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精辟100条

邓稼先精神告诉我们的启示

1、邓稼先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1)、谁都有儿女情长,可邓稼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为国奉献力量时,也只能把家情深深的埋在心间,为中国站起来,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带着兄弟们共同战斗,他的选定目标从不懈怠不放松,对人民真诚,使中国的两弹试射成功至死之时还念念不忘给国家提供核武器发展方向的建议,他的事业是连续的,是永恒的,是他的追求是一种大爱!

(2)、善良如同水一般可以滋养万物,善良是内心美德之源,至善之境是很多人向往的境界,也是难以企及的真善美境界,也都希望由此境界而源源不断滋生更多的良好品质,做有德善行有利于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有价值的人;做仁爱厚德、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心怀天下、心念苍生的人。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个善良的人,很注重尊重别人,也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会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伤害别人或者其他无辜,肯定德行厚重之人。相反,一个不善良的人,或言行随意、假话连篇、虚伪狡诈、恶毒凶狠,都比较我行我素、偏激自我,很难顾及别人的感受,更谈不上诚实守信了。而这一切也是源于内心的不善所造成的不良品行。又如,此次疫情,钟南山、李兰娟以及无数“白衣天使”心怀天下苍生,辗转“逆行”、义无反顾;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等无不是仁爱厚德、心怀天下——这就是至善之境。

(3)、他的生命结束了,中国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竖立起来了。他没有白费这一切心血。就算不为人所知。

(4)、在落后的情况下,有些事实在是不平等的,更需要发挥协作,才能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自信心。前面错一步,后面一大步,前面慢一步棋后不可追。

(5)、(这有参考证明;邓稼先主持研发成功了中国的“两弹”,他获得的奖金是人民币10元+10元,和所有参加研制人员一个标准)。

(6)、4月25日我们但支部组织观看了邓稼先先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的结尾,当记者问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是否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为新中国默默奉献的伟人,他留给我们的如此之多,得到的却如此之少。

(7)、另外,影片中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对比,让我更加敬重邓稼先,他有机会像杨振宁那样过名利双收的生活,然而在他心中,他所从事的事业比起那些名利来崇高千万倍。

(8)、对于过去已经作出贡献的专家,如果有评价不公的情况,可以追溯,把过去不公正的评价改过来,该补给你的就补给你,就像无线的“MassiveMIMO”团队。也不光专家,过去有一些干部工作中有错误,今天改正了,我们也要正确评价,发挥积极性,不要老揪住别人不放。

(9)、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人人奉献一点可就不小了,就是考虑现实也会惠及自身,但是在个人利益方面没有人愿意等,都是争先恐后的先进分子,都是自发自动的。看看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满着欺骗和精明以及商业化的操作,这些背离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尊严,商业似乎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可是人心却无所归,又是所求,何来一边在迷茫的追寻中寻找方向,一般在空虚的时间中继续前行,现在的人不缺乏自信和个性,更不缺乏这样做的理由和顺应社会主流的智慧,但缺乏的就是责任意识和奉献意义,何谓民族国家的使命意义!

(10)、看了电影《邓稼先》,我的心情波澜涌动,就是那么一群人,用黑板和粉笔、稿纸和算盘,制造出了威震世界的中国的原子弹。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也许,这样的奇迹只有在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先辈的创业精神,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看完此片,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激情,看到了共和国前进的基石,看到了共和国真正的明星,让人震撼,让人折服。而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疑成了他们当中的星中之星。

(11)、当然,走科学家的道路还是走专家的道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抗日战争爆发时期,许多优秀大学生加入了战地作战,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就像拼图板一样,你只是其中一块,很多块拼出来才是一个大的扇面。食堂里贴了一张宣传画,一个16岁的远征军士兵在战场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一段话:“中国会胜利吗?”“中国一定会胜利的。”“当中国胜利后你打算干什么?”“那时我已战死沙场了”这不正是我们华为今天的时代精神吗?1941年莫斯科大雪中,数十万仓促而聚、混乱不堪的苏联红军,在红场阅兵,杂乱的队伍英勇地通过红场,他们视死如归地从阅兵场直奔战场的伟大精神,不正映照着我们的今天。我们不也是从两年前在混乱的惊恐中反应过来,形成今天的雄赳赳气昂昂杂乱有力的阵列吗?

