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的十句话 反者道之动精辟140条

道德经经典的十句话

1、道德经经典的十句话是什么

(1)、所以再结合“道可道,道”这一句话来看,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道的存在,感受道的精神以及力量,而不是停留于表象去认知道,这就是“道为何物”的答案。二:道德存在状态《道德经》第四章说:

(2)、我们生命立足点的大地,负载万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索取人们和万物付予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地,静静前进,不断地轮转,而给予所有生物生命的滋养。所以生而为人,也应静静地效法大地,要有负重载物的精神。尤其是要学圣人之道的人,更应该有为世人与众生,挑负起一切痛苦重担的心愿,不可一日或离了这种负重致远的责任心。

(3)、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的自己。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6)、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背后议论人的行为不要做。说的是别人,痛的可能是自己。

(7)、能听到的是声音,听不到的是无声音。但恰恰是有无声音作为背景,我们才得以听到有声的。

(8)、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而不应当繁杂。

(9)、不要轻视小瞧别人,我们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如此之道,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1)、译文为: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12)、释义:自然的运行,强劲刚健,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他能承载的事物、享受的待遇跟福报,君子厚德,方能容载万物。

(1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14)、大善既是大恶,道德经没有这样的表述。有这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好的的道德,就是不要刻意去行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天天想着表现道德,结果适得其反。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大效用。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1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2、道德经经典的十句话 反者道之动

(1)、《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3)、译文为: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4)、善是水。“上善若水”,水是柔软无聊的,却能滋润万物。回想一下,蜜一样的付出,除非有明确的目地,否则是难以持久的。真正的照顾,都是不会让人难堪的。

(5)、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

(6)、三是悟道的基本方向不同。求学是向外求索。即是面向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进军。如同挖矿不止。而悟道则是向内探索。用悟道的能量去化解内心的杂念,用修持的澄明,去雪澡灵魂的污浊。

(7)、⑤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所以……者,……的原因。为,是。有身,有自身的利益要求。

(8)、《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9)、老子雕像关于第二种说法,现在已经很难考察出是什么时候开始说“老子天下第一”了,而对于用“老子天下第一”这一句话来赞扬李聃,大概有三个原因:第唐朝初期,社会开放,文化也很兴旺,儒(家)、道(家)、释(释迦摩尼)三教都比较发达,而李唐王朝特别推崇道家,尊老子为先祖宗亲,所以,就认为老子与孔子、释迦摩尼相比是位列第一的,因而,才说“老子天下第一”。早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便传入中国,比道教出现的时间更早,而藏传佛教因为有松赞干布时尼泊尔尺尊公主支持传播,加上唐文成公主助其带入中土,因而,佛教在中国西部和北部一度影响很大,在唐朝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朝信奉佛教的人不少,佛教在唐朝的都城及其他地方都比较发达;此外,唐初对古代儒家经典也是比较重视的,儒学也得到了发展,比如,唐初整理编订《五经正义》,就是对儒家经典重视的一个明显例子。但是,相对而言,在儒、道、释三教中,李唐王朝对道家和道教更推崇。比如,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封老子为始祖,并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宇。为什么李渊要这么做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从姓氏来看,李聃与李唐皇室同姓,不管是有某种联系或是没有关系,但至少也是同姓氏,所以,李渊封老子为始祖,是借用历史上同姓名人来抬高李唐王朝的威望;其隋朝末年有一条谶言,预言“李氏当王”,因而,李渊建立唐朝后,便封老子为始祖。这条谶言出自晋代的一个传说,说的是老子后裔李弘当拥有天下。而李弘是道教太上老君降世化名,当时,农民起义军便打着李弘降世的旗号而举事的。据《老君音诵诫经》记载,关于李弘的说法是:“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反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如此一来,老子、李氏、道教、君王之间便神秘地联系在一起了。隋朝末天下大乱,老子后裔将取代隋朝的传闻又传开了。因而,又有了“李氏当王”的传说。隋炀帝也害怕这个传闻,因而,便杀了与李弘近音的左武卫将军李浑及他的侄子李敏。后来,李渊在晋阳欲起兵,但对起兵仍有所忧虑,后因道士王知远密献“李氏为王”之类的图谶,才为李渊消除疑虑。后来,李渊举事成功,建立唐朝,登上皇帝宝座,他便相信是“李氏当王”谶言帮助他称帝。因而,李渊称帝后的所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追封老子为祖宗,并将道教提高到“本朝家教”的尊崇地位。李世民即位后,也一样推崇道教,尊奉老子为李唐皇室的祖先,并提升道教的地位,使道教成了李唐王朝的“国教”。李唐王朝的多位帝王都尊崇道教和老子。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祠堂;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为之扩建李母庙,规模宏大,称为洞霄宫;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因为李唐王朝推崇老子,因而,唐玄宗册赠张道陵为“太师”;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又封其为“三天扶教大法师”。显然,在李唐王朝,道教位列于佛教、儒教之上,老子也比孔子、释迦摩尼地位更好,于是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

