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七是人日,那么初一到初六是什么动物生日【年初七】

一、中国关于春节民间习俗

1、第一步,打开苹果手机设置,点击“声音与触感”。

二、正月初一到初七有什么习俗?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2、大年初一  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3、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4、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5、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

6、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8、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鸡汤——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

10、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12、大年初二  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

13、而且这面须为冷汤。

14、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15、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

16、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17、大年初二是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18、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19、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

20、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21、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22、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23、大年初三  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24、俗话说、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

25、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常见和受欢迎。

26、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

27、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28、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

29、也就是说、亲人离开家门时,吃饺子保平安,来年再团圆,家中亲人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

30、大年初四  折箩——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

31、所谓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32、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33、大年初五  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34、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

35、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

36、“破五”的饺子讲究馅儿是一个肉丸的。

37、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

38、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39、大年初六  “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40、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样吃什么都可以。

41、初七人日  吃寿面  初六“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么都可以。

42、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43、人日要吃以七种菜所做的“羹”,称“七宝羹”。

44、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与“面线”等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45、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46、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

47、正月初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48、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

49、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50、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51、大年初八  大年初放生祈福。

52、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53、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54、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牛腩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开,3分钟后关火,用温水冲洗干净。

55、牛筋切段放入高压锅加水,煮至上汽后转小火,20分钟后关火。

56、自然排气后捞出牛筋,用温水冲洗干净。

57、洋葱、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锅炒出香味。

58、倒入老卤或清水、香叶、八角、草果、桂皮,煮开。

59、放入牛腩和牛筋,煮开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60、转小火炖煮2-3小时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软入味即可。

61、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适量大米洗干净。

62、将玉米剥掉,洗净。

6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锅中。

64、倒入适量清水。

65、大火煮开,小火慢煮二十分钟左右。

66、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颜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67、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祭奉紫姑。

68、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69、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70、十一吃鱼有说头  新年吃鱼,讲究的是〝年年有鱼(余)〞,况且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疗效。

71、做法、鱼肉洗净。

72、热油中放入姜片。

73、倒入鱼肉,翻炒。

74、加点酱油。

75、放一点糖。

76、加水煮一会。

77、出锅前滴几滴美极鲜,撒上葱花即可。

78、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搭建灯棚。

79、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80、十二餐桌有鸭子  中国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鸭子,比如北京人爱吃烤鸭,南京人爱吃盐水鸭,四川人爱吃樟茶鸭,新年期间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鸭子。

81、做法、鸭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小的块便于入味,过于肥厚的鸭皮剔下来。

82、鸭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盐,生抽,姜片,葱段,腌制20分钟。

83、把剔下来过于肥的鸭皮脂肪放入锅里。

84、小火用铲子按压,慢慢逼出鸭油。

85、待鸭皮两面变金黄时,很多鸭油都出来了,盛出鸭皮。

86、鸭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87、倒入腌制好的鸭肉翻炒熟。

8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89、倒入一瓶啤酒,没过鸭肉,中小火慢慢烧。

9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91、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灶下点灯,预放元宵。

92、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93、做法、虾洗净沥干。

94、葱姜、料酒浸泡虾5分钟,中途翻动几次,使之均匀浸渍调料。

95、倒出汁水,保留葱姜。

96、倒少许油,热锅炒虾。

97、慢慢翻炒至虾变成红色,加盐。

98、加酱油,煮一分钟。

99、加青红椒圈。

100、汤汁收干,拌匀起锅。

101、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临水娘娘”诞辰。

102、娘娘诞辰于正月又称“顺天圣母”。

103、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104、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105、十四大碗炸酱面  老北京人做炸酱面时一般只认六必居、天源的酱,面条要用手擀面,夏吃热冬吃凉,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时讲究的八碟菜码,包括、黄瓜丝、水萝卜丝、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儿、黄豆嘴儿、白菜丝、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几口腊八蒜,味道更爽。

106、关注微信“大海旅游人”  做法、五花肉切丁,黄瓜和萝卜切丝。

107、炒锅放适量油,肥肉先入锅,煸出油后入精肉。

108、待锅内飘香后入少量生抽,料酒。

109、盛肉丁出锅。

110、用煸肉的油炸酱。

111、先用大火把酱烧至咕嘟咕嘟,然后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着。

112、炸个十分钟左右,再倒入煸炒过的肉丁,翻炒几次,快出锅时撒入葱花。

113、然后就是煮面了。

114、然后把菜码在沸水里过一下,脱生即可。

115、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夜照田蚕(神)。

116、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

117、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

118、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119、十五家家闹元宵  正月十五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120、起初,人们曾经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和睦、幸福。

三、春节的正月初一到15,这里每一天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四、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什么什么节日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五、年初七是人日,那么初一到初六是什么动物生日?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六、大年初一到初十都是什么日子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七、请教:初一,初四,初五,初六,初七是什么神?