(12)、邓稼先同志总是被人们冠以“两弹元勋”的称号。自然的,我想在1967年他就应该被所有中国人熟知。可是,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才知道他为人的低调和守口如瓶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幼稚想象的范围。

(13)、 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人只看重钱,这些科研人员离职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钱只是导致单个个体离职的重要诱因,但导致90多人集体离职出走,我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该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领导层对科技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科研项目申请难、科研经费不足、未来发展看不到希望等都可能是原因,其中有个科研人员曾说,有可能自己到退休都评不上副研究员,试想刚开始工作没有几年,就看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局,作为科技人员会怎么想?那必须要走。

(14)、谨以此观后感怀念邓稼先等祖国伟大的奉献着,坚定人生的践行者!谢谢!

(15)、我这个同学Z是很善于应酬的,酒量也大,但是却有一个特别之处,喜欢喝快酒,哪怕一口一杯也是可以的,每次总是第一个离席。

(16)、第屠呦呦身价“低廉”,中国“两院”的科学大亨们很难认同给她颁发科学大奖。

(17)、经历了许多个日夜,第一颗原子弹终于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西北核试验场。不久,喇叭声中响起了:“8……起爆!”只听到“轰——”的一声,一朵黑红相间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也很高兴!

(18)、在这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邓稼先不顾赵敬璞副部长和司机的阻拦,还呵斥副部长,不让他们一起跟过去,还有基地的领导陈彬,他说:“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值钱。”邓稼先听后激动不已,但依然没有听从多方劝阻,毅然走进了爆炸区去寻找这枚氢弹。

(19)、这份工作,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并且忍受远离家人的痛苦。按现代人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可邓稼先还是同意了,并为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20)、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得46万美元奖金。屠呦呦在致答谢词时说;这个荣誉属于全体中国科学家。

2、邓稼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1)、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经过8次计算,验证了外国科学家留下的数据。但是,在制造中,一个车间发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费了。但是邓稼先毫不气馁,在一切重建完毕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任正非:我们公司现在有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漏斗是公司投入资金,你们产生知识;下面一个漏斗是开发队伍,公司给他们资金,2012实验室给他们知识,当然还有社会的知识,他们的责任是把产品做出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连接两个漏斗的中间结合部就是“拉瓦尔喷管”,你们有学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的,知道拉瓦尔喷管的作用,就是通过加速方式使得我们的研发超前变现。

(3)、任正非:上世纪80年代日本抓住了大型机、计算器的DRAM高质量高可靠需求(25年保质期),基于戴明质量管理法,做到DRAM质量远超美国,取得50%份额。上世纪90年代PC取代大型机成为DRAM主要市场,韩国抓住PC对DRAM低可靠性的要求(5年保质期),用低成本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聚焦性价比创新,超越日本。

(4)、我深刻怀念邓稼先为国为民,不计回报的科学家们,他们是伟大的留给后人比较大的成就是精神财富和民族自豪。一个人不要生的伟大,一定要活着得有方向和目标。

(5)、好久没看电视了,下午随手翻台时,发现一部电影《邓稼先》,缘于对那段强国之路上牺牲奉献的人们的敬仰,以及钱老去世的消息引发的举国哀伤,还有对小何的特殊情感,决定把她看完。

(6)、谁没有儿女情长?他为祖国为人民在奉献的时候,只能把这些深深埋在心里!不知疲倦的工作,带领着同行战斗,直到两弹的试射成功!他的选定目标不放松,对人真诚,对同行、对身边人的爱深深的感染了我,至死之时还念念不忘给国家提核武器发展的方向和保持效果和优势的建议,他的事业是连续的永恒的!这是他的追求,也是大爱。

(7)、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被美国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公司不仅不混乱,反而是内部更加团结,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列。抛开了束缚,更加胆大、勇敢地实现了更多的突破,有了领先的信心和勇气。为什么?因为我们正在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一批一批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投笔从戎”,拿着“手术刀”,加入“杀猪”的战斗。比如,有几个天才少年加入了煤矿军团,反向使用5G,使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复用黄大年的密度法等去解决煤矿储水层的识别问题,未来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8)、任正非:专家就要做专。就像煮面条一样,就差点味精,那把味精一放,面条好吃了,就可以卖多一点钱。专家就要去做那道“味精”,去支持前方,直接参加作战,作战成绩是比较客观的。专家作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正确评价,专家的评价基准比科学家的评价基准要清晰。

