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离骚诵读原文精辟74条

屈原的诗离骚

1、端午节屈原的诗离骚

(1)、汩(yù):水流急貌。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2)、基本上六字一句,四句一节,即四句押一个韵的主体句式(不算句尾的“兮”字)

(3)、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4)、当然也有个别多字或少字的,长的,如“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但是,主体就是6字一句,在全诗373句中,这样的句式有322句。

(5)、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抒发了自己遭遇谗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及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6)、从“索藑茅以筳篿兮”到“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挣扎——小人无义,世事变化无常,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诗人的理想抱负眼看已经无法实现,不愿随波逐流的他终决定追随彭成而去。

(7)、3志:通“帜”,旗帜。弭(mǐ):止。节:度,节奏,指八龙。

(8)、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9)、现代·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统观屈子情思之发展,《离骚》为疏远之情所困,欲隐之以待时。

(10)、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11)、《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屈原离骚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2)、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13)、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14)、d人:指当时结d营私的腐朽集团。偷乐:苟安享乐。

(15)、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d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16)、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17)、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18)、1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饰,喻指初衷。

(19)、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20)、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2、屈原的诗离骚诵读原文

(1)、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2)、女媭是他的姐姐。姐姐用鲧的教训告诉他,不要太特立独行、坚持已见了。也就是后来渔父说他的“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为什么非要世人皆醉而你独醒呢!

(3)、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4)、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5)、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6)、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7)、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8)、啊,算了吧!楚国无人理解我的心,我又何必如此怀恋故国呢?既然没有人与我一起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我将要追随先贤彭咸到他的所居之处。全诗在奔流浩荡、恣肆的叙述中戛然而止。后四句收煞,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如一记重锤撞响洪钟,给世间留下沉浑、跌宕、绵绵不绝的千古回声。

(9)、屈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以后的文人雅士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西汉文学家贾谊才高受嫉,谪迁长沙,作《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拟;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直把屈原的旨趣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唐李白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则声言不仅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文采,而且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戏为六绝句》中说:

(10)、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11)、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12)、接下去诗人表白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以及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

(13)、3韶(sháo):即《九韶》,传说中虞舜时的乐舞。

(14)、面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反思的结果,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15)、后,我想用央视网报道“盛赞屈原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这篇文章的一段话,来作为我今天的结束语。文章说:今天我们纪念屈原的现实意义,就是要“使爱国情怀变成报国行动,用民本思想指导实践,让求索精神创造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百折不挠。”

(16)、1启:禹之子。夏朝的开国君主。九辩、九歌:相传是启从天上偷带到人间的乐曲。

(17)、凡读懂《离骚》之人,对当时黑暗统治社会,忠良受到馋言诽谤。

(18)、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后。今人对此说法不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写作时间当在秋天。

(19)、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节录)

(20)、从汉代以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但是,关于屈原的生平身世,可信赖的史料很少,主要来源于司马迁《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及“楚世家”。之前,有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但早已失传,其中一段评价屈原的话,被司马迁引用过。之后,有班固的《离骚序》和《离骚赞序》。后来学者更多的是对《楚辞》文本的注释与考证。比较重要的有,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明代汪瑷的《楚辞集解》,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等。据统计,清以前的各种注释版本,有240种之多。近现代学者,王国维、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林庚等,还有日本、前苏联的一些汉学家对屈原及其作品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上个世纪初,以及50年代和80年代,曾经在国内学术界有过几次比较集中的屈原研究热潮。

3、纪念屈原的诗离骚

(1)、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2)、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3)、上下对仗,相当工整,铺陈渲染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关于这次被免职,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这个上官大夫妒忌心强,想强行探听宪令内容没有得逞,就借此机会,添油加醋,到怀王那里诬告屈原,间离屈原与怀王的关系。第一说屈原泄密,第二说屈原贪天之功为己有;终于惹怒了楚怀王。楚怀王罢免了屈原的左徒官职,屈原被边缘化了。

(5)、屈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和尊敬。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具有无人比肩的崇高地位。

