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大全100首精辟106条

苏轼诗大全60篇

1、苏轼 诗词大全

(1)、(书法展厅)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草书委员会委员作品欣赏|翰墨楚风

(2)、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6苏轼诗文传│天遣君来破吾愿(徐州篇之六)(1078年,苏轼43岁)

(4)、释文:轼启 辱教 具审孝履支持 承来日遂行 适请数客 未得走别 来晨如不甚早发 当诣见次 梅君书写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 且为致恳 酒两壶 以饮从者而已 不宣 轼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5)、借写打猎习武,抒发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通篇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刚健豪迈的格调,与当时婉约柔丽的词风形成了鲜明对照,为南宋慷慨激昂的爱国词开了先河。

(6)、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7)、13苏轼诗文传|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徐州篇之十三)

(8)、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倡无人和。

(9)、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苏轼诗人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苏轼诗人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10)、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1)、因口舌之祸而身经囹圄的苏轼,痛定思痛之后,对人生较从前看得更真切、更透彻,认识到得失荣辱、祸福生死自有因缘,不可力求。全篇由讽世到愤世,从自叹到自适,显现出作者愤世嫉俗与飘逸旷达两个性格侧面。

(12)、《一夜帖》,又名《致季常尺牍》,行书,3x6公分。是苏轼谪居在黃州(今河南黃风)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

(1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

(15)、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16)、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17)、苏轼《书林逋诗后》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18)、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19)、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20)、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2、苏轼诗大全100首

(1)、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2)、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3)、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4)、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5)、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苏轼诗人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qíng举起)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9)、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10)、此帖多用正锋,精神凝聚,结构圆熟,字形匀称,其墨法有特点。安岐评论说:“此卷字画沉着,用墨浓淡适中,较丰墨者别有生动之趣。”明代金冕跋云:“昔先生尝赞美杜子美诗、颜鲁公书皆求之于声律点画之外,今观先生书杜诗,后千百年,宛然若昨日挥洒者,盖寓精神于翰墨而才品所自到尔。倘拘以宇宙之得而论之,是未可同赏妙也。”在这短幅中,苏轼以其笔墨骨肉赋其形,以其才学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气;吟物有所寓,咏诗有所悟,读杜有所思,挥毫有神助,使后人“爱玩不忍舍”。

(11)、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12)、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及。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九日。

(13)、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14)、轼启。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特辱访别,惋怅不已。信宿起居佳胜。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不一一。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八月十九日。

(15)、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16)、东武小邦 不烦牛刀 责无可以上助万一者 非不尽也 虽隔数政 犹望掩恶耳 真州房缗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轼又上

(17)、“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作者面对人生旅途上的风雨、打击、磨难,无所畏惧,泰然自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兼哲人的倔强性格、达观襟怀与睿智情思显现无遗。

(18)、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19)、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阳苏轼书。

(20)、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苏轼诗大全60篇朗读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来稿内容需要经过审核,不能所有来稿都能采用,若两周内未见采用,作者可另行处理此稿件。

(3)、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4)、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5)、苏轼既能写辞气雄迈的豪放词,又能作妩媚清幽的婉约词。如这首小词,虽是一幅日常生活小景,却描画得意象鲜明,风韵妩媚,加之音韵回环,使全章奇情四溢。

(6)、苏轼《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7)、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8)、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

(9)、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10)、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1)、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12)、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13)、从1065年,苏轼30岁时所书的《宝月帖》,

(1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月亮早已不再那样神秘,但临风对月时,那种种瑰丽奇伟的传说,还依然驰骋在我们的心间。

(16)、苏轼《致运句太博帖》,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行书。

(17)、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苏轼笔致灵活,情感率真,其诗词读来豪气自生,荡气回肠。虽一生历经坎坷,但不论出处穷达,他始终坚持四个不变: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抱负不变,怜恤生灵、为民造福的思想不变,襟怀坦荡、独立不阿的品节不变,乐观豁达、幽默风趣的心性不变。正是这“四不变”,使他的人格熠熠生辉。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20)、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4、苏轼诗合集

(1)、5苏轼诗文传│日高人渴漫思茶(徐州篇之五)(1078年,苏轼43岁)

(2)、14苏轼诗文传|韩干马十四匹(徐州篇之十四)

(3)、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4)、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5)、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6)、北宋苏轼行楷书。素笺墨迹卷。纵9公分,橫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仅书写了韩愈所撰碑文篇末的迎享送神诗,楷书十行,每行十五六字,字大四寸。据此碑的跋文记载,此碑是用苏轼的真迹上石刻成的,虽下真迹一等,但刻工,神气实足。

(8)、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9)、(书法展厅)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隶书委员会委员作品欣赏|翰墨楚风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苏轼为人光明磊落,正直坦率。新d执政,其上书直言新政弊端,为新d所不容,自请外任;旧d得势,他被召还朝,又因反对司马光等打压新d、尽废新法,为旧d所不喜,再求外调。苏轼从政40年,被贬谪流放33年,但不论新d当政,还是旧d临朝,他都始终保持着人格的超然独立,不虑祸福,正直坦言。

(13)、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能与全家人一起团坐观月,其乐融融,那份感觉分外甜蜜温馨。在2010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借白朴这首词中的词句祝愿大家:“月向人圆,月和人醉”,年年人赏月,人月两团圆! 

(14)、苏轼受欧阳修影响,反对五代宋初浮巧轻媚的文风,更不赞成当时流行的艰涩险怪倾向。认为“有意而言,意尽而止,天下之至言也”。又认为诗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文艺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理论主张对宋代诗文革新贡献甚大,对后代也有影响。

(15)、《次韵秦太虚诗帖》,北宋苏轼书,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金石篆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作品欣赏|翰墨楚风

(17)、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9)、这首诗的作者李朴,字先之,是北宋哲宗年间的进士,和黄庭坚、秦观大致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诗名并不是多显著,但是这首《中秋诗》,却被选入旧时学童们必读的《千家诗》里,流传很广。 

(20)、《惠崇春江晚景》(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5、苏轼著名的30首诗

(1)、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2)、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3)、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4)、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及。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九日。

(5)、《平生壮观》卷《装余偶记》卷《盛京书画录》第二册著录。

(6)、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8)、《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花影》、《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赤壁赋》、《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

(9)、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及。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九日。

(10)、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11)、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石渠宝笈》载:卷高七寸五分,横七尺二寸五分。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

(12)、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13)、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1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朝代)宋

(15)、苏轼《致南圭使君帖》,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行书。

(16)、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17)、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正规武装组织。

(18)、苏轼《阳羡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19)、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20)、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1)、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2)、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5)、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磯,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本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賦”,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6)、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诗大全100首精辟1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