(9)、电影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美国留学后的第九天,回到了祖国,和他的妻子、孩子过着幸福的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上级领导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让他担任设计颗原子弹理论部主任的重任,带着十几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毕业的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颗原子弹终于成功在西北大漠上爆炸了。随后,邓稼先带领他的团队又成功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1979年9月13日的那次空投核试验,降落伞未打开,核弹落地也没有爆炸,邓稼先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穿戴着一身防辐射的设备独自一人去寻找那颗氢弹,随后他便得了不止一种癌症,住进了医院,在两年后的7月29日在北京不幸去世,终年62岁。

(10)、1967年1月,越南高当局就抗疟向中国求助。在毛主席、周总理指示下,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确定研制抗疟疾的新药任务,这就是“523”项目。

(11)、这部电影有两个点让我十分感动,第1个是他在看女儿的时候的妇女道别,还有一个是妻子26年里看到他工作的基地与他携手同行的场景。

(12)、在后来的一次和试验中,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没有听到声音,邓稼先觉得奇怪,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担心危险,拒绝他人同去。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查看事故,结果不幸受到了辐射。

(13)、我们会在心声社区开辟一个“科学与工程史”专栏,把“胖”的、“瘦”的、国际的、国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成长的关键时刻讲出来,以启发我们20万人的思想,炸开年轻人的大脑。为什么我过去写文章时要专门强调“瓦特曾经只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名锅炉修理工”,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他并不是蒸汽机的原创发明者,而只是改进了它。我们不要纠结在谁的原创上;我们不仅要尊重原创,还要在原创到商品的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被借鉴的人也是光荣的,他一小点点的火花竟然被我们点燃成了熊熊大火。作出阶段贡献的人,不要担心工分怎么算,贡献在那儿摆着的,又跑不了。水稻是数千年前由古人驯化的。杂交是一种方式,袁隆平是在中间一段推动了高产,也不失他的伟大。要敢于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前人,包括了你的同桌、同事。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开桎梏,不拘一格用人才,咱们也能出现伟大的科学发明、重大工程。

(14)、总之,善良是所有优良品德的根本源头,至善之境显现着境界格局和仁爱厚德以及大爱无疆的真善美。天覆地载,万物悉贵!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如:至善之境对苍生的敬畏尊重,古人言传身教“劝君不吃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不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把“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的善念熔铸于悲悯怜爱的善良仁爱品质中,让人敬仰感怀。

(15)、屠呦呦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大学生,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个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在论资排辈、向西方看齐的中国科学界,屠呦呦不可能脱颖而出。屠呦呦获科学大奖之所以幸运。是因为“墙内开花墙外香”!2011年,美国宣布授予81岁的屠呦呦拉斯克奖,这是世界仅次于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科学大奖,也是获得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风向标。”这令屠呦呦大感意外,她将获得的25万美元奖金留给了她的研发团队。

(16)、这一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为世界的抗虐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挽救了成千上万的人的生命。

(17)、就说这些吧,总之我深刻怀恋邓稼先等为国为民不计回报的科学家们,他们是伟大的,留给后人大的就是精神财富和民族自豪!一个人不要生的伟大,一定要活的明白有方向!

(18)、我们过去强调标准,是我们走在时代后面,人家已经在网上有大量的存量,我们不融入标准,就不能与别人连通。但当我们“捅破天”的时候,领跑世界的时候,就不要受此约束,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创建事实标准,让别人来与我们连接。就如当年钱伯斯的IP一样,独排众议。

(19)、第我们还要去寻找“又瘦又胖”的人,就像冯·诺依曼那样,既能解决理论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开玩笑说:“教授教授就是越教越‘瘦’,杀猪的就越杀越胖”。还有一类人才介于“瘦”与“胖”之间,学术素养高,同时又擅长解决工程问题,既能当教授,又能拿手术刀杀猪。不“瘦”怎么能杀猪呢?不杀猪怎么能“胖”呢?“又瘦又胖”的人如何评价?纯粹搞理论研究的有价值评价体系,纯粹走进工程领域的人也有评价体系,对于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呢,我们暂时还没有评价体系,华为能不能创造一个评价体系来呢?