(10)、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态,反对进步论。面对他所处复杂的春秋时代,他主张回去,回到小国寡民,回到半原始状态。因为天地虽然不仁,万物自生自灭,但也自由自在。圣人虽然不仁,不爱护老百姓,但老百姓也就不用为圣人负责,不被管理,自得其乐。

(11)、道并不是一种物体,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身体去触摸“道”,而是需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

(12)、《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上善若水,意思就是人生高的品德,是如水一样的智慧。

(13)、⑧爱以身为天下:把自身交给天下可爱,乐意把自身交付给天下。爱,以……为可爱,乐意。“以身为天下”是“爱”的宾语。

(14)、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1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17)、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把大的忧虑看得像身家性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把受宠幸看作上等好事,把受羞辱看作下等坏事,得到宠幸就惊喜,失去宠幸就惊慌,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如果我没有自身利益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所以看重把自身交给天下,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乐意把自身交给天下,才能把天下交付给他。

(18)、“无为”就是不以自己的主观妄为,顺应万物的自然发展。

(19)、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20)、《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道德经的高境界

(1)、汉代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成功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人,而是在困难面前撑住并熬过来的人。只要相信自己,没有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3)、少则得,多则惑。——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6)、太在乎名利了,往往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太乐于敛财了,往往会遭到更大的损失。所以做人要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要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灾祸;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喜乐。

(7)、释义:即使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为人处事的话,也很难守住。中国讲“富不过三代”,一方面容易“富贵而娇”,骄奢淫逸容易给自己和家族埋下祸根,另一方面有钱而不懂低调,容易引外人垂涎。还有就是人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天道不可违。懂得这些才能长长久久守住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基业。

(8)、“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描绘和分析“宠辱若惊”的表现。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0)、①宠辱若惊:受宠幸像得到惊喜,受羞辱像受到惊吓。宠辱,都用作动词,受宠幸,受羞辱。若,像,如。惊,用作动词,得到惊喜与受到惊吓。

(11)、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12)、同样的道理,对于圣人来说,也无所谓仁爱不仁爱,因为世上的人们在圣人眼里都一样,也和草扎的狗没什么区别。

(13)、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14)、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5)、遇大事不要慌张,静下心来才能想到解决办法;遇烦事不要生气,生气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16)、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对获取有强烈的要求,如果我对获取没有强烈的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17)、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知足。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一家有一家的日子。

(18)、《七龙珠》很很多人的童年经典,动漫中的“贝吉塔”是个高傲、自尊心极强的“赛亚人王子”,很多人都批他冷漠、不重感情。但是其实“贝吉塔”对于亲情是“埋在心底,不轻易表现出来”的表现。

(1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慧的人从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一定会惹是非上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头本是柔软的,但有时又会变成锋利的武器,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生都该恪守的为人原则。

(20)、接着,老子说一个人如何处世,那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的变化:“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4、道德经经典的几篇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得道的圣人能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不值得过分自私。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做去。那么,虽然看来是把自身的利益位居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自己把自己身存天下的好安排。

(4)、声音来源于无声的寂静,有形来源于无形的虚空。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7)、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8)、飘风:狂风。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9)、守黑,即是知道这些隐相的、未显化的,并且守之。

(10)、得道的圣人,就是自我道德修养境界高的人,就像天之道一样,是利益万物而不会加害万物。把道德修养境界化为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1)、译文为:柔弱弯曲则可以保全,屈枉则可以直伸,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拥有的少取的才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12)、《道德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自然日子不会好过。

(14)、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只要是用支付宝收款,哪怕一毛钱、几块钱,马云都将这些数据转化成了信用。过去两年,网商银行向全国350万商家放贷1971亿,不良率不到1%。这些被传统银行摒弃的人,正是越来越讲信用的人!

(17)、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18)、第三层: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提出“以身为天下” 的主张。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我一定会,再次去见你的。”——《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是“新海诚”为数不多的不是以“悲剧”结局的动漫。这部动漫中,“泷”在“三叶”手中写下“喜欢你”,很多人都说写的是名字,但是泷无论你在哪都要追寻你的这份“喜欢你”的内心很少有人知晓。

5、道德经核心的一句话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2)、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漂亮话好听却没有用,珍惜那些能给你指出错误的朋友。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天地万物,没有任何一件事物的规律,能逃脱道的主导和作用,可以说道是一种精神,道是一种信仰,道是一种起源。

(5)、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背后议论人的行为不要做。说的是别人,痛的可能是自己。

(6)、但恰恰是有无形状、无色彩的作为背景,我们才得以看到有形状、有色彩的。

(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老子《道德经》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10)、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

(11)、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大效用。

(12)、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

(13)、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福祸总是相依,所以一定不要因为一时得失而迷失自我。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15)、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要了解,显相的是因隐相的而产生。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17)、说明有“正能量”的人,内心不积,不留,不藏,不滞任何欲望。一切都回归在“于虚无之道”中,是一个很有信言,善者,知者之人。全力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也就是自己付出得越多,自己获的也就越多。

(18)、释义:那些轻易承诺的人和事,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想的太容易,必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真正想帮助我们的人,会问清楚你具体有什么困难,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帮。而那些张口就说行、行、行,有啥事你尽管说的往往不靠谱!