1、初原始天尊初医圣初瘟神初财神初火神初阎王初玉皇大帝关帝门神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又称“大年三十”。

2、“除夕”中的“除”字是“去。

3、易。

4、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后的一个晚上。

5、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6、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

7、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八、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

1、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2、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3、燃放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4、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5、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6、拜年、新年的初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7、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8、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0、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11、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12、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13、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14、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15、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16、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17、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18、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19、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20、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

21、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22、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年少的饮起。

23、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24、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25、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26、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27、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28、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9、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30、大年初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31、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32、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33、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34、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35、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36、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37、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38、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39、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40、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41、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42、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43、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

44、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45、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46、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47、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48、小年朝即天庆节。

49、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50、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51、贴“赤口”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

52、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53、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

54、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

55、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56、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57、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58、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东家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59、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60、正月初俗称破五。

61、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

62、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63、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64、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65、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66、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67、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68、祭财神(南方)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69、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70、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71、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72、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73、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74、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

75、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

76、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77、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78、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

79、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

80、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

81、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

82、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83、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84、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85、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86、天津人过初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87、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88、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89、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90、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91、年初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92、传说这一天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93、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94、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95、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96、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97、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98、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99、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100、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101、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102、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103、“熏天”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104、吃七宝羹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105、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106、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107、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108、送火神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

109、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

110、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111、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112、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113、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114、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115、顺星又名祭星。

116、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117、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

118、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119、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120、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121、”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122、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123、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124、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125、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126、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127、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128、过了正月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129、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130、”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

131、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132、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

133、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九、正月初一到初七有什么习俗?

1、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2、大年初一  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3、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4、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5、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

6、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8、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鸡汤——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

10、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12、大年初二  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

13、而且这面须为冷汤。

14、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15、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

16、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17、大年初二是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18、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19、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

20、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21、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22、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23、大年初三  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24、俗话说、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

25、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常见和受欢迎。

26、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

27、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28、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

29、也就是说、亲人离开家门时,吃饺子保平安,来年再团圆,家中亲人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

30、大年初四  折箩——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

31、所谓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32、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33、大年初五  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34、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

35、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

36、“破五”的饺子讲究馅儿是一个肉丸的。

37、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

38、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39、大年初六  “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40、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样吃什么都可以。

41、初七人日  吃寿面  初六“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么都可以。

42、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43、人日要吃以七种菜所做的“羹”,称“七宝羹”。

44、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与“面线”等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45、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46、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

47、正月初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48、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

49、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50、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51、大年初八  大年初放生祈福。

52、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53、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54、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牛腩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开,3分钟后关火,用温水冲洗干净。

55、牛筋切段放入高压锅加水,煮至上汽后转小火,20分钟后关火。

56、自然排气后捞出牛筋,用温水冲洗干净。

57、洋葱、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锅炒出香味。

58、倒入老卤或清水、香叶、八角、草果、桂皮,煮开。

59、放入牛腩和牛筋,煮开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60、转小火炖煮2-3小时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软入味即可。

61、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适量大米洗干净。

62、将玉米剥掉,洗净。

6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锅中。

64、倒入适量清水。

65、大火煮开,小火慢煮二十分钟左右。

66、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颜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67、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祭奉紫姑。

68、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69、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70、十一吃鱼有说头  新年吃鱼,讲究的是〝年年有鱼(余)〞,况且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疗效。

71、做法、鱼肉洗净。

72、热油中放入姜片。

73、倒入鱼肉,翻炒。

74、加点酱油。

75、放一点糖。

76、加水煮一会。

77、出锅前滴几滴美极鲜,撒上葱花即可。

78、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搭建灯棚。

79、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80、十二餐桌有鸭子  中国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鸭子,比如北京人爱吃烤鸭,南京人爱吃盐水鸭,四川人爱吃樟茶鸭,新年期间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鸭子。

81、做法、鸭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小的块便于入味,过于肥厚的鸭皮剔下来。

82、鸭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盐,生抽,姜片,葱段,腌制20分钟。

83、把剔下来过于肥的鸭皮脂肪放入锅里。

84、小火用铲子按压,慢慢逼出鸭油。

85、待鸭皮两面变金黄时,很多鸭油都出来了,盛出鸭皮。

86、鸭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87、倒入腌制好的鸭肉翻炒熟。

8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89、倒入一瓶啤酒,没过鸭肉,中小火慢慢烧。

9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91、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灶下点灯,预放元宵。

92、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93、做法、虾洗净沥干。

94、葱姜、料酒浸泡虾5分钟,中途翻动几次,使之均匀浸渍调料。

95、倒出汁水,保留葱姜。

96、倒少许油,热锅炒虾。

97、慢慢翻炒至虾变成红色,加盐。

98、加酱油,煮一分钟。

99、加青红椒圈。

100、汤汁收干,拌匀起锅。

101、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临水娘娘”诞辰。

102、娘娘诞辰于正月又称“顺天圣母”。

103、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104、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105、十四大碗炸酱面  老北京人做炸酱面时一般只认六必居、天源的酱,面条要用手擀面,夏吃热冬吃凉,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时讲究的八碟菜码,包括、黄瓜丝、水萝卜丝、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儿、黄豆嘴儿、白菜丝、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几口腊八蒜,味道更爽。

106、关注微信“大海旅游人”  做法、五花肉切丁,黄瓜和萝卜切丝。

107、炒锅放适量油,肥肉先入锅,煸出油后入精肉。

108、待锅内飘香后入少量生抽,料酒。

109、盛肉丁出锅。

110、用煸肉的油炸酱。

111、先用大火把酱烧至咕嘟咕嘟,然后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着。

112、炸个十分钟左右,再倒入煸炒过的肉丁,翻炒几次,快出锅时撒入葱花。

113、然后就是煮面了。

114、然后把菜码在沸水里过一下,脱生即可。

115、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夜照田蚕(神)。

116、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

117、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

118、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119、十五家家闹元宵  正月十五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120、起初,人们曾经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和睦、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年初七是人日,那么初一到初六是什么动物生日【年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