(20)、第现在年轻人大多数都摆脱了温饱问题,把兴趣爱好作为第一位。不像当年的我们那么有饥饿感,升个职、涨个级、多点奖金,我们就干。现在年轻人很多是为了爱好而工作,你在追寻事业的过程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是为了兴趣爱好,就别把物质激励看得那么重。教“瘦”待遇就可以了,就很伟大了,回家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肯定说“瘦”了好!年轻人有新生的活泼力量,我们就不拘一格降人才。

3、邓稼先精神告诉我们的启示50字

(1)、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商业价值驱动的应用研究也可能结合起来,既创造科学知识、又能创造商业价值。这是上世纪9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斯托克斯教授倡导的“巴斯德象限”创新,也是去年新《无尽前沿法》提议将美国科学基金会改组成为科学与技术基金会的主要原因。

(2)、邓稼先,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为我们的强国梦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添砖加瓦,他们是一群巨人。后辈将永远铭记他们功绩,缅怀逝去的功臣。

(3)、二十一世纪以来,青蒿素类复方药成为调节疟疾的主流药物。有人统计,光2000年到2015年,青蒿素就拯救了全球约620万生命。

(4)、那是1958年,我们国家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一切都迫在眉睫,邓稼先和与他一样的知识分子被选参与。从此他们离开家,放弃学术,放弃成名,隐名埋姓,去荒凉的西部,不能与家人联系,不能与任何人透露工作性质,甚至是至亲爱人,这样能牺牲自己的人,一定拥有极高的精神境界和信仰。(如今,我的父亲偶尔也会讲起当年的保密工作如何如何严格,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同样会有很多限制,给家人写信,只写称谓,报个平安,就是落款,多一个字都不可以。)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是艰苦的,他们都可以忍受,但不幸的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还要经受精神的上痛苦。我不止一次落泪,直到后看见邓稼先独自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只和平鸽落在他的肩上,才稍有平息,他们不会离开,我们有个地方可以找到。

(5)、说他敢于奉献,因为他牺牲了个人名利,牺牲了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的数十年时光,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只为能为饱受战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研制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这项工作伴随着巨大的个人牺牲,他的一切都将无人知晓,他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随便与朋友交往,做出的成绩再大也不会有人知道,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的离开,他就这样隐姓埋名的工作了28年,他信守承诺,几十年从没有向外界透漏过他的工作,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万千人,可也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6)、任正非:主动去与跨界的人喝咖啡,多喝咖啡,你不就能吸收他的思想了吗?这会对你的研究成果产生贡献。大家要去看蛭形轮虫的故事,我为什么反复说这个故事,就是希望大家要多交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与合作伙伴一起胜利,换来粮食,才能爬“喜马拉雅”。(本文根据任正非在与华为科研人员代表座谈时讲话录音整理)

(7)、可是邓稼先却没有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当他被告知马上要参加的工作需要他放弃自己的光明未来,从此销声匿迹,他仍然毫无返顾地接受了。而这件事是他亲的亲人也无法知道,而且会让他远离他们。

(8)、屠呦呦研发了调节疟疾的新药青蒿素,是完成了d和国家下达的“23”项目任务,这是国家层面的医学、医药团队共同协作、通力配合的结果,按中国讲求集体荣誉的传统做法,很难将功劳记在屠呦呦一个人头上,更不可能给她颁发大奖。

(9)、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拼命研究6G呢?科学,无尽的前沿。每一代的无线通信都发展出了新的能力,4G是数据能力,5G是面向万物互联的能力,6G会不会发挥出新的能力,会不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线电波有两个作用:一是通信,二是探测。我们过去只用了通信能力,没有用探测感知能力,这也许是未来一个新的方向。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这会不会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我们研究6G是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我们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

(10)、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的赤诚的爱国情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实在在打动了我的心。心怀强国梦想的他,早已将个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数十年,环境恶劣超出常人想象。但他为了神圣的事业,义无反顾选择了坚忍。他不能照相留下终身遗憾,不能发表研究成果,更无法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他严守秘密,忍了下来;明明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人,却因为这不能说的秘密被抄家以致连累妻子儿女,他心痛且疚,还是忍了下来;心有大事业,成就大目标。世人看见的多是壮丽辉煌的果实,又有几个人能了解这过程的曲折艰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历经磨难终不改其志,无怨无悔奉献毕生。浮华时代,我们更需要向邓稼先学习,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踏实做人,认真做事,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委屈。

(11)、这个周末我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眼前一亮,而且让我印象深刻!

