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理名言
1、有哲理的佛家名言
(1)、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2)、禅也是修心的;宋朝法演《送朱大卿》“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3)、如果真相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4)、北宋仁宗皇帝宰相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5)、人生哲理感悟的唯美经典段落,让你学会释怀,活得更洒脱!
(6)、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
(9)、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10)、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倦,会累;一个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神伤,会心碎。
(11)、10)聆听一种清凉的声音,体会生命的宁静和喜悦。
(12)、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看透许多东西。幸福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
(13)、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4)、不要在虚妄的世界里寻找真实,不要在无常的人生中寻求永恒。
(15)、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6)、在他入定的期间,入定多长久就享受多长久的禅定快乐,完全没有杂念,更不用说烦恼了。但是当他出定后,当他看到了漂亮的东西、听到悦耳的声音、吃到美味的食物等等,内心难免会产生贪爱,这证明他的烦恼还没有完全被断除,只是在定中被定力镇伏住而已。
(17)、西方道路不平坦,曲曲折折路弯弯;真心修佛无畏惧,哪怕冰霜与严寒。佛教名言名句禅语(精选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一生用之不尽——善为至宝;百世耕之有余——心作良田。信因缘果报者——万善之母;疑因缘果报者——众恶之根。
(18)、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19)、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2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2、佛哲理名言名句
(1)、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2)、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吉祥。(《吉祥经》释:布施是美德,帮助亲友,行为无污点,才是大的吉祥。)
(3)、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4)、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5)、佛经记载,佛陀反对用古梵文讲解佛经。这可能是因为古梵文对于东部地区的人们来说,就是一种外国文字,东部地区的人们很难采用古梵文准确表述艰深的哲学思想。《律藏·小品》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两个比丘,姓耶弥卢谛拘罗,是兄弟俩。原来生在婆罗门家中,声音良好善于谈说。他们来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致过敬,坐到一旁去。坐下之后,两个比丘向世尊说:“大德!现在的比丘不同姓、不同名、不同门阀、不同家室,都来出家。他们用自己的方言俗语毁坏了佛所说的话,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佛世尊呵责他们说:“你们这些傻瓜,怎么竟敢说:‘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傻瓜呀!这样既不能诱导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增强信仰,而只能助长不信佛的人,使已经信佛的人改变信念。”呵责完了以后,又给他们说法。然后告诉比丘:“比丘呀,不许用梵文表达佛语,违者得突吉罗。”佛后说:“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所说的话。”据此看来,佛陀采用各地方言讲解佛经,即是为了将哲学转变为“说”着本地方言作出努力。正是通过佛陀的这些努力,奥义书哲学才成为了“说”着东部方言的佛教哲学,而佛陀就是在这一本土化过程中,将古梵文的奥义书哲学转换成“说”着东部方言的杰出哲学家。但也许在这一过程中,佛陀遇到了翻译上的问题,主要是方言和艰深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佛经中哲学观念的表达也就艰涩难懂,而产生了一些不确定的、相对的因素,听众也有力不从心之感,由此便产生了许多岐义。这一情况是哲学传入其他语言地区时,常出现翻译难题。如希腊哲学传入拉丁地区时就出现了对estin的不同解读,我们今天将西方哲学“being”翻译成汉语时也遇到了上述的困难。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生命中有许多你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这叫做责任;生命中有许多你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
(8)、12)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佛在经上讲总不外乎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9)、1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10)、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11)、人生,像海上的波浪,难免潮落潮涨;命运,像山中的小径,难免起伏跌宕。纷繁红尘,总有寒暑炎凉;季节变幻,总会有雨雪冰霜。要相信:暴雨过后,才能感受彩虹的绚丽;炎夏闷热,才会体会清风的凉爽。
(12)、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3)、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14)、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15)、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7)、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8)、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19)、学会原谅,毕竟人总难免有错误,也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放下嗔恨,否则将是一片苦海,宽恕的那一刻,才会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安详、解脱。
(20)、著名政治家尼赫鲁———佛比起所胡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
3、佛语哲学名言
(1)、但佛陀在哲学上的贡献不只是继承奥义书,而是还有所发展。如在佛陀之前,奥义书哲学“是”是什么的追问方式已持续了千年以上,人们只能信仰它,而不对其有所怀疑,以致出现了圣言量、声是常的千年成见。佛陀明确地把一切对哲学的言说不视为固定的结论,声是无常的提出等于宣布语言也有假。当人们用本质尚不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对“是”的认识时便产生了哲学困惑。正是佛陀破除了人们的固有思维方式,使人们澄明了文字游戏,并可以自由地否定传统的解释,自由地追求真理而不受任何束缚,而走出形而上学的困惑。古印度的哲学活动也不再以发现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为目的,也不再有热闹的哲学场面,一切哲学争论都归之于寂静,哲学上的痛苦和不安也就随之消失。而佛教本体论也不再是真理性的理论体系,佛教哲学活动变成为一种追问活动。所以,在《金刚经》中,须菩提不停地追问“何以故”、“所以者何”,而佛陀却从未给出一个“是什么”的答案,而是引导须菩提去思考。再如,大家所熟知的,佛教哲学以无我论为特色,则是佛陀通过对奥义书末期神的自我定义“ahamasmi(我是)”的解读而发展出无我论。还有,缘起论则是否定了奥义书的自因说。
(2)、不随便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3)、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皆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净土,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主义者大的悲哀,就是活的不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活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好的活法。你随和,生活才随和。
(6)、(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乐善好施得福报,修心本性成佛道;千途异说终归一法,万法唯归一心;清净为心皆弥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7)、24)《般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
(8)、 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二千年佛法是座宝藏,到这座深山中探宝,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心收获。
(9)、一个人,如若心有意境,哪还有伤秋悲秋的情怀;一个人,如若有雅致,哪还有暮鼓晚钟的伤感;秋来夏去,冬临春近,本就是四季的循环,有什么好伤感的呢?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心里会有着怎样的心境;但我知道,其实,心境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怀,生活那么硬,一个人,心如若出局,那要拿什么来取悦自己呢?
