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做人的三种境界精辟148条

儒家经典名句做人

1、儒家关于做人的句子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2)、4乐正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把《诗经》里配有雅正礼仪乐曲的诗篇整理出来,使‘雅诗’、‘颂诗’(有别于‘风诗’)各自都有了归类。”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至于为什么道德绑架?!理由更简单,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嘛,自己没读懂,就跑出去乌鸦站在黑猪背上,“哇!你好黑啊!”

(5)、“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

(6)、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8)、释义: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9)、智:明辨是非,自知知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0)、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11)、是谓小康。”在中外历史上,孔子是第一位提出并描绘大同世界的,先于西方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理论半个多世纪,更其让人惊叹不已的是他既不满意“大道既隐”的现实世界,又不满足三代圣贤“大道之行”时的小康社会,而确立了实现大同世界的更高目标。

(12)、义:能为他人担责或者奉献,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大的好事。

(15)、勤学与常思相伴而行,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6)、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8)、  释义: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19)、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2、儒家做人的三种境界

(1)、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白马青袍豁眼明,

(2)、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3)、俯首戴荆钗,欲拜凄且嚬。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5)、  释义: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6)、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7)、  释义: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

(9)、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10)、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3)、质朴超过了修饰,便会显得粗野,修饰超过了质朴,便会显得浮夸。只有修饰和质朴相互协调,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君子。

(14)、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7)、汉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天涯远乡妇,月下孤舟人。

(18)、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9)、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20)、水低成海,人低成王一句出自儒家经典之一《中庸》。

3、儒家名句经典语录

(1)、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3)、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4)、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5)、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6)、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7)、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8)、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9)、人马晓来兼手札。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10)、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  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3)、所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本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可能别人也不喜欢),自己喜欢的,考虑考虑,也不要随便加给别人(可能别人也不喜欢)

(1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5)、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16)、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东篱渴儒家经典名句(道德篇)德者事业之基。

(17)、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18)、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孔子

4、儒家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1)、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2)、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5)、出自《张太岳集·清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译文)国家制定法律规章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遵;听人说话不难,难的是听到之后去遵守。

(6)、原文选段: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华而不炫。韬光养晦,深藏不露。路留一步,味让三分。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饮水思源,见贤思齐。礼尚往来,利益至上。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度有缘人。

(7)、不要怕没人知道自己,还是努力追求让人认可的德行吧!”3五十学易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孔子说:“如果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时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错误了。”

(8)、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10)、(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11)、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12)、  释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3)、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4)、出自《张太岳集·翰林院读书说》。(译文)善做学问的不探究性命之说,不可以谈论学问;修道的不兼通经世济民的学说,是没有利益和用处的。

(15)、  释义: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6)、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少落叶的。

(17)、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君家三兄旧山侣,

(18)、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19)、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20)、译文:下雨天的时候思念有人,在幽竹附近喝茶。儒家靠近古寺,等不到友人又是一年秋天。

5、儒家做人格言

(1)、出自《孟子·离娄上》。(译文)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论语—学而学》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7梦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孔子说:“我衰老的好厉害呀!我怎么长久地不再梦见周公!”8河不出图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孔子说:“凤凰神鸟不飞来了,河里没有祥瑞的符图出现,我这一生的理想算是达不到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5斯道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孔子说:“哪个人出外不首先走住房的门呢?为什么不能本本分分地走仁人的正道呢?”6人之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孔子说:“人的一生应该是纯洁正直的,虚虚假假的人生靠侥幸而免除灾祸。”

(8)、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9)、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10)、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论语》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3)、许他真是查郎髓。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1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上》。

(15)、“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16)、(政治生涯)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17)、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18)、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

(1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0)、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1)、园蔬任遣奴人摘。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3)、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4)、译文:喜爱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5)、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6)、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这一句强调学习的重要。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也就难以成才了。

(9)、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周书·泰誓中》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事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7)、  释义: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19)、  释义:好学不倦就能接近明智,努力行善就能接近仁义,懂得耻辱就能接近勇敢。

(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1)、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2)、(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3)、(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下等的人。)

(4)、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5)、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8)、出自《张太岳集·答南学院李公言得失毁誉》。(译文)得与失、低毁与赞誉的关头如果看不破,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一个能成就的。

(9)、要人品没人品,要相貌没相貌,要成绩没成绩,反正是嘛嘛都不好。长得像如花呀,美的似凤姐。人见了人吐,花见了花谢,瓜见了瓜落。洁洁看上他,那便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仙女落在大粪上。人丑得吓死人,心臭的熏死人。所谓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滴。心肠恶的不用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人明明傻的要死,还天天以为自己是天才,我看是天天被人踩。简直就是孔子说的:难矣哉!

(10)、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1)、第一年龄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人生的起点应该是从确立志向开始,十五岁大体是我们义务教育结束的初中毕业生,已具备了思考这类重大问题的能力。孔子讲他“志于学”,同时在另外场合又讲“志于道”,“志于仁”,这是否意味着他的志向的多元化?关于这一点,他的说法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14)、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5)、译文:君子胸怀大志,意志坚强,但他可以泰然自若,不傲慢放肆,身上没有骄矜之气。

(16)、酒家债负有填日,恣意颇敢排青缗。余瞿二家同爱客,

(17)、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译文:喜爱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论语》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我们是:“未知儒,焉知道?”,只有把儒家的精髓学会后,你才有资格去谈佛论道。否则将会一直处于“五十步笑百步”的窘境。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  释义: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6)、张居正讲解四书(全三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名著中国古代哲学儒家经典书籍国学经典传统文学入门书籍

(7)、  释义: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儒家做人的三种境界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