(12)、第当某个国家出现了战争、疫情等困难时,我们能不能包个飞机去把一些科学家及家人接过来搞科研?尤其是疫情时期,咱们国家疫情控制得好,相对比较安全;过几年全球疫情控制住了,科学家也可以选择回国。现在是网络世界,在哪儿都可以搞科研。

(13)、在d和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强国、发展大国重器的背景下,出现了高层次科研人员集体离职出走的情况,本身带有巨大的警示意义,希望国家借此机会好好总结分析,争取在政策导向上、体制机制上、薪酬待遇上、职业发展上、科研审批上、经费保障上给予科技人员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攻科研,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说:

(14)、任正非: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国比较重视实验科学,对理论研究不够重视。现在也一样,公司不能目光短浅,只追求实用主义,那有可能会永远都落在别人后面。

(15)、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作为颗原子弹的发明者,他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16)、 曾经有一名中科院的研究人员称:“博士毕业工作十几年,月薪9000元,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一张口就是百万年薪,没有哪一个人不会动心。”这道出了科研人员的现状、心声,也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7)、屠呦呦先从典籍和民间搜集了两千多种药方,对超过380种中药提取物进行研究,屡次失败后,她在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急备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下找到了灵感。这就是,青蒿可治疟疾,但不可加热煎汤服用。而青蒿素很难在清水中溶解。于是,屠呦呦发明了用有机溶液乙醚萃取青蒿素。终,屠呦呦研发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药

(18)、虽然两个人都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可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将血液融入了中国的大地,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诺贝尔奖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顶峰,但令人兴奋的程度远没有“中国人”更加耀眼。

(19)、我认为邓稼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为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地在为自己的国家奉献。更何况如今贪官污吏遍地丛生,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早已少之又少。

(20)、今年寒假,我有幸通过荧屏认识了一位科学伟人——邓稼先。

4、邓稼先的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1)、“科学,无尽的前沿”,前沿在哪儿?未来的奥秘在哪儿?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无法量化地评定科学家们所做出的成绩,甚至我们的“科学家管理团队”和“专家管理团队”也评价不了,也无法指导科学家所做出的理论成就。对于走科学家道路的人,我们曾提倡用清华教授的待遇来衡量你们的学术贡献。结果心声社区上对我骂声一片,说我不重视理论研究。其实,并不是我们不重视理论,只是相对于专家路线,科学家所探索的未来奥秘我们没有办法量化地评价。十几年来,如果公司没有对基础科学和研究的重视,没有与世界前沿科学家的深入合作,没有对基础研究人员的重视,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雄厚的理论技术与工程积淀,那么面对美国的打压和封锁,存在的难题可能就无法化解。如果大家不认可清华大学教授的待遇标准,那也说明我们的评价体制还不够先进。我可是梦寐以求想成为清华的学生,结果一辈子都没实现。我用“清华教授”比喻我们做纯理论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我认为那是一种多么的光荣。但你们还不接受,说明你们更伟大,说明时代进步了,我们落后了。

(2)、 在超额的薪酬诱惑面前,谈情怀是苍白无力的。试想一下,从月薪9000元,年薪十几万,到年薪百万10倍的差距,每个人是不是都会动心,应该说不是每个人都会动心,但是可能会有99%的人动心,因为这太重要了,收入高代表有好的生活、好的房子、家人得到更好照顾、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自己会活动更加体面。因此,在当今社会,有时候在金钱面前谈奉献、谈情怀是比较苍白无力的。我所在的单位一个小伙子(两地分居型)工作敬业,在我们单位年薪21万,另一家机构一口气给出了60万,同时解决配偶本地就业、孩子入学问题,他在提出离职时,年薪数字一说出来,我就知道这个人留不住了,因为薪酬差距太大,前几天我们还是放他走去新单位上班了。

(3)、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物质——铀。人体如果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4)、第作为研究前沿科技的科学家,将来有两条道路选择:一条是走科学家的道路,做科学无尽前沿的理论研究,在公司的愿景和假设方向上创造新的知识;一条是走专家的道路,拿着“手术刀”参加我们“杀猪”“挖煤”……的商业化战斗。

(5)、立足于这个研发体系上,我们不仅要在5G上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要在一个扇形面上引领世界。

(6)、前几年同学们聚会的时候,我这个同学Z是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参加的,并且西服上衣口袋上还别着一个小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我们这家喻户晓“××××大学”,也让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通过交谈才知道我这个Z同学已经是这个大学的第一副校长了!

