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绝句则无四联等部分组成。
(12)、①每句字数不一样。五绝的每句由五字组成,七律的每句由七字组成。
(13)、这就是孤雁出群格,这是合格的。至于历来就有的平水韵和新韵之争,在赏析唐宋诗词的时候,了解平水韵是必须的,而我们今天写诗,倒是不必太计较这一点。新诗新韵,也没什么不可以。只不过在完成一首作品之后,标出所用的韵,对读者也是一种尊重。
(14)、绝句又称截句,形式上七绝完全可以看成是将七律拦腰斩断后剩下的两截,亦或是抠去中间四句后加上剩下部分的两截。而七律也可以看成是七绝的翻倍的续写或从中间翻倍的扩充。
(15)、上面说了,四联都对仗的诗难度并不大,难的是雕刻无痕、自然流畅。古人作排律可以长至一百韵,中间98联对仗都没有问题,但是作七律,就是仅仅中间二联对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五言排律,1000字,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16)、简单回答的话,七言古诗就是七言的古体诗;七言律诗就是七言的格律诗、七言绝句就是七言的四句的诗。区别和特点就要详细一点说了。什么是七言七言就是一句话是七个字:
(17)、绝句分为五言、七言。而和中国古诗的分野一样,有是否遵循格律的区别。唐以前包括格律出现以后不遵守近体格律的绝句,我们称之为古绝。而遵守平仄格律的绝句,我们称之为律绝。
(18)、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19)、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0)、对后世来说,并不是说七律比五律就先进或有意义!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体裁也在紧跟着生活。
(1)、 这里是指普遍写法,肯定有不同的或好或歹的新奇构思,这里不予讨论。
(2)、用韵基调一致:偶句押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不得邻韵通押。但第一句除外。第一句有可押可不押的自由,若押,可邻韵通押。这些七绝与七律都是一致的。
(3)、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4)、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5)、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6)、表达的灵活性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绝句是精悍的诗歌形式,虽然同为近体,七绝比七律少一半,束缚也大大降低,抒情表达上无疑比七律自由太多,率意而发,更少顾忌,七律却常常要考虑章法、布局,仅中间两联,已经是带着镣铐跳舞。
(7)、“寓意深远,托辞温厚,潇洒闲适,含蓄淡雅”五律的这些特点分明是人的风范。
(8)、七绝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题材,属于近体诗。七绝全诗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9)、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0)、有朋友说,这么简单,有什么笑话可出?光看字面就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11)、 那就简单了,我们从格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
(12)、字数不同。七绝固定为四句28字,七律固定为八句56字。这直接导致了内容容量的不同。
(13)、③韵脚数不一样。五绝为2个韵脚,多3个韵脚;七律有4个韵脚,多5个韵脚。
(14)、律绝相当于二分之一律诗,因为是四句,只有正常律诗的一半,不但必须押平声韵,而且也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15)、第二点,律诗作为格律诗,平仄格律上和绝句一样必须完全遵守平仄格式的推导,否则就出律,划入古风。
(16)、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学体裁在历史长河里都有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诗歌从《诗经》开始,几乎是每个朝代都推崇的文学表现形式,因为其简洁精炼寓意深刻而备受大家们的喜爱。
(17)、五律和五绝的分类定义和七律、七绝是一样的。
(18)、 而不合格律的七言绝句,我们称为七言古绝。
(19)、关于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资料网络有很多,或许一般都是洋洋万言的长篇,大家很难有耐心看下去。我随便就古典诗词说几句,对不对的大家再纠正。看来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写的,也有才接触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从基本的说起。基础知识很扎实的朋友可以先不看,免得既浪费网费又耽误时间。
(20)、我们要注意,如果一首诗既有五言句子,又有七言句子,那么既不是“五言诗”,也不是“七言诗”,那就属于“杂言诗”,又称“长短句”,如果有词牌名附着,那就是“词牌”。
(1)、至于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绝,则没有明确定义,我个人认为具备如下四个基本要求,可称为合格:
(2)、五律特点既然是以客观为主,那么,景色描写也是要有所变化的,一层一层的递进,一幕一幕地展现,情思的体现及人之主体的表现既融合在景色的描写当中,也会在某个位置上升为主体的。比如在颔联处,往往就是思感之突出之所在。
(3)、结:“随风直到夜郎西”,深化感情。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七绝诗50首精辟14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