(10)、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五灯会元》释: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同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11)、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12)、一切随缘生灭,执着是痛苦的根源,人生一度春风,便也一度秋雨;一度得意,便也一度失落。逃不过的是无常,走不完的是轮回。
(13)、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14)、2)散惹派(SanjayaVelatthiputta),他们对一切问题都不作决定说,如对有无来世,有无果报等,他们认为说有即有,说无即无,以致被人们比之为难以捉摸的泥鳅。这似乎意味着它们把本体看作是既无法加以证实,又无法加以证伪的虚假问题。他们主张踏实的修定,以求真正的智慧。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直观主义学派。佛弟子中目犍连、舍利弗原属该派。
(15)、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16)、良心是每一个人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7)、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18)、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19)、7)原来那些统统是佛菩萨应化,来成就自己圆满的道业,你怎么不感恩戴德?
(2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佛教哲理经典语录
(1)、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2)、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3)、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一切随缘生灭,执着是痛苦的根源,人生一度春风,便也一度秋雨;一度得意,便也一度失落。逃不过的是无常,走不完的是轮回。
(6)、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7)、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8)、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9)、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宽容。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10)、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1)、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2)、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3)、4)不兰迦叶(Purana-Kassapa),与末伽梨相似,否认善恶业报和婆罗门教,主张纵欲,是伦理的怀疑论者。
(14)、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1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16)、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7)、竞争是为了不争,竞争是暂时的一种动力;真正做到不争而能不懈努力,即已达到看清世事,性情沉静的境界了。
(18)、人生不过几十年,似水一样流淌。少一点贪婪,多一点理解,心中的伤痛总是不知不觉渐渐愈合,学会忽略,心态就能平和;学会忘记,精神就能轻松。忽略和忘记,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力量,只要你还走在奔向目标的路上。
(19)、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20)、因为得到过,所以便懂得拥有的幸福;因为失去过,所以才明白珍惜的重要。淡然花开的喜悦,也忘记花落的叹息,安静,亦超然。
5、佛家哲理名言
(1)、18)脸上的灰尘一洗而净,心灵的尘埃需要一生去打扫。
(2)、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3)、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常常,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
(4)、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5)、22)你有再大的过失,别人看到了也不会说,说了得罪你;能够说你过失的人,对你是大恩大德!
(6)、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7)、伊尔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的行为罪不至死。一个人的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全城人在金钱的面前,全都选择了金钱。一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真的恐怖!
(8)、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9)、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0)、3)末伽梨(Makkhali-Gosala),是命定论者。它们主张没有业报,一切修行都是空的、无用的。只要经过八百四万大劫的轮回净化,到时不管智愚都得解脱。人身由各种原素构成,没有父母生身。
(11)、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12)、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五戒:不杀生.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13)、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14)、(ii)韦伯著,康乐、简慧美译:《韦伯作品集: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26)真正学佛的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对我们修行人来讲,统统有恩德。
(16)、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7)、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9)、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0)、其实,穷不重要,富也不重要,劳累不重要,清闲也不重要,你过得不好不重要,别人过得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快乐,你要有快乐的心态,这样一切都会好起来。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不要让太多的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2)、2)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
(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4)、7)美是一种朴素,是来自内涵和修养,而不是停留在外在;外在的美是昙花一现,是无常的。
(5)、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6)、(v)罗蒂著,黄勇译:《后哲学文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7)、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8)、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9)、心的转变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0)、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只要日月继续存在,只要人类还继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佛教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11)、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
(12)、4)念佛往生传承大法,是真正的报佛恩报师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13)、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4)、13)佛法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清凉我们的人生,增长我们的慧命,让我们心情灿烂。
(15)、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16)、如果现在大家很欢喜地坐在这里听佛法开示,暂时将工作放在一边,没有烦恼;但听完之后,一回到办公台,看到一大堆还没有完成的文件,立刻又心烦了,是不是?有些修行人可以静止不动地坐在那里入定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他的心很快乐地安住在定中。
(17)、“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18)、世事万物都在变化,与其纠缠于过去的旧事,不如珍惜眼前所有;与其好高骛远不着实际,不如脚踏实地,过好当下的日子。
(19)、6)如果用残缺的心看待世间,不是世间不美好,而是我们的心已经残缺了。
(20)、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 著名史学家韦尔思———佛都是教义,是自古迄今锐利理智的成功。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3)、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8)要晓得冤仇结了之后,生生世世报不完的,冤冤相报,那到什么时候才了?
(6)、唐朝寒山子“嗔是炉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让我们以忍耐保护自己真实的性情,不因一时意气,用愤怒烧毁苦苦建立的良好口碑与德行。
(7)、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8)、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9)、人生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荣耀也罢,屈辱也罢,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感慨,多一份从容和淡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
(10)、当你把自己放在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高处。当把自己放在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低处。
(11)、劝父母,莫系怀,儿孙八字自带来;贫贱今生受孽报,富贵前生修积来。
(1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13)、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判断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佛哲理名言名句精辟1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