(7)、第一条是科学家的道路,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就是科学家。刚进门尚未成熟的可以叫实习科学家;摸到了门道,小有成就但还没有突破的可以叫助理科学家;有了少量突破的可以叫科学家;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可以叫某方面的首席科学家。不要去比对社会称谓,就不会心里忐忑不安。我们的科学家是领饭票的一种代码;社会上的科学家是社会荣誉的一种符号。我们领饭票的人多了,说明我们兵强马壮,战斗力强,因此,我们不怕科学家多。

(8)、任正非:首先,我认为,这点在我们公司是尤其能发挥的,因为我们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大家做一些基于兴趣的研究和探索。

(9)、因此,人活着的重要意义在于尽责担当和价值追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人生,为自己负责、为家庭和社会尽责、为后人留存良好精神而奋进向前,活得很有意义吧。

(10)、我真的想做一个对比。两个同是核物理系的学生,两个从小的挚友,都是博士学位。一个选择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一个理论和技术在别人看来都是子虚乌有的国家。在默默中结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没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后才被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他的敬意;另一个选择了在外国完成自己的事业。在外国科研的帮助下,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在他的头衔上已经加上了“华裔”二字。

(11)、我国也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刺激,年轻精英们都去“短平快”去了,我国的工作母机、装备和工艺、仪器和仪表、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相对产品还比较落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试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

(12)、我们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优秀的人才。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只要他足够优秀,愿拿着“手术刀”来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我们一定要开阔思想,多元化地构筑基础,避免单基因思维,也要允许偏执狂存在。要转变过去以统一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对标当地的人才市场薪酬,对高级人才给出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包。吸引美国的人才,就要遵循美国人才市场的薪酬标准。我们未来要胜利,就必须招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要与国际接轨,薪酬标准就要高于人才所在地(国家),这样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13)、9月14日晚间,华为公布了任正非8月2日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的对话。以下为对话实录:

(14)、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的这个同学Z早在几年前就考了博士,在大学里还讲了几年的课,据说是某个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座的每个人都惊诧不已,当年高中还没念完的Z是什么时候靠什么考出了博士的?大家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15)、第二条是走专家的道路,用你掌握的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商业问题。拿着你的“手术刀”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根据“猪”的肥大、关键节点突破的价值、“战役”的大小来量化评价,“猪”杀得多、杀得肥,根据战功有机会升为“中将”。这就是美军的标准,首席士官长的地位相当于中将,而在中国军队中则相当于旅、团级。

(16)、任正非:对于长期研究的人,我认为不需要担负产粮食的直接责任,就去做基础理论研究。你既然爱科学,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就沿着科学探索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一边研究一边担忧,患得患失是不行的。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评价机制,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不会要求你们“投笔从戎”的。我们允许海思继续去爬喜马拉雅山,我们大部分在山下种土豆、放牧,把干粮源源不断送给爬山的人,因为珠穆朗玛峰上种不了水稻,这就是公司的机制。有这样的机制才有必胜的信心。