(6)、1县圃(pǔ):即悬圃,神山,在昆仑山上。

(7)、(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8)、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9)、“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10)、借用“香草美人”的象征喻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志向,这是《离骚》的一个很有个性化的艺术特点,也是我们深入解读《离骚》的一把钥匙。在《离骚》中,诗人主要运用了三组意象群:香草、飞鸟和美人。

(11)、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12)、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13)、按照“以骚解骚”的原则,我们首先看看《离骚》到底讲了些什么,叙述、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14)、这几句大意是说:一切就这样结束吧,楚国没有明君贤臣理解我,我何必再留恋它呢?既然我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我只有追踪彭咸了此一生。

(15)、关于屈原的身世。据郭沫若考证,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活了62岁,即主要生活在楚怀王、楚顷襄王时期。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的先祖,出于五帝时期的高阳帝,即颛顼。屈原与楚王同宗同祖,都是高阳帝的后代。屈原这一支脉,芈姓,熊氏,到了楚武王(熊通)这一代时,楚武王把他的儿子瑕,派封在一个叫“屈”的地方,成为卿大夫,并以“屈”为氏,屈原就是屈瑕的后代。虽然屈原有着高贵的血统,但是,从屈瑕到屈原相隔已近四百年,而这时屈原的家族已经中落,多只能算是一个一般士大夫了。

(16)、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17)、③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18)、上官大夫之流为什么那么在意屈原制订的宪令?这与这个宪令的内容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这些贵族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动荡的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断,社会道德秩序趋于失范和无序状态。秦国首先改革,国势渐强,对他国虎视眈眈。各国也都在积极地调整改革,秣兵厉马,加强守备,以免被兼并掉。屈原是楚国改革的坚定派,一直坚持合纵抗秦的主张。开始也一直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支持。当时楚国在战国七大强国中,领土大,兵额多,武器也很先进,加上资源丰富,实力较强,所以楚怀王曾两次被推为纵长,主持抗秦事宜。战国晚期纵横家们常常把楚与秦相提并论,认为“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但是,楚国内部却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是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暴虐和国内的分裂与紊乱。《战国策》中记载:楚怀王时“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百姓;”楚怀王本人也很“见疾于民”。后来,楚顷襄王又“恃其国大,不恤其政”;群臣之间又是“相妒以功,谄谀用事”,弄得“良臣疏斥,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人民在战场上“各有散心,莫有斗志”。

(19)、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前人有很多宝贵的成果,但也有一些未解之谜,有待于新的发现和考证,去补充去证实。我对屈原和他的作品只是喜爱,还没有进入到研究层次。今天的汇报,一定会有不少欠妥之处,感谢大家耐心听完,希望大家多多批评。

(20)、结合史实看,怀王二十五年至三十年间楚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在《离骚》中都有所反映。惟夫d人之偷乐兮,路幽味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只有在d人所走的道路的危险性充分暴露时,诗人才会作如此论断。而这种危险到怀王三十年时已经清楚了。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说明怀王反复无常已不只一两次了。

4、屈原的诗离骚

(1)、离骚: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

(2)、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指楚怀王)之迟暮(晚暮,指衰老)。” 看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

(4)、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5)、同时诗人也会运用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抽象的意识观念。这样的诗句大多都成为了《离骚》中被千古传诵的佳句,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等。

(6)、南宋·史弥宁《吊湘累》:莫讶灵均苦费词,骚章炳炳日星垂。身虽楚泽有遗恨,名与湘流无尽期。

(7)、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抒情长诗《离骚》,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

(8)、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我怨恨你王长者呵真是荒唐, 你始终是不肯洞鉴我的心肠。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 造出谣言来说我是本来淫荡。 固然是胡涂的人们善于取巧, 不守一定的规矩而任意胡闹。

(9)、元·方回《学诗吟十首》:离骚谓绝响,此道传人心。

(10)、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11)、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12)、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13)、北宋·李纲《著迂论有感》:离骚体风雅,光可争日月。

(14)、1户说(shuì):挨家挨户地说明己之心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屈原的诗离骚诵读原文精辟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