(19)、那为什么又会“常与善人”呢?就是因为善人会顺应自然规律,一切顺道而为,而恶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违逆自然规律,从而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20)、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生活其实很简单,不要让它复杂化。快乐开心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个小窝温暖就好;一顿便饭可口就好;一个爱人知心就好。

(1)、《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别人总是很容易,但是认清自己却是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到头来碌碌无为。认清自己,坚守自己的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与本分的事情。

(2)、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不要为了追求浮华,忘记自己的本心,丢掉自己的良心。

(4)、整篇《道德经》都是在讲怎么闻道、怎么修道、怎么得道。

(5)、比如,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嗅到的,能尝到的,能触到的,能想到的。

(6)、译文为: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逐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7)、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自然日子不会好过。做人有没有能力先放一边,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想要日子过得好,就要学会节俭,节俭持家才能富过三代。

(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译文: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1)、第二点要求是要静读,安静的静、宁静的静。我们读《道德经》绝不像我们现在匆匆忙忙在地铁上、在公共汽车上去读电子版的书,那是什么?是打发时光的。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有这么个条件,看看书也是很好的,但读《道德经》就不是这样了,那是要使自己的身心宁静下来的。包括我讲课,稿子都准备了,不静下心来,稿子也念不好,一静下心来全都在心中,胸有成竹。所以静很重要,静在道教的观点:静则生慧,就是说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你不读经它也能产生一种智慧。这个很简单,就像水一样,你只要让它宁静了,它就能造人造物。如果这个水像长江里面的水一样奔腾不息,它是无法造人造物的。我们读这个经典,就是要在一种心态宁静的状态下去读。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4)、我们可以想象,孔子见到老子,向他学礼,因为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礼,而礼的主要内容无非是仁义道德之类的话。而老子毫不客气地指出,“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早已经过时了,你又何必孜孜以求以前存在现在已经不适合的东西。

(15)、孔子对老子的话大为赞赏,极为崇拜。回去以后,他告诉弟子们,说老子是龙,是深不可测的大思想家。

(16)、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7)、接下来,老子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老子是主张无为的,主张人要柔弱一点,要善于隐藏自己,善于藏锋隐锐,不要那么刚强,因为刚强的东西往往死得快。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八十一章》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百姓怎么理解?很多人在理解“百姓”这个词时,把它融入到了我们当下的语境中,误认为“百姓”就是指我们平头老百姓,所以一见这句话就怒了:也太不把我们当人了吧!其实,“百姓”在这里更应该解释为:所有有姓氏的人,也就是世界上所有能称之为人的人。

(2)、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自然日子不会好过。

(3)、就他们的思想来看,孔子向老子问道,向老子学习,肯定是火星撞地球。

(4)、译文: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净达到。

(5)、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成功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人,而是在困难面前撑住并熬过来的人。

(6)、       美是空。"无欲无为无我"。不是没有作为、压抑本性,而是顺从自然,不要一厢情愿。“我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应得的回报?”所有抱怨大抵都有这种“上天不公”的痛苦吧,事实上,一个人所作为的80%都是一厢情愿,越是执着,越是想不通,越是痛苦。心放空、才能给出答案。尽人事听天命,美就是包容命运的安排。

(7)、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9)、而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老子对孔子说了另外一番话,不过,与上面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的自己。

(1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2)、“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的担忧看得像自身性命一样重要。为什么会“贵大患若身”呢?“为吾有身”,是我存在自身利益,自身有利益需求。

(13)、修身养心离不开“清静”二字,“清”是一种心灵状态,“静”是一种生活状态。

(14)、前几天我在武当山道教学院给他们讲了一星期的课,从第一章到第八十一章,我们每个人读一遍,他们的语速比较快,只花了49分钟就把整个五千言读完了。那么我们来读,你一个晚上读一章,第一章就59个字,我们要反复地去读、去思考。这是第二个要求要静,心静,在一种心静的状态下去读。

(15)、汉代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16)、译文: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算是高明有大智慧。

(1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快乐开心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个小窝温暖就好;一顿便饭可口就好;一个爱人知心就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经典的十句话 反者道之动精辟1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