(17)、至善之境的人一般无凌人之势,无慑人之威,拥有慎独自律、仁爱厚德、与人为善、坦荡磊落、诚信忠孝、虚怀若谷、遵法重道、有情有义、宁静致远、正义气节等至高德行,可以说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即一个至善的人内心里始终会流淌着仁爱、厚德、慎独、自律、尊重、暖心、悲悯、气节等情怀,是所有良好品德的根本源泉,可以催生滋养很多美德。如“上天有好生之德,仁者有悲悯之心”——对天下万物苍生可以深情眷顾和大爱无疆,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行,对于无论人、动物的痛苦和艰辛都会深深不忍而去帮助;“百善孝为先”——对父母长辈关怀备至;“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哪怕对不善之人也是希望以善言抚慰感化其弃恶从善,而且对万物苍生悲悯怜爱,或可念及苍生不易对月伤怀、多愁善感,或可常常为别人想得多,不顾自身需求而天下为公,对亲友、同事、下一代以及所有人(包括不良之人)都心存善念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杀身成仁,义不容屈”——也是至善之境中“舍生取义”的大义凛然……相反,一个不善良的人,首先在内心深处是恶念丛生,其次具备的一般都是偏激、残忍、暴戾、冷漠等令人生畏或者难以想象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即不善良肯定是内心根本存在问题,也就不会催生好的品质。比如,一个善良的人,会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尊法重道、尊老爱幼、平和淡然、诚实守信……大家也愿意与善良为伍,心里觉得踏实。相反,一个不善良的人,比较自我,言行也不会好,人们大多是不能认可不善良行为,而且,不善良的人一般也不会做到诚实守信。可见,至善之境集于真善美所有内涵本质,也就让人的境界、情怀超于化外,而对自身却无欲无求。如:屈原苦口婆心劝谏楚怀王而置高官厚禄和身家性命于不顾,还不是为楚国存亡——如果不这么做,也可以闭口不言而享受美好生活,又何必悲悯国家百姓“哀民生之多艰”而无果时沉江自杀呢?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李定国、左宗棠以及抗日牺牲的无数先烈,哪一个不是舍生取义为国家民族和百姓而慷慨凛然呢?又有哪一个为了自己而不顾天下苍生呢?这种又何尝不是大公无私、舍身忘死的至善之境呢?

(18)、后来,官员二拜访官员看到他家如同皇宫一般,就问了同样的问题。官员一指了指没有桥的河说:我吃了这个工程的100%。如此调侃,可见这种行为早已变得如此的"正常",早已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19)、说他勇于承担,因为他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新中国建国以来艰巨的任务,当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一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便从此悄无声息的过上了他伟大而又隐秘的一生。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镜头便是草稿纸上纷繁复杂的计算公式,不停书写的手、反复的测量、工作人员忙碌的埋头工作,这一个个镜头拼接出的就是邓稼先沉重的压力,紧张的工作节奏。每一次实验都是他后签字,签字就意味着责任,每次签字都紧张得手发抖,他不想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工作期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在一次实验中,氢弹已经空投出去却没有爆炸,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查看原因,旁边的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

(20)、在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出现比炸弹和炮弹更可怕对手,这就是疟疾在东南亚雨林中蔓延,导致越南人民军出现大面积非战斗减员,而当时的首选的抗疟药奎宁已出现严重抗药性,使越军战斗力无法快速恢复。

5、邓稼先故事的启示

(1)、我们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能简单地通过成功或失败就来做评价,成功的就打A,不成功的就打C打D,这是不行的。电视剧《国家命运》中关于原子弹的引爆,提到当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邓稼先主张的当量法,从管子的两头推动两个半块的铀合并到一起,到达临界状态产生裂变。缺点是接触面爆炸后会把后半部分还没有进入临界质量的铀炸飞了。另一种是王淦昌主张的内爆法。国家终选择了邓稼先的当量法,这个方法相对容易一些,国家先采用了这个方法,这种方法浪费很大,是有接触的一部分炸了,其他的就炸飞了。内爆法的优势可能会更明显一些,体积小但爆炸效率高。

(2)、20世纪60年代末, 中国政府组织了一项旨在寻找抗疟药物的研究,经过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的努力,在传统中医调节疟疾中收到启发,终发现了青蒿素。

(3)、后来邓稼先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临终前还不忘撰写文章。他的这种不畏困难,遇到危险从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来源:冰点周刊(ID:bingdianweekly)

(5)、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突破,尤其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科学领域,基本上是日本、美国领先,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的平台来造就自己的成功。你们在短时间内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这很不简单,继续努力做下去。

(6)、第在座都是科学家、专家,希望你们要多抽一些时间读文献,尤其是新的学术会议与期刊论文。可以把论文及你的心得贴在心声社区或者Linstar上,共享给更多人。科学家还是要多抬头看看“星星”,你不看“星星”,如何导航啊?

(7)、因此,面对未来的基础研究,或许需要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人们才看到你作出的贡献。你的论文或许就像梵高的画,100多年无人问津,但现在价值连城。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你是先知先觉,如果大家现在都能搞得懂你所研究的理论,你还叫科学家吗?如果只有一两个人搞明白了,你们两个惺惺相惜一起喝杯咖啡聊聊,也能互相启发,互相鼓舞,互相打气,我们不要求一个人同时具有两面的贡献。

(8)、因此,我们在颠覆性创新中不完全追求以成功为导向,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客观结果,颠覆创新中的失败也会造就很多人才,他们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全部分享出来,一是能够启发别人,二是换一个岗位,带着这个曾经失败的方法,可能在其他领域中取得成功。

(9)、任正非:公司不是由一个人组成,一部分人做这个,一部分人做那个,所以不会形成个人的人格分裂。公司文件是对群体来说的,并非针对每个人。

(10)、任正非:颠覆性的创新,即使终证明是完全失败的,对我们公司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在失败的过程,也培养出来了一大批人才。正是因为我们研发经历过的一些不成功经验,才成长出了很多英雄豪杰。

(11)、为何说研制抗疟疾新药是国家下达的任务?这要从美越战争说起;

(12)、看的过程中我也是两次落泪!一次在他看女儿的时候的父女道别,一次是在妻子26年里到基地看他的时候的携手!

(13)、他从1950年回国,理论设计开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50年后,当“两弹元勋”被追封时,老人家离开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没有对于祖国炽热的心,一定没有这种结果。我想这也是邓稼先被现代人传唱的一个重要原因。

(14)、纵观邓稼先的一生,他的性格、气质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他勇于承担、敢于奉献、不怕困难的主人翁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15)、任正非:有些理论和论文发表了,可能一两百年以后才能发挥作用。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基因对人类的巨大社会价值,但1860年,孟德尔的思想和实验太超前了,即使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也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3年共进行了8年,他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他发现了遗传基因,但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经历了百年后,人们才认识到遗传基因的价值。而当时我国由于意识形态问题,认为这是神父发现的,有宗教倾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力主学习的是米丘林、巴甫洛夫的学说,让我们对基因的认识又晚了几十年。mRNA抗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基因研究的。经过这次美国对中国科技脱钩的打击,以及疫情的恶劣蔓延事件,会使我们更加尊重知识分子,更加尊重科学。我们要对教师的地位、医生的待遇给予重视,尊重知识分子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有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当一个事情出现普遍现象,一定要从制度改革入手,尊重与善待被改革群体的积极性。也只有你们理解了公司的战略,公司才会有力量。

(16)、让我们祝福国家的强大,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17)、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参与了“523”项目,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任务是从中医方向、从中国民间治疟疾单方中寻找灵感,研制抗疟疾新药。

(18)、第我们既要有集约机制,又要有创新动力。对于市场部门的要求是集约的,以限制他们的边界,需要他们把产粮食放在第一位。初级阶段首要目标是要养活自己,伟大理想现阶段往后面放一点。比如,港口与海关智能化,能否3年完成对全球70%的港口提供智能化服务?煤矿军团能不能在2-3年技术成熟,然后对全世界提供矿山智能化服务?

(19)、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境优美,适合外国人生活。如果有七八百个外国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他们就不会感到是在外国了。我们将在可容纳4万名工程师、科学家的上海青浦基地规划100多个咖啡厅,全部由公司设计装修好,交给公司的高级服务专家来创业经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高端化。我们把环湖的10公里路叫“十里洋场”街,把园区中那个湖叫类日内瓦湖,湖边路边遍地都是十分优美的咖啡厅,适合现代青年,吸引一切才俊。打造适合外国科学家工作、生活的氛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让外脑们在这里碰撞、对冲,这个冲突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井喷。

(20)、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电子类的专家,即使过去对工程技术有一点了解,和今天的水平差距也巨大。今天跟大家对话,我倒不会忐忑不安,说错了你们可以当场批评。毕竟你们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我错了也没有什么不光荣,毕竟我们之间还是差距甚远。我们之间也许不是代沟,甚至是代“海”、代“洋”。无论如何,我认为还是要和大家勇敢地沟通,一起前进,战胜困难,我们要敢于走在时代前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邓稼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精辟100条